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gE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建立检测IBR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DANStar比对分析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蛋白序列,通过亲和层析对重组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经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重组表达产物能被IBRV标准性鼻气管炎gE蛋白长度为500 bp的特异性肽序列,随后构建了pC...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文中介绍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各种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病理组织学诊断、病毒的分离鉴定、免疫学检测和核酸分子检测,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病原体,常引起流产和呼吸道感染等综合征,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gB作为IBRV中最保守的抗原蛋白,是IBRV诊断的重要靶蛋白。为探究牛gB–ELISA抗体水平与VNT效价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阻断ELISA和VNT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某一牛场50份血清进行IBRV gB ELISA抗体检测和中和抗体测定。gB ELISA结果显示,阳性血清19份,阴性血清31份;中和抗体结果阳性17份,阴性33份。通过统计学相关系数分析,gB抗体阻断率和中和抗体效价值的相关系数为1.0,从而说明IBRV gB 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呈较强的正相关。本研究为使用IBRV gB ELISA抗体水平评估牛群中IBRV抗体保护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和野生牛引起的一种病毒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新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发病情况,通过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牛群血清共计362 份,使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IBR-g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效价,评估该奶牛场IBRV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后备牛中犊牛和青年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57%(31/35)、75.00%(21/28);成年母牛中泌乳期母牛、干奶期母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46%(145/178)、95.04%(115/121)。阴性数共44 份,可疑数8 份,IBR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8.38%;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后,不同生产阶段牛群均可产生不错的抗体保护效果,为奶牛场防控IB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牛肾细胞系(MDBK)培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Bartha Nu/67株,经超速离心纯化病毒,再经超声破碎处理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牛血清IBRV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该ELISA的判定标准为:血清D490 nm值大于0.369的判为阳性,小于0.295的判为阴性,在0.295与0.369之间的为可疑.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与法国进口ELISA抗体诊断试剂盒比较,其符合率为96.3%;与中和试验比较,符合率为95.8%,且敏感性更高.应用该诊断方法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IBRV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这些地区的IBRV感染率为67.1%.  相似文献   

8.
IBRV gD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29-2134
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D蛋白的抗原决定簇,发现相应的核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IBRV gD基因片段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通过双酶切鉴定正确和测序正确后进行诱导表达。利用间接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鉴定gD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最后将gD重组蛋白用作包被抗原,并通过优化相应的反应条件建立检测IB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表达的gD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间接ELISA阴阳性临界值为:D_(450 nm)值=0.23。重组抗原gD与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赤羽病、副结核病、布鲁菌病、结核病等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比较好的特异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重复性较好。建立的ELISA方法结果显示,当测试相同的200个临床血清样本时,与IDEXX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 X3抗体检测试剂盒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6%。本试验为IBRV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后所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牛在感染后表现为流鼻液和呼吸不畅,严重者还表现为结膜炎、脑膜炎,生殖道出现感染甚至出现流产等,给养牛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给养殖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基因序列,合成GH-1、GH-2两条引物,分别以IBRV的Barta Nu/67株、IBRVBK125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两株IBR病毒DNA均可扩增出362bp的特异性片段;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火鸡疱疹病毒(HVT)及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表明,该法对IBR病毒的检出限量为104.25TCID50/0.1mL.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IBRV gE和gB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对牛支原体、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巴氏杆菌、牛和羊布鲁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等优点,可以用于IBR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二类疫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降低牛的肥育率、繁殖率和产奶量,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11):100-102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的病毒性腹泻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宁夏不同地区的奶牛采取了135份耳组织和376份血清,分别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阳性率最高为0.5%,平均阳性率为0.0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平均阳性率为85.1%。证实了宁夏地区已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牛病毒性腹泻以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及促进地区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延缓育肥牛群的生长和增重,使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停乳,感染种公牛的精液带毒,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延缓育肥牛群的生长和增重,使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停乳,感染种公牛的精液带毒,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具有特异和敏感及准确等特点,而血清学诊断具有敏感、快速、方便和价廉等特点。为了实施IBR的净化和根除计划,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采用IBR基因缺失疫苗,配套使用鉴别诊断方法来鉴别IBR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常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SF 9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重组表达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蛋白抗原,经纯化鉴定后将gD蛋白用胶体金标记作为示踪抗原,未标记的gD抗原作为捕获抗原,并以羊抗牛IgG抗体作为质控抗体,建立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双抗原夹心法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试验结果表明,该试纸条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良好,与牛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使用建立的胶体金试纸条和IDEXX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112份牛血清,阳性符合率为93.5%,阴性符合率为96.0%,总符合率为94.6%。说明该试纸条可以应用于临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阿克苏地区是否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与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感染,从阿克苏两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可疑发病犊牛鼻液样品18份,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两种病毒的抗原,PCR方法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基因,RT-PCR方法检测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gM基因。结果表明,ELISA方法检测IBRV和BPIV-3的感染率分别为22.22%和0%;PCR方法检测IBRV的感染率为72.22%;RT-PCR检测BPIV-3的感染率为44.44%;同时患有两种病毒的检出率为22.22%。说明在阿克苏地区存在IBRV与BPIV-3的感染,且存在两种病毒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I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gI截短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I,并对其进行了诱导表达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了gI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情况。将纯化的gI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及亚克隆,得到针对IBRV gI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gI14。利用体内诱生法制备抗IBRV gI蛋白单克隆抗体腹水,使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对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进行检测和验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gI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4 ku,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gI表达蛋白反应性良好,与pET-32a(+)空载体蛋白无特异性结合;天然表达的gI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5 ku,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内感染的IBRV所表达的gI蛋白反应性良好。IFA结果显示,gI蛋白单克隆抗体及阳性对照组IBRV多抗均能与细胞内感染的IBRV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细胞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信号,而空白及阴性对照组均未见绿色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高效表达的gI蛋白,成功制备了1株能稳定表达gI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gI14,获得的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gI蛋白及IBRV全病毒均能特异性结合,这为进一步研制IBRV诊断试剂盒及探究IBRV gI蛋白抗原表位及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2例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例的荷斯坦奶牛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IBRV—C1株。该病毒可被IBR标准阳性血清完全中和;接种MDBK细胞可出现IBR病毒典型细胞病变效应;选取IBR病毒gB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动物回归试验显示,3头牛均可见体温升高、鼻流粘液、呼吸困难等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三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并进行了疫苗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批疫苗对靶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牛中和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可达1:41以上,攻毒保护率达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