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密度,于2015-2016年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种植试验得出: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对宁玉524、辽单588、高玉818、先玉335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在密度9.75万、11.25万、12.75万株/hm 2处理下两年测得的数据均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出现趋向性变化。表现为玉米的空秆率、倒伏率、株高、穗位高和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增加有所减小。其中空秆率、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高种植密度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kg/hm2、13487.67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专用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和6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达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不在增加,相反有所降低。在种植密度为4.67万株/hm2和施氮水平18.4g/m2时该品种的生物产量最高;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株高、空秆率、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株绿叶数、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株高、茎粗、单株绿叶数、穗粗、穗位高、穗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为防止倒伏应适当施用氮肥。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个体的长势较好.空秆率会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品种冠层光分布和湿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宜机收和普通玉米品种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分布和湿度变化特征,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郑单958、粒收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测定了两品种冠层不同层次的透光率和相对湿度、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并调查田间空秆率及产量。结果显示,两品种冠层底层和穗位层相对湿度表现为粒收1号低于郑单958。在4个密度下粒收1号的叶面积指数低于郑单958,穗位层透光率高于郑单958;吐丝期和灌浆中期两品种各层次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显著差异,成熟期粒收1号各层次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郑单958,但粒收1号叶片干物质转运量较高。高密度(90 000株/hm2)下粒收1号空秆率低,产量较高。可见,宜机收玉米品种粒收1号群体冠层光分布合理,微环境良好,物质生产转运通畅,植株个体在密度增加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空秆率低,产量高,耐密性强。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伟科702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伟科702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伟科702的株高、穗位高变化不大,倒伏率、空秆率和秃尖长度增加,茎粗变细;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降低。试验表明,在一般肥力水平下,伟科702种植密度为6.75万~7.20万株/hm2,在中高等肥力水平为7.20万~7.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新品种襄玉1317为材料,采用4个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性状影响显著,密度间F值达极显著水平;(2)株高、穗位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行粒数、穗长和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秃尖长、空秆率、倒伏、倒折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穗行数和千粒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所降低;(3)M2是最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2010年和2011年,选用玉米品种聊玉21号,设置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阴雨寡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于夏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子粒产量先增后降,聊玉21号在67500株/hm2时子粒产量最高,超过67500株/hm2则子粒产量显著下降。产量相关的性状也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空秆率、秃尖长度等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长、穗粗、穗拉数及千粒重等性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穗拉数和千粒重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和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生产力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0s—2000s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单株生产力与群体产量均明显提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6.96 g 10年-1和790 kg hm-2 10年-1;植株空秆率和倒伏率显著下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随着密度的提高,各年代玉米的单株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群体产量呈抛物线形上升,群体最高产量的理论密度增幅为3 507株 hm-2 10 年-1;空秆率显著提高,但倒伏率仅1970s和1980s的品种呈递增趋势;株高、单株叶面积、棒三叶面积、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穗位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年代品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和千粒重随氮肥水平提高呈增加趋势。在150~450 kg hm-2的施氮水平范围,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各年代品种增产效果不明显。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对照东北玉米现有的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施肥现状表明,选育耐密品种和实施密植抗倒栽培的增产潜力大,在现在的施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是东北春玉米高产增效耕作栽培的技术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的株高、穗位高、茎粗无显著影响;空秆率、倒伏率明显增加;穗长、穗粗明显降低。其中,种植密度为6.5万株/hm2时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空杆率逐渐提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夹角和产量逐渐降低;在60000株/hm2密度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产量最高分别为:6299、5431 kg/hm2,且倒伏、倒折、空杆率最低;在67500、75000株/hm2密度下,2个品种倒伏、倒折率提高,生产风险加大。品种间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苏科玉1705’的叶宽、叶面积、叶片夹角、倒折率、秃尖长较低,穗长和粒重较高,产量显著高于‘江玉877’。综上,在江苏沿海地区,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在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可实现高...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新品种襄玉1317为材料,采用4个不同的夏播播期,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播期的生育进程存在差异,气温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长短的主要因素。②株高、穗位高随着播期的延后而降低;不同播期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花粒果穗率、空秆率等穗部经济性状均构成了影响。③不同播期对产量性状影响显著,播期过早,散粉吐丝处于高温、结实变差,过晚后期温度下降、光照不足,穗粒数、粒重下降;B2是最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663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6632’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穗粒数在种植密度300万/hm~2以上时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分析表明:‘衡6632’在春一水条件下,适宜播期为10月7—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相应的种植密度为225万~300万/hm~2。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与留苗密度对春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谷40号和长生0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留苗密度为主区,氮肥为副区,研究了施氮量与留苗密度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施氮量、留苗密度对谷子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数、千粒重、倒伏率有显著影响。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加,谷子株高、倒伏率、白发病发病率增加,茎粗、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数、千粒重降低。晋谷40号最佳组合为留苗30.3万株/hm2、施纯氮0kg/hm2,长生07号最佳组合为留苗30.3万株/hm2、施纯氮90kg/hm2。  相似文献   

15.
播期播量对胶东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冬小麦适宜播期播量,以烟农51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减少,随播量增加株高增加、主茎叶龄变化不大。不同的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播期(9月27日除外)推迟,产量、成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随播量的增加,产量、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播期播量最佳组合为10月3日播种、180万株/hm2播量,产量达7746.0kg/hm2。成穗数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品种京单68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种植密度(52500,60000,67500,75000,82500株/hm2)和播期(5/15,6/13)两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京单68的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吐丝期。随种植密度增加,京单68的群体LAI和群体光合势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不同播期间,群体LAI表现为春播高于夏播,但LAI到达峰值的时间则表现为春播较夏播晚Sd。就产量而言,随密度增加,京单68的群体产量呈升高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不同播期间,春播条件下京单68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及产量均高于夏播,而秃尖长则呈相反趋势。密度和播期处理对京单68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穗粒数和千粒重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油菜-夏玉米两熟条件下夏玉米适宜播期,以‘仲玉3号’、‘蠡玉16’和‘成单30’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夏播播期,对玉米的倒伏状况、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籽粒品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播期、品种与播期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玉米根倒率、总倒折率、收获指数、产量和有效穗数,且播期对实际倒伏、收获指数、产量和有效穗数影响大于品种。品种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品种和播期均显著影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品种对淀粉和蛋白质的影响大于播期。四川盆地油菜-夏玉米模式中,油菜收获后夏玉米贴茬早播,有利于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兼顾高产和优质目标,5月1日至5月15日播种宜选用‘成单30’,晚播品种宜选用‘仲玉3号’或者‘蠡玉16’。  相似文献   

18.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临远8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冬小麦‘临远8号’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设计,按每小区固定1 m长势均匀的样段,测得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群体数量。每小区成熟时选取麦穗30个,测得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待籽粒晒干后,测得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1)小麦群体性状呈现随播期推迟总茎数减少,随播量增大总茎数增多的趋势。(2)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播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3)随播期推迟和播量增加,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10月5日播种,播量为300×104粒/hm2产量最高为8722.58 kg/hm2,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375×104粒/hm2产量次之为8678.25 kg/hm2。播期是引起小麦产量和产量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临远8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12日,播量为300×104粒/hm2至375×104粒/hm2。  相似文献   

19.
在75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玉米专用增效剂对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玉米增效剂对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合理使用增效剂可以降低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秃尖长,增加茎粗和千粒重,稳定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玉米杂交种洛玉5号的适宜施用浓度为150~200mL/hm2。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与耐密性的影响,在高密度(75000、90000株/hm2)条件下,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耐密性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密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品种生育期没有影响,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间长度、茎粗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等农艺性状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位高系数、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中,株高平均增高1.23 cm,穗位高平均增高1.92 cm,第3节节间长度减小0.42 cm‘,NK718’‘、农大372’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增加,其余品种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减小,减少幅度4.72%~23.99%,经济系数增加4.71%。75000株/hm2条件下的产量、穗部性状与90000株/hm2密度条件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9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增加2.39%、穗粒数减少5.68%、百粒重降低1.17%。14个夏玉米品种相比,‘泽玉8911’、‘新单61’及‘豫单9953’耐密性系数值较大,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