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桂兰  张映 《畜禽业》2006,(11):34-35
体外分子展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体外筛选多肽和蛋白质的有力工具。为了避免噬菌体展示系统等体内展示技术中体内过程对展示效果的影响,人们陆续开发了多种以基因表达产物与自身DNA模板或mRNA模板特异结合为基础的体外分子展示技术,它具有建库简单、库容量大、分子多样性强和筛选效率高、操作过程简捷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苏建明 《水产学报》2003,27(5):409-414
通过体外重组,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鲤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构建成能在鱼体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分子。用限制性内切酶PvuI酶切线性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金鱼受精卵内,在转化后48h,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经PCR初步筛选后,对显阳性个体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转化个体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信号。这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在金鱼体内整合、表达。  相似文献   

3.
细胞培养技术.又称组织培养。即从生物体内取出细胞或组织,模拟体内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前浏览器对三维图形显示技术越来越成熟,使用WebGL的第三方库Three.js展示鱼类3D模型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跨平台优势明显。通过对Three.js的研究解决以往技术建立鱼类3D展示系统功能较少、构建复杂、需要安装插件浏览和无法跨平台使用的问题,可推动鱼类可视化的相关应用。本研究主要采取3ds MAX软件建立鱼类模型和标本馆模型,通过Three.js库实现对模型的加载和交互,并将Three.js与Bootstrap框架、PHP技术、MySQL等技术结合进行搭建鱼类模型展示系统。在完成系统构建后将系统部署到腾讯云服务器中完成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本系统实现了鱼类模型搜索查看、分页展示、在线上环境中秒加载,鱼类标本馆场景模型的分步加载,Mobile VR方式查看鱼类模型,以及用户在线上传模型、展示模型、分享模型等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可为鱼类建模、鱼类3D模型的压缩、渔业大型模型场景加载和渔业可视化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影响中国对虾SRAP分子标记分析的5个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浓度)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为: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0UTaq酶,2.0mmol/L的Mg2+,40.0ng的模板DNA,0.125mmol/L的dNTP以及0.4μmol/L的引物,退火温度为53.5℃。研究表明,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扩增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中Mg2+影响最大,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Mg2+,Taq酶,引物,dNTP和模板DNA。利用优化的SRAP分子标记体系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第12世代选育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此标记技术可作为中国对虾遗传分析的良好技术工具。遗传多样性分析共筛选出8对可以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组合,共获得1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占90.0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741,期望杂合度均值为0.421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055。上述参数值均高于应用AFLP技术对前几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条斑紫菜品系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并分析了“国家级紫菜种质库”中有关紫菜种质材料的原始数据和资料,调查研究了条斑紫菜不同品系的形态结构等生物学特性及环境适应性表现;通过对条斑紫菜不同品系经济性状的定量测评、丝状体生长发育特征的测评、品系产品生化成分的分析评价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条斑紫菜种质评价分析中的应用等研究,初步得到了条斑紫菜品系的评价方法;筛选...  相似文献   

7.
SSR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态性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SSR(Simple SequenceRepeat)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它们通常表现为共显性、呈孟德尔式遗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遗传信息量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论述了SSR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实验中的技术要点。并总结了其在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NA指纹库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养殖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鱼皮胶原蛋白的特性,利用胃蛋白酶结合酸抽提法提取花鳗鲡鱼皮胶原蛋白,SDS-PAGE电泳法展示胶原蛋白的电泳图谱,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胶原蛋白分子的紫外和红外光谱特征,用浊度实验和流变黏弹性实验探究胶原蛋白分子的体外自组装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花鳗鲡鱼皮胶原蛋白属于Ⅰ型胶原蛋白,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脯氨酸与羟脯氨酸三者的比值为8∶3∶2,胶原蛋白分子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出现在222.6 nm处,热变性温度28℃,红外光谱图和扫描电镜扫描结果图均表明经胃蛋白酶及酸溶得到的胶原蛋白保持了胶原原有的结构。胶原蛋白分子的体外自组装动力学曲线是含有迟滞期、成长期和稳定期的三阶段曲线。以上结果表明花鳗鲡鱼皮胶原具有接近淡水鱼皮胶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angon血液基因组DNA小量抽提试剂盒,提取大黄鱼血液组织的基因组DNA,并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RAPD扩增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血液基因组DNA稳定性好、质量高,分子量大小在20kb左右;RAPD扩增条带清晰,能满足RAPD等一般分子实验对于模板DNA的质量要求。为大黄鱼的隔代连续研究和濒危鱼类分子实验所要求的活体基因组DNA的获得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样本组织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子生物学与动物营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利用生物学技术改变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或生产酶制剂、氨基酸等动物营养物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刘洋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23,48(11):119103-1-119103-10

本文系统介绍了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的研究历程、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首先,作者回顾了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研究历程,包括探索期 (2001—2006年),突破期 (2007—2012年)和快速发展期 (2013—2023),其中在突破期重点描述了半滑舌鳎、黄颡鱼等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发现,为我国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其次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采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辅助培育出半滑舌鳎“鳎优1号”,黄颡鱼“全雄1号”、“全雄 2号”等新品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工作。最后,文章对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应从持续开发养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强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方法创新、优化鱼类性别特异标记的应用方法等方面加强鱼类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cDNA-AFLP技术筛选与海胆数量性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的F1代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与海胆壳径、体质量和生殖腺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对这些数量性状与分子标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筛选出与壳径、体质量、生殖腺质量显著相关cDNA-AFLP标记数分别为43、48和42个;极显著相关cDNA-AFLP标记数分别为38、38和23个;与3个数量性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贡献率分别为7.62%~12.48%、8.02%~14.15%和7.94%~13.71%;相关极显著的分子标记贡献率分别为15.36%~34.55%、11.88%~39.88%和13.39%~32.26%.  相似文献   

13.
隋娜  侯林  董长勇  李妍  王明昌  张筠 《水产科学》2008,27(4):199-202
利用SSR技术对香螺进行了PCR扩增,探索香螺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从香螺23对近缘种引物中筛选出8对可以扩增的引物,对引物浓度、Taq酶浓度、循环次数、模板浓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探索出一个适合香螺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并对微卫星引物通用性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首次将新型分子标记-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TRAP)引入到南美白对虾育种研究中,通过分析比较了模板DNA、PCRMIXbuffer、引物浓度以及循环参数等对T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建立了南美白对虾TRAP-PCR反应体系。应用这个体系筛选得到了12个随机引物,这些引物与特异基因设计的特定引物组合后扩增能得到条带丰富的图谱。对扩增的带谱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在40.43个,扩增得到的多态性条带平均在10.33个,占扩增条带的25.56%。TRAP分子标记在南美白对虾育种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上豪猪寄生虫病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主要谈体内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在该州豪猪的体内寄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圆线虫、绦虫、毛首线虫、蛔虫等。虽然寄生虫引起的病死率低,但会影响豪猪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刘洋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23,47(11):119103-119103
本文系统介绍了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的研究历程、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首先,作者回顾了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研究历程,包括探索期(2001—2006年),突破期(2007—2012年)和快速发展期(2013—2023),其中在突破期重点描述了半滑舌鳎、黄颡鱼等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发现,为我国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其次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采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辅助培育出半滑舌鳎“鳎优1号”,黄颡鱼“全雄1号”、“全雄2号”等新品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工作。最后,文章对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应从持续开发养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强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方法创新、优化鱼类性别特异标记的应用方法等方面加强鱼类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燕  李继祥 《畜禽业》2009,(12):14-16
体内诱导抗原技术是筛选病原性细菌毒力基因的重要方法,自2000年建立以来,不断应用于结核分支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多种病原性细菌的研究。该文对其原理及在病原性细菌毒力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青鳉是研究基因功能、器官发生和发育机制的模式生物之一,基因编辑技术已在青鳉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青鳉突变体的详细过程还未见报道。为了完整详细地阐明青鳉突变体的构建过程,实验以青鳉Olpax6.1基因的敲除为例,首先利用ChopChop 网站设计获得 Olpax6.1基因gRNA的靶点;其次通过PCR扩增和质粒酶切分别获得gRNA和Cas9 mRNA体外转录的模板,并通过体外转录合成gRNA和Cas9 mRNA;再将Cas9 mRNA和gRNA混合进行青鳉胚胎显微注射获得突变F0;最后利用PCR、T7 Endonuclease Ⅰ酶切和Sanger测序筛选F0与野生型杂交的子代获得相同突变类型的F1,进而将相同突变的F1进行杂交并筛选其子代,获得青鳉 Olpax6.1 敲除的纯合突变体,纯合突变体表现出眼部发育畸形的经典表型。本研究为青鳉突变体的构建提供详细完整的实验方案,同时也为其他鱼类突变体的构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山东烟台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的患病大菱鲆体内分离出致病性纤毛虫——贪食迈阿密虫,筛选了4种盾纤毛虫常用体外培养液[大肠杆菌培养液(DH)、牛肉浸膏培养液(BEV)、米粒培养液(RV)、改良L-15培养液(L-15)],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纤毛虫种群增长及复壮毒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BEV和L-15两种培养液中,贪食迈...  相似文献   

20.
武小曼  方红  聂品  昌鸣先 《水产学报》2020,44(9):1525-1538
组蛋白是染色体核小体的重要组分,在调控染色质结构、基因转录、个体发育等不同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鱼类组蛋白基因是否存在核苷酸的多态性以及组蛋白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会影响鱼类的抗病力,本实验以斑马鱼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克隆了组蛋白H2A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利用过表达技术、菌落平板计数、感染存活分析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不同变异体在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实验发现鱼类组蛋白H2A存在着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100%;而两两H2A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体氨基酸序列之间最多只有3个位点存在差异。通过体内和体外抗菌实验可知,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的多态性显著影响H2A的抗菌活性。此外,筛选出的抗菌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在斑马鱼体内的过表达,不仅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还能显著增强斑马鱼对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的抗病力。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抗病作用的组蛋白H2A免疫保护原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