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气力有序抛秧钵体苗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试验分析,获得了钵体苗吹出至与导苗管壁碰撞以及钵体苗在导苗管中下落过程的运动状态和时间,为抛秧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气力有序抛秧钵体苗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试验分析,获得了钵体苗吹出至与导苗管壁碰撞以及钵体苗在导苗管中下落过程的运动状态和时间,为抛秧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水稻气力有序抛秧过程中钵体苗与导苗管碰撞机理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对钵体苗的应力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通过设置不同的碰撞速度和不同的碰撞位置,得出碰撞过程中钵体苗内部的应力分布,并对应力时间关系曲线进行分析,发现所得的结果与碰撞理论基本相符,为水稻气力有序抛秧机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SP—10型水稻机制钵苗抛秧机自动排序机构中钵苗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以及定量抛秧机构中限位挡铁前端面与抛秧爪工作面之间最小夹角进行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优化了有关参数,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是继盘育苗移栽之后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具有增产、省工、省力、高效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然而,目前水稻钵苗移栽方式主要是人工抛秧,作业质量不高、秧苗无序分布,人工抛秧与人工插秧相比虽然产量提高7%~10%,但其增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也给水稻的田间管理、收获等后续作业带来困难。随着钵盘育苗人工抛秧技术的推广,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水稻钵苗移植机械的研究,但至今尚未取得成功的突破。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技术的发展过程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钵盘的研制工作,1984年研制…  相似文献   

6.
水稻钵苗振动排序正位装置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有序抛秧机的分秧要求,提出了一种水稻钵苗振动排序正位装置,把从秧盘上取下的无序钵苗整理成土钵在前的有序排列。对钵苗在振动排序正位装置上的受力情况、钵苗的重心位置进行了分析,发现钵苗的重心在土钵内或在靠近土钵上表面的秧株内,为钵苗在惯性力作用下自动正位提供了保证。通过对单棵和群体钵苗的试验与高速摄影观察与分析,证明钵苗能够在惯性力作用下,在振动排序正位装置上自动正位,钵苗自动正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械抛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我市经过4年的试验,共试验3种机型.一种是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的2ZPY-Z型水稻抛秧机,一种是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黑龙江省迎春机械厂生产的2ZPH-6型水稻钵秧行抛机,第三种就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由黑龙江省富锦市天创实业公司制造的2ZPY-H530Z型水稻钵苗行栽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抛(摆)秧钵苗入土深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摆秧机排秧器(秧台)的高度为90cm左右最佳,机摆秧作业时,土壤沉淀8h ̄2d,人工抛秧作业时,土壤沉淀时间6h ̄1d较好。同时通过回归分析,给钵苗入土深度和钵苗下落高度、工之间的关系式,该式的预测和实测的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由李太云同志设计、延吉市农机化枝术推广培训中心(电话: 0433-2813982)研制的2ZBP-96 型水稻简塑盘钵苗抛秧行栽机,于 2005年11月通过省级农机新产品鉴定。主要结构及性能特点: 1.配套使用独特形状的简易塑料钵苗盘,这种简塑盘同时满足钵育苗农艺要求和整排起秧、送秧的机具要求。 2.采用秧爪从钵块底部抓取秧苗的取秧方式,在工作过程中秧  相似文献   

10.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可行性,分析了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棘轮齿轮式机构的传动特性,针对高速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机构需满足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性好、作业中没有积累误差、振动和噪声小的特点,设计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对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几何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采用CAD/CAE软件建立虚拟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种传动形式的纵向送秧机构能够满足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的工作要求,为研发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秧机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气力有序抛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力”和“有序”工作原理研制了抛秧试验台,进行了气流场、钵体苗运动高速摄影和抛秧作业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钵体苗由超音速喷射气流顺利吹至导苗管,经导苗管的导向后能够有序落入田间,验证了气力有序抛秧技术的可行性,揭示了该技术的工作机理,获得了喷射气流压强、喷嘴直径和育秧钵土等作业参数,并改进设计了有关部件,为水稻气力有序抛秧设备的研制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Lab VIEW的苗盘输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自动移栽机移栽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开发了自动送盘系统。针对取苗机构位置固定,每次夹取1株钵苗的取苗方式,通过控制苗盘的横向和纵向间歇移动,实现钵苗逐个自动喂入,从而实现自动取苗。系统采用PC机作为上位机,由Lab VIEW构建控制系统操作界面;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接受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上位机发送的指令信号。试验验证表明: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苗盘的运动位置和取苗工作状态,实现苗盘运动和机械手取苗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插拔式取苗机构单靠取苗爪插入钵体夹取苗时,因受钵体与穴盘之间粘附力和盘根性不佳双重影响,造成取苗成功率低、钵体破碎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顶夹拔组合式取苗技术,阐述了取苗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开展了顶夹拔组合式取苗试验研究。首先以72孔和128孔黄瓜穴盘苗为试验对象,通过顶压脱盘粘附力试验,测试了不同顶苗速度(10、20、30、40mm/s)下黄瓜苗的脱盘粘附力以及顶压脱离位移,试验结果表明:顶苗速度对于苗钵粘附力及脱离位移影响不大,粘附力与苗钵脱离位移呈正相关,两种规格穴盘苗顶苗脱离位移平均值分布在5.5~6.9mm之间,综合考虑苗盘落水孔直径和顶压脱盘粘附力试验结果,确定顶杆直径为6mm,顶杆顶苗位移需大于5mm。其次以生长周期为25d的72孔黄瓜穴盘苗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先顶后取、边顶边取、先插后顶3种取苗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先顶后取模式下取苗成功率和钵体完整率最高。最后以顶杆顶入位移、取苗爪插入苗钵取苗深度及插入取苗速度为试验因素,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顶夹拔取苗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顶入位移为15mm、插入苗钵深度为35mm,插入取苗速度为225mm/s,此组合下取苗成功率94.12%,苗钵完整率94.12%,满足了自动取苗高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烟苗栽植器是烟草移栽机的核心机构,该机栽植器设计应用偏置双圆盘四连杆旋转工作原理,适合于栽植钵苗和漂浮苗。分析烟苗移栽时的运动情况知特征系数λ>1是栽植器设计及保证移栽质量的基本依据和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通过在不同栽植速度和深度情况下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栽植器各设计参数的具体值,从而建立鸭嘴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崔巍  颜华  高希文  陈科 《农业工程》2015,5(2):15-18
随着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国内对移栽机械的需求明显增加。阐述了国内外旱地移栽机械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常见移栽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指出国内移栽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栽机械的未来发展趋势,半自动移栽机还将长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自动移栽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棉花钵苗移栽机构的数字化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将ADMAS软件和离散元技术引入到了机构的设计和仿真运动上,利用CAD软件对所设计的棉花钵苗移栽机构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然后,通过CAD和ADAMS良好的数据接口将模型数据直接导入ADAMS,根据实际设计要求添加相关约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运动仿真,研究了钵苗移栽机构的运动情况。通过仿真运动得了钵苗移栽机械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结果,并绘制了可视化曲线。由曲线结果可以看出位移拐点及最大位移等信息,为机构的优化及强度校核等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菜钵苗移栽过程中钵体受损影响钵苗成活率的问题,研究油菜钵苗钵体在顶苗夹具作用下的运动及力学特性,探究在不同含水率下钵体顶出力、脱离位移和承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油菜移栽机顶苗取苗机构参数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钵体顶出力随钵体含水率的提高而增大;当钵体含水率由20.44%提高至31.02%时,脱离位移的范围由3.04~4.23 mm增长至5.02~5.44 mm,钵体承压力由5.61 N增长至7.90 N;当钵体含水率由31.02%提高至40.84%时,脱离位移的范围基本不变,钵体承压力由7.90 N减少至4.83 N。即钵体承压力随含水率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少,呈非线性变化,且在相同含水率下,钵体的承压力基本不变;综合得出钵体含水率在30%左右时,有利于油菜钵苗被顶出,且钵体受损较小。   相似文献   

19.
以碱处理玉米秸秆制备的悬浮浆液为原料,采用负压吸附成型工艺,利用有机可降解育苗钵成型机做钵,进行可降解育苗钵成型探索。试验发现:碱处理玉米秸秆得到的秸秆纤维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总量保持在7 5%~8 5%,碱浓度越高,纤维素比例越高;TS在4%~6%时,育苗钵的湿坯含水率适宜,对应浆液表观粘度也较大,育苗钵成型效果好;吸浆时间在1.5~3s、真空度在230~270k Pa时,育苗钵湿坯含水率在合适范围,吸附力对浆液表观粘度影响较小,育苗钵成型效果较好。本研究可为育苗钵的成型和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