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高低是大豆根瘤固氮能力的重要指标,温度对根瘤固氮酶活性影响较大,试验采用室内与室外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光照或黑暗条件下,根瘤固氮酶活性都随温度的升高呈单峰曲线,用二次函数拟合效果良好;光照条件下yL=-0.0022x2+0.0885x-0.2971,当温度为20.11℃时,固氮酶活性最高为0.5929mL/(g.h);黑暗条件下yD=-0.0014x2+0.0582x-0.2291,当温度为20.78℃时,固氮酶活性最高为0.3758mL/(g.h)。大豆开花至鼓粒期正值6月上旬至8月下旬,10cm土层土壤温度处于根瘤固氮酶活性最适宜温度范围(20~21℃)的概率日间为4.52%~19.68%,夜间为7.65%~26.47%;适宜温度范围(15~25℃)的概率日间为70.00%~89.35%,夜间为64.71%~100.00%。  相似文献   

2.
以未褐化的岩黄连愈伤组织为材料,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研究抗坏血酸对岩黄连愈伤组织褐化及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第20天,各处理岩黄连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均低于对照;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抗坏血酸浓度175mg/L的处理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为14.1400U/(g·min),比对照高72.3%;各处理的总酚含量均低于对照,抗坏血酸浓度为175mg/L的处理总酚含量最低,为0.4633μg/mL,比对照低88.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岩黄连愈伤组织褐变率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而岩黄连愈伤组织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红壤旱地一株自生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固氮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从红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固氮能力。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并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通过花生、玉米的幼苗盆栽试验研究菌株对土壤MBN、矿化氮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植于红壤的玉米根际,筛选出15株自生固氮菌,以菌株CM12固氮能力最强,初步鉴定CM12为伯霍尔德杆菌属(Burkholderia sp.),固氮酶活性达C2H4 39.1 nmol/(h·mL)。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M12菌株的处理,花生和玉米土壤MBN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38和2.37倍,其中种植花生体系中,接菌处理与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土壤MBN含量无显著差异。接种固氮菌影响了旱地红壤NO3--N和NH4+-N比例,降低了土壤中NO3--N含量,且种植玉米体系中土壤NO3--N含量降低较明显。固氮菌短期接种增加了花生根系和玉米地上植株的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红壤旱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表层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山区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细菌数量最多,均占85%以上,放线菌和真菌相对较少。从总量上看,灌草丛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最大,分别为37.88×106cfu/g、26.70×106cfu/g,自然林地、灌丛地和旱地次之,退耕地和人工林地最小,分别为8.78×106cfu/g、7.74×106cfu/g。自然林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461、0.459,灌草丛地、草地、灌丛地和退耕地次之,旱地最低,仅为0.155,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酶活性亦存在较大的差异,自然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分别为0.195mL/(g·min)、1.2mL/(g·min)、0.753mL/(g·min)和1.5mL/(g·min),均高于其他用地类型,退耕地和旱地最低,人工林地、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居中。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光肩星天牛寄主范围扩大的生理生化机制,给该虫制定可持续的控制措施,采用生理生化的研究方法,测定了取食复叶槭、白桦、胡杨和白蜡的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5种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复叶槭和白桦上取食后的天牛成虫羧酸酯酶显著高于在胡杨和白蜡上取食后的天牛成虫(P<0.05),白桦上取食后的天牛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复叶槭、胡杨和白蜡上取食的天牛(P<0.05)。在复叶槭上取食后的天牛成虫碱性磷酸酯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在胡杨和白蜡上取食物的天牛,(P<0.05)。说明寄主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碱性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4种寄主上取食的天牛成虫类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多酚氧化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说明寄主树种对天牛体内酸性磷酸酯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水解类酶活性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堆腐过程水解类酶活性、pH值、电导率(EC)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后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在堆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同CK处理(不加微生物菌剂)基本一致,但两种酶的活性高峰值都高于CK处理,其峰值分别达到了glucose 0.457mg/(g·24h)和glucose 87.836mg/(g·24h),两种酶高峰值的出现均早于CK处理,其中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2d,蔗糖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6d;加入微生物菌剂能提高脲酶活性水平及其峰值;加入微生物菌剂处理的pH值相对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微生物菌剂后EC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离湖南省不同地区辣椒的内生固氮菌,探索其多样性,为内生固氮菌资源应用于现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改良无氮培养基对辣椒的根、茎、叶中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菌落计数比较其菌群密度,再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分析其多样性,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其固氮酶活性。结果筛选到内生固氮细菌30株,经16S rDNA序列刚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sp.)、根瘤菌属(Rhizobium sp.)、泛菌属(Pantoea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对频率较高,是辣椒内生固氮菌的优势种。经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表明,该30株菌株均具有较弱固氮酶活性,范围为4~183nmol/(mL.h),且不同地区同种菌的固氮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测定不同材质自发气调(modified atmosphere, MA)包装袋对鲜食核桃仁的保鲜效果。以‘香玲’鲜食核桃为试材,分别采用5种不同塑料复合包装袋包装:PA/PE袋-200 μm(处理1),PA/PE袋-180 μm(处理2),Al/PET袋-210 μm(处理3),PET/PE袋-160 μm(表面平滑)(处理4)和PET/PE袋-160 μm(表面网纹)(处理5),以地膜包装-6 μm(处理6)为对照,低温贮藏,定期测定其呼吸强度、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酸价、过氧化值及碘价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呼吸强度测试中,除处理3外,处理6和其他处理组在贮藏期前12天内呼吸强度从135 CO2 mg/(kg·h)下降至60 CO2 mg/(kg·h)以内,中后期几乎保持稳定状态;处理4和处理5核桃在贮藏15天后呼吸强度在30~40 CO2 mg/(kg·h)之间;脂肪含量测试中,在贮藏30天内处理3的核桃脂肪含量为34.2 g/100 g;处理1、2、4、5的核桃在贮藏前期脂肪含量持续下降,60天时,处理4、5核桃脂肪含量分别为45.8 g/100 g和46.1g/100 g;在贮存60天时,蛋白质含量处理4、5核桃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7.6 g/100 g和17.1 g/100 g;酸价测试中,在贮藏期间处理6核桃仁的酸价从0.24 mg KOH/g增长到4.3 mg KOH/g,处理4、5核桃的酸价从0.24 mg KOH/g增加到2.7 mg KOH/g以内;SOD酶活性测试中,处理6对照组和处理1、2在贮藏30天时,SOD酶活性达到140.1 U/g和135.2 U/g;处理3、4、5的SOD活性在贮藏45天分别达到139.9、149.7 U/g和150.0 U/g;POD酶活性测试中,处理6对照组和处理3在贮藏30天时,POD活性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0.5 U/g和10.7 U/g,其他4组在45天时降至最小值,分别为:10.8、11.0、10.1、10.3 U/g;MDA含量测试中,整个贮藏期,鲜食核桃核仁的MDA含量持续上升,贮藏至60天时,处理4的MDA含量为6.25 mmol/g,处理5为6.08 mmol/g,均低于其他组数据,但差异不显著。上述6种包装材料中,PET/PE-160 μm包装保鲜效果最佳,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筛选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安全高效防治药剂,为相关试验药剂的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江西省植保植检局于2019年6月2日在余江区邓埠镇西坂村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00mL/亩,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g/亩加5%阿维菌素乳油50mL/亩,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  相似文献   

10.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处理对黄瓜幼苗根系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黄瓜水培试验,并结合根际施用水杨酸(SA)的方法。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促进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以0.1 mmol/L SA 处理效果最好;SA 处理后,根系内AI、NI 和SS(分解方向)活性都高于对照;在0.05 mmol/L 和0.1 mmol/L SA 处理后SS(分解方向)活性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水平,而0.5 mmol/L SA处理后效果不明显;AI 和NI 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浓度SA处理后,SPS 活性减小,3 个浓度在处理6 天后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0.5 m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到处理第6 天活性为1.81 μmol Sucrose/(g · h) FW,SS 活性与SPS 活性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不同浓度SA处理后,淀 粉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降低后稍有升高的趋势变化,总体低于对照,其中0.05 mmol/LSA处理效果最明显,到处理第6 天活性为2.33 mg/(g· h) FW,与对照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由上可知,适当浓度的SA处理,其通过调节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促进黄瓜幼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成虫野外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零频率法对九江地区松褐天牛成虫野外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丛生指标I、负二项分布K、K值法CA值均大于0,扩散系数C、扩散指数Iδ、聚快性指标M*/ 大于1,平均拥挤度M*大于 ,L/大于 +1,表明该地区松褐天牛成虫在野外林间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类型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聚集均数0<λ<2,表明环境因子是造成其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防治松褐天牛诱木设置密度及胸径大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三种不同规格胸径的诱木在每公顷设置1、3、5和10株诱木的林分内诱集松褐天牛的效果,采用在林内均匀挂设诱捕器作对照,同一面积内设置不同密度和不同胸径的诱木作对比试验,观察记录诱捕器诱捕成虫和诱木诱集幼虫的情况,分析总结了不同密度下的三种胸径诱木的诱集幼虫效果,提出了按胸径5-15cm和每公顷3株的密度设置诱木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媒昆虫松褐天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1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室内测定了1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成虫的产卵忌避活性和3龄若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水菖蒲乙醇提取物的产卵忌避作用最好,24h的产卵忌避率可达99.16%;肉豆蔻乙醇提取物次之,24h的产卵忌避率为83.40%;紫芥乙醇提取物第三,24h的产卵忌避率为71.90%。在13种植物中,花椒,石菖蒲,胡芦巴,水菖蒲和肉豆蔻5种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作用明显。在83.70μg/cm2的剂量处理下,24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80%以上。LD50值分别为37.95μg/cm2、41.84μg/cm2、43.71μg/cm2、46.33μg/cm2和61.48μg/cm2。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磷化氢、敌敌畏、大蒜油和二氧化碳及其联用对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成虫的熏蒸活性。4种药剂对试虫的致死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4种药剂对试虫的熏蒸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磷化氢敌敌畏大蒜油二氧化碳,其LC50分别为0.33mg·L-1、0.54mg·L-1、1.60mg·L-1和259.08mg·L-1。4种药剂联用时,正交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剂对试虫死亡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蒜油、敌敌畏、二氧化碳和磷化氢。1.32mg·L-1大蒜油0.52 mg·L-1敌敌畏14%二氧化碳0.20mL·L-1磷化氢联用时具有最佳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联用药剂的效果优于单一药剂,且在嗜卷书虱的防治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是调控土壤肥力的重要农业措施,能够影响土壤酶活性。为探讨秸秆深埋对不同氮肥水平下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磷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4个氮肥水平(纯N,0、135、180、225 kg/hm2)为副因素,测定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高,收获期时降至最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的活性(P<0.05),且磷酸酶的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磷酸酶活性最高,为344.66 mg/(g·24 h);(2)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处理增加全磷、有效磷的含量,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各处理中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秸秆深埋处理下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有效磷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02.17 mg/kg。(3)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5种肥料(人粪尿、猪粪、鸭粪、化肥和常规肥)在3种施肥水平下对鱼腥草的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福建建阳小湖镇鱼腥草GAP示范基地主栽鱼腥草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施肥实验,测定鱼腥草土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结果】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有利于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土壤脲酶活性以施用72000 kg/hm2人粪尿的处理最高(296.8 mgNH3-N/g DW),蛋白酶以施用鸭粪36000 kg/hm2的处理最高(5.15 mg NH2-N/g DW),纤维素酶以猪粪36000 kg/hm2的处理最高(0.869 mg葡萄糖/g DW),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以施用1320 kg/hm2尿素、2400 kg/hm2 Ca3(PO4) 和870 kg/hm2K2SO4的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3.10 mg葡萄糖/g DW和44.46 mg P2O5/100g DW。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的鱼腥草的根系活力比较高,在147.5~183.2 mgTTF/g FW/h之间;【结论】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促进鱼腥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光照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的作用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将水稻(品种为培杂泰丰)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际排放的N_2O量。首先进行了室内弱光(8:00-18:00, 4 000 lx)、NH_4NO_3为氮源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如分蘖期、开花结实期、成熟衰老期)的水稻在不同施氮量(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情况下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弱光(4 000 lx)、强光(8 000 lx)和自然光的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脱氮(0 mg/L)、低氮(30 mg/L)、高氮(90 mg/L)试验。弱光试验条件下,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4.9,42.4,98.3μg/(m~2·h)和29.6,79.6,246.1μg/(m~2·h),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显著增强(P0.05),且开花结实期及成熟衰老期试验亦获得相似的结果。在弱光(4 000 lx)、强光(8 000 lx)和自然光的不同条件下,脱氮(0 mg/L)、低氮(30 mg/L)、高氮(90 mg/L)处理的水稻开花结实期叶际平均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2.9,29.1,116.3μg/(m~2·h),23.6,40.1,120. 1μg/(m~2·h)和10.9,26.2,131.3μg/(m~2·h),强光、自然光照下脱氮与低氮处理间水稻叶际N_2O排放差异不显著(P0.05)。弱、强光及自然光条件下,脱氮、低氮、高氮处理的水稻根际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3,77.1,308.4μg/(m~2·h),14.1,45.6,182.4μg/(m~2·h)和19.3,44.9,224.6μg/(m~2·h),强光、自然光照下脱氮与低氮处理间水稻根际N_2O排放差异亦不显著(P0.05)。弱光条件下,供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根、叶界面N_2O排放通量随之增强;但对比弱光试验,相同供氮(1N、3N)水平条件下强光、自然光有抑制水稻根际N_2O排放作用,且强光、低氮(1N)的协同作用限制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嫁接番茄幼苗生长及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华南地区番茄嫁接后的适宜生长温度,试验研究了3个温度处理下番茄嫁接苗的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内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20/17℃处理下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都受到抑制,根冠比失调;30/27℃时植株出现徒长迹象,且整株生物量下降;25/22℃环境条件下,嫁接苗根冠协调,茎秆健壮,光合能力较强。相比于25/22℃环境,20/17℃的相对低温处理和30/27℃的相对高温处理下,番茄嫁接苗的SPAD读数分别下降20%和13%,叶片的SOD酶活性为237.58 U/(g?FW)和254.39 U/(g?FW),分别比25/22℃处理下的SOD活性低114 U/(g?FW)和97.19 U/(g?FW)。30/27℃处理下的POD活性高于另外两个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嫁接后的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夜间温度为22℃左右。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减轻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产量水平为2400kg/hm2左右的豫东平原夏大豆产区,应用784-1、烯效唑、增产灵、亚硫酸氢钠、ABT生根粉5号及三十烷醇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豆单株空荚发生率相对降低7.7%~45.6%,单株粒重提高1.2~2.7g;既有效减少大豆荚而不实又显著增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784-1和ABT生根粉5号。这3种调节剂减轻荚而不实并显著增产的生理生化生态效应为:根系健壮发达,根系吸收力增强;根瘤数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固氮酶活性分别提高66.2%~89.3%和29.0%~39.9%;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2.81~3.08mg/g,光合速率(CO2)增强25.2~27.3 mg/(dm2·h),大豆增产12.3%~1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