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红外光谱法鉴别灵芝孢子油的可行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油及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市售不同品牌灵芝孢子油,脂肪酸组成比较接近。脂肪酸组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灵芝孢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与菜籽油最相似,其次为花生油和橄榄油。利用1397.4 cm~(-1)、967.1 cm~(-1)、913.7 cm~(-1)处吸收峰,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区别开来。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植物油区别开来,这为灵芝孢子油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温度和烹调时间是影响油烟浓度和成分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食用油产生的油烟是否相同呢?研究人员对常见的4种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产生的油烟浓度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食用油所产生油烟浓度排名依次为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比较不同食用油的油烟成分发现,大豆油产生的十一  相似文献   

3.
文摘     
用脂肪酸成分和碳同位素比率分析检出掺伪芝麻油刘平来用脂肪酸成分和碳同位素比率分析检出芝麻油中接合的其它植物油。芝麻油中的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区别于菜籽油和大豆油,芝麻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明显不同于其它植物油(除玉米油外)。米糠油中的棕相酸含量不同于芝麻油。结果表明,通过比较芝麻油与其色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比例(除五米油外),可以鉴定出掺伪芝麻油。但对芝麻油与玉米油的混合油,须通过比较两种油中的碳同位素比率进行测定。译自FSTAVol.27,1995单粒层湿稻谷的干燥特性和热量计算文昌贵日本在对太阳直照干燥湿稻谷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比例菜籽油和棉籽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为食用油的掺假甄别提供参考.利用甲酯标样定性、面积归一法定量,根据一些特定脂肪酸含量与棉籽油添加比例的相关性方程,判定菜籽油中所掺棉籽油比例,准确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鉴别橄榄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龄 《粮食储藏》2014,43(4):36-38
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揭示橄榄油脂肪酸特征,并研究其掺入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或精炼橄榄油时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为橄榄油的掺伪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林丽敏 《粮食储藏》2006,35(3):43-45,50
在广泛收集不同产地芝麻油纯正样品基础上,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得到纯芝麻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以此作为实际样品鉴别的基础,并对人为掺入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的模拟样品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经统计分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方程式和图表,作为芝麻油掺伪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郑涛 《中国种业》2021,(7):17-20
我国油菜籽种植和加工利用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主要的菜籽油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中国油菜品种资源目录》中,共收录油菜籽品种1200份,油菜杂交技术和油菜籽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但主要研究方向均集中在,如何提高油菜籽含油量、亩产量、颗粒度、降低芥酸含量、降低菜粕硫苷含量、成熟期短、防病虫害、抗倒伏、机械化收割等方面,没有将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合理优化均衡,作为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方向。随着人们对膳食均衡理念的不断重视,在油菜籽种质同质化明显的今天,通过选择合适的父母亲本油菜籽,运用杂交育种技术,完全有可能培育出一款全新的、具有均衡比例膳食脂肪酸结构,其ω-6和ω-3的比例在4~6:1区间的新型油菜籽,进而诞生出更加营养健康、膳食脂肪酸比例均衡的新型菜籽油。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生油掺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卓新 《粮食储藏》2001,30(3):41-43
研究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叶种油脂甲酯化后的脂肪酸含量的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花生油掺入另一油脂后脂肪酸组砀 变化,从而确定以14∶0或16∶0含量来判断花生油中掺棕榈油的程度,以18∶3含量来确定掺菜籽油的多少。  相似文献   

9.
玉米油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一定的保健价值。玉米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约占脂肪的26.6%和58.7%,合计高达85%以上。同时还含有较高的维生素E、阿魏酸脂(谷维素)、植物甾醇等成分。玉米油具有诸多营养和保健功能,符合21世纪食用油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开展玉米油的遗传育种,特别是发现、创造新型的高油玉米种质,是特用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在调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优质油菜的含义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优质油菜的含义优质油菜指油菜产品的品质经过育种改良后形成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国内外油菜育种家们认为最理想的油菜种质应该是 :脂肪酸组成中应是低芥酸、高油酸、高亚油酸和低亚麻酸 ;饼粕中含硫代葡萄糖甙低 ,含芥子碱、植酸微量 ;高油分和高蛋白质含量、低纤维素含量或具有黄色种皮颜色等。这些指标和要求应按阶段分步骤达到。目前 ,我们所说的优质油菜主要是指单低油菜 (低芥酸 )和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 ,以下简称硫甙 ) ;高含油量或具有黄色种皮颜色。1.1 降低芥酸含量 ,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证明 ,菜籽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储备库四级菜籽油样品分装后分别在15℃、25℃、40℃环境条件下,模拟油罐密封储藏,研究油脂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储存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温度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明显增加,溶残、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低温更有利于油脂储存。  相似文献   

12.
钟静  金宁  李浩杰 《粮食储藏》2012,41(4):39-41
对不同产地的菜籽油在常温储存条件下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及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储存的100d内,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色泽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亚麻酸含量有微量的减小;酸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增长幅度很小,增长率仅为6.3%;而过氧化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增长很明显,平均增长率为27.2%,过氧化值是表征菜籽油在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的一个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选取当年产玉米油作为标准物质的试验样品,对研制的玉米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做了均匀性检验、稳定性监测和定值工作。选用的标准物质试验样品用BHA、BHT、TBHQ复配后添加,混匀后充氮封装于2 mL安瓿中,室温条件下储存。玉米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样品的均匀性检验结果经F检验以及16个月稳定性监测结果表明,单元内和单元间均匀程度以及标准物质样品的稳定性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制备要求。玉米油脂肪酸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为:棕榈酸(C16∶0)是12.4±0.8;硬脂酸(C18∶0)是1.8±0.3;油酸(C18∶1)是29.1±1.3;亚油酸(C18∶2)是55.1±1.5;亚麻酸(C18∶3)是0.9±0.6;花生酸(C20∶0)是0.4±0.2。  相似文献   

14.
四级菜籽油样品分装后在40℃环境条件下,采用充氮、添加抗氧化剂TBHQ两种不同方式储藏,同时与40℃常规储藏作对照,模拟油罐密封储藏,研究油脂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等储存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温度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明显增加,溶残、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TBHQ更有利于油脂储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63个市售散装植物油样本进行全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发现除花生油和玉米油全部合格外,其余植物油质量水平普遍较低,大豆油合格率为55.6%,芝麻油合格率为52.6%,棉籽油合格率为16.7%,葵花籽油合格率为33.3%。分析原因发现,大豆油产品的不合格主要是油脂氧化造成的,芝麻油、葵花籽油的不合格主要由掺假造成,棉籽油的不合格可能是由于精炼工艺不达标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牡丹和芍药花瓣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采用脂肪酸甲酯化的方法获得油样,用气相色谱法对牡丹和芍药花瓣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并分析了牡丹和芍药不同时期花瓣中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相似文献   

17.
所谓高油玉米是指含油量高于5%的玉米品种。普通玉米的含油量为4%~5%,而我国目前正在推广的高油玉米的含油量都在7%~9%之间,止在进行遗传改进中的高油玉米群体,含油量最高的超过20%。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油酸和业油酸。玉米油为高质量的食用油和保健油,它容易被人体吸收,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血管粥样硬化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神经衰弱、肥胖症、冠心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因而有利于健康,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生产年限的菜籽油(1968~1983)和棉籽油(1966~1983)以小瓶装的方式储藏在室内;把不同炼制水平的菜籽油也作同样的储藏处理,在三年内,在不同的间隔时间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维生素 E 的含量(以α—生育酚为标准),其结果是: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不同炼制水平的菜籽油尤其明显,三年内,落榨毛菜油、脱胶毛菜油、精炼菜油、精制菜油和特制菜油分别降低21.8%、62.0%、85.4%、86.2%和100%。五种食用油,即精炼棉籽油、玉米油、菜籽油、向日葵油和花生油在加热温度分别为150℃、200℃及250℃条件下保持30分钟,油中维生素 E 含量明显降低,比较150℃与250℃的测定结果,五种油样分别降低9.86%、41.98%、28.32%、8.94%和31.31%。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波  李毅 《分子植物育种》2005,3(3):301-306
大豆种子油是人类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该油用量占全世界食用油的31%。大豆种子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其中的重要营养是脂肪酸。一般大豆品种的种子含油量约为18%~22%,其中的脂肪酸含量与组成分别是11.73%的棕榈酸(16:0)、3.29%的硬脂酸(18:0)、21.81%的油酸(18:1^△9)、54.16%的亚油酸(18:2^△9.12)以及8.98%的亚麻酸(18:3^△9,12,15。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主要发生在质体中,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大豆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包括提高种子脂肪酸含量、改善脂肪酸组成,可以满足人类对大豆油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可以使大豆油更具有营养价值与特殊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基本途径,对近来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基因工程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酸价是表示有机物质酸度的一种指标,是中和1克有机物质中的酸性成分所需KOH的mg数。酸价显示了有机物质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新鲜的或精制品中酸价都较低,保存或处理不当,酸价都增高。因此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米糠油等产品,酸价既是质量指标又是卫生指标,必须进行检验。现行的酸价标准分析法[1]及曾一度问世的油脂酸价分析仪[2],测定中都需要浓度准确的标准碱溶液,不仅配制、标定手续繁琐,还可能因保管不当吸收了CO2而导致测定误差[3]。本文研制成功的XW-1型酸价测定仪,不需要配制标准碱液即可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