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鲜食玉米多熟制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根据江苏淮北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研究了不同品种搭配处理对市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前季不同种植方式对鲜食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作物种植模式对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淮北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可以实现一年双季鲜食玉米栽培新模式;双色鲜蜜/连甜糯209的双季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高;早春设施大棚育苗移栽、双膜直播和地膜直播3种栽培方式的鲜食玉米均可在6月15日左右收获,对夏茬无影响;双季鲜食玉米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鲜食玉米/水稻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鲜食玉米双膜覆盖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即甜玉米和糯玉米),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多为常规地膜栽培,一般6月下旬开始收获上市。近两年来我县试验双膜覆盖(地膜覆盖和塑料小拱棚相结合)提早栽培,使鲜食玉米比常规地膜栽培提早上市10—13天,每亩产值达3700元,纯收入达3300元以上,比常规地膜栽培每亩增加收入1700元以上,增收效果十分显著。现将鲜食玉米双覆膜早熟高效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普洱市气候类型多样、水热资源丰富,可常年种植鲜食玉米,产出的鲜食玉米糖分充足,营养丰富,糯中带甜,适口性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随着鲜食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普洱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当地农户多选择鲜食玉米覆膜免耕一年三熟栽培模式,每茬亩产鲜玉米1 000 kg,三茬3 000 kg,亩产值达1.05万元(按地边鲜玉米收购价3.5元/k计),除去种子、地膜、农药等亩成本投入1 710元(其中第1茬投入机耕150元/亩,地膜90元/亩,种子150元/亩,农药60元/亩,化肥280元/亩,合计730元;第2、3茬玉米无需投入机耕、地膜等费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早春地膜栽培鲜食玉米、夏季移栽粮用玉米一年两熟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玉米超大垄4行覆膜栽培即垄宽140cm垄上种植4行玉米,上覆120~130cm宽地膜,介绍了玉米超大垄4行覆膜栽培的增产原因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寒地半干旱地区覆膜玉米降解地膜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降解地膜应用于寒地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减少环境污染,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时间对覆膜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覆膜后50~70d开始出现诱导期的降解膜不会减少覆膜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与常规地膜同样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降解后不会影响水份对玉米根系的直接补给,能够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减少残留地膜对耕地产生的环境污染。所以在寒地半干旱地区进行降解地膜栽培,降解速度较快,覆膜后50~70d开始出现诱导期裂纹的2、5号可降解地膜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周烨 《农民致富之友》2014,(20):186-186
根据我县不同海拔、不同气候、不同地理位置条件下种植冬季地膜玉米,结合十多年来地膜玉米推广种植经验,从良种选择、测土施肥、栽培规格、覆膜规格及方式、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采用大、中、小棚、地膜设施栽培和一年多熟种植,实现全年鲜食青玉米均衡上市,以满足消费需要。为保证鲜食青玉米高产优质,我们对一年多熟栽培方式的青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鲜食花生、玉米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艳 《新农业》2001,(8):14-15
地膜覆盖栽培鲜食花生是抚顺县海浪乡主要经济作物,已有15年栽培历史。但是,由于没有改革种植形式,经济效益上没有大的突破。近几年,我们进行了地膜鲜食花生套种鲜食玉米试验,获得成功,实现了花生——玉米一年两茬,一地双收。  相似文献   

10.
鲜食玉米(即甜玉米和糯玉米)作为食用蔬菜水果销售具有上市早、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易消化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种植鲜食玉米,已正在全国各地得以迅速发展,必将成为城郊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鲜食玉米多采用常规地膜栽培,一般要到6月下旬才开始收获上市.  相似文献   

11.
鲜食玉米覆膜早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糯性好、甜度高、果皮薄、口感细腻、商品性好,每667m2早熟鲜食玉米可获鲜穗5000~6000个,淡季上市可达2元/kg左右,1茬种植纯收入达1000元/667m2左右,如果进行鲜食玉米的覆膜早熟高产优质栽培,效益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降解地膜在露地玉米种植使用中的具体降解情况,进行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应用国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在植株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等性状上均高于裸地无膜、常规PE膜、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华盛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叶片数上表现差异不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鲜食玉米产量上较裸地无膜、常规PE膜、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华盛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分别高83.47%、6.58%、26.04%、23.88%;在降解速度上华盛降解地膜表现降解最快,其次是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国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常规PE膜未出现降解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免耕种植技术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技术,覆膜夏玉米收获后免耕种植秋玉米是中海拔地区为实现一年两熟而推广的一项集地膜二次利用、节水保墒为一体的节本增效种植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地膜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整地施肥、覆膜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晚收等内容,以期为地膜玉米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如东县加强以玉米为主体的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其中"地膜花生+地膜鲜食玉米、山芋、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增收效益明显。笔者介绍了该模式的高效种植技术,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旱地鲜食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等行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鲜食玉米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食品之一,近几年,通渭县已有零星栽培,由于种植不规范、串粉问题突出,果穗品质差、效益低。针对这一问题,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07年开始,经过3 a试验示范,摸索出了旱地秋覆膜鲜食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等行距栽培技术,鲜食玉米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和硕县气候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适于鲜食和加工的玉米新品种,同时探索出鲜食玉米最佳播期配置及鲜食玉米栽培管理新技术。二、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加压滴灌覆膜种植方式,供试玉米品种有超早甜糯、珠贝粒奶油、京科甜183,其中超早甜糯试验面积0.67公顷,珠贝粒奶油玉米试验面积0.2公顷,京科甜183试验面积0.27公顷。各供试品种株距25~30厘米,行距为(50+20)厘米,膜间距65厘  相似文献   

18.
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双色地膜的优点,分析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配地膜、开沟施肥、垒沟整厢、覆膜、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最后指出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以为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宁南山区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起垄覆膜、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地膜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7,(23)
<正>四比空高产栽培模式是指选用耐密玉米种植时,种植4行玉米后空1行不种的种植形式,称为四比空种植。因为是覆膜种植,又称为"四比空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利用地膜保温、保湿、保水,使玉米种子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长势一致的壮苗标准。特别是在黑山县干旱地区,实施地膜覆盖种植耐密玉米,玉米长势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