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杨加银  徐海风 《大豆科学》2006,25(2):185-187,191
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楚秀鲜荚产量及荚粒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A3B3(播期6月25日、密度24×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鲜荚产量达到9050.0kg/hm2;②播期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数先增后减,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由多到少,百荚鲜重与播期关系密切;④根据品种的特点探讨了楚秀的高产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3个国审夏大豆新品种,在广州分5个播期种植,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农艺性状、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影响。播期对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及蛋脂总和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单株产量、主茎荚数、分枝荚数、主茎粒数和分枝粒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大豆产量和品质表现较好,是最佳播种期。在7月下旬之后播种,大豆植株矮小,分枝数少且分枝粒数比主茎粒数少,需要增加播种密度来提高产量;同时应适当灌溉,以防晚熟或晚播品种在开花至鼓粒期受干旱影响。华夏3号在最佳时期播种,分枝产量起主要贡献,所以该品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应合理密植,以保证通过提高分枝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及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达1375.11 kg/hm2,中熟品种(乐豆1号)次之,早熟品种(浙春3号)最低.与早中熟品种比较,晚熟品种表现为营养生长期较长,与玉米的生殖共生期为零,植株较高,茎粗增加0.13~0.16 cm,分枝多0.38~0.89个,主茎节数多4.47~7.12个,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极显著高于早中熟品种,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以播期6月7日的产量最高.品种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7日,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较高;早熟品种以6月14日的产量较高,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5年10项次的系列试验,研究了影响大豆产量的栽培因子的单因素、多因素对大豆器官生长发育和群体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栽培因子的实施效应。播期、密度、行株距配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夏大豆品种较早播种,生长稳健,分枝、有效荚数和单株粒重增加,有利于高产;不同株型类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有显著差异,主茎型>分枝紧凑型>分枝松散型,在适宜密度条件下均可达到较高产量水平;缩小行距,有利于增加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增加;适当增加株距,有利于改善单株生育状况和后期透光条件,提高单株生产力。因此,夏大豆产区实现田间最佳分布措施是缩小行距,扩大株距。  相似文献   

5.
播期、密度对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播期和密度2因子对淮豆12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A3B4(播期6月21日、密度25×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播期对百粒重的影响大于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升后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冀西北地区鹦哥绿豆生产,设置了8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鹦哥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单株荚数、千粒重和产量影响较大。对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影响较小。在当地环境条件下,冀西北地区鹦哥绿豆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13—20日。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和鉴定适宜云南省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44个大豆品种(系)的10个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7.3%~51.2%,说明各地大豆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间作大豆产量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倒伏性、株高、节间长度、每荚粒数。利用系统聚类法将44个大豆品种分为了3大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其中单株荚多、单株粒多、分枝多、百粒重适中的第一类是比较适宜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播期和密度对镇麦168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小麦新品种镇麦168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播期与密度,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镇麦168的产量、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均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适当控制密度可协调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可增加面团稳定时间、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优质高产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31日和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吉林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3种不同生育期的小粒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粒大豆生育进程延后,生育期表现缩短趋势,且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小粒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播期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A1~A3播期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各品种产量均在A2(5月4日)播种期最高,东农690为2 448.6 kg·hm^-2,吉林小粒豆6号为2 606.9 kg·hm^-2,九芽豆1号为3 101.2 kg·hm^-2,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产量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早播或迟播病粒率增加,完全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降低,推迟播期籽粒粗脂肪含量持续下降;小粒大豆播期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脂肪含量、总蛋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吉林地区小粒大豆适宜播期是5月4日左右,此期间播种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小粒大豆。  相似文献   

10.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河农822为材料,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7日、13日和19日)和密度(基本苗180万、300万、420万和54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只对生育前期总茎数的影响显著,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及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3个播种期中,10月7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10月19日的,但与10月13日播期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之间,300万、420万和540万/ha 3个水平相互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180万/ha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7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300万/ha;10月7日至13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420万/ha基本苗.  相似文献   

1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variability among soybean cultivars in yield response a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in reference to branch develop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main stem and branch seed yield and the bran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determinate Hokkaido and indeterminate US cultivars at the Rakuno Gakuen University in Ebetsu. In 2009 and 2010, two Japanese and two US cultivars were grown at three densities from 9.5 to 20 plants m?2. In 2011 and 2012, three cultivars from each region were cultivated at three densities from 8.3 to 22.2 plants m?2. The seed yields of the US cultivars at densities of 16.7 plants m?2 or less were marked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okkaido cultivars, showing that their yield is less sensitive to lower planting density than Hokkaido cultivars. The difference in yield in response to planting density among cultivars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 larger increase in branch seed yield with lower planting density, which effectively compensated for the decrease in main stem number per unit land area. The variability of branch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planting density (branching plasticity) was quantified by correlating branch performance with plant spacing (land area per plant). Some US cultivars exhibited greater branching plasticity than Japanese cultivars with similar growth duration.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soybean cultivar differs in responsiveness to varied planting density through different branching plasticity.  相似文献   

12.
采用马铃薯脱毒小薯不同粒级、不同密度、不同品种熟性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原原种对一级原种的产量、单株平均结薯数及<25g小薯所占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熟、结薯少、薯块均匀的品种原原种播种密度在1.2万株/亩以上,晚熟和中晚熟、结薯较多薯块不均匀的品种在1.0~1.2万株/亩之间,且播种粒级大于0.5g/粒时,一级原种繁殖方可收到既高产又具较高的繁殖系数和较低用种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判中国油菜的未来变化趋势,分析我国近12年的油菜生产趋势,为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基于2008-2019年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户固定观察点18省份7916个样本的油菜成熟期田间测产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汇报和分析了我国油菜的播栽方式、种植密度、株高、分枝、结实、单位面积产量和灾害情况等生产性状在12年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冀花12号)、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播种时期(4/25、5/6、5/16、5/26、6/6、6/15、6/26),研究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指标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花生最佳播种时期,为集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冀花10号、冀花12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的农艺性状表现为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多;而冀花9号和冀花11号则表现为主茎矮、侧枝短、分枝少。6个花生品种荚果平均产量为4716.22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3469.52 kg/hm2。以籽仁产量最高的冀花12号(3541.99 kg/hm2)为对照,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减产0.35%~1.91%;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减产2.11%~5.54%。随播期的延后,各个播期的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基本遵循5/6-5/16 > 4/25 > 5/26-6/26的变化趋势。5/6-5/16播期的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5547.16 kg/hm2、4204.24 kg/hm2,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12.90。4/25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5.16%,油亚比为14.61;5/26日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9.05%,油亚比降低35.56%。晚于5/26播种,主茎高变矮7.40%~22.89%、侧枝长变短7.07%~24.89%、单株分枝数减少3.74%~9.70%、单株结果数降低4.59%~21.78%、百果重减少6.59%~27.94%、百仁重减少10.35%~32.33%、荚果减产17.97%~45.78%、籽仁减产21.80%~52.50%、油亚比降低50.57%~73.30%。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指标及品质优劣,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露地平播花生的最适播期为5/6至5/16之间,最晚不应晚于5/26。  相似文献   

17.
湖南春大豆高产综合技术研究及其利用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优良品种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测定参数,对密度(X_1)和氮(X_2)、磷(X_3)、钾(X_4)、硼(X_5)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双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近年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均具有亩产180~230kg的生产潜力;(2)大豆最佳种植密度因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2.4~3.6万株;(3)不论稻田或旱土施用氮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量为每亩5.0~20.0kg;(4)施用磷、钾、硼肥均有一定增产作用,每亩用量分别为过磷酸钙25.0~50.0kg、氯化钾7.5~22.5kg、硼砂0.4~0.8kg;(5)提出了以优良品种为中心的高产综合农艺模式,经大面积示范、推广、高产综合农艺模式亩产130.2~180.0kg,比对照(常规栽培)增产22.78%~73.1%。  相似文献   

18.
夏大豆淮豆4号高产栽培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斌  张复宁 《大豆科学》1999,18(3):243-247
采用混杂设计研究淮豆4号在播期、密度、施肥三因素不同水平下,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天及干物质积累分配情况,探索出200kg/亩以上高产栽培的合理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分枝期(V8)2.0~2.1在开花盛期达到提高4.1-5.0,然后缓慢下降,并维持在3.5-4.2之间,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应是源多库足,分枝2.8-3.5个,单株结英30个左右,每英粒数从2.2为宜,百粒重22g以上,相应栽培模式是:6月上  相似文献   

19.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选用辽宁省高油大豆品种辽豆14号和辽豆11号,探讨了不同株行距对两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减少,单株有效荚重降低,百粒重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品种、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行距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