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短时高温胁迫对六点始叶螨雌成螨发育繁殖特性和子代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以33、36、39、42、45℃高温处理六点始叶螨雌成螨1、2、4 h,观察并统计各短时高温处理下雌成螨的寿命、产卵量、子代发育历期和性比。结果显示:经33~42℃高温胁迫1、2、4 h及45℃高温胁迫2、4 h后六点始叶螨的产卵期延长,单雌产卵量增加;其中39℃高温胁迫对六点始叶螨的种群增长最有利,39℃胁迫1 h后其产卵期最长,为12.67 d,单雌产卵量最高,为32.65粒,39℃胁迫1、4 h后其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为0.29,种群倍增时间较短,分别为2.42、2.38 d;短时高温胁迫对六点始叶螨子代性比无显著影响。45℃高温胁迫1 h六点始叶螨的存活率降低,单雌产卵量减少,寿命延长,内禀增长率减小,因此六点始叶螨经45℃高温胁迫1 h会抑制其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2.
白背飞虱长、短翅型成虫实验种群生物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食物(TN1)和环境条件(26℃、RH为85%)均优越的条件下,比较了白背飞虱长翅和短翅两种翅型成虫在若虫历期、产卵前期、繁殖动态、寿命及种群增长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尽管两种翅型雌虫的总产卵量接近(704粒/雌),但短翅型雌虫的若虫历期和产卵前期均较短、产卵高峰到来时间较早、前期产卵量比例较高,因而内禀增长力较高。两种翅型雌虫的存活率在羽化后前5 d内均接近100%,之后长翅型较高。短翅型雌虫的寿命显著短于长翅型。两种翅型白背飞虱在寿命与产卵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相同寿命的两种翅型个体,短翅型的产卵量较高。本实验表明,即使两翅型的总生殖力相同,短翅型仍具有优于长翅型的生活史优越性, 换言之, 长翅型成虫翅膀及其相关器官的构建是以其发育和生殖延迟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水稻矮缩病毒(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病原。该病害主要依赖于黑尾叶蝉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危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存活、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分析病毒对介体昆虫的间接影响。【方法】 采用室内实验比较了黑尾叶蝉在健康水稻及感病水稻上的发育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调查了RDV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水稻相比,感病水稻上叶蝉若虫期存活率更高,雌若虫发育历期显著缩短,雄成虫寿命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增加,其他生物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五个生命表参数仅净生殖率(R0)存在显著差异,感病水稻上叶蝉R0显著高于健康水稻。饲喂感病水稻的养虫笼内叶蝉种群增长更快,总成虫数量更多,在接虫后的第4、5和6月显著高于健康水稻上的数量。【结论】 水稻矮缩病毒可以提高黑尾叶蝉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并促进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成虫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雌雄比例及其动态,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采用田间随机网捕法系统调查其成虫性比。在室内测定雌雄比例变化对其繁殖及寿命的影响,系统观察记录成虫寿命及雌虫的产卵量,并对成虫性比与其寿命和生殖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田间自然种群雌雄性比随成虫发生时期延续而逐渐增大,其动态规律符合指数函数模型y=0.032 1 exp(0.207 6 x),且雄虫羽化早于雌虫。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大豆食心虫性比的变化显著影响成虫寿命、产卵期、产卵前期及产卵量。大豆食心虫成虫性比为1∶1时成虫寿命最长,雌虫、雄虫寿命分别为15.6和15.7 d。成虫寿命随着性比的增加或减少呈显著缩短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性比失衡寿命消耗现象。性比为1∶1时产卵持续期最长为8.1 d,随着某性别所占比例的增加,其产卵期逐渐缩短。性比小于1时雌虫的产卵前期和产卵量均显著长于和高于性比大于等于1时,且当性比为1∶4时产卵量最高,为82.4粒。大豆食心虫雌雄比与雌虫产卵量之间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模型y=101.740 7 e...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种群繁殖的特征。2015年每月从儋州市野外采集椰子织蛾,收集当天羽化的成虫,记录成虫的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初孵幼虫数以及成虫寿命。结果表明:1月份的气温最低,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最长,为(3.00±0.21)d;5、6月气温最高,产卵前期次之;其他月份的产卵前期较短。11月份椰子织蛾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31.07±19.55)粒;3、4、7、8、9、10月份的产卵量次之;1、2、5、6、12月份的单雌产卵量最低。1月份(低温)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最低,为(2.70±2.01)%;2—12月份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1月份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为(4.17±2.94)头;5、6月份的较少,分别为(54.04±8.18)、(52.31±10.81)头;3月份的最多,为(87.89±14.94)头。低温使成虫的寿命延长;各月雌成虫的寿命短于雄成虫的寿命;5、6月份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08±0.68)、(7.67±0.84)d,雌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6.50±0.34)、(6.22±0.36)d,低于其他月份雌雄成虫的寿命。5、6月的高温会抑制种群的数量,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该研究为椰子织蛾的防治、预测预报等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短时高温胁迫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橡副珠蜡蚧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在不同温度(33、36、39、42、45℃)和短时处理(3、6、9 h)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橡副珠蜡蜡卵的孵化率均逐渐降低,卵经33~42℃的高温胁迫3、6、9 h后其孵化率均高于87.0%,45℃胁迫9 h后仅为14.7%;3龄若虫在36~42℃范围,随温度升高存活率降低,而45℃胁迫6 h和9 h后不能存活;初期成虫在45℃条件下,胁迫6 h后存活率仅为25.0%,胁迫9 h存活率为0。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的羽化率随胁迫温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3~42℃条件下,处理3 h后羽化率均在87.5%以上,处理6 h后,羽化率分别均在81.8%以上,处理9 h后,羽化率均在77.8%以上,当温度升至45℃时,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不能羽化;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成虫寿命也随胁迫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缩短,42℃胁迫3 h仅为1.00 d,胁迫9 h后约为0.50 d,45℃胁迫3、6、9 h后初羽化雌蜂均很快死亡。橡副珠蜡蚧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高温均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木槿曼粉蚧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一种新害虫。为了明确其各个虫态识别特征及其在大豆上的生活史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L∶D=12∶12],观察描述了雌雄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个体生活史、各虫态主要习性和危害特征等。结果表明:木槿曼粉蚧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若虫期各龄期体长、体宽、触角节数等形态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区分龄期的依据。在25℃条件下,以大豆为寄主的雌性个体若虫期为33.34 d,成虫期19.03 d,平均产卵269.6粒;雄性个体若虫期24.60 d,预蛹期2.27 d、蛹期3.33 d,成虫寿命仅3.83 d。  相似文献   

8.
豆大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海南豇豆的重要害虫,是影响豇豆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对豆大蓟马的发育速率、有效积温、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豆大蓟马的世代发育历期为10.57~46.29 d,其中卵期为2.72~8.71 d,若虫期为3.54~16.24 d,预蛹期为0.76~3.62 d,蛹期为2.02~8.74 d,产卵前期为1.00~9.16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呈显著相关;卵、若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18、9.80、9.37、8.83℃,有效积温依次为76.55、76.77、17.06、46.73日·度,完成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238.87日·度;温度对豆大蓟马的存活率影响显著;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下平均寿命为63.24 d,35℃下平均寿命为11.20 d;30℃时产卵量最高,平均产卵232.78粒/雌,分别是15℃和35℃下的3.84倍和8.87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豆大蓟马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1993~1995年在田间观察了稻茎毛眼水蝇1~5代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各虫态所期以第1代最长,第3、4代最短。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均以第1代最低,其余各代较高。蛹存活率以第1代最低,以后逐代提高。成虫性比接近1:1。产卵前期第1代2d左右,第2代1.4d,第3~5代1d左右。成虫产卵量第2~5代差异不大,平均24粒/雌左右,第1代较少,为21.9粒/雌。成虫寿命以第1代最长,以后还代缩短。种群趋势指数以第4代最大,第1代最小。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主要是姬蜂,蛹期天敌有2种,分别为稻茎水蝇啮小蜂和茧蜂。  相似文献   

10.
利用PEG6000模拟研究干旱胁迫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感虫品种TN1、抗虫品种IR36和抗旱品种旱优3号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水稻植株,研究干旱胁迫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稻品种上,褐飞虱雌成虫在稻株上数量随着PEG6000浓度的上升而显著减少(P<0.001),而褐飞虱若虫在不同PEG6000浓度处理的水稻植株上数量无显著差异(P=0.093)。褐飞虱雌成虫在48 h内的蜜露分泌量和在稻株上72 h内的产卵量均与PEG600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感虫品种TN1上,褐飞虱若虫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稻株上的分布无显著差异;而在抗旱品种旱优3号和抗虫品种IR36上,随着PEG6000浓度的上升,水稻基部的褐飞虱若虫数量明显增多。在TN1和旱优3号上,褐飞虱雌成虫蜜露分泌量随PEG6000浓度上升而显著减少;而在IR36上,褐飞虱雌成虫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水稻植株上的蜜露分泌量均很少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施氮对白背飞虱在水稻上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稻组合汕优63、常规粳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籼稻品种浙733为材料,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施用氮肥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白背飞虱种群生态适应性。同一水稻品种,在施用氮肥的植株上白背飞虱若虫历期缩短,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在不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明显延长,而在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则明显缩短。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随着施氮而显著提高,品种和饲养代数对其存活率也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在施氮水稻植株上的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上的。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同一品种的施氮稻株上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及卵孵化率均增加,而在不施氮稻株上则相反。水稻品种、饲养代数和氮肥水平对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是桃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广西南宁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越冬;2月下旬-3月初为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是化学防治最有利的时机。每雌平均产卵100粒左右,卵期6-10 d,雄蛹期(含前蛹)5-7 d,雌成虫寿命31-36 d,雄成虫寿命短,仅1-2 d。已知天敌有日本方头甲、细缘唇瓢虫、整胸寡节瓢虫、蚜小蜂、丽草蛉、捕食螨等,对该蚧虫起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是危害茶树的常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在实验室内饲养此害虫,获得大量供试虫源,研究了补充不同营养对茶银尺蠖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补充10%蜂蜜水和10%糖水时,雌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提高,分别为(152.5±16.83)粒和(177.5±19.01)粒;产卵期显著延长,分别为(17.8±1.08) d和(21.4±1.27) d。补充不同营养对雌成虫产卵期和产卵后期有显著影响,但对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补充10%糖水时,雌成虫的寿命最长,为(29.1±1.41)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10%蜂蜜水、水和对照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分别为(23.8±1.15)、(14.4±0.48)、(6.3±0.37) d。补充10%糖水和10%蜂蜜水时,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21.3±0.93) d和(19.5±1.20) d,显著高于水和空白对照处理。在每个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均高于雄成虫。综上所述,10%糖水可作为成虫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褐飞虱生物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评价了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褐飞虱繁殖力和生存力的长期影响。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42.41 mg/L和396.46 mg/L,吡虫啉毒力约是吡蚜酮毒力的9.35倍。通过建立褐飞虱在吡虫啉和吡蚜酮亚致死剂量(LC30)作用下的生命表,发现褐飞虱在两种药剂处理下生物适合度都有所下降,分别为对照试虫的83.8%和8.4%。吡虫啉处理试虫仅羽化率明显低于对照,而吡蚜酮处理试虫的羽化率、雌虫比例、雌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各参数都明显下降。亚致死剂量的吡蚜酮使褐飞虱日产卵节律和卵孵化高峰都有所推迟,这可能是吡蚜酮对褐飞虱产生取食抑制作用进而导致其生殖器官发育缓慢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一种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茶尺蠖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分别为90.50%、86.29%和91.03%,与茶树嫩梢饲养比较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化蛹率为85.52%,低于茶树嫩梢饲养87.50%的化蛹率。取食人工饲料的茶尺蠖幼虫历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20βd和39.62βd,较茶树嫩梢饲养历期分别增加了1.44βd和2.41βd,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雌成虫寿命显著高于对照,单雌产卵286.9粒,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14.8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年龄增函数,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化蛹)个体中,与茶树嫩梢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113和1.119,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了2.43βd和0.265βd,种群趋势指数87.21,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茶尺蠖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虫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实验种群生命表和Morris-Watt模式综台评价了5个已推广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tla furcifera Horvath的抗性及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的抗性作用大小。IR36、汕优6号、协优10号、秀水620和丙664对褐飞虱种群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品种秀水620、丙664和协优10号对白背飞虱呈中抗水平。同时发现,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抗性作用在成虫产卵期最明显,对褐飞虱表现为:成虫产卵期>卵孵化期>高龄(3-5龄)若虫期>低龄(1-2龄)若虫期;对白背飞虱则为:成虫产卵期>低龄若虫期>高龄若虫期>卵孵化期。  相似文献   

17.
 白背飞虱在5个生育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稻株上所产的卵,期孵化率差异不明显。若虫以取食拔节期稻株存活率最高。成虫产卵次数、日产卵量、总产卵量、各天存活率则以取食分蘖期稻株为最多。根据若、成虫存活率试验结果,建立了白背飞虱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上实验种群存活率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63%~100%相对湿度范围内,稻茎毛眼水蝇卵、幼虫和蛹历期差异不显著。幼虫、蛹存活率和世代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寿命和种群增长指数随湿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当相对湿度分别为80.87%、77.76%、81.26%、78.61%、78.80%、80.70%时,其幼虫、蛹和世代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多,寿命最长,种群增长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对黑尾叶蝉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克螟稻1和克螟稻2及其亲本秀水11为材料,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上黑尾叶蝉种群的表现。田间种群动态调查表明,转 Bt 基因水稻克螟稻2上的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种群数量比其母本秀水11高0.5~1.0倍以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克螟稻1上取食的黑尾叶蝉和克螟稻2上的相比,两者在卵、若虫发育历期、雌成虫寿命、产卵量、产卵持续时间及种群内禀增长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取食克螟稻1的黑尾叶蝉的雌成虫寿命、产卵量、产卵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或高于以秀水11为食的黑尾叶蝉。以克螟稻为食的黑尾叶蝉的净生殖率为以秀水11为食的黑尾叶蝉的4~8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温度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实验在16、20、24、28和32℃共 5个恒温条件下,以鲜芸豆荚为寄主食料,测定了温度对点蜂缘蝽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条件下点蜂缘蝽不能完成生活史,32℃条件下成虫不产卵。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通过拟合方程得出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点蜂缘蝽卵期、若虫期、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58 、15.98、15.27 ℃,有效积温依次为102.32、203.28和103.94日·度。在24℃条件下,成虫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87.39粒,是20℃的2.78倍,28℃的5.34倍;种群趋势指数值最大为I=14.30,是20℃的2.34倍,28℃的4.27倍。环境温度对点蜂缘蝽的存活率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点蜂缘蝽发生期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