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传统的观念,人们一直认为只有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时间长,才具有良好的品质,在这种误区的误导下形成了稻农在生产上盲目选择晚熟品种,不注意当地的积温和生产管理条件,追求单一的产量性状,既达不到高产稳产又由于积温不足成熟度不好而严重影响稻米的品质。实践证明水稻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不是熟期。因稻米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稻米食味不良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稻米的物质含量和理化特性,特别是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高,食味不良;直链淀粉含量低,食味良好,有黏性、口感好。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寒地粳稻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337份高世代纯合品系材料为对象,对其11个品质指标进行相关、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构建准确可行的稻米品质评价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间呈显著正相关,食味评分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相关关系。在主成分分析中,累计方差贡献率80%以上的主成分共4个,综合得分排名前5的水稻品系分别为J139、J201、J141、J204和J138。以食味评分为因变量,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含水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为自变量得到回归方程。这些研究手段及回归方程可用于快速、准确分析新品系稻米品质,比较品系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水稻产量、蛋白质及食味特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稻产量、品质及其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关联性。结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测定了总蛋白及醇溶蛋白,对不同品种进行了食味品尝和测定。结果表明,3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不同,分为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优质食味品种分为不同类型,其食味水平主要受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高、醇溶蛋白含量高显著地影响稻米食味。‘越光’、‘稻花香2号’是目前典型的优质食味品种,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优质食味品种新类型。关联分析表明,优质食味品种产量较高,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  相似文献   

4.
米饭质地与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10个安徽生产的稻谷和10个韩国生产的稻谷的米饭质地、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等的测定和分析,得出粳稻的硬度、咀嚼性、弹力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粘度与之呈极显著的的负相关:对籼稻来讲,直链淀粉含量与粳稻有着相同的趋势,但食味品质与米饭质地的关系似乎不大。通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粳稻还是籼稻,其咀嚼性和弹力性对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均有着较为一致的规律。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偏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对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与米饭质地的部分性状建立了简单回归方程。试验还得出,同一品种在韩国种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育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先以优质晚粳品种‘金丰’与优质早粳品种‘大华香粳’进行杂交,收获F1种子,并以其为母本,再与含有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及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晚粳品种‘南粳46’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2世代开始利用与两个目标基因共分离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通过连续多世代的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品质鉴定最终育成了同时含有Stv-bi和Wxmq基因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沪软1212’,并于2018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凭借突出的食味口感,2018年5月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淀粉在马铃薯块茎中积累规律, 及催化其生物合成的 4种关键酶。从而为马铃薯的淀粉品质改善提供合理依据。以淀粉含量不同的马铃薯品种 ‘东农 308’ 和 ‘延薯 4号’ 为材料, 在马铃薯匍匐茎顶端膨大后开始测定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的淀粉合成关键酶、 淀粉动态积累量以及直链淀粉动态积累量。研究结果表明, 这 4种关键酶在淀粉合成积累过程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强弱, 继而控制淀粉生物合成的开始与速率, 并影响马铃薯直链、 支链淀粉的合成与积累。且 ‘东农 308’ 淀粉含量以及淀粉各组分含量在各时期都要高于 ‘延薯 4号’ , 这也是由于 ‘东农 308’ 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高于 ‘延薯4号’ 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粳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品质和产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定向选择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下降粘度值、粘滞峰消减值、食味值,在产量性状中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每穗粒数所受的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到13%以下时,稻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及淀粉谱特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直链淀粉含量过低将导致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株系遗传背景基本来自于高直链淀粉含量亲本,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株系遗传背景基本来自于低直链淀粉含量亲本,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使后代的遗传背景趋于双亲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离子辐照‘武运粳7号’创建农艺性状突变体库,用化学方法筛选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材料,并研究籽粒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202份‘武运粳7号’突变体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幅范围是11.50%~21.70%,其中高含量直链淀粉突变体材料有23份,低含量直链淀粉突变体材料有29份;蛋白质含量变幅范围是7.91%~13.97%,其中高蛋白突变体有29份,低蛋白突变体有24份。进一步在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每穗实粒数、株高、结实率、千粒重、穗长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0.593、-0.387、-0.581、-0.563;直链淀粉含量和单穗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4。在主成分分析中将6个农艺性状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118%。‘武运粳7号’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系的获得可为品质性状相关合成途径以及基因调控研究提供基础材料,也为品质育种提供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对薏苡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最佳播种时间。本研究选取‘仁薏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播期,在开花后不同时间段测试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收获期测定产量、检测成熟籽粒中药用指标成分。结果表明,薏苡籽粒中总淀粉含量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成熟期总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过早播种会影响籽粒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的积累,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影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不同播期处理对薏苡药用指标成分和产量产生影响。适时播种,籽粒中的药用品质成分(浸出物,三油酸甘油酯)含量和亩产量都较高,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使药用成分和产量降低。因此,根据贵州气候特点和春耕时间,结合籽粒中的营养品质、药用品质和产量综合分析,贵州薏苡最佳播种时间应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对孕穗期弱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奇华  李天  蔡建  张建军 《种子》2006,25(11):8-10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遮光(遮光率50%)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与对照的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均可以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模拟,因此其积累过程可以大体分为2个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变化相对平稳阶段;遮光的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变化速率具有波动性,即时而高于对照,时而低于对照;遮光对2个品种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完全相反;成熟籽粒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786,表明孕穗期遮光可能会对稻米的食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口感粘度硬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对若干组直链淀粉含量相近或有明显差异的杂交稻和常规稻米饭品尝口感粘、硬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米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仍是制约米饭口感粘、硬度的重要因子,但其制约力明显低于对常规稻的制约力;在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情况下,杂交稻较同亚种的常规稻米饭口感偏粘、偏软,亚种间杂交稻与籼型常规稻相比情况亦如此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苗龄的组培苗同传统子芋球茎苗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的对比,结果表明:大苗龄组培苗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子芋球茎苗和小苗龄组培苗,但与中苗龄组培苗无显著差异;大苗龄组培苗产量和子芋球茎苗无显著差异,而中、小苗龄组培苗极显著低于子芋球茎苗;大苗龄组培苗淀粉含量高于中、小苗龄组培苗及子芋球茎苗,但蛋白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伴随米粉专用型水稻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探索通过栽培措施(肥料调节)调节其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品质,使之更加符合米粉加工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高直链淀粉型米粉专用稻‘B优268’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磷水平对杂交水稻‘B优268’产量性状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及氮磷互作效应对‘B优268’的产量及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显著。足够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是保证‘B优268’高产稳产的基础。优化稻田氮磷调控有利于提高‘B优268’稻谷产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氮肥用量为300 kg/hm~2N、磷肥用量为120 kg/hm~2P_2O_5时,‘B优268’稻谷产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都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13份籼型和9份粳型优质米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谱特征值及食味值进行测定,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的平均值低于籼稻,而其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则高于籼稻;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变幅为2.61%(籼稻的峰值时间)~175.16%(籼稻的崩解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籼、粳稻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与RVA谱特征值中的多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粳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在籼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胶稠度与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且籼、粳稻的RVA谱特征值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而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则与RVA谱特征值间不存在相关性。籼稻主成分的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506 5%,其中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淀粉的粘性和糊化,第三主成分与食味值有关,第四主成分与淀粉变性有关;在粳稻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330 6%,第一主成分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第二主成...  相似文献   

15.
为解析再生稻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基础,本研究连续两年考察了以籼稻(Indica)‘明恢63’和粳稻(Japonica)‘02428’构建的双向导入系的头季和再生季的蒸煮食味品质。结果表明‘,明恢63’的头季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in the first season, FAC)和头季碱消值(alkali spread value in the first season, FASV)与‘02428’有显著差异,其再生季胶稠度(gel consistency in the ratoon season, RGC)与再生季碱消值(alkali spread value in the ratoon season, RASV)与‘02428’有显著差异,最终‘明恢63’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率(amylose content ratio,ACR)和碱消值变化率(alkali spread value ratio, ASVR)与‘02428’有显著差异。双向导入系的所有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同一性状在两季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结合双向导入系高密度基因型数据,共定位到30个影响再生稻蒸...  相似文献   

16.
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水稻新品种(系)品质性状的选择效率,为水稻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2个天津市部分新育成水稻品系为材料,分析其稻米理化特性、淀粉RVA谱特征值、食味值和米饭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3项品质指标在供试品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在稻米理化特性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在稻米淀粉谱特性中,最高粘度、崩解值、消碱值的品系间变异系数较大。稻米蒸煮食味特性间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消碱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0**和r=-0.736**,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5**和r=0.618**。在主成分分析中,被入选的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2.39%,其中第一主成分因子的贡献最大,达到了44.21%,在第一主成分中,因子负荷量比较大的品质特性有消碱值、直链淀粉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2个水稻品系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在水稻品质食味育种改良过程中,第一、四主成分适当减小,第二、四主成分适当增大有利于水稻的食味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7.
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杂交粳稻组合的稻米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稻米产量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淀粉是稻米最主要的成分,稻米中淀粉含量超过糙米的90%,此外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如何提高稻米品质也已成为育种学家关注的热点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5个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水稻恢复系材料与粳型不育系2701A配组得到的组合,研究水稻组合间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品质间的差异,为低直链淀粉杂交水稻的选育、恢复系的筛选以及优质食味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稻米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稻米品质应从碾米、外观、蒸煮、食味、营养等方面来衡量,有时还要考虑安全、贮藏、加工和卫生等性质。淀粉和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了稻米的品质。一般来说,直链淀粉含量在20%以上的稻米品种食味差;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以下的食味较好;蛋白含量超过9%的品种其食味往往较差。稻米中垩白出现部位与灌浆物质的输入途径有关。离背部维管束远的腹部胚乳细胞易充实不良形成垩白。稻米品质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稻株和颖果的生理过程而发挥作用的。过多施用氮素,特别是灌浆期间氮素过多,会使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垩白率降低,然而食味变差。饭的食味还与煮饭方法、煮饭后食用时间有关。通常将米用水先浸1—2小时后煮,饭在煮好后的半小时时食用,食味最佳。  相似文献   

19.
张云江 《中国种业》2012,(12):61-6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育优质水稻品种满足市场和消费需求,是目前水稻育种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直链淀粉含量是稻米食味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软米直链淀粉含量低,是介于一般黏米和糯米之间的中间类型,具有柔软、富弹性的米饭质地,冷不回生、冷饭食口性好等特点。因此,培育优质低直链淀粉含量软米品种,不仅可以改良稻米食味,而且可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  相似文献   

20.
稻米品质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市场品质和卫生品质六个方面.碾米品质包括出糙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外观品质由米粒透明度、垩白率、垩白度及米粒形状等因素组成;蒸煮食味品质主要是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香味及膨胀性等指标;营养品质是指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成分的含量;卫生品质主要是指稻米中农药的残留量和其它有毒物质含量;市场品质是指产品的水分、不完善粒、黄米粒和杂质含量等.在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中,垩白、整精米及食味相关的理化性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