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阿拉尔垦区开展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澳福姆)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迷向率达到95%以上,对蛀梢防效达到100%,蛀果防效达到95%以上,性迷向素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迷向丝对苹果园食心虫的防治情况,本研究在石河子市一五二团苹果园,以迷向丝技术为防治方法,以性诱器诱集食心虫为检测手段,对苹果园实施迷向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该苹果园苹果蠹蛾的迷向率为35.92%,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为79.43%,2019年该苹果园苹果蠹蛾的迷向率为90.00%,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为9...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梨树分别悬挂1个、2个和3个迷向管防治梨小食心虫与不悬挂迷向管的梨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梨树上悬挂2个迷向管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蟠桃是一四三团重要的园艺作物,近年来,由于果农防治害虫方法不当,使梨小食心虫等害虫危害逐年加重,通过引进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和迷向丝,初步建立了适合于一四三团特点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库尔勒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并详细介绍了性诱迷向剂的产品性能、使用方法、使用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正>为研究可为郑州地区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的科学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日前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诱芯制作的不同诱捕器诱捕郑州桃园的梨小成虫,研究了其发生动态、危害特点、对诱捕器的选择性及诱捕器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郑州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6代,其中3、4世代种群数量最为庞大,第1、2世代间界限明显,后面4个世代存在明显世代交替;梨小以幼虫危  相似文献   

7.
朱文雅  张烨  李唐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5):154-15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在山西省运城市的发生规律和性诱剂诱捕的田间防治效果,利用性诱剂三角形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并对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有3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6月15日—7月1日,第二个高峰期在7月23—29日,第三个高峰期在8月28日—9月3日。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调查表明,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防治均有效果,且三角形诱捕器效果较好。本研究明确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在运城地区的发生动态及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为运城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及绿色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梨小食心虫在山东龙口当地1年发生3~4代,其钻蛀性强,防治适期难以掌握,危害极重,严重影响着当地的果业生产。为了探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态环保的防治技术,山东省龙口市植物保护站研究人员于2015年4月14日至9月15日分别在龙口市徐福街道东王村张久泉试验地的梨园(第1处试验地)和新嘉街道河王村王守江的苹果园(第2处试验地)用性迷向素  相似文献   

9.
正1.梨小食心虫该虫又名折梢虫,简称梨小,主要以幼虫为害樱桃、桃、李、梨等果树嫩梢。为害时多从新梢顶端叶柄基部蛀入髓部,由上向下取食。幼虫蛀入新梢后,蛀孔外面有虫粪排出和树胶流出。蛀孔以上的叶片逐渐萎蔫,甚至干枯。每年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害最为严重,尤其是苗圃受害较重。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有利于成虫产卵,发生与为害加重。防治要点:一是果实采收后及时剪  相似文献   

10.
从2012年4月12日至9月14日,用三角形粘板诱捕器诱捕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成虫,通过每天调查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诱捕情况,分析得出这两种害虫在二十九团东区的发生高峰期;结合物候期,确定化防时问,指导该区果农根据物候期进行化学防治,简单易行,从而达到群防群治,减少虫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果生产中,食心虫的危害主要造成落果、烂果,损失较为严重。通常是以桃小食心虫为主与梨小食心虫、自小食心虫混合发生。由于食心虫是钻蛀危害,防治较为困难。防治需在田间对成虫作监控,在果实膨大期.食心虫孵化盛期用药,效果会较好。  相似文献   

12.
防治桃树梨小食心虫新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并明确哪几种新型的农药可以对桃树梨小食心虫起到防治效果,以及研究施药的适宜期,安排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桃树梨小食心虫成虫高峰期后的3~5 d,使用甜核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0.6%楝素乳油100倍液及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可以有效地防治桃树梨小食心虫,也可以用来防治折梢和蛀果。  相似文献   

13.
汤秋香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18-123
为了提高农林间作立体种植模式下的养分利用效率,保障干旱荒漠绿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典型的枣棉间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试,研究了0、150、300、450、600、750 kg/hm2等6种施氮水平对间作棉花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0 kg/hm2和450 kg/hm2施氮量能显著增加蕾期、花期和吐絮期微生物总数量。细菌和放线菌在整个生育期中蕾期数量最少,铃期和花期较高,吐絮期次之。真菌数量各个时期变化不大。适宜施氮量能增加铃期枣棉间作交际行棉花根际土微生物数量,有效的调节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氯啶菌酯与氟啶胺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开发防治稻瘟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氯啶菌酯、氟啶胺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并进行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啶菌酯、氟啶胺及其配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混剂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1.4417、0.5445、0.2313、0.2693、0.1695、0.4151、0.2796、0.3395和0.3428 μg/mL,7种混剂的增效系数分别为4.69、3.79、5.49、1.90、2.46、1.90和1.81,氯啶菌酯与氟啶胺配比为2:1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各处理对稻穗瘟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600 mL/hm2、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450 mL/hm2、30%氯啶菌酯SC 450 mL/hm2、75%三环唑WP 300 g/hm2、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300 mL/hm2、40%稻瘟灵EC 1200 g/hm2、30%氟啶胺SC 450 mL/hm2,防效分别为88.39%、83.40%、80.22%、72.91%、71.28%、65.09%和60.79%,并且均对水稻生长安全。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600 mL/hm2对稻瘟病防效优良,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开发为稻瘟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杀虫剂,以玉米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实验材料,在2020年和2021年开展了6种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225 mL/hm2、8%甲氨基阿维菌素·虱螨脲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g/hm2、9%甲氨基阿维菌素·茚虫威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g/hm2处理对草地贪夜蛾药后1天的防效为69.52%~81.01%;药后3天的防效达到最高,为90.22%~96.05%,明显优于其他3种药剂。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mL/hm2、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750 mL/hm2处理药后7天防效达到最高,为85.23%~92.74%,明显优于其他药剂。以上5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防效优于常规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在玉米上进行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牡丹江市大豆播种面积18.9万hm2,占粮豆播种面积的55.6%。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豆生长期各种病虫害相继发生,特别是生长中后期发生的大豆蚜虫和细菌性斑点病发生面广、受灾面积大、危害严重,是多年来未见的。全市有11.47万hm2大豆受灾,占大豆播种面积的60.7%,其中减产30%以上的成灾面积有7.3万hm2,绝产面积达到0.71万hm2;大豆平均减产20%~30%,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左右。1病虫害发生特点2004年大豆蚜虫发生时期早于常年,6月10日田间出现蚜虫,但前期田间蚜虫量不大,呈点片发生。进入8月以后由于气温较高、天气晴好,大豆蚜虫普遍发生,且蚜虫量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皇冠区麦后复种作为条件,将油菜品种华油杂62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式,分析麦茬复种条件下不同播种量的饲料油菜株高、干重、叶面积指数以及净同化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同等级播种量,包括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30.0 kg/hm2对油菜生长性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15.0 kg/hm2和22.5 kg/hm2鲜草产量明显高于7.5 kg/hm2和30.0 kg/hm2,采用中等播种量进行饲料油菜处理后,油菜叶、茎鲜质量以及干质量增长量有显著优势。综合分析得出,对于该区域饲料油菜,最适宜播种量为15.0~22.5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和有机硅功能底肥对河套灌区盐碱土壤碱化度、养分有效性及作物增产效果,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通过采取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1)有机硅土壤调理剂45 kg/hm2,有机硅功能肥7.5 kg/hm2;(2)有机硅土壤调理剂75 kg/hm2,有机硅功能底肥5 kg/hm2;(3)磷酸二铵 16.3 kg/hm2,氯化钾16.5 kg/hm2,尿素11.5 kg/hm2。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后,可增加向日葵百粒重,进而增加向日葵产量,且随着有机硅土壤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向日葵产量呈上升趋势,施用量为75 kg/hm2时,增产幅度为9.0%,增产效果显著。在基施有机硅土壤调理剂45 kg/hm2和追施有机硅功能肥7.5 kg/hm2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最佳,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后,可增加土壤有效养分,降低土壤pH、含盐量、碱化度和容重,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修复障碍层次。  相似文献   

20.
5种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研究不同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筛选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理想杀虫剂,采用5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分析各种农药对甘蔗螟害株和螟害节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甘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药剂处理对甘蔗螟虫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甘蔗糖分和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对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螟害株防治效果和螟害节防治效果分别为76.59%和87.83%,处理后甘蔗糖分和实测产量也均为最高,分别达15.72%和101382.15 kg/hm2,较对照增加0.64%和7832.40 kg/hm2;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次之,螟害株防治效果、螟害节防治效果、甘蔗糖分和产量分别为72.34%、84.26%、15.66%和100234.35 kg/hm2,甘蔗糖分和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0.58%和6684.60 kg/hm2。因此,在甘蔗大培土期,使用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或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可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增产增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