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油用亚麻F4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油用亚麻杂交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可以为育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考察了来自F。1个油用亚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其农艺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F4中有4对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F4杂交种的7个农艺性状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分为5类;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剐选取能代表全部遗传信息85%以上的5个主成分.并对各个性状在相应主成分中的贡献率进行分析,F5应选择单株粒重较大,果球数较多,株高、分枝数和分茎数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栽培亚麻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 以144份亚麻种质为材料,利用24个农艺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44份材料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7~1.20和1.97~2.09,平均为0.83和2.03,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进亚麻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6.22%~40.74%,其中蒴果数、千粒重、工艺长度的变异系数均较高,这些产量相关性状在亚麻育种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各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中,“高度因子”与“分枝因子”、“种子大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蒴果数未呈显著相关性,兼用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蒴果数均较高从而对株高和蒴果数相关性造成干扰。9个主成分(PC1-PC9)解释约73.57%的表型变异,前2个主成分约占32.31%。PC1代表“油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PC2代表“纤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利用24个农艺性状将144份亚麻材料聚为纤用和油用两个群体。【结论】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形态学标记最先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分开,亚麻驯化过程中产量相关性状受到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20162017年在江苏盐城对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092017年在江苏盐城对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090.72,以二次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以角果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甘蓝型油菜的产量与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获得的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有关,第2、3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对亚麻12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亚麻纤维产量相关显著的农艺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原理进行相关性状的降维处理,消除亚麻纤维产量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性状间多重共线性影响,对亚麻纤维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法可以有效消除亚麻纤维产量综合评价中出现的性状间多重相关性问题,该法可对亚麻纤维产量进行综合评价,为作物产量的综合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16~2017年在江苏盐城对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09~0.72,以二次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以角果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甘蓝型油菜的产量与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获得的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有关,第2、3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影响种子含油率的主要因素,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参试的23个油用亚麻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性状有蒴果大小、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呈负相关的有株高、工艺长度。种子含油率与其他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蒴果大小单果粒数株高千粒重主茎分枝数小区种子产量分茎数单株蒴果数工艺长度。蒴果大小和单果粒数反映的是植株潜在增产因子,株高是油用亚麻植株的抗倒伏因子,千粒重、主茎分枝数、小区种子产量为种子产量影响因子,在今后油用亚麻引种及品种选育时应重点关注以上指标。  相似文献   

8.
韩毅强  杜吉到  郑殿峰  张玉先  张文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59-10060,10114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环境下的相关变异及适应性。[方法]以93份大豆为材料,对大豆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3粒荚数、单株4粒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脂肪含量等性状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0%,可解释生物学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主成分1、2、4主要反映产量相关性状,主成分3、5、6主要反映品质相关性状。[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杂交亲本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综合评价引进的亚麻品系(种),为亚麻栽培、育种研究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49份亚麻品种(系)为材料,分别于2013-2014年度和2014-2015年度调查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估算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并以前2个主成分和欧式距离为基础,进行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49份亚麻种质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两年变化大于1.00.在两个年度中,49份亚麻种质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71.94%和72.80%,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45.45%和50.07%;第2主成分为株高及纤维工艺长度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5.49%和22.73%.根据品种(系)第1主成分表现,在两年中评选出前10的优良品系,其中6个相同,分别为1349,1348,1340,1343,1347及1341.以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做二维排序散布图,对49份亚麻品种(系)的产量和纤维长度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鉴定出适宜油用和纤维用亚麻.49份亚麻种质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1.00左右时均可分为4大类,其中第1大类在两年度中分别包含13个和18个...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关中大麦种质资源多样性和提高大麦资源育种效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关中48份大麦资源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大麦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穗粒数和分蘖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8.85%和29.75%.产量与产量三要素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应用主成分分析将关中大麦7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6.55%,以粒重因子贡献率最高,为39.49%.综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大麦育种中要同时兼顾667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虎杖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虎杖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关系,为虎杖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对采自川渝两地19份虎杖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y)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主根粗(x8)茎叶鲜重(x9)分枝数(x4)茎粗(x2)主根长(x6)冠幅(x5)株高(x1)主茎叶数(x3)侧根数(x7)。最佳回归方程y=-84.867+6.900x3-46.376x4+1.238x5+225.457x8+0.983x9,R2=0.909,F=23.988**,即主茎叶数、分枝数、冠幅、主根粗和茎叶鲜重是影响虎杖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茎叶鲜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分枝数,第三是主根粗。茎叶鲜重、分枝数和主根粗是虎杖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虎杖高产株型为茎叶茂盛,分枝数较少,主根较粗,主茎叶数、冠幅适中的植株。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高产大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新疆种植的具有代表性的12个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对达到显著差异的6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影响百粒重的5个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的提高受到株高、每荚粒数、主茎节数和结荚高度的限制,而单株荚数的增加会带来百粒重的增加.在大豆杂交种的选育过程中,在保持一定单株荚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荚大、粒大、粒重的个体,并注重品质性状,有望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油用向日葵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对20个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生育日数(X_1),株高(X_2),茎粗(X_3),叶片数(X_4),花盘直径(X_5),单株粒数(X_6),百粒重(X_7),籽仁率(X_8),结实率(X_9)和单株产量(Y)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单株粒数、生育日数、籽仁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结实率单株粒数株高籽仁率花盘直径生育日数茎粗叶片数。因此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应首先考虑结实率、百粒重、单株粒数、花盘直径、籽仁率等主要性状,同时兼顾生育日数、叶片数、株高和茎粗等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新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个超早熟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是影响北疆超早熟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对高产、优质的超早熟大豆选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麻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测定胡麻13个品系的单株产量及与其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株高(x1)、工艺长度(X2)、分茎数(X3)、分枝数(X4)、单株果球数(X5)、每果粒数(X6)及单株粒重(Y)7个性状,应用逐个选入自变数的回归方法,得到13个最优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再对入选的几个主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了提高胡麻单株产量.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单株果球数、株高和每果粒数。其次,不同的品系对单株粒重起关键作用的性状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海南11份春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粒重>生育期跃主茎节数>百粒重跃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跃有效分枝数>株高>底荚高度。因此,在高产品种的选育上,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生育期和主茎节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凤豆14号、苏03021、启豆2号等12个秋播蚕豆品种为参试材料,考察了生育期、株高、荚长、单株夹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了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荚长〉株高〉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423+1.281X4+1.757X3;单株荚数(X4)、荚长(X3)被保留在最优方程中。  相似文献   

18.
由来自我国北方8省(市)177份小豆种质资源组成一个随机样本,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其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4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差异;(2)性状间遗传力大小顺序: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百粒重>单株荚数和株高>单株产量和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和荚长>顶蔓及单荚粒数、荚宽、生育后期和有效分枝始节;(3)该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表现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4)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单株产量与百粒重间无显著相关,可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性状,在北京地区进行系统选育时,可望获得既高产又大粒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