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2.
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 为了开发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杀菌剂新品种,在室内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与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农抗120和多菌灵对棉花枯萎病菌EC50值分别是407.4 mg·L-1和574.5 mg·L-1 ,多菌灵的毒力小于农抗120;农抗120与多菌灵以1:1~2:1混配增效系数(SR)为1.99~2.19,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农抗120与多菌灵1∶2混配增效系数最大,达2.19,为最佳混配增效比例。实验结果为混配杀菌剂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玉米茎基腐菌的室内毒力。针对高效药剂,以孙云沛法评价各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己唑醇和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094 mg/L和0.312 mg/L;咪鲜胺和己唑醇对玉米茎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088 mg/L和0.593 mg/L。己唑醇和咯菌腈按照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咪鲜胺和己唑醇按照1:5、1:2和1:1比例复配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效果,其中1:5配比的共毒系数为212.2,增效作用最为显著,生产上可考虑用于上述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防治茼蒿霜霉病的最佳药剂。病原菌试验采用组织分离纯化的方法,鉴定出病原菌为莴苣盘梗菌(Bremia lactucae. Regel)。防效试验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的方法,测定七种杀菌剂对莴苣盘梗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h,克菌灵EC50值为1.46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莴苣盘梗菌防治效果最显著;安克和大生EC50值分别为4.31和5.63mg/L,防治效果较显著;甲霜灵的EC50值为9.19mg/L,防治效果较好;普力克和杀毒矾的EC50值分别为26.31mg/L和101.32mg/L,防治效果一般;优氯特EC50值最大,防治效果最差。药后96h各药剂对莴苣盘梗菌的防治效果与药后72h防治效果相似。在七种杀菌剂中克菌灵对莴苣盘梗菌防效最高,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近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菌剂对36株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水平有显著差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菌落生长的抑制毒力最强,平均EC50分别为1.65μg/m L和2.91μg/m L;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的毒力次之,平均EC50为12.56μg/m L;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毒力最小,平均EC50为55.14μg/m L。不同地区的番茄枯萎病  相似文献   

6.
几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08526, 0.81147和1.03912 mg/L,证明这3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三唑酮和百菌清的EC50值分别为99.33022, 128.4983和112.112 mg/L,抑菌效果不佳。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50为0.004mg.L-1,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多菌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800 mg.L-1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50值最小,为0.0067mg.L-1,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50值分别为1.2855 mg.L-1、5.2379mg.L-1,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50值10.6469mg.L-1~25.0169mg.L-1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06.1958mg.L-1和199.9349 mg.L-1,抑菌活性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50值为在300 mg.L-1,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潺菜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经过纯化鉴定病原菌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试验使用了七种杀菌剂采用了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来测定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h,百菌清的EC50值为13.60mg/L,毒力指数较大,对寄生疫霉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恶霜锰锌和代森锰锌的EC50值为16.99和28.62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甲霜锰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的EC50值分别为为56.23mg/L、56.23mg/L和60.71mg/L,效果一般;二氯异氰的EC50值为319.21mg/L,毒力效果较差;药后24h各药剂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h抑制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主要是利用抗病品种以及一些农业措施,而关于化学防治药剂以及相应的施药方法报道很少。研究了几种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探讨了与之相配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棉花枯萎病化学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5%菌毒清水剂、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12.5%多菌灵水杨酸可溶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三种不同致病力株系F38(强)、F36(中)、F26(弱)。感病棉花品种36-4。1.2方法1.2.1离体毒力测定。毒力比较采用抑菌圈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土人参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土人参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不同其影响也不同.与ck对比,6-BA促进土人参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为2 mg/L; IAA、NAA和IBA的最佳浓度分别为50、100、50 mg/L.其中,2 mg/L的6-BA对土人参种子发芽的促进效果最好;50 mg/L的IAA促进土人参幼苗生长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枯萎病是农业生产中最具有威胁性的土传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多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本研究旨在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高效抑制枯萎病菌的植物资源,同时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提取物为材料,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种植物提取物对6种植物枯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当质量浓度为2 mg/mL时,丁香、甘草、瑞香狼毒3种提取物对6种植物枯萎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种植物提取物处理96 h后的抑菌率均在44.5%以上。其中,丁香对6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在0.1473~0.3785 mg/mL之间;瑞香狼毒和甘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在0.1866~2.6262 mg/mL和0.6281~3.1703 mg/mL之间。试验结果表明丁香、甘草、瑞香狼毒提取物对6种枯萎病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均可作为防治植物枯萎病的新型植物源农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爪哇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甘薯具有强致病力,为了筛选对2种病原菌防效较好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酶利、肟菌·戊唑醇、唑醚·代森联、咪鲜胺、中生菌素和四霉素对2株甘薯致病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对爪哇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和咪鲜胺,EC50分别为1.292、2.145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16.652、28.641μg/mL,腐酶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爪哇镰刀菌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分别为440.540、637.120、680.765μg/mL和22385.367μg/mL;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咪鲜胺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0.03、0.131μg/mL和0.177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多菌灵,EC50分别为3.66、14.408μg/mL。甲基硫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EC50分...  相似文献   

13.
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和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研究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复配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845 mg/L;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值分别为3.6023、5.6300 mg/L;啶酰菌胺的抑制作用最低,EC50值为68.2860 mg/L。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3483、0.5291、0.5741、1.8751、3.9185 mg/L,共毒系数(CTC)分别是397.50、166.64、28.75、4.85、2.24。配比为1:2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397.50。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羽扇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羽扇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仙客来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也有不同的影响.与ck对比,IBA促进羽扇豆发芽与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为50 mg/L,而IAA、GA_3、NAA及6-BA等的理想浓度则分别为25、150、0.1 mg/L和0.1 mg/L.其中,25mg/L的NAA对羽扇豆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5.
IAA等对紫罗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张福平  魏玲玲 《种子》2007,26(10):94-97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紫罗勒种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也有不同的影响。GA3、IAA、IBA、6-BA均可提高紫罗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发芽势以及简化活力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20 mg/LIAA>100 mg/L GA>50 mg/L IBA>5 mg/L6-BA。  相似文献   

16.
选择萘乙酸、DA-6、DPC(缩节胺)、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种子拌种,萌发时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用萘乙酸31.53 mg/L、DA-643.87 mg/L、DPC(缩节胺)72.06 mg/L、复硝酚钠3.22 mg/L拌种,棉花种子活力最强,萌发时低温抗逆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上防治魔芋灰霉病发生的药剂种类选择混乱,及很多药剂对魔芋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也不明确,因此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魔芋灰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多菌灵、异菌脲对魔芋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好,EC50分别为0.001、0.005 mg/L;其次是宁南霉素、嘧霉胺、菌核净,EC50分别为0.043、0.052、0.084 mg/L;王铜和硫酸铜钙的抑菌效果最差大于200 mg/L。  相似文献   

18.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打顶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和6-苄氨基嘌呤(6-BA)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烤烟生长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打顶当天喷施GA3和6-BA可以增加烤烟叶面积,GA3浓度为100mg/L、6-BA浓度为40mg/L时,烤烟叶面积增加最多;喷施GA3和6-BA可以提高烟叶叶绿素含量,且随着二者浓度提高烟叶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外源GA3和6-BA主要对碳氮化合物起调节作用,GA3和6-BA联用可以提高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而单施6-BA则会引起烟碱含量升高,当GA3浓度为50mg/L、6-BA浓度为40mg/L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不同浓度的GA3和6-BA主要影响烟叶香味物质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当GA3浓度为50mg/L、6-BA浓度为40mg/L时,烟叶中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等香味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甘蔗镰刀菌(Fusarium sacchari)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防治甘蔗梢腐病的药剂,本研究测定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甘蔗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镰刀菌的菌丝在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差异不明显,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均为28℃,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3℃;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pH均为8。在供试碳源和氮源中,最适合甘蔗镰刀菌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的碳源和氮源则分别为蔗糖和硝酸钠。在室内毒力测定的8种供试杀菌剂中,50%咪鲜胺锰盐、25%氰烯菌酯和50%多菌灵对甘蔗梢腐病菌具有强的毒力,其EC50依次为0.083、0.271和0.380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25%氰烯菌酯1 2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中生菌素、70%恶霉灵和20%粉锈宁等药剂的800倍液均梢腐病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防治效果均为96.00%,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本研究为进一步防控甘蔗梢腐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寻找出与瑞香狼毒同科的瑞香科植株是否有潜力成为防治病原真菌的植物资源,为筛选及制备有效且安全的植物源农药打开新思路。以5种试验材料作为瑞香科植物的代表,利用其乙醇提取物对番茄枯萎、黄瓜靶斑等7种病原真菌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瑞香狼毒与梦花在所有提取物中表现最佳,尤其是针对各种枯萎病病原菌,在较高浓度下的抑菌率都接近100%。而祖师麻提取物对黄瓜靶斑以及草莓红中柱的抑制效果在所有的提取物中表现最佳,其EC50值分别为0.925、0.920 mg/mL。南岭荛花在5种瑞香科植物提取物中表现最差,但对番茄枯萎和黄瓜炭疽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良好,EC50值均小于1.1 mg/mL。研究表明,5种瑞香科植物提取物对病原真菌普遍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瑞香科植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筛选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