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Mononobe -Okabe理论的基本假设,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平动(T)模式、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式,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计算公式与Mononobe -Okabe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分布呈非线性分布,合力作用点到墙底的距离依(RB)模式、 (T)模式和 (RT)模式次序增大.当地面荷载 q 0=0 时,各种墙体变位模式下的动土压力合力与Mononobe -Okabe理论相同.  相似文献   

2.
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通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土压力计算的研究成果,提出主动土压力的计算通式,分别对朗肯方法和库仑方法进行验证。分析主动土压力的影响因素,认为土的含水量及地下水的运移、土的应力历史、挡土墙的刚度及位移方式、时间等均影响主动土压力的值。  相似文献   

3.
在土力学中,计算土体作用于结构上的作用力是一个古老的课题,经典土压力理论的不足与岩土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土压力问题成为至今仍难以用理论计算做出精确解答的土力学问题之一。文章通过有限单元法对作用于重力式挡墙上的土压力进行数值分析,采用静止、绕墙顶上某点向左、向右转动的不同变位方式,研究挡墙变位方式对土压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的影响,并评价挡土墙结构的抗滑稳定。得到一些初步的成果,可为重力式挡土墙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填土边坡多级挡土墙土压力观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速公路人工高填土边坡挡土墙上土压力进行现场观测,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土压力随上部填土高度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近似为双直线形式,其值介于理论静止土压力和理论垂直土压力之间,更接近最大静止土压力,与用经典土压力计算理论求得的结果有很大差别,也和单级挡土墙土压力分布有较大区别。在现场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拟合方法给出水平土压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工程中,为了防止土体的水平移动,通常需要设置挡土结构,挡土结构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作用的荷载。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求解挡土结构的土压力,得到一些初步的成果,可为挡墙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压力的计算是基坑设计中的难点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极限位移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由该公式计算的土压力界于静止土压力与朗肯土压力之间,能较好地反应主动及被动土压力随位移变化的规律.文中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证明了计算公式推导正确以及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已有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模型试验成果的分析,发现当泄槽设置多道掺气挑坎时,由于掺气挑坎对水流的扰动影响,使得泄槽底板上的动水压强分布极不规则,作用于泄槽底板上动水压力的模型试验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差较大,并随底板在泄槽中所处的位置而变化;根据模型试验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对比,提出了计算底板动水压力时的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型桩-土耦合抗滑结构的工作机理研究,通过常规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土压力盒等应力测试手段,分析耦合结构中各围桩在滑体中的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黏性土滑坡体中,采用围桩间距为4倍桩径,呈正六边形布置的耦合结构,锚固深度为桩长的2/5,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抗滑段内各围桩后土压力近似呈抛物线分布,在滑面以上约桩长的10%附近出现最大值。各围桩与桩中土压力值大致相等,围桩与桩间土体能够形成桩土耦合体共同来抵抗外荷载。锚固段内土压力值普遍较小,大致呈三角形分布,为讨论这种耦合结构的计算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重力式码头中,特别是方块码头,为了减小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常设抛石棱体,至使土压力的计算比较复杂。现在的教材及规范中,采用假定滑动面的简化计算。本文对不同码头高度、水位及棱体顶宽、依据墙后滑动土体平衡理论,进行计算,并提出有抛石棱体时,破裂角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晰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特征,以杨树纯林(Populus euramericana)、杨树-石楠(Photinia serrulata)混交林及杨树-女贞(Ligustrum lucidum)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中(0~20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分析其与土壤基本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的不同土层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杨树-女贞混交林的DOC含量最高,其次为杨树纯林,杨树-石楠混交林最低;ROC含量在杨树纯林中最高,其次是杨树-女贞混交林和杨树-石楠混交林;杨树-石楠的MBC>杨树纯林>杨树-女贞混交林.不同活性碳组分含量均表现出随着土层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中,各林分类型0~20 cm层中DOC含量与其他各土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土层中的RO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土层的增加,不同林分类型间的差异减小;3种林分类型的MBC含量在不同土层中显著性差异不一致.3种活性碳组分均与pH、蔗糖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DOC还受含水率、土壤团聚体平均粒径的影响,SOC和C/N也是ROC的重要影响因素,MBC亦与SOC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林分类型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混交林改变了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总体上,混交林活性有机碳含量占SOC的比例低于纯林,对土壤碳库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无害化污泥堆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并经无害化处理最终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0—2009)土地利用标准的堆肥产品(以下简称为污泥堆肥)。以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区沙质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2016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污泥堆肥不同施用梯度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有机碳(SOC)中分配比例的影响,试验处理设置为不施污泥堆肥(CK)、15 t·hm~(-2)污泥堆肥(SW1)、30 t·hm~(-2)污泥堆肥(SW2)和45 t·hm~(-2)污泥堆肥(SW3)。结果表明,较CK处理,施用污泥堆肥处理土壤SOC、全氮(TN)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均显著升高,尤其是施用量为45 t·hm~(-2)时效果最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265.83%、284.31%和55.51%。施用污泥堆肥处理各活性碳组分含量均显著提高,且与其施用量呈正比,施用污泥堆肥处理中活性碳库各组分含量呈现:颗粒态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SMBC)。施用污泥堆肥处理促进微生物量碳分配比例(SMBC/SOC),其中SW3处理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较CK增加了256.84%(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以上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污泥堆肥主要是通过施入量的不同影响土壤中活性碳组分及其分配比例。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土壤肥力水平、速效养分、pH和土壤水分对土壤活性碳组分含量及其分配产生影响,其中土壤综合肥力IFI指数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分配率(P0.05),解释率达64.3%。综上可知,连续施用4年污泥堆肥能提高沙质潮土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施入量为45 t·hm~(-2)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试验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化.在甘蔗生育期,蔗叶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增加;氮素生理群中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有明显增加,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厌气性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在所有覆盖条件下,蔗叶覆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对土壤速效磷测定过程中存在的待测液脱色问题进行探讨,初步得出以下结果:(1)样品中加入0.25g含磷活性炭,对待测液的脱色效果较好,但对养分含量较低的土样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样品的测定结果大约增加了1mg/kg。(2)在没有无磷活性炭的情况下,对于有颜色的待测液,可根据颜色深浅,适当减少待测液吸样量进行测定,对样品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疆地区大面积盐碱地垦区土壤剖面多呈层状且砂质夹层较多的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蒸发条件下不同层位夹砂层土壤剖面盐离子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砂质夹层对离子运动有较大影响。与均质土相比,层位较低的砂层可以促进盐离子向土表迁移;层位较高的砂层能有效延缓盐离子向土表迁移的速度,并可降低土表盐离子的含量,使得更多的盐离子滞留于砂层以下土壤及土、砂界面处,尤其N a+更是如此;砂层层位越高,其对离子向上迁移的抑制作用越强。最后用回归分析法求得了砂层对C l-和N a+起抑制作用的相对临界层位。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深埋(S)、上盖秸秆下埋秸秆(简称上秸下秸,S+S)、上盖地膜下埋秸秆(简称上膜下秸,P+S)和地膜覆盖(对照,CK)4种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层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措施对土壤水盐调控的效果与作用时期差异较大。P+S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较低,控盐效果显著;S+S仅在苗期能保墒控盐,但控盐效果比P+S差,后期出现水减盐增现象,保墒控盐效果也不佳;S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最高,控盐效果最差;CK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大,而盐分含量较高,控盐效果也不明显。(2)不同措施对土壤水盐运移调控程度的差异,导致食葵光合特性也有明显变化。与CK、S、S+S相比,P+S由于其较低的盐溶质浓度环境,明显改善了其光合特性,在苗期、蕾期和花期能提高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增加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从而使其作物长势和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其它措施。综合试验结果,P+S是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中优选的控抑盐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2种室内压缩试验方法研究高温冻土在变温变载条件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即通过恒载变温试验和恒温变载试验分别从升温和加载的角度考虑高温冻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分析了孔隙水压力与温度变化及加载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冻土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对荷载较为敏感,温度决定了孔隙水压力变化的实效性,在温度越高的条件下,孔隙水压力对加载...  相似文献   

18.
木材真空-浮压干燥过程中自由水迁移特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该文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真空 浮压干燥中木材内部温度场、湿度场随压力浮动频率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结出木材在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内部自由水迁移的基本规律 ,并对水分迁移的机制与驱动势进行了分析 .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显示 ,在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自由水的输运由两部分完成 ,一部分为毛细管压力下液体的团块迁移 ;另一部分为在压力梯度下 ,由于压力波动而引起自由水的蒸发或沸腾后所产生的水蒸气的迁移 ,且后者在自由水的迁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秸秆田间条带堆腐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以吉林省范家屯农业科技示范园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添加不同畜禽粪便田间条带堆腐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堆腐试验,设置本地秸秆覆盖还田(即对照,CK)、秸秆条带堆腐无畜禽粪便(ST)、秸秆条带堆腐+腐熟猪粪(STP)、秸秆条带堆腐+腐熟鸡粪(STC)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综合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秸秆条带堆腐还田各处理土壤SOC、MBC、EOC、DOC含量均高于CK处理,其中秸秆条带还田添加畜禽粪便处理更为显著,各活性碳组分含量较CK处理呈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条带堆腐土壤SOC、DOC、EOC、CPMI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氧化稳定系数(Kos)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玉米秸秆条带堆腐还田有效增加土壤SOC、MBC、DOC、EOC含量,秸秆添加不同畜禽粪便处理中鸡粪更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CPMI,降低Kos,对改善黑土碳库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酸雨区不同林龄(1、5、10、15 a)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铝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表现为15 a>10 a>5 a>1 a,1 a与5 a差异不显著;同一林龄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季节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冬季>春季>夏、秋季,夏、秋季间无明显变化.杉木人工林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含量随林龄及季节的变化规律与交换态铝相似.同一土层深度同一林龄不同季节杉木工人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提高.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活性铝含量高于中下层土壤,活性铝占总铝的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