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中药水提取物及其联合对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选用黄连、香附、丁香等30味中药,采用水提法提取药液,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单药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将抑菌效果较好的几味中药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进行联合,测定联合后的MIC与MBC。结果表明,单味中药中黄连对巴氏杆菌的抗菌活性最佳,MIC和MBC均为12.5 mg/mL。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黄连、丁香、香附、蒸陈皮等中药与其他中药联合,结果表明黄连与四制艾叶联合后对巴氏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MIC和MBC均为3.125 mg/mL。说明黄连与四制艾叶联合的抑菌效果较好,且为协同作用,优于两种单药各自的抑菌活性,可作为抑制巴氏杆菌的药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药食同源"理论是远古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饥饿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结晶。"药食同源"发展到今天,应用更加规范,更加安全。药食同源植物饲料添加剂兼具药性和食用性,赋予了饲料添加剂的活力。植物饲料添加剂营养素与活性成分并存既为动物带来机体所需的营养素,同时又对畜禽机体提高了免疫力。长期以来,畜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抗生素滥用、药残超标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严控抗生素的使用成为大趋势。通过"限抗""减抗"手段遏制滥用,"无抗养殖"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大方向,运用天然、无残留性和无抗药性的地道的中兽药作为植物饲料添加剂,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苏木、黄连、石榴皮等20味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水提法制备20味中药的提取物,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药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再将20味中药组成药对,进行联合抑菌,测定药对的MIC和MBC,计算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20味中药中,黄连、苏木抑菌效果最佳,MIC均为6.250 mg/mL,茯苓、山楂、火麻仁抑菌效果最差,其MIC和MBC均大于400.000 mg/mL。联合抑菌的28组药对中,苏木与石榴皮、石榴皮与黄柏、石榴皮与黄芩、地榆与苏木、地榆与乌梅、地榆与花椒、地榆与黄柏、火麻仁与旋覆花、旋覆花与山楂等9组药对均呈现协同作用,石榴皮与黄连、石榴皮与乌梅均呈现拮抗作用,其他药对呈现相加或无关作用。说明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强的单味中药与其他中药联合,其抑菌效果未必会增强。  相似文献   

4.
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同时具有药物和食物的特性,药物特性能够提高猪免疫力、改善猪肉品质和营养成分,食物特性使其与普通植物提取物添加剂相比饲喂动物更加安全。该文就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与普通植物提取物的区别和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做以综述,为开发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添加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以列入《饲料原料目录》中的某些药食同源天然植物中草药为原料,研究其对山羊抗病促生长、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共开展两次试验.试验一:选取健康山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山羊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的中草药复方,添加量均为2%.预试期20 d,正...  相似文献   

6.
张吉鹍 《中国奶牛》2022,(10):25-29
本文介绍了中兽医“治未病”的预防疾病理论,指出在饲料中添加食药同源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组合物(Food and drug homology natural plant feed material composition, NFC)预防动物疾病宜在疾病初发的早、中期病浅阶段,到了疾病后期的病深阶段,此时再在饲料中添加NFC进行疾病防控已无实际意义。文章并以奶牛气虚血瘀证为例,介绍了NFC预防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作用及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9,(2):318-322
为研究黄连、黄芩、五倍子、黄柏和鱼腥草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5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2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连单独抑菌时的MIC值较其他中药的MIC值低,且与黄芩、五倍子联合用药时MIC值由7.81×103 mg/L降到3.91×103 mg/L。而黄芩与黄连、黄柏、五倍子、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均降低。黄芩与其他4种药联合用药后抑菌效果增强,且与五倍子联合用药时FICI值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并且2种药物的MIC降低明显。结果表明,黄连、黄芩、五倍子对猪霍乱沙门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黄连、黄芩、五倍子联用时,抑菌效果为协同或相加作用;黄芩与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黄柏与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也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8.
12种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中药对标准菌及临床分离菌的抗菌活性,为中药应用于临床,以及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基础。采用管碟法,进行了12味中药对3种标准菌及30株临床分离菌的抑菌作用观察。结果显示,12味中药中的8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乌梅、五倍子和黄连抑菌活性最强,木耳、穿心莲、白头翁、苦参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八味中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不断被发现和在临床上的滥用,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34-138
为了探讨透骨草含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棋盘法测定透骨草含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的FIC指数。透骨草含药血清与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黏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乙酰甲喹、克林沙星、加替沙星、林可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磷霉素联合作用后的FIC分别为:0.75、1.00、0.28、0.75、>2.00、0.75、>2.00、>2.00、0.26、0.26、0.26、0.50、0.50、1.00、0.50、>3.00、0.26、0.38、1.25。结果显示:透骨草含药血清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乙酰甲喹、克林沙星、林可霉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钠体外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与头孢曲松钠、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体外联合作用为相加作用;与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黏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体外联合作用为拮抗作用;与磷霉素体外联合作用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创伤愈合药喷雾剂中血竭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C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440 nm,血竭素在13.07~45.74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9%,相对标准偏差为0.67%,血竭素的平均含量为0.01902 mg/mL。本研究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创伤愈合药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黄药子的体外抑菌及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中草药黄药子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杯碟法进行抑菌试验,并用寇氏法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黄药子有机溶剂提取物对试验所用的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药子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显著,其急性毒性试验LD50分别为:7.20 g/kg±1.84 g/kg,9.22 g/kg±2.57 g/kg。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乌梅、白头翁、黄连、穿心莲等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按照常规法制备中药水提物,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22味中药中有10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诃子、五倍子和半边莲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其次是黄连、秦皮、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石榴皮,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为中度敏感;黄柏、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和半边莲等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药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中药新促孕液防治母畜子宫内膜炎的机理和改进组方,采集南京地区患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并测定了新促孕液及其组分药、其他10味中药及3个复方对主要分离株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共分离出葡萄球菌10株、链球菌6株、大肠杆菌8株,溶血性和非溶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分别为O159和O110,O159可在68 h内引起小鼠全部死亡,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O159具有致病性。新促孕液对6种分离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淫羊藿、黄柏、硼砂发挥主要作用;其他单味药以丹参、复方以方2的抑菌作用最强,这些可以作为改进新促孕液组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苦参、白鲜皮和土荆皮提取物在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3株皮肤癣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量3种中药提取物对皮肤癣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对其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苦参醇提物与白鲜皮醇提物两者联合应用,对3株皮肤癣菌FICI值分别为1,0.75,1,FICI值均≤1,对3株真菌的抑制效果呈相加作用;土荆皮醇提物与苦参醇提物、白鲜皮醇提物联合应用,FICI值均≥2,对3株真菌的抑制效果呈无关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研究Aegis溶菌酶对细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egis溶菌酶对试验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者杀灭作用,尤其对一些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及养殖过程中危害较大的菌珠作用明显。Aegis溶菌酶对试验菌株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均有影响,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不同,推测其作用机理与其二者的细胞壁的结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黄连等37种中药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使用水提法制备37种中药的提取液,使其浓度为1 g/mL,通过平板打孔法测定37种中药的体外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制备成双联复方中药,测定复方中药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并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双联复方中药在体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五味子、玫瑰茄的MIC为31.25 mg/mL,MBC为43.75 mg/mL,石榴皮的MIC为250 mg/mL,MBC为350 mg/mL,鸡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复方中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玫瑰茄+石榴皮、石榴皮+五味子的抑菌效果与单方效果基本一致,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2.73~18.93 mm,联合抑菌作用效应为无关作用。研究表明单方中药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和三组复方中药都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说明用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中药后,其抑菌效果未必会增强。  相似文献   

18.
应用药物累积法研究复方中药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对指导新药设计,改进药物剂型,改进给药方案,筛选高效、长效、低毒副作用的药物及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中药有效成分明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另一部分是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药和中药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药理效应法。第二种是药物累积法。用药物累积法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动物死亡率作为观察指标的“累积法”:即多组动物按不同间隔时间给药,求出不同时间体存百分率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计算药动学参数[1]。赫梅生用此法对…  相似文献   

19.
14种中药及其组方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诃子、黄连、黄芩、五味子、紫花地丁、金银花、栀子、柴胡、大黄、郁金、穿心莲、白头翁、陈皮、苦参等14味中药及其组方的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以及对鸡体内大肠杆菌-巴氏杆菌联合攻毒保护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诃子、五味子、黄连、黄芩、金银花、柴胡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连、黄芩、诃子、大黄、五味子、金银花对巴氏杆菌抑制作用较好;黄芩、大黄、诃子、黄连、五味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作用明显。由上述药物为主药组成的中药方剂(方1~方3)的体外抑菌作用弱于单味药,但对体内大剂量细菌攻毒的保护作用强于单味药,且以方1、方2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观察了三种复方中药制剂对鸭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加味三黄汤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强度高,白头苦参汤和郁金散的抑菌强度中等;三种制剂均对鸭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