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野生大豆的考察与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野生大豆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2008年9—10月以野生大豆分布较多的桂林市为重点考察区,辐射到周边,对桂林、柳州、贺州三市的10个县(区)30多个乡(镇)的野生大豆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桂林市的8个县(区)22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考察共收集野生大豆种子200份,其中半野生大豆11份,2009年田间种植观察其表型性状。考察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分布点,但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原因,广西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分布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因此,提出应对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加以发掘利用、加强广西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植物种质资源收集数量的迅速增加,给资源的管理和完整系统研究带来了困难。为此,Frankel于1984年首次提出了“核心收集品”(Corecolection)的概念,引起了资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已相继在小麦、大麦、花生、菜...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为丰富我国甘蔗(Saccharum L.)育种基因资源库和发掘新型能源植物,对我国野生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与收集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考察采用居群采集法,涉及我国7省71县,涵盖了我国野生割手密分布的大部分区域,共收集到33个居群、304份野生割手密材料,并对割手密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割手密在我国东经101°11′02″~111°02′29″、北纬18°33′47″~34°09′32″、海拔-11~2 155 m范围内都有分布;与其近缘种相比较,割手密生境丰富,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具有干旱、湿生环境的良好适应性,株高出现了1~4 m不等的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研究与利用将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中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英山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单株英数多等优点.自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野生大豆种质搜集考察以来,迄今已有整整30年.这30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中国野生大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中简要回顾了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的历史,并对最近10年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28对SSR引物对吉林省龙井保护区一个居群的32份野生大豆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20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为4.29个。32份野生大豆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1.0,平均相似系数为0.6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居群野生大豆的生长趋势与地理位置有明显的相关性,呈遗传斑块生长。28对SSR引物得到的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119 1~0.673 8,平均值为0.454 4;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范围为0.277 1~1.478 3,平均值为0.8865。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表明:吉林省龙井保护区此居群的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贺兰山野生大豆资源现状,简述了所做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种子播种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催芽处理,且沙藏法是较好的催芽方法;最后,提出几点扩大贺兰山野生大豆种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