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东亚飞蝗属直翅目飞蝗科飞蝗属昆虫,具有迁飞性、爆发性,是农业生产上危害性极大的害虫。本文概述了海南省东亚飞蝗发生情况,阐述了东方市蝗区的分布,总结了2012~2018年蝗虫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东亚飞蝗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亚飞蝗的综合防控体系,包括成立防蝗指挥部,加强监测预警,开展技术培训,分类指导防治,为海南东亚飞蝗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运城是全国重点蝗区之一,也是山西省东亚飞蝗惟一发生区,全市宜蝗面积60余万亩,蝗区过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近年来市、县两级从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做好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开展蝗虫监测与防控,黄河滩涂推广种植莲菜、粮食作物等蝗虫非喜食作物,尽管我们动用大量人、物、财力进行了对飞蝗的防控,但在防控中仍有很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防治蝗虫问题的思考。1近年蝗虫发生防控动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各蝗区勘探资料的查阅及实地调查,详述了滨州市沾化区东亚飞蝗蝗区的分布、土壤质地、自然植被、蝗虫种类及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科学预测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并划分不同等级,对海南东亚飞蝗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高绿色防控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选取海南岛为研究区域,结合600个海南东亚飞蝗分布点,基于最大熵模型构建基于遥感、土壤、植被和地形等多源数据的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指标体系,分析不同生境因子对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分布的影响,对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进行预测。【结果 】模型模拟结果极好,平均AUC值为0.944;决定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6月降水量、5月植被指数(NDVI)、6月地表温度、9月降水量、10月降水量和3月植被指数;高宜生区和中等偏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东方市、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黎族自治县。【结论 】在当前全球变暖的条件下,气温的升高可能会使海南东亚飞蝗繁殖加快,从而增加种群数量,海南东亚飞蝗的高宜生区在东方市和乐东黎族自治县分布比例较高,需密切关注该地蝗虫发育情况,做到早防早控。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属于黑龙港流域滨海冲击型平原,目前有宜蝗面积近200万亩,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重点蝗区,其中东部沿海蝗区是我国东亚飞蝗主要发生地之一。自建国以来,沧州市在国家及河北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始终将东亚飞蝗防控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执行"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方针,每年都投入大批人力、资金进行飞蝗监测、防治及蝗区改造工作。现实情况表明:由于长期使用的防蝗药剂选择性较差,毒性高,主要依靠大面积化学防治,在控制蝗虫危害的同时,增加了农药残留、破坏了生态环境、杀伤了天敌,致使蝗区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蝗虫再猖獗情况严重,单一化学防治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蝗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东亚飞蝗发生量间的关系,为东亚飞蝗发生基数的调查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时期的发生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春季蝗卵发生量与夏蝗发生量不显著外,其他时期各发生量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蝗虫发生量调查及防治上,工作重点应放在相关的主要原因上.  相似文献   

7.
蝗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进行规模化养殖的价值.文中主要选取东亚飞蝗为例,从饲养场地、大棚搭建、饲养管理等方面出发,探讨东亚飞蝗的规模化人工养殖,为蝗虫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物农药杀蝗绿僵菌、植被被改造(生态控蝗)和自然天敌保护利用3种方法进行防控东亚飞蝗试验示范,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控制蝗虫均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 文安县地处海河流域,属黑龙港地区,土质多为粘土,东部大洼地势低洼易涝,地下水位较高。由于人少地多,耕作粗放,荒地面积大,成了多种蝗虫的孳生基地。历史记载,文安县几乎年年都大发生东亚飞蝗和土蝗,是有名的蝗虫重灾区。解放后,加强了治蝗工作,使东亚飞蝗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由于土蝗是多种混生,孵化和发育时间极不一致,抗药力也强,加之地势低洼易涝,致使土蝗在近几年发生量有所回升,在局部地区,对多种农作物的为害已超过了飞蝗,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西藏飞蝗作为青藏高原独有的飞蝗亚种,近年来发生危害严重,对其聚集机制的研究是西藏飞蝗生态治理的基础。采用自制Y型嗅觉仪、气质联用(GC-MS)和触角电位反应(EAG)等方法对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是提取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的较好方法。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活性随虫龄增加,并且群居型成虫虫粪粗提物的活性最强。散居型蝗虫对蝗蝻虫粪粗提物的趋向性高于同虫态群居型蝗虫对蝗蝻虫粪粗提物的趋向性。不同虫态的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所含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有所差别,部分化合物与东亚飞蝗聚集信息素成分相同。西藏飞蝗对人工合成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类:2μL/mL浓度下触角电位反应值最高;不同虫态西藏飞蝗对同一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变化趋势不一致;随浓度增加电生理反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不同发育时期体内营养物质变化规律,采用质量法、凯式定氮、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虫体质量、水分变化、蛋白质及氨基酸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发育各阶段,水分和体质量增加均极为显著(P<0.01);刚孵化出的1龄幼虫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达到87.6%,随着虫体的发育蛋白质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直至4龄幼虫再次升高,成虫体内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氨基酸在东亚飞蝗幼虫发育时期基本呈现"高-低-高"的动态变化趋势,进入成虫时期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并且雌性虫体内氨基酸质量分数高于雄性虫体.东亚飞蝗在不同发育时期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所呈现的动态变化,说明了在蝗虫发育过程中,为其机体的构建和诸多生理功能的完成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储备,以及在发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及不同时期调控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赵卓  金玲玉  赵秋平  周晓馥  徐洪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08-17309,17381
[目的]研究东亚飞蝗酚氧化酶活性及动态变化。[方法]通过不同抽提方法制备虫体体液和淋巴液,测定不同位点酚氧化酶活性及动态变化。[结果]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虫体体液中酚氧化酶活性,且雌虫酶活性显著高于雄虫;虫体体液内酚氧化酶活性随着体外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成虫血淋巴内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结论]酚氧化酶一部分存在于东亚飞蝗组织和细胞中参与虫体发育和构建,一部分存在于血淋巴中参与免疫防御作用。酚氧化酶稳定性非常强,是昆虫宽泛适应能力和强大免疫能力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凯式定氮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虫体蛋白质及5种微量元素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1龄蝗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7.6 mg/100mg,随着虫体的发育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至4龄蝗蝻再次升高,成虫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71.6~79.3 mg/100mg)。(2)5种微量元素中Fe、Ca和Zn在1龄蝗蝻中含量最高,随着发育的进程逐渐减少,在成虫期再次升高且雌虫含量显著高于雄虫;Mg和Cu在蝗蝻发育时期呈现周期性波动,成虫期雌虫体内Mg元素含量略高于雄虫,雄虫体内Cu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雌虫。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稀碱法对东亚飞蝗蛋白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碱浓度、料液比、粒度、浸提时间、沉淀pH、沉淀时间等条件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稀碱浓度1.5%(W/V),浸提时间2 h,虫粉粒度80目,料液比1:20,沉淀pH值4.5,沉淀时间1 h.  相似文献   

15.
以接近于LD50的马拉硫磷处理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天津北大港和山东无棣种群个体,用SSRP-PCR标记技术分析检验东亚飞蝗在不同选择压力下,存活个体与死亡个体的基因型与马拉硫磷致死作用的可能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无棣种群死亡组的多态性明显高于存活组,而北大港种群存活组的多态性高于死亡组,北大港群体的多态性高于无棣群体。各多态位点与马拉硫磷致死性相关性检测表明:第一,相同引物的不同位点对马拉硫磷的敏感性不同,不同种群对马拉硫磷致死性存在相关性的位点不同;第二,不同处理的东亚飞蝗在同一引物扩增出的同一位点对马拉硫磷毒性的反应不同。这些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对东亚飞蝗在不同引物扩增的不同位点有选择致死作用。Nei’s遗传距离值在两个种群中都是在死亡组和存活组最高,表明马拉硫磷对东亚飞蝗种群的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含水量的麦麸饲料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东亚飞蝗若虫,在山东农业大学温室内进行其对不同含水量的饲料取食试验,测得结果应用统计软件DPS v 3.01专业版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40%、60%、80%)的同一种饲料,其饲养效果不同。东亚飞蝗对麦麸饲料的取食量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其所取食的饲料中所含(实际消耗)的麦麸量却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增重效果也是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死亡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生长速度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加快,消化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利用率和转化率随含水量而变化的规律不是很明显。[结论]试验验证了东亚飞蝗取食食物相当程度上是为了取食水分这一论断,也为节约其人工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4个飞蝗亚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PCR扩增技术测定了西藏飞蝗(L.migratoria tibetensis)和东亚飞蝗(L.m.manilensis)细胞色素氧化酶3亚基基因序列(COⅠ1539bp、COⅡ684bp、COⅢ792bp,共计3015bp),结合GenBank下载的亚洲飞蝗(L.m.migratoria)和非洲飞蝗(L.m.migratorioides)的细胞色素氧化酶3亚基基因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以云斑车蝗(G.marmoratus)为外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重建4个飞蝗亚种的分子系统树。[结果]在碱基组成上,A+T的平均含量为69.57%,4个飞蝗亚种的密码子第3位点A+T含量最高,其中最高的是COⅠ(达87.6%);4个飞蝗亚种中核苷酸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COⅡ的核酸替代率最高,第2位点较为保守,替换率在5.9%~15%之间;COI的起始密码子是特殊的CCG或ACG;4个飞蝗亚种的遗传距离在0.001~0.076之间;飞蝗属中4个亚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东亚飞蝗和西藏飞蝗亲缘关系最近,亚洲飞蝗与东亚飞蝗、西藏飞蝗亲缘关系次之,非洲飞蝗与其余3个亚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可为西藏飞蝗亚种地位的确定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历史 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飞防机型和施药技术、防蝗药剂及治蝗配套技术等,并对该区飞机防蝗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综合分析了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对东亚飞蝗表皮与脑的显微及亚显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若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内表皮变薄、板层结构消失,而且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分离,细胞质内小泡变大而分布不均,核染色质凝结成为小颗粒且分布不匀。脑神经分泌细胞受药物影响数量明显减少,结构松散,胞间空泡变大,引起轴突变形。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脑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与胞体分离并膨大变形。线粒体结构发生改变,膜与内嵴消失。另外,轴浆运输中的神经分泌颗粒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