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叶片浸渍法对新疆主要植棉区的棉蚜种群进行了吡虫啉和啶虫脒2种药剂的抗性评价,结果发现,整个新疆植棉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好于啶虫脒,部分地区棉蚜对啶虫脒已经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点滴测定法,于2001~2004年对江、浙、皖3省12个县市的二化螟进行了氟虫腈的抗性调查。江苏及安徽等地二化螟对氟虫腈仍处于敏感状态,但江苏无锡和浙江慈溪二化螟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抗性倍数RR分别为3.1和3.6倍),浙江苍南二化螟已出现中等水平的抗性(RR为21.2倍)。由此认为,二化螟目前仍处于对氟虫腈抗性发展的早期阶段。解毒酶抑制剂的活体增效实验发现,TPP、DEM能明显提高氟虫腈对抗性二化螟的毒力(增效比SR分别为1.8和1.6),但PBO在敏感性和抗性二化螟中的增效作用均不显著(SR为1.1~1.2)。表明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与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不同杀虫剂的比较毒力测定表明,三唑磷和敌百虫由于产生了抗性,对二化螟的毒力很低,乙酰甲胺磷本身对二化螟的毒力也不高,已很难再用来防治抗性二化螟。但哒嗪硫磷、二嗪磷、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二化螟的毒力较高,而且尚没有明显的抗性产生,在二化螟抗性治理中,可以用作氟虫腈的轮换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呋虫胺、氟啶·啶虫脒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效果及对天敌蜘蛛杀伤力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防治小贯小绿叶蝉见效快、持效期长,对天敌蜘蛛影响小,推荐剂量为450 g/hm^2,生产上可推广应用。46%氟啶·啶虫脒WG对小贯小绿叶蝉见效快、效果较好、持效期长,对天敌蜘蛛有一定杀伤力,推荐剂量为150 g/hm^2。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4月29日,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发表了关于欧盟成员国由于发现新烟碱类农药对蜜蜂的严重伤害因而投票通过将限制这类农药在欧洲的应用。在新闻里提出了三种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与蜜蜂数量大量减少的关系最密切。紧接着不到半年,在2013年10月8日又有一家重要的欧盟食品安全机构以单位的名义在欧洲食品安全权威(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刊物上发表了《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潜在发育神经毒性的科学意见》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中国科学报》在2013年12月19日第二版头条用欧食品安全局对两种新烟碱亮红灯的文章作了报道。在这篇长达51页的论文中,报道了这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了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在毛叶枣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毛叶枣样品经乙腈提取,低温冷冻液萃取后,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结果表明:在 0.1~10 μg/L范围内,3 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 0.06 μg/kg,定量限为 0.20 μg/kg,回收率范围为 89.1%~97.0%,相对标准偏差为 5.3%~6.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在毛叶枣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 3.2、3.3、2.8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毛叶枣采收期时 3 种农药均有低含量检出,表明 3 种农药在毛叶枣上的残留时期较长,喷施时需控制好喷施浓度和间隔期。  相似文献   

6.
烯啶虫胺等4种杀虫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烯啶虫胺、啶虫脒、吡虫啉对棉花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硫丹次之;烯啶虫胺10%水剂450mL.hm-2在药后1天、7天的防治效果与啶虫脒20%可溶粉剂67.5g.hm-2和吡虫啉350g·L-1悬浮剂90mL.hm-2的相当,烯啶虫胺10%水剂300mL.hm-2在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与硫丹350g·L-1乳油1350mL.hm-2的相当。烯啶虫胺、硫丹、啶虫脒、吡虫啉为棉花蚜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防治途径,建议4种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免棉花蚜虫较快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椰心叶甲防治的新方法,室内测定了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的胃毒、杀卵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24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1.25和0.52 mg/L;对椰心叶甲也有显著的杀卵作用,在供试浓度为0.5~5 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24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0.188和0.178 mg/L。烯啶虫胺具有防治椰心叶甲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花牛苹果的绣线菊蚜发生严重且不易防治的问题。[方法]开展了30%氟啶虫酰胺·20%啶虫脒DF防治苹果树绣线菊蚜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0%氟啶虫酰胺·20%啶虫脒DF对苹果树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非常好,药后3、10 d的防效分别为99.7%、98.36%。[结论]30%氟啶虫酰胺·20%啶虫脒DF的防治效果优于传统药剂40%啶虫脒(DF),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烯啶虫胺水解和土壤降解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烯啶虫胺在农田土壤和水中的降解动态,研究影响水解和土壤降解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烯啶虫胺水解是碱性水解,pH值是影响其水解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温度。高pH和高温加快其降解速率,温度为25℃时,pH=9、7时,半衰期分别为24 d、大于180 d;pH=9,温度为50、15℃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2、53.3 d。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土壤微生物是影响烯啶虫胺土壤降解的重要因素,未灭菌的土壤中,其降解速率比灭菌组明显加快,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保护土壤中微生物的措施均能够加快土壤中烯啶虫胺降解。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和对三唑磷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2001~2002年浙、苏、皖、赣等4省水稻二化螟4龄幼虫对氟虫腈、阿维菌素、三唑磷及杀虫单等的抗性;用三唑磷高抗种群经室内筛选纯化后与室内敏感种群进行正反交、回交,对三唑磷抗性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 通过对4省7个种群的检测,发现浙江瑞安种群对氟虫腈有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6.5倍),其他种群虽存在敏感度差异(1.0~1.6倍),但均属敏感范围;(2) 浙、苏、皖三省6个不同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度变化小于2.3倍,未检测到明显抗药性;(3) 4省10个种群对三唑磷敏感度变化很大(LD50值为有效成分0.0052~1.0114 μg/头),其中瑞安种群具有高水平抗性(163.1倍),温州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18.2倍),常熟、锡山和金坛3种群为低水平抗性(6.7~9.7倍),新洋农场、楚州、连云港、宜丰和太湖5种群为敏感(0.8~2.9倍);(4) 4省9个种群对杀虫单均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瑞安和宜丰种群达高水平抗性(113.7和57.6倍),温州、常熟、金坛和太湖4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11.0~29.7倍),新洋农场和锡山种群为低水平抗性(6.7和7.5倍),灌云种群抗性最低,为3.7倍;(5)瑞安种群对三唑磷抗性属单个主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性状,但不排除微效修饰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势,其中,从我国南方稻区迁入长江中下游流域等6省10地种群和回迁至广东韶山、深圳两种群对氟虫腈抗性分别上升至中等水平抗性(15.0~32.5倍)和高水平抗性(66.9~73.7倍),明显高于2006年5省6地(2.6~5.8倍)和2007年9省11地(3.2~8.4倍)大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水平。上述结果预示2009年、2010年两年在全国稻区可能暴发褐飞虱对氟虫腈更高水平的抗性。自从2005年10-11月褐飞虱对新烟碱类的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77~811倍)以来,近3年来抗性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其中,2008年我国8省13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仍高达210.1~381.7倍。褐飞虱对其他的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抗性水平分别为2.0~15.8、0.7~4.8和0.6~2.8倍。褐飞虱对噻嗪酮为敏感到中等水平抗性(3.0~11.9倍)。近几年来大量、广泛使用氟虫腈防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类迁飞性害虫是褐飞虱对其暴发抗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及时制定全国范围防治两类迁飞性害虫的交替轮换用药抗性治理对策方案,才能延缓褐飞虱抗性的再次暴发。  相似文献   

12.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s,NEOs)吡虫啉(imidacloprid,IMI)、啶虫脒(acetamiprid,ACE)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杀虫剂。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为土壤动物,采用生物学模拟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IMI、ACE污染红壤(BCK、DCK)和引入蚯蚓后红壤(B、D)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究污染红壤的动物修复机制。结果表明:与自然红壤(CK)相比,加入IMI、ACE降低了红壤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改变了土壤原有的细菌群落结构,使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含量下降;而蚯蚓的加入,增加了土壤中具有杀虫剂耐药性和降解杀虫剂能力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污染土壤pH、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在属水平上,pH、TN、TK和SOM对各处理组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IMI、ACE污染降低了土壤TN...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和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5年我国7省19地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同时测定了浙江余姚和象山两个抗性种群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的抗药性及其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浙江余姚和苍南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达141.1倍和135.0倍的高水平抗性,象山种群为87.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这三个种群对氟苯虫酰胺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5.0~58.7倍)。二化螟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存在抗性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种群对制剂的抗性更高。交互抗性研究结果显示,对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27.6~133.6倍)的象山、余姚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同样也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30.3~127.0倍)。【结论】各二化螟地理种群之间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抗药性差异较大,分别表现出117.6倍和146.8倍的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二化螟种群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抗药性更高且三种新双酰胺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4.
氟虫腈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幼虫的LD50值各为0.1749 μg/g和10.1352 μg/g。经氟虫腈亚致死剂量(LD15)处理后,二化螟和大螟幼虫羧酸酯酶(CaE)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的比活力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显著增强,而多功能氧化酶(MFO)则显著降低。二化螟CaE和MFO的米氏常数(Km)经氟虫腈处理后均显著增高,而GST的无显著变化;大螟CaE、GST和MFO的Km均极显著降低。这表明氟虫腈在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的代谢途径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而2种螟虫体内解毒酶对底物亲和力的不同可能导致两者对氟虫腈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吸附净化,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在0.05~1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均为0.999,方法的检出限均为0.01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在0.1~1 mg/kg范围内,添加回收率在82.8%~102.8%和86.5%~11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1%~8.7%和4.9%~9.1%之间。该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小麦生产上的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及UPLC-MS/MS测定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1%;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1,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002 5、0.000 1、0.012 ng。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0~12.4 d和16.5~19.3 d;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2.5 d和3.7~5.3 d;2014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新乡和银川市三地以240 g·hm-2 和 360 g·hm-2 施药量分别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时,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小麦籽粒中的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1,低于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16)。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氟氯吡啶酯与啶磺草胺复配对小麦田杂草的毒力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温室盆栽生物测定法对二者的毒性进行了测定,用Gowing法对其联合作用进行了评价;采用剂量-曲线法,评价了200g·L-1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WG的除草活性、对小麦的安全性、对小麦和杂草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氟氯吡啶酯与啶磺草胺对供试的雀麦、大穗看麦娘、播娘蒿、猪殃殃等4种杂草均为加成作用,综合二者的防效结果,建议以啶磺草胺6~24g·hm-2与氟氯吡啶酯4~8g·hm-2(0.75∶1~6∶1)复配为宜。二者3∶1的复配制剂200g·L-1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WG对雀麦、大穗看麦娘、播娘蒿、猪殃殃的GR90分别为3.02、1.39、1.24、1.94g·hm-2。对3个小麦品种济麦22、中育6号、科农199鲜重抑制的GR10分别为6.25、11.64、3.96g·hm-2。在小麦和大穗看麦娘、猪殃殃、播娘蒿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均较好,选择性指数在2.04~9.39之间;该药在小麦和雀麦之间的选择性指数略低,在1.31~3.85之间。  相似文献   

18.
黄曲条跳甲是目前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为害特点,目前常用的喷雾法防治效果不佳,且容易导致杀虫剂残留超标。为了筛选对黄曲条跳甲有效的药剂和防治方法,本研究以芥菜为供试蔬菜,通过土壤处理试验,评价了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的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在供试剂量为2 kg/667 m 2时,处理后14、21、28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7%、72.00%、70.64%,优于对照药剂1%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同时,该药剂对芥菜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与空白处理相比,2 kg/667 m 2的处理剂量下对芥菜的增产率为58.80%,在采收期芥菜残留分析结果显示,芥菜、土壤中噻虫胺与氟氯氰菊酯残留量均小于0.5 mg/kg,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中对这2种杀虫剂的残留量的要求。由此可见,施用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采用根施法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本研究中的根施法为一次性施药,与常规喷雾方法比较,大大降低了药剂用量和施药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计算,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0388(1~31代)、0.2636(32~43代)和0.1113(1~43代), 表明灰飞虱对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7-2008年江苏无锡和浙江长兴两地灰飞虱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0.2~1.7 mg/L),其次为烯啶虫胺、噻虫嗪、毒死蜱、吡蚜酮(LC50=1.7~9.7 mg/L),其余杀虫剂的毒力较低;按照年度间敏感性变化,发现2008年无锡灰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敏感性比2007年降低了1.1倍。近年来氟虫腈已广泛用于防治这种害虫,但乙虫腈几乎没有使用。因此,对氟虫腈敏感性降低的大田灰飞虱种群似乎对乙虫腈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抗(R)、感(S)亲本、正反交(F1、 F1′)、自交(F2)及回交(BC)后代对氟虫腈的剂量反应研究了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其抗性为常染色体的不完全显性遗传\[D(F1)=0.20, D(F1′)=0.38\],抗性由2个或2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还对灰飞虱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苯嘧磺草胺与氟啶草酮混配的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从而为新疆棉田杂草防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生产上常用的42%(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草酮悬浮剂288.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二甲戊灵乳油950.00 g·hm-2为药剂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单用及其与42%氟啶草酮悬浮剂和33%二甲戊灵乳油混配对棉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并评价其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苯嘧磺草胺15.75~42.00 g·hm-2+氟啶草酮216.00 g·hm-2+二甲戊灵950.00 g·hm-2处理对新疆棉田常见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优异,明显优于二甲戊灵单剂950.00 g·hm-2处理。在添加一定量苯嘧磺草胺的情况下适当减量使用氟啶草酮的除草效果与常用剂量氟啶草酮相当,且用于新疆棉田土壤处理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