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梭鱼的鱼苗培育梭鱼,属鲻科鱼类。因为它具有广盐广温性、位于食物链的低级和生长快等优点,早已成为咸淡水养殖的一个主要对象,也成为与对虾混养最合适的鱼类之一。近年来,在对虾养殖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梭鱼的混养已逐步得到扩大,越来越受到海水养殖业的重视。随...  相似文献   

2.
目前,利用流水孵化缸进行梭鱼鱼苗孵化的技术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推广开来,但由于孵化过程中时有不确定因素干扰,孵化率一般不能达到满意程度。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就梭鱼苗孵化过程中应强调的几个问题进行逐一讨论,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情报》1977,(5):36-39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4.
《水产学报》1980,4(3):229-240
本文研究了海水梭鱼、淡水池养梭鱼、少盐水池养梭鱼的性腺发育和脑下垂体的组织学变化;介绍了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人工催产结果;提出了人工繁殖的措施。环境盐度可以影响垂体前叶(RPD)和垂体间叶(PPD)的相对大小。前叶的增大伴随着间叶的减小。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前叶比海水梭鱼的前叶大61.3%,催乳素分泌细胞活动增强,相反,前者的间叶较后者的间叶小45.8%,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活动减弱。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卵母细胞滞留在Ⅳ期初向Ⅳ期中过渡阶段,仅少部份卵母细胞可发育到Ⅳ期中。这些雌梭鱼极大多数不能催产成功,仅两尾雌梭鱼催产成功,分别获得了34尾和17尾仔鱼,成活了17-18小时,淡水和少盐水池养的雄梭鱼可以成熟。  相似文献   

5.
1998年至1999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梭鱼引种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均为1.6亩,共3个池,计4.8亩,分别进行了池塘套养梭鱼养殖试验(亩投放梭鱼夏花623尾,当年长至88克左右),梭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亩放梭鱼鱼种400尾,当年长至500克以上),梭鱼鱼种池塘养殖试验(亩放梭鱼夏花6000尾,当年长至50克以上),均取得良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养殖投资小、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良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不仅在沿海地区大力进行梭鱼养殖,而且在内陆淡水区域也逐步开始养殖。梭鱼既可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在池塘混养中能有效利用池塘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养殖条件下梭鱼仔、幼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导了在半咸水池塘中梭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梭鱼仔幼鱼在全长20毫米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20毫米后,由于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摄食的种类迅速增多.梭鱼仔鱼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适口饵料生物的宽度为口宽的25—71%。梭鱼稚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日出前后开始摄食,日落前饱食指数最高;夜晚基本不摄食。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淡水池塘主养梭鱼高产高效技术,笔者于2006年利用9亩池塘进行梭鱼主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以供梭鱼养殖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前,在沾化县海防渔港及套尔河口附近,出现了罕见的“冬季梭鱼汛”。笔者在码头装卸现场看到,来自北京、河北、天津及周边地区的鱼贩纷至沓来,纷纷抢购梭鱼。捕捞的规格在2.5kg以上的较大梭鱼,可卖到30元/kg;0.5kg以上的梭鱼,价格也在10元,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天津市水产学校承担了塘沽区科委下达的《梭鱼人工育苗试验》项目,繁育梭鱼夏花1620万尾,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梭鱼人工育苗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并成功地应于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3055亩盐碱荒滩池塘中进行了大面积套养梭鱼试验。亩均放养大规格鱼种643尾,其中梭鱼占总放养量的24%。清塘施肥,科学投饵,调节水质,防治鱼病,经8个月的饲养管理,亩均产商品鱼424.2kg,其中梭鱼109.3kg,亩均纯利润1229.1元,投入产出比1:1.5,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梭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海军 《水产养殖》2005,26(2):24-26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又名鮻、赤眼鲻,俗名有红眼鲻、肉棍子、丁鱼等。梭鱼是海水半洄游性鱼类,海水中繁殖,在河口咸淡水中育肥,广泛分布于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近两年由于水质污染,酷渔滥捕等多种原因,天然鱼种资源日趋减少。为此,2003年我场进行了梭鱼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2004年已达到批量育苗的规模,所有苗种已陆续向外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2年来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我们自1973年以来,先后与南京大学生物系、连云港海带育苗场、东台县水产养殖场、干于县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在我省沿海的东台县、干于县和连云港墟沟等地,进行了梭鱼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一、梭鱼介绍梭鱼属于鲻形目、鲻科。与海水里生长的支鱼、丁鱼是同一品种,只是与它们的区别在于梭鱼是生长在淡海水的结合部(俗称阴阳水),因此梭鱼的主要产区是在江苏的赣榆、射阳,大丰等沿海区域;其苗种主要来自  相似文献   

16.
梭鱼种的运输技术为发挥半咸水湖泊优势,加快养殖新品种开发,我市协同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在地处蒙古高原南麓的张北县黄盖淖水库进行了梭鱼放流增殖技术研究,三年累计向该库放流梭鱼种15.43万尾。试验所用鱼种由距当地700公里的沿海地区调入,由于梭鱼属河口性鱼...  相似文献   

17.
梭鱼是河北省历年来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经征得梭鱼研究专家、南开大学副教授李明德先生的同意,将其尚待发表的新著《梭鱼》一书的部分章节,以讲座的形式,优先问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梭鱼(Mugit so-iuy)是广盐性鱼类,为华北沿海主要港养对象之一。但是它的生长较慢,单位产量低,因此,如何设法提高梭鱼生长率是目前生产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梭鱼生长的因素很多,选择适宜而又能大量供应的饲料是最基本措施之一。为此,1958年我们在青岛进行了梭鱼对浒苔(Enteromor-pha)、水蚤(Daphnia)、豆饼、麸皮等粗蛋白利用率的初步观察,以便提供梭鱼养殖实践中选择饵料的依据,并为今后研究梭鱼营养消化与生长等问题累积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9.
运用建立化学发光免疫(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法,对梭鱼血清中主要卵黄蛋白原(Vg)类型(B类型;VgB)进行定量测定。梭鱼VgBCLIA法按两步法操作进行,使用纯化的梭鱼VgB制备特异型抗血清(a-VgB)。优化抗体浓度和培育时间等检验条件后,检验范围设定为3.91~500ng/mL。卵黄发生期的梭鱼雌鱼血清和雌激素处理后的梭鱼稚鱼血清稀释曲线与纯化的梭鱼Vg曲线平行,而梭鱼雄鱼稀释血清中几乎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学反应。对天津原种场养殖的10尾梭鱼血清VgB水平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雌鱼(9尾)血清中检测到VgB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3.0~2700.1μg/mL,并表现出随着卵巢发育而增长的变化趋势。相对而言,成熟梭鱼雄鱼血清VgB水平则极低(2.7μg/mL),表明在其生长环境中不存在雌激素活性。另外,所有个体的组织学观察也未呈现出明显的性腺异常情况。研究为梭鱼主要雌激素诱导生物标志物(VgB)的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较以往的检验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水生环境中雌激素活性的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卫东 《科学养鱼》1995,(12):16-16
梭鱼室内人工育苗的几个要点目前,梭鱼苗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大多是在室内进行催产,孵化后,在仔鱼平游(三天)时下塘培育,养至3.0cm左右的商品苗。可是,许多单位不具备下塘条件,如没有淡水源或淡水质量差等。另外,下塘后由于受气候影响水质变化大,管理不便,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