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自投保护装置是110kV及以下系统保证供电连续性的一个重要设备,因此,必须保证必要的变电站配置有效、可靠、功能完善的备自投装置。但由于小电源系统的接入,造成备自投保护接线较为复杂,在某些时候将造成备自投装置无法动作。国网福清市供电公司现有16座110kV无人值守或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均已装设10kV、110kV微机型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其中4座接入较大容量小电源运行。  相似文献   

2.
正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是电力系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工作电源被断开后,能迅速将备用电源或其他正常工作的电源自动投入工作,使原来工作电源被断开的用户能迅速恢复供电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目前110kV变电站的备自投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110kV供电网多数采用"手拉手"环网接线(2个220kV变电站之间串接2个甚至3个110kV变电站),采用开环运行方式。但常规的备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随着电网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内桥接线变电站具有设备少、接线清晰简单等优点,110 k V内桥接线变电站慢慢增多。随着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110 k V变电站已基本达到两回进线一供一备、两台主变压器(本文简称主变)运行的状态,并配有110 k 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本文简称备自投)以保证供电可靠性。当110 k V进线故障后,均能通过重合闸及备自投装置实现对低压侧用户的可靠供电。内桥接线中,110 k V母线在对应主变的差动保护范围内基  相似文献   

4.
<正>备自投装置可以简化继电保护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电力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因此在双电源变电站设置进线备自投装置较为普遍。但如果动作逻辑、闭锁逻辑设置不合理,则会导致不正确动作、甚至会发生全站失压的现象。本文结合某供电局110 kV变电站全站失压的事件,分析了全站失压的原因,提出了一种针对轻载线路备自投装置放电逻辑完善的方案。1备自投工作逻辑简介如图1所示,#1进线运行,#2进线备用,即1DL在合位,2DL在分位。当#1进线因故障或其他原因被断开后,#2进线备用电源应能自动投入,且只允许动作一次。  相似文献   

5.
35 kV齐陵变电站于1967年8月16日投入运行,35 kV北羊变电站1988年12月31日投入运行,2座变电站35 kV系统设备均为室外敞开式设备。2022年9月15日完成对35 kV齐陵变电站、35 kV北羊变电站备自投装置改造工作。35 kV齐陵变电站、35 kV北羊变电站配置9651DA-D备自投装置,可以互相通过光纤接口接收对侧站电压、电流、开关设备位置等运行信息,以及对侧站闭锁远方备自投、启动远方备自投、联跳本侧母线断路器等备自投动作信号,实现远方备自投。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电力的需求,减少停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0 kV配网线路负荷转移多采用不停电的合解环方式。两条10 kV合环线路多数情况下来自不同的110 kV变电站,而110 kV变电站的两条供电电源一般来自两个不同的220 kV变电站,110 kV变电站两条进线电源一主一备,启用线路或分段备自投,提高供电可靠性,如图1和图2所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自动装置的可靠、正确动作将很大程度上保证对外供电的连续性。但是由于二次设计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安全自动装置拒动,从而可能引起事故范围的扩大。2013年5月19日,110kV某变电站就发生了一起10kV母联备自投拒动的故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自动装置的可靠、正确动作将很大程度上保证对外供电的连续性。但是由于二次设计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安全自动装置拒动,从而可能引起事故范围的扩大。2013年5月19日,110kV某变电站就发生了一起10kV母联备自投拒动的故障。  相似文献   

9.
正1当前普遍存在的运行方式电网建设初期,110kV变电站是作为枢纽变电站运行的,35kV变电站依托110kV变电站运行,是末端也是地区的框架变电站。这样的运行状况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为电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运行基础。但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11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逐渐替代了现有的35kV变电站,成为供电的主框架。110kV电压直接带10kV用户电压运行,在电能量损失、电压调整、  相似文献   

10.
1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存在的缺陷现在运行的110kV变电站很多都未安装母线差动保护,这就造成变电站母线失压后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无法判别是线路故障还是母线故障造成的母线失压。这样,在母线及其相连设备(如电压互感器)故障造成母线失压时,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动作将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就会对故障母线造成再次冲击,扩大故障。例如,某110kV变电站因1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过电  相似文献   

11.
备自投及重合闸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简化继电保护配置,节省电力建设投资。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地区范围内变电站相继改为无人值守变电站,备自投及重合闸装置的投退运行方式仍按有人值守变电站方式执行,存在一定滞后性。1现状分析正常情况下,备自投方式选择投入跳主供线路断路器、合备供线路断路器两个压板,现方式要求在倒换供电方式时,所涉及变电站必须现场操作;在电磁环网操作时,须退  相似文献   

12.
正变电站备用电源自投对供电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但通常只是针对单个变电站,例如内桥接线、单母分段等主接线变电站。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云南很多110 kV变电站没有采用独立的双电源供电,而是采用"手拉手"结构的供电方式。传统备自投在这种结构下不能满足要求。文献[3]提及的区域备自投,基于调度系统,实时性较差;文献[4]提及的备自投方案,只是针对同一电压等级站间备自投,未能兼顾单变电站内部的低电压等级备自  相似文献   

13.
邓军  梅旭东 《农村电气化》2020,(4):32-32,35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停电事故的发生概率,在110 kV及以下配电系统中备自投装置广泛应用。然而因误接线、误整定等原因导致的备自投误动事故时有发生,在此以一起自复功能引发备自投误动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备自投装置外部接线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正>1现状分析江西省高安市多座110kV及35kV变电站自投运以来,一直运行良好,但目前不少变电站每个10kV间隔还都只配置了L1,L2两相电流互感器,尤其是2005年以前投入运行的变电站,当遇到接地故障时,需要对10kV出线逐条试拉方能排除。2005年以后安装投运的变电站,特别是110kV变电站,10kV馈线柜多为电缆出线设计,虽然柜内安装了  相似文献   

15.
杨铁龙 《农村电工》2012,20(3):21-22
1 故障前运行方式110 kV枕头山变电站有主变压器(以下简称主变)2台,110 kV侧为内桥接线,正常方式110kV Ⅰ,Ⅱ段母线分列运行,长枕线供1号主变负荷、天枕线供2号主变负荷,内桥120断路器为热备用.备自投装置型号是南瑞继保RCS-9652B,采用分段备自投方式,即其中一条进线失压时自投内桥120断路器.枕头山变电站主接线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宁波电网110 kV变电站以内桥接线和线变组接线方式为主,同时还有个别的单母接线、单母分段接线等接线方式存在。随着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供电可靠性也不断提高,110 kV变电站已基本达到两回进线一供一备、两台主变运行的状态。同时内桥接线、单母接线和单母分段接线变电站一般都配有110 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相似文献   

17.
汪美林 《农村电气化》2024,(2):34-35+42
从经济社会发展对变电站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发,分析了220 kV变电站主变不具备高压侧开关失灵联跳功能时,一旦220 kV母线故障将导致无法及时切除电源点隔离故障且扩大故障范围累及110 kV系统,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指出如今变电站是如何在传统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失灵联跳功能,保障电网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8.
正1对变电站备用电源自投的影响北京电网110kV及以下终端变电站普遍采用检查工作电源电压消失,且工作电源开关处于跳位时起动的自动投入装置。当变电站中低压侧系统接入光伏电源后,就有可能导致无压掉闸不启动或备用电源自投不同期的问题。如图1所示,正常分列运行,110kV母联断路器145和10kV母联断路器245均在分位,光伏电站通过10kV专线  相似文献   

19.
各种系统、装置配置齐全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枢纽变电站确有必要,但在偏远的山区和人烟稀少的区域,尤其遇到山区石材加工、铁矿开采等企业的用电报装申请,如果按照常规设计发展建设变电站,当此类企业因为环保、市场等因素利润减少而停产或倒闭,就会带来变电站刚建成不久就闲置的尴尬问题。另外,根据农村电网发展的需求,主网架由35kV向110kV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社会发展对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近年来电网公司对网络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基本实现了110 k V及以下变电站双线双变,但由于投资及占地面积等原因,部分变电站未配置进线电压互感器,或备用电源采用链式供电或站内接有新能源,对备自投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常规备自投应用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备自投系统,既解决了常规备自投存在的问题,又省去了大量的现场安装调试工作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