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黄河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意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龙山  凌建忠 《海洋渔业》2000,22(3):120-122
作为“四大渔业”之一的小黄鱼,一直是我国捕捞业中的重要捕捞对象,其渔获量和渔获质量变化对我国渔业生产总值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单鱼种产值直接影响着渔民的收入。随着捕捞设备的更新换代、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捕捞强度的加大,渔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主要经济鱼种特别是小黄鱼的渔获质量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渔业管理者的关注。本文就小黄鱼资源历年渔获量变化及渔获物各龄鱼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如何保护小黄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2.
小黄鱼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为“四大渔业”之一的小黄鱼,一直是我国捕捞业中的重要捕捞对象,其渔获量和渔获质量变化对我国渔业生产总值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单鱼种产值直接影响着渔民的收入。随着捕捞设备的更新换代、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捕捞强度的加大,渔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主要经济鱼种特别是小黄鱼的渔获质量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渔业管理者的关注。本文就小黄鱼资源历年渔获量变化及渔获物各龄鱼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如何保护小黄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3.
帆张网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婉霞  薄治礼 《海洋渔业》2001,23(4):169-174
根据1997~2000年浙江帆张网监测船在29°30’~34°N、123°30’~127°E海域进行共计96航次、620d、4797网有效网次、1411237.5kg渔获物组成的监测资料和10083尾包括带鱼、小黄鱼、鲳鱼等生物学测定资料,剖析近年浙江帆张网渔业资源现状,结果显示:近年帆张网作业捕捞强度逐年增大而单位产量则逐年下降,主要捕捞对象的带鱼渔获群体组成整体偏小,渔获物中经济幼鱼比重大,渔获物结构质量2000年虽仅次于最好年份的1997年,好于最差年份的1999年,与1998年基本相近,但其带鱼渔获个体体重均比1997年和1998年减轻。上述迹象表明,帆张网渔业已处在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裸鲤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书  陈瑗 《水产学报》1980,4(2):157-178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捕捞对象。开发后的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根据1975-1977年该湖渔获物资料及过去研究的裸鲤生物学特性。计算了该种群的若干特征值,应用BevertonHolt数学模式计算不同捕捞努力量或用不同网目的拖网对裸鲤种群在一生中总个体数、总生物量,和对裸鲤种群一生中能捕捞的总个体数及总渔获重量的影响,以及裸鲤的最大持续产量和现有种群数量。评价了裸鲤资源利用现状,提出有关生产的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5.
海洋研究所(IIM)的专家们已经开始在欧洲的一个项目,旨在解决渔获物丢弃的经济和环境问题。这项研究有两条思路: 分析不同渔业中捕捞渔获和丢弃渔获的数据,以掌握丢弃鱼获发生率较高的时空区域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这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利用的产品能够发挥其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6.
246 hm2养殖水面,通过种青施肥,调整鱼种放养规格与比例,开展常年捕捞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渔业产量与经济效益连年递增,2004年鱼产量50万kg、产值200万元、利税80万元、肥料系数1.60。  相似文献   

7.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渔获产量统计和鱼类生物学资料对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虽连年增长,但主要是靠大幅度提高捕捞强度等措施获得。渔获物中增加的主要是经济鱼类的幼鱼和低值小杂鱼类,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等过度捕捞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渔业资源结构日趋恶化,渔业资源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闽南海区休渔前后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业资源监测资料,对休渔前后(4月和8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休渔前后都以捕经济种类幼鱼为主。4月带鱼、二长棘鲷、刺鲳、鲐鱼、中华管鞭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69.6%,其中带鱼幼鱼数量最多,占总渔获数量的26.2%(每网渔获尾数744ind),居第一位;且个体极小,基本上全为幼鱼,平均体重8.1g。8月带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鲷、叫姑鱼、白姑鱼、须赤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50.9%。带鱼数量明显减少(每网渔获尾数226ind),但个体增大,肛长140mm以上占63.6%,平均体重54.5g,比4月增加46.4g。并结合2004、2007年有关资料,较为详细说明休渔前(4月)张网作业对近岸经济幼鱼、幼体损害比休渔结束后(8月)严重,通过休渔对带鱼等经济种类幼鱼资源起了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闽东近海张网渔业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河北渔业》2012,(12):14-18,26
根据2009-2010年福建省渔业统计资料及闽东近海张网作业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闽东近海张网渔业概况、监测船生产情况、渔获结构变化及主要种类的渔获状况。结果显示,张网作业监测船平均网产为65.0~79.3kg,渔获物以小型大宗鱼类为主,占总渔获量的68.7%;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占总渔获量的3.40%~6.97%,七星底灯鱼(Myctophum pterotum)、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ecelellandii)、龙头鱼(Harpodon neher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低质鱼的渔获重量比例近年来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迅猛,拖网捕辊南海渔业的主要渔法。但是,近年下南海捕捞渔业的渔获率和渔获质量日趋下降,捕捞渔业前景并不乐观。本文从渔业资源、捕捞努力量、渔具渔法、捕捞产量等方面叙述了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的现状,预测了21世纪初南海捕捞渔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实现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刀鲚的渔汛特征及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究鄱阳湖刀鲚(Coilia ectenes)的渔汛特征和渔获物现状,为有效地保护其种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4年在鄱阳湖设置3个调查点,对刀鲚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共取样986尾、41.54 kg,随机抽样调查不同捕捞网具的整船次鄱阳湖刀鲚渔获物数据,测量体长、体重等生物学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刀鲚单船日渔获重量WB与水文因子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刀鲚体长范围为17.9~38.1 cm,其中21.2~23.6 cm是优势体长组,占总个体数的37.02%;体重范围为14.3~198.2 g,其中25~40 g是优势体重组,占总个体数的57.20%。鄱阳湖刀鲚体长L(cm)和体重W(g)幂函数方程为:W=0.0019L3.1378(R2=0.8997;n=986;P0.01)。湖口水域刀鲚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6月,高峰期在6月,7月很少见;单船渔获数量NB为(3.2±4.1)尾/d,单船渔获重量WB为(0.12±0.11)kg/d。湖口水域刀鲚单船渔获重量WB与该水域水位、流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WB与水位的相关性更为显著。与历史资料相比,鄱阳湖刀鲚渔获规格以小个体居多;渔汛稍有推迟,持续时间大幅度缩短;种群规模急剧缩小,表明刀鲚资源正在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12.
绿鳍马面Tun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Tun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运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求出生长参数,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过度捕捞,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从渔获物中求每种各龄组鱼的回捕尾数是湖泊水库渔获物分析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目前,在所报道的文献中,一般的方法是通过对渔获物的随机取样,先测定样品中每种各龄组鱼的重量(S)与样品总重量(P)的百分比,乘上此次取样所代表的渔获量(W),得出每种各龄组鱼的产量,然后除以样品中相应龄组鱼的个体平均重(V)而得出回捕尾数(N)。其公式是:  相似文献   

15.
粤东南澳岛发挥初具规模渔业机械化和捕鱼科学化的优势,主攻深外海渔场,着力捕捞优质鱼,使海洋渔业形成高产值格局。1至6月份,该县的渔业总产量达52191吨,产值1.45亿元。产量已接近去年全年52925吨的水平,产值跃过创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全年。  相似文献   

16.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在渔业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的捕捞努力量和渔业管理不力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近年来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mean trophic level)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评价指标被普遍应用。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MTL在渔业资源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显示,MTL能够利用已知渔获数据来分析,且参数化较为简便,在评价渔业可持续性中优势明显。受以渔获量作为生态系统指标、营养级(TL,trophic level)随体长的变化、渔获统计数据质量、低TL种类的过多捕捞和海域环境富营养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估渔业资源利用状况时,需将MTL与剔除TL小于3.25物种下的3.25MTL、渔业均衡指数(FIB)等营养指标综合分析。此外,综合运用多指标,将营养指标与渔获组成、中上层鱼类与底层鱼类产量的比值、市场价格等指标结合分析,有助于掌握引起MTL变动的因素,更加全面地掌握捕捞活动下鱼类群落结构的实际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7.
关荣赐 《水利渔业》1994,(1):46-47,54
大沙河水库是一座养鱼水面1634ha的大型水库。自1984以后,水库以市场为导向改进捕捞方法,发展土拦库湾和网箱养鱼,鱼产量和渔业经济效益获得显著提高。1992年鱼产量21.8万kg,产值98.7万元,分别比1981-1983年平均年产量、产值提高35%和615%。  相似文献   

18.
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两年的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结果,对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有肥壮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怆鱼(Thunnus albacares)等15种大洋性鱼类,渔获物中金枪鱼类分别占重量和尾数的76.41%和76.91%,旗鱼类占11.05%和7.83%.鲨鱼类占10.80%和12.08%,其他鱼类占1.73%和3.18%。相对重要性指标(IRI)表明,延绳钓渔业以肥壮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其他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为兼捕对象。各渔获种类的渔获重量组成比例月间变化和海域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18年9月25日至2018年11月15日对乌苏里江抚远抓吉江段和饶河四排江段的经济鱼类进行了资源调查。采用三层流刺网(10 cm网眼)共作业86网次(其中:抓吉作业19网次;四排作业67网次),定置网(5 cm网眼)作业3 d。共获得渔获物2 309尾,重量为342 587 g,平均体重为148.4 g/尾。其中:定置网(5 cm网眼)共获得渔获物2 082尾,重量为52 312 g,平均体重为25.1 g/尾;三层流刺网(10 cm网眼)共获得渔获物227尾,重量为290 275 g,平均体重为1 278.7 g/尾。其中抓吉上滩捕获鱼类66尾,重量为135 900 g,平均体重为2 059.1 g/尾;四排捕获鱼类161尾,重量为154 375 g,平均体重为958.9 g/尾。总的渔获率为1.32尾/km,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1 687.6 g/km。两个捕捞滩地的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分别为:抓吉渔获率1.74尾/km,单位捕捞努力量3 576.3 g/km;四排渔获率1.20尾/km,单位捕捞努力量1 152.1 g/km。本次调查到乌苏里江鱼类共28种,隶属9科25属。其中:鲤科16种,占57.1%;鲑科4种,占14.3%;鲿科2种,占7.1%;茴鱼科、狗鱼科、鳕科、鮨科、鲇科和鲟科各1种,各占3.6%,其中冷水性鱼类7种,占比为25%。  相似文献   

20.
福建张网渔业的现状及其管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福建张网渔业历史悠久,是全省沿海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一种渔业。1992年生产33.18万吨,占全省海洋捕捞量约1/3。居各种渔业之首位。 张网渔业是将网具敷设在沿岸近海鱼虾类洄游的通道,利用潮流逼使其入网而渔获。主要捕获小型鱼虾类资源。由于对渔获物选择性差,亦损害了部分经济种类幼鱼、幼体。历来学者之间、生产者之间对张网渔业的看法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 过去不少单位对福建张网渔业调查过多次,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管理意见[福建省定置作业调查组,1992]。渔业主管部门也采取了禁渔期、许可证捕捞等限制措施,但由于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