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晓琴  耿頔  李林宴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2):2277-2280
采用微波技术进行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以茶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选用单因素试验探索料水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及浸提温度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糖活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80 W、微波时间20 min、浸提温度45℃、料水比(g∶mL)1∶40,在此条件下开展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平均值达25.38%。  相似文献   

2.
茶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多糖及糖复合物分布广泛,功能多种多样,它们参与了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茶多糖(TPS)能降血糖、防治糖尿病,还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有常饮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一般随茶叶原料的老化,茶多糖含量增加,乌龙茶中茶多糖含量为2.63%±0.27%,约是红茶的31倍和绿茶的17倍。红茶一级的茶多糖含量为0.40%±0.10%,到了六级可达0.85%±0.10%。绿茶一级的茶多糖含量为0.81%±0.11%,六级达到1.41%±0.06%。本文对茶多糖的提取、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对茶叶下脚料中茶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黑茶、绿茶、红茶和茉莉花茶的下脚料为原料,通过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后制备4种“金花”散茶,经醇提脱脂脱色后再水提,获得茶多糖提取液,以苯酚-硫酸法检测其中茶多糖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羟基自由基法、总还原力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茶、绿茶、红茶和茉莉花茶下脚料接种“金花”菌后茶多糖含量分别提升43%、65%、23%和95%;在抗氧化活性方面,接种“金花”菌后获得的茶多糖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都有增强,但在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方面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4.
沙棘叶茶作为风味独特的低咖啡碱代用茶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速溶沙棘叶茶粉浸提工艺进行研究,探明速溶沙棘叶茶粉工艺生产茶水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最佳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40min、茶水比为1:10,添加20%β-环状糊精,制得滋味醇和,香气明显,茶汤透亮,感官品质评价上佳的速溶茶粉,其中总黄酮含量达1.61%,水溶多糖含量为4.02%,咖啡碱含量为O.33%。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法提取普洱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得率,试验以水为溶剂,采用超声波法从普洱茶中提取茶多糖。考察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固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普洱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超声波处理时间20min,固液比1:20,提取次数3次。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檀香"红茶"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檀香红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提出了一种檀香茶多糖的提取方式;研究了物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方式对檀香茶多糖提取的影响。测定檀香茶多糖的中性糖的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檀香"红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茶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AA肉鸡的饮水中分别加入0%、0.2%和0.4%的茶多糖,研究其对肉仔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茶多糖能显著促进肉仔鸡胸腺的生长发育(P<0.05),可以明显升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P<0.05),提高T-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P<0.05),但对法氏囊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作用;同时,茶多糖能显著提高肉仔鸡血清中SOD活力(P<0.05)、GSH-Px活力(P<0.05)和CAT活力(P<0.05),并能明显降低血清中MDA含量(P<0.05)。  相似文献   

8.
吴桢  祖峰 《中国茶叶》2008,30(2):26-27
从品种筛选入手,研究探讨了高GABA、低咖啡碱荼加工技术。试验将高GABA富集工艺和脱咖啡碱工艺相结合,研究茶样GABA、咖啡碱及常规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福选9号、福云6号的GABA含量较高,达1.5mg/g以上,是适制高GABA、低咖啡碱茶的品种原料。利用热水浸渍脱除咖啡碱工艺,可有效降低茶样的咖啡碱含量,咖啡碱平均脱除率达45.5%,并能有效改善茶样的感官风味。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气候、土壤与环境条件非 常适合种植茶叶。测定结果显示,该县茶叶茶多酚含量 34.22%,氨基酸含量4.2%(其中茶氨酸含量高达3.26%),茶 多糖含量4.2%,香气相对总量最高达65.88%。较高的氨基 酸含量和香气总量,使茶叶口感独特,天然花香浓郁,在历届茶叶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大奖,尤其是"圣水毛尖"曾多次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 W、微波时间40 min、浸提温度65℃、料水比1∶50,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得率为3.14%。  相似文献   

11.
茶多糖的化学修饰及体外抗凝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乌龙茶中的多糖成分;选用硫酸化、乙酰化和羧甲基化分别对纯化后的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研究了其修饰前后的体外抗凝血作用。结果表示:茶多糖具有抗凝血作用,能显著延长人体血浆的APTT值,而对TT和PT值无明显影响。茶多糖经柱层析后分离出四个多糖组分,其中组分Ⅱ为茶多糖总量的57.36%,抗凝血活性也相对较强。茶多糖组分Ⅱ经硫酸化、乙酰化和羧甲基化修饰后,抗凝血活性进一步增强,化学修饰试剂与多糖的比例以及修饰反应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茶多糖分子结构的变化程度,相应改变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2.
用石油醚和95%乙醇分别浸提山苦茶叶,以去除其中脂溶性成分和单糖、低聚糖、苷类等杂质,再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分离山苦茶多糖,最后采用Sevag试剂法和蛋白酶酶解法去除茶多糖中的蛋白质。以葡萄糖为标准,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山苦茶多糖含量。考察了乙醇浓度对山苦茶多糖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evag试剂法和蛋白酶酶解法相结合去除蛋白质效果较好。采用80%乙醇浓度沉淀山苦茶多糖效果最佳,测定波长为604 nm,山苦茶中多糖含量为1.012%,方法回收率96.7%,RSD为2.45%,多糖提取液4 h内显色稳定。该试验方法测定茶多糖准确快速,显色稳定且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及茶多糖为材料,比较了酸浸提、沸水浸提和碱熔灰化前处理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茶叶还是茶多糖,碱熔灰化处理所测氟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酸浸提和沸水浸提法(P<0.01)。茶叶水浸提法氟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酸浸提法(P<0.05,P<0.01)。对碱熔灰化-氟离子电极法进行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茶叶和多糖中氟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1.07%~94.40%和83.04%~90.32%,而RSD分别为1.44%~2.54%和0.68%~1.03%,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检测结果可靠,更能真实反映茶叶及茶多糖的氟含量,适宜于茶叶及茶提取物全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对比白茶多糖(White tea polysaccharide,WTP)、绿茶多糖(Green tea polysaccharide,GTP)和红茶多糖(Black tea polysaccharide,BTP)的成分、降血糖效果及机理。分别选取寿眉、龙井、白琳工夫作为白茶、绿茶和红茶的代表,测定分析茶多糖提取物的成分和分子量。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糖降血糖效果,qPCR测定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所选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的绝对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8 180、19 470、8 745 Da。所选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降血糖功效,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干预组小鼠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53.2%、52.8%及61.6%。茶多糖均可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调节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并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茶叶中HRGP分离鉴定及稀土诱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东风  檀花蓉 《茶叶科学》1998,18(2):119-124
对茶多糖中蛋白质的分离及组分测定表明,茶叶中存在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RGP),羟脯氨酸与多糖呈紧密结合状态。在未经蛋白酶及Sevag法纯化的HRGP中,羟脯氨酸含量约为8%~10%;在纯化的HRGP中,羟脯氨酸要占其中氨基酸组分的30%以上。HRGP具水溶性,可用煮提法制备,茶渣中很少存在。HRGP与植物的抗性有关。在正常的茶树或经修剪造成损伤的茶树上,喷施稀土均可诱导其体内产生脯氨酸和使脯氨酸向羟脯氨酸转化。文中还对糖蛋白的提取、纯化条件,羟脯氨酸的存在状态、形成途径及稀土的诱导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种毛尖茶叶多糖MTP06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一种毛尖茶叶多糖的结构与活性开展了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毛尖茶叶粗多糖,经除蛋白后得到精制多糖(MP),以不同的柱层析方法对MP进行多次分离纯化,得到1个均一组分的毛尖茶叶多糖(Maojian Tea Polysaccharides No.06,MTP06)。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小鼠免疫细胞RAW264.7增殖、吞噬能力和产生NO等试验方法对MTP06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TP06对0.1 mmol·L~(-1) DPPH溶液的自由基清除率为30.85%,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吞噬能力和产生NO的能力均有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且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以糖苷酶溶液为工具酶,研究酶法修饰茶多糖对环磷酰胺抑制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多糖TPS与改性后的茶多糖ETPS在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4个方面的实验中,结果均呈阳性,说明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酶法修饰改性能显著提高绿茶多糖的免疫活性。在同等剂量下,ETPS与TPS相比能提高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能显著提高DTH试验耳肿程度、血清HC50、NK细胞活性。绿茶多糖通过酶法修饰免疫活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存在状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东风 《茶叶科学》1999,19(1):41-46
用ICP MS分析了安徽省郎溪茶场的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组成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其栽培土壤中所有的15种稀土元素,其中以La、Ce、Nd、Pr和Y为主,这5种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2%。茶叶中和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在组成和分布模式上基本相同,只是茶叶对La吸收相对较多,而对Ce、Yb吸收相对较少而已。茶叶中的稀土元素四分之三以上是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其中又有16%是与α 纤维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喝茶时摄入的稀土元素不足茶叶中稀土含量的四分之一(约048mg/kg,远低于≤20mg/kg的国家允许标准)。茶叶中存在有稀土多糖复合物,茶汤中约有8%的稀土是以这种状态存在的。在稀土多糖中以La、Ce、Nd为主,其含量约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种茶树花多糖含量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普通蒽酮-硫酸检测多糖方法基础上,通过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构建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的修正系数(f),实现茶树花多糖检测技术的快捷、准确和客观。研究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半乳糖=2.84,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葡萄糖=4.49。该方法稳定性好(RSD葡萄糖=1.7%,RSD半乳糖=1.0%)、精密度高(RSD葡萄糖=1.4%,RSD半乳糖=2.0%)、重复性强(RSD葡萄糖=3.2%,RSD半乳糖=2.5%)及加标回收率佳(回收率葡萄糖=91.3%~104.1%,回收率半乳糖=95.9%~104.4%)。用新方法测得3产地茶树花多糖含量分别为10.30%、10.07%及9.99%,高于常规蒽酮-硫酸法检测茶树花多糖值。茶树花多糖中单糖组分分析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检测茶树花多糖较好。  相似文献   

20.
段红星  杨娜 《茶叶》2011,37(3):150-152
本文随机选取了产自云南的三个普洱熟茶茶样和产自广西的三个六堡茶茶样,分别对其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其后,对六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旨在分析比较普洱熟茶和六堡茶的品质特点及差异。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普洱熟茶和六堡茶都各具地方特色,品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