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湘西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对湘西黄牛、西本杂、安本杂牛的初生重及育肥日增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西黄牛、西本杂交牛、安本杂交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5.41kg、23.81kg、20.04kg。杂交牛的初生重优于本地黄牛,差异为极显著(P<0.01),西本杂牛平均初生重优于安本杂牛,差异显著(P<0.05)。湘西黄牛、西本杂、安本杂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20.2g、622.5g、605.9g。杂交牛的日增重优于本地黄牛,差异为极显著(P<0.01),西本杂交牛与安本杂交牛的平均日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和杂交改良技术在我县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全县存栏各类杂交改良牛达到7000余头、为充分发挥杂交改良牛的杂种优势,探索尿素氨化稻草对杂交改良牛的增重效果,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6年9~12月在平江县种畜场进行了杂交改良黄牛育肥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购选本地杂交改良黄牛30头,其中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一代(以下简称西×本杂)12头,短角牛与本地牛杂交一代(以下简称短×本杂)15头,本地黄牛3头,年龄均在18月龄至2周岁之间,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杂交改良效果,筛选最佳杂交组合,通过对农户散养条件下不同引入品种(西门塔尔牛、德国黄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与湖南西部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及本地牛的初生、6、12、18、24月龄和杂交F2代12月龄体重、体尺测定以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表明:①湘西黄牛F1代杂交牛体斜长、体高、胸围等主要体尺指标显著提高(P〈0.05),显示出显著的杂交优势,其中以西本杂提高幅度最大;②12月龄F2代杂交牛体尺、体重与F1代杂交牛相比,除短西本变化不明显外,均有一定提高.其中西西本提高幅度最大达10.5%;但西西本、德西本和利西本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萤杂交牛的生长曲线显示:初生至24月龄,湘西黄牛和各种杂交牛增重呈曲线上升,湘西黄牛12月龄后生长速度减慢。综合分析,湘西黄牛肉用牛杂交改良组合宜以西门塔尔作第一父本,以利木赞、安格斯牛为第二父本。  相似文献   

4.
西门塔尔牛与湘西黄牛的杂交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黄牛改良杂交组合方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畜牧兽医》1995,(2):12-19
  相似文献   

6.
《湖南畜牧兽医》2009,(1):31-31
湘西黄牛经杂交改良后,肉牛单产性能提高25%,平均每头多产肉近80公斤,增加效益3000余元。湘西黄牛优质高产杂交组合筛选的课题.历经12年研究与推广,近期在长沙通过了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7.
8.
本义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对蒙城县西本F1、秦本F1、丹本F1、短本F1和本地牛(淮北黄牛)初生、6、12、18、24、36月龄的体重、体尺(包括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坐骨端宽)的分析对比,研究和探讨了杂交后代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对西本F1、秦本F1和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后,其体型结构和体质外貌均有明显改观,趋向于肉用和乳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马尔康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邛崃山脉北段,属高原峡谷区。幅员面积6632.73km2。境内属高原大陆季风气候,干雨季明显,四季不分明。  相似文献   

10.
11.
<正> 根据农业部局[1988]农(牧)畜字489号文件精神,在89年3—5月,我们对全国商品牛基地泰和县就黄牛改良效果情况,作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我省黄牛杂交改良模式探讨江斌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制定长期黄牛改良计划的可行性:我省黄牛传统上部是用来耕田,经过长期的选择,形成了体型小、肩峰高、性情温顺、耐热、耐粗、耐牛啤等优良特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黄牛作为单纯役用价值逐渐下...  相似文献   

14.
湖南西南部,当云贵高原斜坡,拔海1000—1500米,北部洞庭湖地区,拔海10—20米,中部大都为丘陵地带,湘资沅澧四水,流贯全省,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8℃—17.8℃之间,无霜期280天左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相似文献   

15.
<正> 本地黄牛属宣汉黄牛类型。中等成母牛平均重250公斤,公牛290公斤。1978~83年用肉牛冻精配种,获杂一代6200头,其中西门塔尔杂一代约占60%。西×杂和夏洛杂交牛都能适应当地山区饲养条件,初生重一般比本地牛多30%。24月龄杂交牛各体尺和体重都比本地牛  相似文献   

16.
17.
从70年代起,我省先后引用海福特、抗旱王、辛地红、夏洛来、西门塔尔等优良国外品种公牛精液与本地黄牛杂交,经过10多年的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杂交改良的开展,使黄牛从单纯役用开始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调动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耕牛存栏1989年达到309.9万头,首次突破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木地黄牛,加大体型,提高役力,已取得一定成效。西黄一代成年牛平均体重达315.5公斤。体高达129公分,比本地黄牛提高28.3%与13.43%,役力提高30—50%,肉用性能也有显著改善,但额白、毛花、肩平,群众不喜欢,也影响市场售价。在体型结构上前胸较窄,后躯欠丰满,肉用性能不够理想。为了探求山区黄牛向肉役兼用方向改良,我们研究选用较为理想的父本进行对比试验。从一九八二年开始,选用三十九头西黄一代2—5岁母牛,用利木赞、抗旱王、海福特公牛进行三品种杂交改良试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巴山黄牛品种形成已有千余年历史,主要分布于陕、川、渝、鄂四省市的巴山地区及秦岭山脉的部分地区,1982年已编入陕西省畜禽品种志,并被列入省级地方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