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筛选防治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山西潞安智华农林科技公司研究人员选择6种常用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测定试验。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抑制率,结果显示,噁霉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为97.42%;其次是甲基硫菌灵的相对抑制率为95.90%;多·福、腐霉利和咪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甘蔗镰刀菌(Fusarium sacchari)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防治甘蔗梢腐病的药剂,本研究测定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甘蔗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镰刀菌的菌丝在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差异不明显,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均为28℃,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3℃;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pH均为8。在供试碳源和氮源中,最适合甘蔗镰刀菌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的碳源和氮源则分别为蔗糖和硝酸钠。在室内毒力测定的8种供试杀菌剂中,50%咪鲜胺锰盐、25%氰烯菌酯和50%多菌灵对甘蔗梢腐病菌具有强的毒力,其EC50依次为0.083、0.271和0.380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25%氰烯菌酯1 2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中生菌素、70%恶霉灵和20%粉锈宁等药剂的800倍液均梢腐病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防治效果均为96.00%,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本研究为进一步防控甘蔗梢腐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湖北省半夏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本研究依据柯赫氏法则、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对半夏菌核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同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化学杀菌剂和4种生物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半夏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原菌BXH1生长的最适pH 9,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浸膏。供试杀菌剂中,430 g/L戊唑醇悬浮液、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8%氟硅唑微乳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均小于1 mg/L。本研究结果为半夏菌核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瓜根腐病致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采集病株进行组织分离,同时分离到两类病原菌,经初步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引起黄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甜瓜疫霉、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经接种试验,认为甜瓜疫霉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爪哇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甘薯具有强致病力,为了筛选对2种病原菌防效较好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酶利、肟菌·戊唑醇、唑醚·代森联、咪鲜胺、中生菌素和四霉素对2株甘薯致病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对爪哇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和咪鲜胺,EC50分别为1.292、2.145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16.652、28.641μg/mL,腐酶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爪哇镰刀菌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分别为440.540、637.120、680.765μg/mL和22385.367μg/mL;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咪鲜胺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0.03、0.131μg/mL和0.177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多菌灵,EC50分别为3.66、14.408μg/mL。甲基硫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EC50分...  相似文献   

6.
银川大豆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宁夏银川地区大豆根腐病病原及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于2018—2019年从宁夏银川贺兰、兴庆和永宁地区大豆产区采集大豆根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和TEF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田间试验明确6种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离纯化获得126株镰刀菌,属于4个种,分别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和短肥镰刀菌(F. brachygibbosum),占比分别为51.59%、24.60%、13.49%和10.32%。4种镰刀菌对大豆均有致病作用,造成根腐病症状。供试6种种衣剂在播种后20天的防治效果均在65%以上,60天后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造成宁夏银川地区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短肥镰刀菌。供试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在大豆成株期防治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7.
漆树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彤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286-290
采集感染炭疽病的漆树病叶,组织分离得病原菌纯培养,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特征、致病性和寄主范围将其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发现,漆树炭疽菌菌丝生长与时间呈直线相关,菌丝在10~35 ℃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8 ℃,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达到90 %时才能萌发,连续光照可以促进菌丝生长量和产孢量的增加,菌丝在pH 3~12 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最适pH为6.0。漆树炭疽菌对多种碳、氮源都能利用,以葡萄糖、果糖为碳源以及以天门冬酰胺、丙氨酸为氮源时,其菌丝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8.
6种杀菌剂对马蹄金立枯病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枯病是中国马蹄金草坪中常发病害,测定了6种常用的杀菌剂对马蹄金立枯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以比较不同杀菌剂对马蹄金立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正源(16%恶霉灵+40%甲基硫菌)、大扑因(50%异菌脲)和菌脱(45%多菌灵+5%菌核净)室内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供试药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正源、菌脱和大扑因1000倍液可对马蹄金草坪草立枯病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81.8%、76.7%和80.6%。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丙硫菌唑与抑霉唑混剂对稻恶苗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开发防治稻恶苗病的新药剂,本研究以藤仓镰孢菌为试验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抑霉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藤仓镰孢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抑霉唑配比为1:1时增效系数为1.9778,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5%丙硫菌唑·抑霉唑WS 500倍液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防效分别为91.08%、92.85%和89.52%,防效均高于4.23%甲霜·种菌唑ME 1000倍液和12%氟啶·戊·杀螟WS 1000倍液的防效,并且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成苗安全。5%丙硫菌唑·抑霉唑WS对稻恶苗病防效优良,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开发为稻恶苗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呼和浩特地区感染苜蓿根腐病的317个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苜蓿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所致,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spp.)为优势病原,经致病性测定和接种试验证明,茄病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率达90.0%,其次是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发病率分别为61.7%和81.7%。茄病镰刀菌是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后,发病率高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单独接种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贵州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贵州省采集的烟叶进行病原菌分离与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得到两个代表菌株YC1002和YC1104,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上生长最快,在燕麦琼脂培养基(OA)上产孢量最多,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宜pH 6,菌丝致死温度为52℃ 10 min,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苏氨酸.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草果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分离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草果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TEF,ACT和GAPDH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明确7种杀菌剂对草果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防治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对于禾谷镰刀菌,所选的7种杀菌剂中京彩的防治效果达到93%以上。对于胶孢炭疽菌,代森锰锌在田间推荐量区间内可以实现百分百防治。蓝楷、京彩、施灰乐低浓度时对胶孢炭疽菌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以上。推荐京彩、施灰乐,代森锰锌和蓝楷作为云南省草果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青霉菌、放线菌株和石灰水对尖饱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芳  李静  张欢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2):185-189
本研究旨在开发对土壤病原菌尖孢镰刀具有拮抗作用的各种微生物,以期对其生防制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DA平板对峙法和制备发酵菌原液,以青霉菌、放线菌株和石灰水对尖饱镰刀菌孢子萌发、营养竞争、菌丝生长和重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放线菌株和饱和石灰水对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拮抗距离分别达到27.35、25.70、16.83 mm,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8.36%、75.97%、47.84%,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71.97%、58.23%、21.49%。在青霉菌、放线菌株与尖饱镰刀菌的交接处没有发现明显的重寄生现象,青霉菌孢子大量繁殖,占据了大部分的生存空间。青霉菌对尖孢镰刀菌在营养竞争、抗生作用方面均有较明显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拮抗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为研制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根部害虫的高效、低毒种衣剂,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96%烯效唑原药、96%丙环唑原药、97%阿维菌素原药对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的毒力,筛选出最佳复配比,并利用湿研磨法制备种衣剂,进行室内盆栽苗的防效验证。  相似文献   

15.
渝产多花黄精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重庆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并进一步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典型根腐病症状的多花黄精样品,通过切片和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按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测定,并对其中毒性最强的菌株L_1和L_6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致病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 solani);柯赫氏法则表明两种病原菌都能使多花黄精发病,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PCR技术扩增病菌rDNA-ITS基因,获得长度为600 bp、570 bp的DNA片段,菌株序列与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的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ITS系统发育树上,L_1与尖孢镰刀菌和L_6与腐皮镰刀菌聚在同一分支上。结合形态特征、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是引起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可为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和多花黄精——根腐病互作机理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测定5种杀菌剂对黑斑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表明,5种杀菌剂对黑斑病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430 g/L戊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40%吡醚·戊唑醇和40%唑醚·咪鲜胺的抑制效果次之。将室内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和40%吡醚·戊唑醇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0.36%和76.79%。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苗圃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田间筛选出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高效药剂,对甲基硫菌灵、咪鲜胺锰盐、多菌灵、百菌清、咪鲜胺等5种杀菌剂在发病苗圃进行常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最好,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82.9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次之,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78.2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参试浓度防效均在50%以下。初步结论表明,25%咪鲜胺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为苗圃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较好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化学杀菌剂的施用与残留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2株生防木霉菌哈茨木霉610(Trichoderma harzianum 610)和长枝木霉758(T. longibrachiatum 758)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较强,五氯硝基苯、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弱,福美双、萎锈灵的抑制作用中等。木霉菌菌丝生长比厚垣孢子萌发对杀菌剂更加敏感。不同木霉菌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较大,7种杀菌剂对610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758强,但多数杀菌剂对61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比758弱。98%多菌灵对61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64和0.05 μg/mL),70%五氯硝基苯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分别为681.82和1266.00 μg/mL)。98%多菌灵对758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62 μg/mL),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108.61 μg/mL)。96.2%戊唑醇对758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32 μg/mL),95%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 1206.29 μg/mL)。结合各杀菌剂的使用浓度,施用木霉菌610和758厚垣孢子制剂防治病害时,不能与多菌灵、戊唑醇、福美双与萎锈灵结合使用,并且上述4种农药残留可能影响木霉菌剂的防效,可与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结合使用。758厚垣孢子制剂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610孢子萌发后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甲霜灵的农药残留对木霉菌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本研究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分离株鉴定为半知菌门、丝孢纲、弯孢属、间型弯孢霉(Curvularia. intermedia)。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此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 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及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酵母粉及硝酸钠;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是弯孢霉,其生物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对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20.
枯萎病是甜瓜生产中防治难度较大的一类病害,发病严重时易造成减产、减收、减效,不利于甜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本试验选择99%天达恶霉灵粉剂、9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应用于甜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比较了不同药剂处理下的病株率、防效,以及不同浓度恶霉灵粉剂处理下甜瓜的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性状。结果表明,99%天达恶霉灵粉剂的防效好于当地甜瓜枯萎病防治中的常规药剂9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恶霉灵粉剂2 500~3 500倍液的3个浓度处理下,甜瓜个体均匀,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均好于喷施清水的对照。建议在温州市甜瓜枯萎病防治中推广恶霉灵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