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草炭、椰糠为对照,研究腐熟木薯茎秆对番茄、黄瓜、丝瓜、茄子、大吊瓜及西瓜的育苗效果,为木薯茎秆作为育苗基质提供依据。育苗结果表明:(1)原木薯茎秆用于番茄育苗时,其发芽率、株高、茎粗及真叶数与草炭育的番茄效果相当;过2 mm筛木薯茎秆对番茄育苗效果不如草炭,但优于椰糠;原木薯茎秆用于黄瓜育苗时,其发芽率、株高、茎粗及真叶数与草炭、椰糠育的黄瓜效果相当;原木薯茎秆对番茄、黄瓜的育苗效果优于过2 mm筛木薯茎秆。(2)原木薯茎秆、过2 mm筛木薯茎秆对丝瓜、大吊瓜和西瓜的育苗效果不如草炭、椰糠,但对茄子的育苗效果优于椰糠。总的看来,腐熟木薯茎秆可用于番茄、黄瓜、茄子育苗,而不宜单独用于丝瓜、大吊瓜和西瓜育苗。  相似文献   

2.
为了综合利用木薯渣废弃资源,本研究以木薯渣作为基本原料,辅以不同比例的蔗渣、菌糠等,配制成9个配方的木薯渣复合基质,并进行理化性状分析和辣椒穴盘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复合基质的容重、pH、C/N、电导率和大小孔隙比均在优良无土栽培基质要求的范围内;其中,复合基质配方2(67%木薯渣+5%蔗渣)、配方7(62%木薯渣+10%菌糠)和配方9(42%木薯渣+30%菌糠)对辣椒穴盘育苗的效果最好,所对应的辣椒苗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均比其它基质配方高,辣椒苗根部结团效果亦较好。因此,利用木薯渣可以合成复合基质用于辣椒的无土栽培穴盘育苗,该研究结果将为木薯渣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木薯为大戟科木薯属植物,是世界六大农作物之一。木薯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生产淀粉和酒精加工等重要的原料,全球约有6亿人口以木薯为主食。但由于目前木薯的经济效益低,农民缺乏利益的驱动,失去了对木薯种植的积极性,导致木薯种植面积逐渐减少或停产。我国木薯的产区主要集中在广西,近年来,随着木薯加工企业的建厂投产进行淀粉和酒精加工,木薯与其他农作物套种成了新形势下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就花生与木薯套种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木薯高/低温二段式干燥工艺参数优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木薯收获时含水率约为65%~70%,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木薯进行干燥处理。为开发和优化木薯干燥工艺,该文在干燥箱中试验研究了木薯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过高,木薯经过高温后易糊化变质,温度太低,则干燥不充分;切片太薄,干燥过程中木薯片会断裂,切片太厚,达到合格含水率所需时间将延长。用Wang and Singh模型关联木薯干燥过程,根据干基含水率曲线确定了木薯干燥过程中的临界含水率为105%。对于一段式木薯干燥工艺,木薯在干燥过程中达到临界含水率时后段干燥速率呈下降趋势,为了避免这一趋势出现而导致干燥效率下降,提出了先高温、后低温的二段式优化干燥方案,确定了各段工艺的参数,为木薯干燥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木薯全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充分发挥木薯资源的应用优势,增加木薯的消费途径和产品价值,该文将研究制备具有良好口感、方便食用的木薯全粉。通过筛选热处理的温度、时间,以及预煮和蒸煮工序的组合方式,同时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确定木薯全粉的制备工艺参数,提高热处理过程中木薯细胞的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影响木薯全粉细胞完整性的热处理因素依次为蒸煮温度、蒸煮时间、预煮温度、预煮时间,其最佳值分别为95℃、16min、10min、66℃。在此条件下生产的木薯全粉游离淀粉质量分数较低,为8.4%,制备的木薯全粉具有理想的细胞完整度。同时,研究分析了木薯加工过程中氢氰酸的变化,以及木薯全粉的黏度性质、热力学特性、吸水、吸油和冻融稳定性,从而为木薯全粉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木薯被称为"能源作物""淀粉之王""地下粮仓",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广泛。为了保证木薯种植产量和质量,需要充分了解木薯的营养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木薯施肥技术,在科学施肥的前提下不断促进木薯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的发展。基于此,细化探究木薯的营养要求,并探讨木薯施肥技术,为促进木薯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3年在对柬埔寨木薯产区的调查中,首次发现菟丝子寄生于木薯,严重影响木薯生长,并呈蔓延趋势,造成木薯产量损失。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关于菟丝子防治的方法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以生木薯淀粉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从腐烂木薯渣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可以降解生木薯淀粉的真菌菌株RSDF-7。根据RSDF-7形态和18SrDNA与28SrDNA之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的结果,初步认定该菌株为曲霉属。菌株RSDF-7的粗酶液对多种不同的生淀粉底物均有水解效果;在以大米和玉米淀粉为底物时,其生淀粉分解活力比较高,分别为42%和40%。菌株RSDF-7的粗酶液具有良好的低pH稳定性,对生木薯淀粉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4.5。在30min的吸附后,RSDF-7的粗酶液对生木薯淀粉的吸附力高达60%。使用HPLC对粗酶液的酶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酶解产物中仅存在葡萄糖,表明菌株RSDF-7所产的生淀粉降解酶主要为糖化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RSDF-7粗酶液酶解后的生木薯粉颗粒破裂,形成空洞,说明RSDF-7粗酶液对生淀粉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可以预见,经纯化后的曲霉菌株RSDF-7生淀粉酶将来可以用于基于酶解的木薯淀粉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木薯–花生间作与木薯净作、花生净作之间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揭示木薯–花生间作模式的间作优势和最优模式,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5和2016年,设计施氮 (180 kg/hm2)、不施氮两个水平和木薯净作、花生净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五种模式,研究了施氮和不同木薯–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 施氮显著增加净作和间作木薯的单株薯数、鲜薯产量和鲜生物产量;施氮显著提高花生净作的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三种间作模式的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施氮显著提高木薯的氮素积累总量、各时期氮素积累量以及净作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但降低了三种间作模式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施氮提高五种种植模式的总产值和经济效益。三种间作模式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显著低于木薯净作,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低于花生净作,总产值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木薯和花生净作。系统氮素积累总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木薯间作3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花生净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和木薯净作。三种间作模式的产投比大于花生净作,而小于木薯净作。随着花生行数的增加,木薯氮素积累总量随之降低,花生氮素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随之显著增加,间作优势和土地当量比随之显著提升,总产值和经济效益随之增加。 【结论】 与净作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间作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系统氮素积累总量显著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31%~62%。   相似文献   

10.
木薯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非常古老的作物,但是木薯的育种工作却处于非常年轻的阶段。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木薯育种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由传统育种向现代育种转变,从各个方面对木薯品种进行分子改良。本文对近几十年来木薯生物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分析。木薯分子改良包括两个方面:木薯遗传转化体系和基因转化方法的发生、发展。目前研究所用的木薯再生系统途径,主要包括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常用且有成功先例的木薯基因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最后对前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体现木薯种植经济效益,采取木薯套种凉粉草方法是主要途径之一.2019年广西南亚所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塘巧水弄村木薯种植基地开展了木薯与凉粉草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木薯套种凉粉草种植模式,比单纯种植木薯增收99.57%,比纯种凉粉草增收44.92%.本文从选种、育苗、整地、种植要求、田间管理、采收...  相似文献   

12.
<正>广西木薯研究所于2009年7月1日挂牌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木薯研究所。现拥有木薯种质资源圃与示范基地500多亩,保存木薯种质资源580份。承建有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植保研究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木薯良种选育技术研究室"、"木薯规模栽培技术研究室"、"木薯良种繁育和规模化栽培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月平均温度、月总降水量这两个气候因子对22个木薯品种(系)的产量及含粉率的影响,以当地品种SC205号为对照种.期望通过气候因子与木薯产量、含粉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找出影响木薯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从而合理调控木薯生长,为木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木薯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广泛,特别它是再生能源作物,而市场对木薯产品需求极为强劲,木薯产业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梧州市地处广西桂东南,属热带丘陵山区,适宜种植木薯,为此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木薯的生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木薯的主要产区,不过因木薯对气候条件较为敏感,导致了广西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够适宜木薯的种植。由此,通过对木薯的生长特性及以往种植经验的研究,选择出了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活动积温、年降雨量以及年日照时数这4个指标作为木薯种植的生态气候区划指标。以县为单位,根据2 a收集到的各县的气象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木薯种植的气候进行区划,按照木薯种植对气候的适宜性把广西各县分别划为最适宜、次适宜、适宜以及不适宜种植木薯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木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木薯土壤肥力、 木薯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于2019-2020年开展木薯化肥减施种植技术示范.以木薯新品种"桂热10号"为材料,以化肥减量(25%)配施生物有机肥+地膜覆盖处理为示范种植模式,以常规种植(仅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比较分析各处理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酶活性、 木薯养分、 产量及...  相似文献   

17.
从2005年开始,木薯蚕年饲养量有所增加,其原因是饲养木薯蚕的县居民形成吃蚕蛹的习惯,市场销售看好,经济效益倍增。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区内外目前木薯蚕蛹综合利用现状,对比分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提出木薯蚕蛹开发利用思路,旨在恢复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别在疏松类型土壤、渍水类型土壤、板结类型土壤里种植木薯,探讨3种类型土壤对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为平南县今后发展木薯生产、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积累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6):F0003-F0003
广西木薯研究所于2009年7月1日挂牌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木薯研究所,现有职工45人,获得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1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拥有木薯种质资源圃与示范基地500多亩,保存木薯种质资源580份。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在广东推广机械化收获木薯,提高我国木薯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我国木薯产业的发展,总结了广东省5 a来发展机械化收获木薯的特点及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从木薯收获机技术、木薯种植地的条件,木薯经济效益及木薯收获机研究的农机与农艺不匹配等方面分析了推广示范的难度,并结合实践提出:木薯加工企业联合农民合作社,集中进行机收将是今后的主要推广模式;执行"中央一号文件",实行"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实现"土地集中化,产业规模化",实施木薯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将为木薯机械化收获高效推广提供切实保障;丘陵、台地地区的机械化收获及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将是今后的农机农艺结合研究重点;轻简、高效、廉价的收获机有待于进一步研制和试验;广东省四大木薯生态区发展机械化收获需要生产、研究和推广实体单位部门的协同努力,而雷州半岛将起到极为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