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旋耕制度下垄作与平作甜菜产质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东北旋耕制度条件下甜菜平作和垄作对于甜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2017年以‘H004’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区设计的实验方法,在哈尔滨呼兰区多年旋耕地测定了在平作和垄作栽培条件下甜菜的块根产量、绿茎叶产量、含糖率、甜菜地下和地上部位的干物质量比例以及不同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研究发现转旋耕条件下平作和垄作甜菜含糖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垄作甜菜块根产量要明显优于平作甜菜,垄作甜菜块根单产达到87.8 t/hm2,而平作甜菜块根单产仅为72.9 t/hm2。此外研究发现平作甜菜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较多,如平作甜菜根/地上部干物质比值要显著低于垄作甜菜。同时发现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疏松程度均优于平作,如在20-26 cm土层中垄作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分别为1.38 g/cm3和21.96%,而在20~26 cm平作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仅为1.56 g/cm3和19.35%。本研究表明在东北旋耕制度条件下,垄作栽培更适于甜菜生产,也为下一步研发东北高产高糖甜菜栽培模式鉴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滨海盐碱地中垄作模式对菊芋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菊芋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种植菊芋对改良滨海盐碱地并提高土壤固碳量有很大的潜力。为了提高菊芋在滨海盐碱地中的生物量及固碳量,采用垄作模式栽种,探讨菊芋的生长及土壤养分吸收过程,从而为更好地种植菊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垄作处理可显著提高菊芋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量,菊芋产量可提高约15%,全株干物质量提高47%,生物固碳量提高29%。垄作模式有利于滨海盐碱地中菊芋产量提高与固碳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菊芋,别名洋姜、姜不辣等,属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菊芋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南北方均适宜栽培,可在宅旁、地头零星栽培,也可成规模大面积发展,已成为当前一种新兴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菊芋地下块茎因形状不同分为梨形、纺锤形或不规则瘤形,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营养成分,质地细脆、白嫩,风味独特,可腌渍加工成酱菜,亦可作杂粮,生熟食俱佳,还是加工淀粉、制取酒精的原料。另外,菊芋地上茎叶还可加工(青贮)成优质畜禽饲料。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沙地休眠燕麦行距和播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在科尔沁沙地东部连续两年进行燕麦种植试验,研究行距与播量对休眠燕麦物候期、地上、地下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各处理中,行距为1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1520.1kg/hm2、、688.9 kg/hm2,具有较大优势。2008年,各处理中,行距为2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地下生物产量分别为3200.2kg/hm2、、2773.6kg /hm2,籽粒产量为1400.0 kg/hm2,具有较大优势。收获后,2007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21.7%-68.1%,其中A1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高;2008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39.6%-79.9%,A2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大,为79.9%。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燕麦产量及植被覆盖度均有影响,根据降水情况,A1B2,A2B2处理在产量和防风蚀方面具较大优势。初步表明燕麦在当地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其根茬可以起到防风蚀、改善当地生态条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地区菊芋品系植株表型与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世奇  寇一翾  杨彬  曾军  赵长明 《作物学报》2014,40(10):1857-1864
为了加快半干旱地区的新型资源作物菊芋品种的选育进程,探讨菊芋产量及相关性状表型和光合生理基础是必要的。选用本课题组收集和培育的4个品系( 2个高产,2个低产品系),设置随机区组试验,比较菊芋高产和低产品系与产量形成相关的生物量累积、植株表型和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菊芋品系的地上生物量、块茎产量及根生物量显著高于低产品系;高产品系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其株高、基径、叶面积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系。气体交换参数分析表明,高产品系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显著小于低产品系,而其他各项参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菊芋块茎产量与株高、基径、叶面积、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多的叶片数、大的叶面积和发达的根系作为半干旱地区菊芋高产品系田间选育指标,而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在高产品系选育中也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蒜茬花生高产栽培种植模式,2014—2015年在聊城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对其田间配置方式及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配置方式(垄上小行距)为主处理,设A1(25 cm)、A2(35 cm)、A3(45 cm);密度为副处理,设单粒精播B1(18万株/hm~2)、B2(21万株/hm~2)、B3(24万株/hm~2)、B4(27万株/hm~2)、双粒穴播B5(13.5万株/hm~2)5个密度水平,研究田间配置方式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田间群体透光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处理垄上小行距A1(25 cm)、A2(35 cm)对花生群体透光率、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和荚果干重的有利影响显著高于A3(45 cm),其他性状主处理间差异不大;密度对群体透光率、植株干重、产量性状影响较大,结果显示花生饱果期副处理B2(21万株/hm~2)、B3(24万株/hm~2)、B5(13.5万株/hm~2)群体透光率较低,即群体光截获率较高,更有利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产量结果以A1B3最高,与A1B2、A2B2、A2B3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余主副处理协作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茎用莴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种植方式及密度下茎用莴苣形态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指标,为茎用莴苣在西宁地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平畦+覆膜(A2)最有利于叶柄厚和肉质茎的伸长生长,同时对叶片和茎部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增加效果最显著;25 cm×25 cm种植密度(B1)最有利于肉质茎的伸长,同时对叶宽、茎叶数生长的促进效果也较好;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提取到的2个主成分中,主成分1为肉质茎主导产量因子(肉质茎粗,单茎重,单株重),主成分2为茎叶形态产量因子(叶长,叶宽,叶柄宽,茎叶数,茎部干物质),提取到的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在1.5以上,累计贡献率达到81.781%。研究结果为高原地区茎用莴苣高产栽培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小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在平播、65cm垄作、110cm垄作方式下,研究9、13、17、21、25万株/hm~2密度对小豆子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在9万株/hm~2时最高,110和65cm垄作主茎荚数随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种植方式下,不同密度处理对小豆百粒重的影响较之对其他性状(分枝数除外)稍小,不同种植方式随密度增加小豆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豆荚和子粒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平播和65cm垄作在17万株/hm~2时小豆产量最高,分别为1 387.67和1 723.53kg/hm~2;110cm垄作条件下,21万株/hm~2时小豆产量最高,为1 901.07kg/hm~2;故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110cm垄作,密度21万株/hm~2为小豆适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水稻渝优1号为试材,对其SRI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化栽培模式下,以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栽插方式,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小。就产量表现来看,以组合A1B2C2表现最优,产量达到641.44kg/667m2,并通过极差寻优得其理论最优组合模式A3B2C2,即采用正方形双株、6888株/667m2,施氮量在11kg的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云木香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云木香GAP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云木香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播期设置3/15(月/日)(A1)、3/25(A2)、4/5(A3)、4/15(A4)、4/25(A5)五个水平;种植密度设置穴行距30×10 cm(B1)、30×20 cm(B2)、30×30 cm(B3)、30×40 cm(B4)、30×50 cm(B5)五个水平。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对云木香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播期为A3、A4、密度为B2、B3时产量较高,农艺性状较理想。25处理组合中,A3B2、A3B3、A4B2、A4B3较为理想,4月中上旬、30×20 cm和30×30 cm为分别当地云木香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玉米单产和土地利用率,通过将玉米‘郑单958’和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作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的地上产量及构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占群体产量的87.4%以上;随混播秣食豆的比例增加,玉米产量略有下降,其中茎叶产量下降明显,而秣食豆产量增加;混播群体地上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随混播秣食豆比例增加而增加,并且各混播处理均显著高于玉米单作,其中1:3(A1B3)和1:2(A1B2)的群体地上产量分别比单作玉米提高15.5%和16.4%。  相似文献   

12.
菊芋,俗名洋姜,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部分一般为块茎,呈纺锤形或不规则瘤形,依块茎皮色可分为红皮和白皮两个品种。菊芋适应性强,耐贫瘠,耐寒,耐旱,种植简易,一次播种多次收获,产量很高,目前在青海省各地广泛栽培,有着极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武 《中国种业》2007,(9):37-38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hm^2 675kg为宜;种植密度以4.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李敏 《作物杂志》2011,27(1):74-77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肥方式对泽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期,各施氮处理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A0(不施氮),且泽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A3(施氮量150kg/hm2)和A4(施氮量200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泽泻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同,B2(底追肥各1/2)施肥方式较B1(底肥一次施入)施肥方式更能明显提高泽泻的产量和品质。由此可以得出,在各种处理组合中,A3B2处理(施氮量为150kg/hm2和底追肥各1/2组合)是提高泽泻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沼肥配比对切花百合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沼肥是一种优质、全效的有机肥料。为了解不同沼肥配比对切花百合的生长发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试验。试验为等N施肥量设计,基肥B设置2个水平、追肥A设置3个水平,共设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供试切花百合品种为‘索蚌’,沼肥为充分腐熟的沼渣和沼液。结果表明,处理B1A1与处理B2A3(CK)切花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以基施沼渣1.06kg/m2,追施沼液2.7kg/m2的处理B1A1切花百合产量最高,切花16枝/m2;施用沼肥对切花百合地上部分干重、株高、旗叶宽、花苞数量、花苞大小、切花率等方面作用效应明显,能改善和优化植株性状,提高切花品质,以处理B1A1切花百合生物产量、株高、单株花苞数和切花率最优;不同沼渣配比基肥水平下的百合生物量和切花产量为B1>B2,施用沼渣处理的百合生物和切花产量最高;不同沼液配比追肥水平下的切花百合株高和第一朵花苞长度为A1>A2>A3,随着施用沼液量的增加,切花百合株高和第一朵花苞长度随之增大趋势;此结果可为山区切花百合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汝勇 《种子》2015,34(1):92-94
为了探讨菊芋对黄顶菊的替代控制,研究了6种种植模式下菊芋和黄顶菊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混种时黄顶菊的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作用随替代比例增加而增强。菊芋和黄顶菊的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均小于1,2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且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在1∶1及更高的替代比例时,菊芋的竞争平衡常数均显著大于0,菊芋的竞争能力大于黄顶菊。菊芋可以作为黄顶菊的替代控制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境条件对菊芋块茎的热值、C、N和灰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盐碱地、弃耕地与农田三种生境条件下菊芋块茎的热值,C、N和灰分含量的测定,探讨不同生境条件对菊芋块茎热值,C、N和灰分含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生境条件对菊芋块茎的热值和灰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农田环境条件下菊芋热值显著高于弃耕地与盐碱地(P<0.05),而盐碱地与弃耕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灰分的含量表现出相反的关系,其盐碱地条件下菊芋块茎灰分含量要显著高于农田和弃耕地(P<0.05),而弃耕地与农田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2)热值与灰分、全N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其中,热值与灰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全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盐碱地和农田两种生境条件下菊芋产量显著高于弃耕地(P<0.05),而农田与盐碱地的块茎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掘晋北地区黍子生产潜力,在晋北干旱半干旱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行距(行距25、30、35cm)和不同种植密度(50万、75万、105万、135万、150万株/hm~2)组合处理对黍子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组处理中,A_2B_3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值均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明显;黍子各个生长时期群体叶面积指数也以A_2B_3处理组合最高,成熟期A_2B_3处理叶面积指数虽较抽穗期有所降低,但在各处理组合中仍为最高值;成熟期A_3B_2和A_3B_3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相对较高,分别为13.17和13.18g。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A_2B_3(行距30cm,密度105万株/hm2)、A3B3(行距35cm,密度105万株/hm2)、A2B2(行距30cm,密度75万株/hm~2)3个处理组合最适宜在晋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索水稻三角丛植栽培的适宜密度,充分发挥良种良法的增产潜力,促进提高水稻单产,试验设三角丛植栽培不同的3个密度,即:A处理33.3cm×33.3cm、B处理30cm×30cm、C处理26.7cm×26.7cm,结果表明:3个不同密度以A处理产量最高达751.73kg/667m^2,较B处理737.21kg/667m^2增加14.52kg,增1.9%;较C处理722.77kg/667m^2增加28.96kg,增3.85%。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个体产量由其遗传性所约,并受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经受的外界环境的影响^[1]。本研究以大西洋X白引4号、威芋3号X白引3号两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混选的单薯系作研究对象,从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地下结薯状况与产量、地上主茎数与地下块茎的关系等方面的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铃薯的产量与单株的主茎数、结薯数、薯块大度、分枝数、茎叶重和茎粗等均呈正相关,而与株高的相关性不显著或不稳定。因此,能获得丰收的马铃薯个体的地上部应具备的性状是:植株有较多的主茎(3-5)或适当的分枝;生长健壮、茎粗叶茂、株高适宜的地上形态结构,这样就可达到地下部结薯多、大中薯比例高,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