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式"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一种,这种风格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本文从"新中式"景观理念及特色出发,以无锡长江国际项目案例为载体,初步探索如何将当地"新中式"文化风格应用到居住区景观,并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结合当地地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以及现代审美艺术,塑造一个具有中式风格、地域文化、时代特征的居住区景观。  相似文献   

2.
张人银 《花卉》2020,(18):41-4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以及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居住条件意识不断增强,新中式园林风格与现代风格的居住区园林景观逐渐被重视,而传统的中式风格受欢迎的程度更高,新中式园林中的造园造景精神与文化底蕴更是得到群众的认可。且符合现代居住环境对绿色、生态等设计理念的追求[2]。特别是新中式小区景观设计为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这些年来,“新中式”风格备受景观设计师的追捧。新中式景观设计通过外在景观的空间、造型、色彩、气味等要素,来使审美主体身心超越。新中式园林风格结合中国传统的中式园林风格[2],并融入当代的审美、居家、文化、需求、传统观念等需求,体现出新居住区大家园林景观的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3.
陈雅娟 《现代园艺》2023,(8):113-115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以我国古典园林为蓝本,结合当代景观设计要素,在材料、功能、形式、布局方面符合现代居住要求的设计理念,其形与思在于“新”。阐述了新中式景观风格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新中式居住区景观布局、设计手法,提出设计原则,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转变为人们提供"诗情画意"的栖居环境。对新中式风格而言,结合了中国文化、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传统民居设计手法,运用到当今的居住区空间内,不仅可以构成全新的居住空间的布局形式,而且可以更加突出景观设计的文化底蕴。从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理论谈起,并把我国古典园林景观和新中式景观设计进行比较,浅析新中式风格如何应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5.
现代居住区景观在房企“高周转”模式的影响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出现了风格形式混乱、空间比例失衡、工艺细节缺失等问题。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典范,巧妙的设计手法,不仅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塑造出独特的东方美感,对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的美感与文化底蕴,提高现代居住区景观的整体品质,本文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研究,剖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探讨出适合现代居住区需要的景观设计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中式景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凌  万婧  潘鄱 《北方园艺》2011,(6):119-121
通过对新中式景观的认识,从源、衍、意三方面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现代演绎,探析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古典园林设计特点与现代园林特点相结合的园林设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古典园林进行深入研究,取古典园林设计之"长"补现代园林设计之"短",提炼本土特征,冲破传统园林的局限,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灵活运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多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一名普通景观设计从业者的角度,观察中国当代景观。关注特别是近十年,景观设计师如何从中国古典园林汲取养分,进行新时代的中式园林实践。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江山领秀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采用现代简约与中式传统园林相融合的新中式园林设计风格,运用现代简约的"点、线、面"等元素,对传统中式园林要素充分提炼创新;运用现代简约风格的景墙,通过漏、借、框等传统造园手法,将狭长的条形绿地空间充分分割成众多二次小空间;在二次小空间之间,使之相互有机联系、渗透,打破各二次景观空间的压抑感、局促感,从而建造满足现代人们审美需求与功能需求,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新居住区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当中,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运用的十分广泛。将古典与现代有效的结合,既能够传承我国的经典,还能够点缀现代居住,富有古典与现代的灵动美感。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旨在提升现代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增强现代居住区的艺术效果,提升现代居住区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特征、特点、空间功能和分类,并从造园手法的运用、色彩的选择、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材料的运用、植物空间的营造5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打造新中式居住区景观,通过"北京泰禾运河岸上的院子"为实例,介绍了新中式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理念和景观意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情趣的集中体现,拥有丰富的文化形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而植物景观配置是古典园林整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植物景观这一窗口,可以窥见蕴含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民族文化。本文紧密围绕我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这一即定主题,对于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做历史沿革、配置方式以及经验传承等层面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相应加快,在园林景观审美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很多设计师开始使用一些欧式建筑,造成景观较单一,与我国传统文化不相容,通过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的碰撞,新型的中式景观开始逐步出现,并且受到人们的关注。新中式景观在发展过程中,不但传承了原有的古典园林,也开始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展现古典园林的风貌。重点分析研究新中式园林对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景观设计已经趋于多元,传统的中式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空间意象逐渐崭露头角,已经成为了品质生活的象征。新中式风格将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更适合现代人需要。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造园手法,运用传统韵味色彩、传统图案符号以及植物空间来打造现代景观空间,新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的主要议题主要在4个方面即景观空间、植物空间、观感体验以及传统文化符号的组织与编排。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式风格与现代景观设计语言相结合,展现传统景观建筑的精神内涵,抛弃具象的东西,找到中国古典园林精髓的内涵和要素,赋予其现代审美形式、技术,同时设计语言需要创新,并具有特殊功能,特定的景观手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式景观风格是将经久不息、经过历史考验的中国传统元素融糅到现代化景观设计中的一种设计风格。新中式景观风格作为一种新兴的、民族化的景观设计手法,已经在世界景观设计风格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对新中式景观风格的概念介绍和运用手法上的研究,浅析新中式景观风格的产生和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汪健敏 《花卉》2020,(2):45-46
作为我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瑰宝之一,江南古典园林这一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我国园林发展史上浓墨重采的一笔,无论是从设计手法分析还是从文化意境研究,江南古典园林中体现出的设计思想与深远的审美价值都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具大影响。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将自然环境与人类环境和谐统一作为设计原则,将江南古典园林中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巧妙结合的设计艺术作为设计灵感,寻根探源,发现江南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与应用策略。本文首先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地位与价值、现代景观设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几个方面将江南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徐稷峰 《花卉》2019,(18):84-85
随着我国景观园林建设的日益加大,新中式景观风格就是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和对更精致生活理念的精神追求下应运而生。新中式景观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其空间布局灵活多变,凝练唯美,能为居住者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空间场地。因此,新中式园林的产生也是一种历史必然的结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中式景观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志元 《现代园艺》2014,(8):143-144
历史上,中国古典园林曾无比辉煌,东方园林乃至世界园林都曾经受到中国园林的深远影响,也曾掀起过一股"中国热"。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发展的必然规律:萌芽——发展——繁荣——稳定——衰落,中国园林也同样如此。如今能看到的尚且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作品大都是晚清以后兴建。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社会急剧变革,新旧文化激烈碰撞,中国古典园林因其封闭、服务少数人、工艺繁琐、造价昂贵等特征显得越发不适应这个时代。如何从古典园林中提炼出造园之精髓,并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和需求是我们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师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日本园林,通过一些案例探讨当代新中式园林的基本营造手法,挖掘古典园林营造的内在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应于当代的中国园林之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代居住空间景观设计中存在缺乏意境、风格混乱、施工粗糙等问题,当代景观设计师应在居住空间景观设计中采用古典造园理念。通过对古典园林设计法则的重新认知和探寻,用现代手段诠释古典设计理念等,将当代居住空间景观设计方法和古典园林理念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