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淮北地区小麦旱涝灾害发生特点及御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濉溪县近50年的降水情况,并结合试验资料综合分析,阐述淮北地区小麦旱涝灾害发生特点及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防御旱涝灾害的综合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美洲南瓜品种资源任吉君(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所,哈尔滨150040)美洲南瓜(CucurbitapepoL.)别名西葫芦,属葫芦科。种下可分珠瓜(var.ovifera)、飞碟瓜(var.patison,碟瓜)、棱角瓜(var.ford...  相似文献   

3.
以美洲南瓜(Cuc urbita pepo)幼叶为材料,采用Trizol方法进行总RNA的提取.根据GenBank上己提交的黄瓜WRKY4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1条长度为497 bp的WRKY4转录因子基因片段,利用已知中间序列,通过RT-PCR和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cDNA ends)等技术,克隆得到美洲南瓜WRKY4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l 722 bp,5′非翻译区为185 bp,3′非翻译区为118 bp,开放阅读框为1 419 bp,编码47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1.40 kD,等电点约为8.36,GenBank登录号为JX096811.用Blast和DNAMAN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美洲南瓜WRKY4与黄瓜WRKY4同源性达到87%.美洲南瓜WRKY4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为以后研究此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娜  邓童  罗乐  李进宇 《分子植物育种》2022,(17):5754-5762
为解决榆叶梅品种残花宿留问题,本试验采用不同瓣性的榆叶梅与广义李属中的梅、桃、李、山杏及毛樱桃为材料进行远缘杂交,研究榆叶梅与李属植物的远缘杂交亲和性,并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动态。结果表明:榆叶梅与李属的24个杂交组合中,结实率总体较低,主要受到受精前障碍的影响,表现为花粉萌发延迟,花粉管缠绕、胼胝质堆积及末端膨大等现象。综合不同瓣性榆叶梅与广义李属植物的杂交结果,榆叶梅与毛樱桃的亲和性最好,毛樱桃更适宜作为亲本材料与榆叶梅进行远缘杂交,重瓣品种更适宜作为父本材料。探究榆叶梅远缘杂交亲和性和花粉管行为,为榆叶梅残花不宿新品种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作物育种信息》2005,(2):11-12
芸芥又名芝麻菜,是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油料作物,由于它具有抗旱、耐瘠、抗(耐)病等优异的抗逆性能,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研究和开发利用芸芥的抗逆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产价值。为了探索将芸芥的优异性状转育到栽培油菜上的可能性,笔者开展了白菜型油菜与芸芥的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发现芸芥与白菜型油菜远缘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F1种子的产生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有关。角果生长发育测量结果表明,远缘杂交角果生长停止是在授粉8d左右。F1植株形态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6.
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是作者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三十余年的研究总结.介绍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交配方法等远缘杂交技术,用回交与重复授粉、筛选结实率高的组合与单株、延长生育期等方法克服远缘杂种F_1的不育性.介绍了小偃麦远缘杂种的培育和选择的方法,八倍体小偃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六倍体小偃麦(小麦新品种)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等.  相似文献   

7.
小大麦远缘杂交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起昌 《小麦研究》2010,31(2):16-25
小麦是我国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小麦生产对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远缘杂交,将小麦近缘种的有益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拓宽小麦遗传背景,创造新的优异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获得新突破步入新台阶的重要途径。大麦具有早熟、多花多粒、耐盐碱、抗穗发芽、赖氨酸含量高、适宜晚播、受干热风影响小,对小麦锈病、叶枯病、白粉病、黄矮病等有较高抗性等特性。将这些优良性状导入小麦,对丰富小麦遗传种质资源、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从1896年至今小大麦杂交的研究历程,对小大麦杂交困难的原因及克服方法、杂种后代的应用进行了着重介绍,以期为进一步进行小大麦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翟俊  赵秀珍 《中国种业》2011,(Z1):94-95
我国小麦生产常遭受干旱、涝渍、冻害、干热风、冰雹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尽可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以夺取小麦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9.
小麦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远缘种属是丰富小麦遗传变异,选育小麦优良新品种的重要基因源。本文概述了利用黑麦属、山羊草属、偃麦草属、簇毛麦属改良小麦育种实践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野生二粒小麦与野生燕麦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Con,2n=4X=28)与野生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直接杂交成功。F_1代优势强,主穗和一、二次分蘖穗基本不结实,愈到以后分蘖结实率愈高,所结种子饱满和基本饱满,F_1的穗子不断节,颖壳包裹籽粒不太紧。F_1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2组染色体与野生燕麦3组染色体中的2组基本配对。杂种F_2分离出5株燕麦型植株,经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野生燕麦的特征谱带,又具有野生二粒小麦的特征谱带,大部分小麦型植株均具有野生燕麦谱带。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整播期克服了南瓜属种间花期不遇的问题,以美洲南瓜、中国南瓜、印度南瓜3个种共12个材料与黑籽南瓜进行了种间杂交试验。黑籽南瓜为母本不结实,以其他3个种为母本则均可结实。美洲南瓜×黑籽南瓜及印度南瓜×黑籽南瓜杂交获得的果实内均无种子。获得了18株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种间杂种F1植株雄蕊退化,以其作为母本以中国南瓜或黑籽南瓜为父本进行回交,可结实但无种子。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形态为双亲中间型偏父本,其抗病性、抗虫性不及父本黑籽南瓜而倾向于母本中国南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向印度南瓜及美洲南瓜中转育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无蔓中国南瓜种间杂交试验,采用田间调查结合RAPD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研究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种间遗传规律。通过比较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南瓜属3个种中的遗传表现发现: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种间杂种F1、F2及BC1F1中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种内杂交不同,无蔓中国南瓜与蔓生异种南瓜材料的种间杂交一代表现出节间变长的倾向,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通过种间杂交,可将中国南瓜特有的无蔓性状转育到美洲南瓜及印度南瓜中,创造全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西葫芦早熟性及品种分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观察与分析52个西葫芦品种的11个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5个主要分量性状,其中第一、第二主分量性状的累积贡献率为65.06%.根据其主分量的大小选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西葫芦材料,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2份西葫芦材料分为6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认识花生种间杂交异源多倍体进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采用cDNA-HFO-TAG技术,研究花生种间杂交组合(四倍体栽培种‘仲恺花4号’×二倍体野生种Arachis. diogio)杂种F_1和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14条HFO-TAG引物共扩增出121条cDNA片段,其中差异片段84个,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亲本转录物完全沉默(3个),双亲转录物在后代部分材料中沉默(59个)和新转录物激活(22个),上述变化在F1代即开始发生。筛选其中大小为500~2 000 bp的35个TDFs进行克隆测序,有27个和NCBI数据库中已录入的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包括抗逆相关基因(10条)、未知功能蛋白基因(8条)、能量与代谢相关基因(7条)和转录因子相关的基因(2条)。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在花生种间杂交异源多倍化早期发生着快速、剧烈的基因表达变化,从中获得的差异基因片段,有助于了解花生属种间杂交异源多倍化早期分子机制变化,这对有效利用野生花生种质优异基因具有重要意义。cDNA-HFO-TAG技术简单、有效且实用,完全适用于花生属基因表达变化研究,可以作为花生属及其它物种基因表达变化分析技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西葫芦未受精胚珠离体诱导植株再生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花当天的西葫芦未受精胚珠在含5%蔗糖和0.8%琼脂的N6基本培养基中附加0.5 mg/L NAA和1.0mg/L 2,4-D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最有利于诱导植株再生;所得再生植株经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鉴定,60%为二倍体,其自交后代株系内高度整齐一致,证明所得二倍体再生植株是纯合的双单倍体,来源于单倍的胚囊细胞。  相似文献   

16.
种间杂交是种质创新和利用外源优异基因的重要途径。运用有性杂交方法,以浓紫色辣椒C.annuum PBC1366为母本(P1)、强辣C.chinense PI439487为父本(P2)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种间杂种植株。对杂种F1的1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F1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他表型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种间F1花粉可染率为64.4%,形态学观察和EST-SSR标记分析结果明确了种间杂种F1的真实性。C.annuum×C.chinense种间杂种的获得为辣椒种间遗传图谱构建、辣椒香味和花青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葫芦胚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根尖细胞染色体压片和叶片保卫细胞叶绿体压片方法对西葫芦胚囊再生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叶片表皮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均值分别为(4.15±0.37),(8.05±0.76)和(16.05±0.69),其比例约为1:2:4,说明叶片保卫细胞叶绿体压片方法能有效用于倍性鉴定;单倍体、双单倍体和四倍体叶片表皮保卫细胞的长度分别为(20.31±3.38)μm、(30.80±2.19)μm和(41.78±1.03)μm,其比例约为1:1.5:2,在胚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时也可以参照。  相似文献   

18.
朱媛  林良斌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73-173
为了利用芸薹属近缘属的基因资源进行油菜品种改良,探索了甘蓝型油菜×芸芥的属间杂交亲和性。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中油821和J-2为母本,三营芸芥和东郊芸芥为父本,进行人工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芸芥属间杂交亲和性较低,杂交亲和性的强弱与亲本材料有关,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与不同品种的芸芥属间杂交亲和性(真杂种苗数/授粉花蕾数)不同,湘油15号与三营芸芥的亲和程度最高,为0.036,J-2和东郊芸芥的亲和程度最低,为0.014。  相似文献   

19.
棉属8个野生种2个二倍体栽培种对陆地棉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4~1993年间,用棉属8个野生种两个二倍体栽培种作父本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从其后代出,选育出10个具有丰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和128个各具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其中6个已参加了省级上区试,它们分别属于8种类型:高衣分(44%~48%),长绒(36.0~40.6mm),高强纤维(25.3~33.3g/tex),大铃(7.08~9.30g),最佳麦克隆值(3.7~4.0),抗棉蚜(I-II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醇处理、冷激处理以及复合涂膜处理对金瓜的防腐保鲜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涂膜处理的防腐保鲜效果最好,但失重率最高;乙醇处理的失重率较低,但其防腐效果不理想;冷激处理对金瓜有一定的防腐保鲜效果,且其失重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