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敏 《中国猪业》2022,17(1):81-83,86
非洲猪瘟是一种对生猪养殖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极强,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并且疫苗防控的结果也并不理想,该病已对多个国家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当前我国重点防控的生猪疫病之一.为缓解该病毒在我国的传播流行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快速对猪场内的猪群进行病毒筛查检...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综述了猪弓形虫病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情况,如病原学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和ELISA)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PCR、荧光定量PCR、PCR-RFLP、原位PCR、免疫-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和核度探针技术)等,阐述了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和优缺点,以期为猪弓形虫病的检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疫病检测、诊断以及免疫抗体检测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时必须进行血清学检测,而在血清学检测中,生猪的血液采集是一项前提性工作.传统的耳静脉采血技术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借鉴、探索,已熟练掌握猪前腔静脉采血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圆环病毒病是由鸭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本文综述了鸭圆环病毒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探针技术、普通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旨在为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检测、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通过查阅与鸡滑液囊支原体(MS)感染的检测、诊断和防控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血清学检测方法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常作为MS感染的初步诊断方法,但其存在常出现非特异性交叉反应而影响诊断准确性的问题;分离培养MS病原的难度大、耗时长,不能快速做出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快速、灵敏,有明显的优势,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最终确诊需要多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可采用ELISA与PCR法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来判断鸡场MS的感染情况。通过采取净化种鸡群、加强饲养管理及生物安全管理、接种疫苗等措施可有效防控MS感染。  相似文献   

6.
在生猪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中,检查及评价猪场疫苗免疫效果、全面了解猪群的免疫状况与健康水平,必须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测.而在血清学检测和实验研究中,生猪的血液采取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下面就多年来我们实施的采血方案和技术及其注意事项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瘟属于常见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疫苗免疫成为防控猪瘟的关键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猪瘟防控尤为重要。但实际生产中,猪场免疫效果,并不是太乐观,需要不断优化免疫程序。利用先进的试剂盒技术来及时检测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疫苗使用种类,不断优化免疫程序,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作为生猪养殖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常见疾病的有效防治,是确保养殖安全和养殖效益的关键.秋季是生猪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一时间段有效地落实好相关的常见疾病防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生猪屠宰企业进行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措施,然而检测样品尤其是血液样品的采集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工的工作,不同屠宰规模、不同性质的屠宰企业应根据屠宰量、生猪来源、气候变化等因素灵活运用不同时间、不同方式来完成采血,从而达到准确、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全球生猪养殖业安全,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因此,及时、准确的ASF实验室诊断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ASF现有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温扩增技术和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CRISPR/Cas)等,其中,血清学检测、PCR检测和CRISPR/Cas都需要专业人员和设备,而等温扩增技术受限于单一类型的检测样品,且灵敏度较低,因此ASF现有检测方法无法同时达到灵敏度高,又快速、简便、可用于现场检测的要求。相较之下,ASF新型检测方法可以达到便捷、高效、省时省力以及可以在现场实现快速检测的优势,其中,生物传感器无需专业人员操作,人工智能(AI)可减少人员成本,并可用于疫情的早期监测,基于磁珠的技术无需复杂的设备,微流体技术可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磁流体装置可解决核酸污染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免疫层析试纸条和各类传感器的ASF新型检测方法将蓬勃发展。本文总结了ASF现有检测方法,并综述了近5年...  相似文献   

11.
正1非洲猪瘟PCR检测技术随着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生猪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在给畜牧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恐慌。为了早发现早防控,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寻找快速、准确的高效的检测方法是当前比较紧要的任务。而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较其它检测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鉴定甘肃武威地区某牛场中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病情况,分别采集了13只病牛的血液样品、粪便样品配合诊断,通过血清学诊断方法和PCR鉴定的方法对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学方法中的13份血液样本有8份为阳性,粪便样本提取RNA,进行RT-PCR同样可以检测到8份样本中扩增得到片段大小为267bp的条带,检测的13份样本有8份样本的血清学检测和粪便PCR检测均为阳性,本次检测的阳性率为61.54%,结果表明本次检测的甘肃武威地区某养殖场的牛病毒性腹泻阳性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强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采取科学的手段治理该类疾病降低其对养牛产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2019年3月5日,浙江省屠宰环节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培训班在杭州举办。培训班邀请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讲授屠宰环节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要点和屠宰环节非洲猪瘟PCR快速检测技术要求。各市畜禽屠宰管理机构、全省A证生猪屠宰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冬寿出席培训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猪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可用的疫苗,因此采取快速、高效、精准的诊断检测技术对于防控疫情至关重要。目前可用于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主要有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两个方面,其中病原学检测主要分为病毒分离法、红细胞吸附法和核酸检测。目前已经开发出荧光定量PCR检测、微滴数字PCR、多重PCR等技术。抗原检测一般采用荧光抗体试验;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不同的检测技术特点不同,呈现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泸西县为保障生猪产业的稳步发展,重点落实生猪疫病免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传统生猪免疫技术的免疫次数多,投入成本高,是长期困扰该县生猪疫病防控的一大难题。2011年在小范围做试点"321"免疫技术,经过多次对此方法免疫过的生猪采血检测抗体,每种疫苗的抗体都在85%以上,均超过国家要求指标;于是从2012年秋防就在全县开始推广生猪重大疫病"321"防控技术,该技术是在生猪免疫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是提高免疫技  相似文献   

16.
2012—2013年我国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主要生猪养殖地区猪群中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分别采用PCR和gE-ELISA检测方法,对2012-2013年采集/送检的1127份发病猪群组织样品、1480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PRV野毒感染病原学样品98份,总体检出率8.69%,猪场的PCR检出率为22.49%;共检测14801份血清样品,野毒感染抗体阳性样品2388份,总体阳性率为16.13%,场的阳性率为44.02%。对检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华东、华中等生猪主产区猪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不同日龄猪群的野毒感染抗体检测数据,发现种猪的感染率较高,其次是哺乳仔猪、育肥猪。[结论]猪伪狂犬病在我国主要生猪养殖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提示应进一步提升猪伪狂犬病的免疫预防水平,定期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屠宰生猪PCV-2感染的检测与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屠宰生猪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带毒状况及PCV-2的主要基因型,在分析PCV-2分离株基因序列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检测PCV-2、PCV2-A和PCV2-B的引物,建立了各自的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PCV-2、PCV2-A、PCV2-B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好,可用于临床病料的检测;通过对临床采集的49分生猪血样的检测发现,PCV-2的阳性率为24.49%,均属于PCV2-B。检测结果表明,当地检测猪群中感染的PCV-2主要为PCV2-B毒株,在该病的防控方面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了解云南肉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断、防控和净化监测提供参考。从昆明某肉鸡场采集出现跛行、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大量黄色黏液的病鸡样品,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和PCR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经过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测,3份血清阳性率为100%;通过PCR技术,成功扩增出与目的条带一致的374 bp特异性条带,与参考毒株同源性在94.2%~99.6%之间,确诊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9.
猪蓝耳病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我国部分地区一些生猪养殖场存在猪蓝耳病反复发生的情况。为了更好地防控猪蓝耳病,养殖场需实施猪蓝耳病动态化免疫抗体监测和病原学检测工作,以及时评估场内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和野毒感染情况。采集血液样品是进行猪群蓝耳病免疫抗体监测和病原学检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血样采集质量往往可以决定监测效果的成败。多种猪采血技术可以在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中进行应用,不同的采血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采样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猪蓝耳病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对于采血方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并且不同体格大小的猪所适用的采血技术也存在差异,采样人员应根据实际防控工作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20.
棘球蚴病与棘球绦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加强诊断与检疫是防控本类疾病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棘球蚴病的诊断与检疫方法目前报道有:血清学检测及影像学方法;而应用于棘球绦虫病的方法主要有:虫体检查法、粪抗原免疫学诊断和粪源PCR方法。本文论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及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