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于洞庭湖平原区稻田机械化免耕直播油菜新品种,以当地油菜主要品种华湘油12号为对照,采用稻田免耕直播的方法,分析比较了鼎油杂4号、创油杂5号、希望699、希望943、希望1679、希望2016、希望2019、盛湘油9号、常油杂3号等油菜品种的生育期、抗性、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希望1679、鼎油杂4号、希望2016、创油杂5号、盛湘油9号、希望2019和常油杂3号7个油菜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17.7%、16.1%、14.5%、12.9%、11.3%、8.1%和3.2%;其中,希望1679、鼎油杂4号、希望2016和创油杂5号这4个品种的产量较高,抗菌核病和抗倒性较好,全生育期适中,适宜在洞庭湖平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杂黄籽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嘉油占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87A与双低恢复系8274R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较高,中早熟,抗倒,病毒病和菌核病抗病能力与对照德油6号相当。在2009—2011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17个试点平均产量181.43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显著增产(4.85%);在2010-2011年度6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71kg/667m2,比对照增产3.32%;种子含油量(干基)40.75%,种子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31.62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油201100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江西优质高产油菜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2~2013年对14个油菜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较高的品种为丰油730和98p13,分别比对照赣油杂5号增产22.56%和16.70%;生育期最短的为皖油13;苗期和薹期生长势表现较好的为98p13、98p37;抗逆性较强的为98p13、98p37、丰油730、沣油737、中2313等。初步认为适合在江西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组合)为98p13、98p37、丰油730、沣油737、中2313。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淮杂油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杂油7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组合,由不育系淮16A与恢复系R 26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淮杂油7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熟期适中。在2006-2008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8.45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6.01%;在2008-2009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80.5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47%。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1.39%,芥酸含量为0.23%,硫苷总量19.20μmol/g。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育优质、高产、熟期较早的杂交油菜品种,以中早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8009A与自育自交系6051为亲本配制了杂交组合黔杂2501。该组合在2006—2008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6.83kg/h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8.39%,最高产量达3 570.00kg/hm2(黔西点);全生育期221.15d,平均较对照(油研10号)早熟2.55d,部分地区早熟6~7d。2007—2008年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634.00kg/hm2,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32.43μmol/g、41.44%和27.03%。该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黔油30号,适宜在贵州省各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王永生  师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17-8118
[目的]为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冠油杂812的大面积推广及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冠油杂812是以不育系9511A为父本、恢复系3219R为母本,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结果]2010~2011年在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中,冠油杂812在2年12点(次)中,相比对照有9个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幅度1.93%~10.11%,折合平均产量为3 506.2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平均增产10.08%。其中,2010年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 082.6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8.18%;2011年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 919.70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2.08%。冠油杂812籽粒含油率45.66%,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7.2 mol/g,芥酸和硫苷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结论]冠油杂812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500m以下有灌溉条件的春油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 1号淮杂油 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HO5 2AXH0 16 )和MR杂交育成 ,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其主要特点为 :1 高产稳产。第一年省区试平均产量 2 12 .6 5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5 .2 8%,达显著水平 ;第二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2 0 8.40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8.72 %,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189.6 0kg 6 6 7m2 ,较宁杂 1号增产 10 .79%,居第一位。江苏省农垦 1999~ 2 0 0 0年度区域试验各试点汇总“淮杂油 1号”平均产量居各参试品种之首。2 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优质多抗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杂双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双4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杂交组合是88A×P280。在2004年、2005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杂双4号平均产量3012.2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8.81%。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杂双4号产量2392.5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5.0%。杂双4号品质优良,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其芥酸含量1.60%,硫苷含量25.78μmol/g,含油量41.01%。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  相似文献   

9.
于20122013年对14个油菜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较高的品种为丰油730和98p13,分别比对照赣油杂5号增产22.56%和16.70%;生育期最短的为皖油13;苗期和薹期生长势表现较好的为98p13、98p37;抗逆性较强的为98p13、98p37、丰油730、沣油737、中2313等。初步认为适合在江西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组合)为98p13、98p37、丰油730、沣油737、中23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适宜于洞庭湖平原区棉田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当地油菜主要品种华湘油13号为对照,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分析比较了6718、3176、6701、3174、1672、169X、盛湘油9号、创杂油5号、鼎杂油4号和蜀油168等10个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抗性、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综合情况。[结果]抗倒性较强的油菜品种有6718、3176、1672、169X、创杂油5号、华湘油13号(对照)、鼎杂油4号和蜀油168;各品种油菜植株菌核病平均发病株率为72.7%;蜀油168、3176、创杂油5号、169X、6701、鼎杂油4号和6718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19.5%、13.0%、13.0%、10.8%、8.6%、8.6%和6.5%。[结论]蜀油168、3176、创杂油5号和169X这4个品种油菜产量高,全生育期适中,抗菌核病较好,并且抗倒伏性强,适宜于当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优质杂交油菜产量及相关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明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优质杂交油菜赣油杂3号产量及相关经济性状的影响,为优质杂交油菜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NPKB施肥处理,赣油杂3号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87.7%;NPK处理比对照增产165.7%;NKB处理比对照增产151.4%;NPB处理比对照增产125.7%;PKB处理比对照增产25.7%。氮磷钾硼施用量充足,杂交油菜产量相应提高,氮素对产量影响最大,钾素、磷素次之,缺硼对杂交油菜产量影响也较大;说明氮磷钾硼肥缺一不可。各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菜生物学产量,特别是NKB施肥处理能大幅度提高油菜干物质重。  相似文献   

12.
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的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9个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以冠油杂81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4 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14.46%;其次是华油杂137,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9.23%;圣光167、黔油早1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85%、4.54%。4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丰产及适应性好,可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以下的高寒阴湿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云南省内州市新选育油菜品系或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油菜新品种登记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易门县海拔1 604 m的蔡营社区实施7个油菜新品系或组合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田间表现生育期适中,苗薹期生长势强、一致性好,抗倒伏性较好,综合经济性状优,产量均比对照增产6%以上;保油13号、玉油9号、保油12号、保油杂5号、玉油8号和玉红油6号这6个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区域适应性都表现较好,适宜在1 500~1 800 m海拔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双低、高含油量和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等特点,区试中平均产量为3 789kg/hm2,比第一对照青杂1号增产8.58%,比第二对照青油14号(双低常规种)增产20.97%;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81.55 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0.1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芥酸含量为0.25%,饼粕中硫甙含量为18.56μm o l/g,含油量45.23%,抗(耐)菌核病性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云南油菜主产区"姜-油"种植模式,筛选出丰产性好、生育期短、耐迟播的油菜优良高产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的生育期短且早熟、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优于其他品种。其中,德油早1号产量最高,为2 6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6%,增产极显著;云油杂15号产量为2 4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3.6%,增产极显著。其余品种增产不显著。[结论]在云南油菜主产区的"姜-油"种植模式生产中,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2个品种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川东南丘陵区及其相似气候区域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组合),以油菜主要栽培品种蓉油18为对照(CK),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分析比较了万油28、南油746、邡牌油688、绵油61、云油杂32、黔杂2015-1、川油59、内油1091、渝油38、蓉油18、重油6号、蓉油32、汉油14、ZZ1113、宜油33等油菜品种(组合)的生育特性、植株性状、产量和抗性。结果表明:万油28、川油59、绵油61、蓉油32和内油1091这5个油菜品种(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12.92%、11.28%、9.68%、4.73%和1.31%,抗菌核病和抗倒性较好,全生育期适中,适宜在川东南丘陵区及其相似气候区域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7.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的栽培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宋月奎 《农技服务》2008,25(7):24-24
通过进行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305)和老品种青杂2号(303)的对比试验,初步摸索出在相同栽培措施下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的原因:产量构成因素中青杂5号单株有效角果显著高于青杂2号,增幅9.62%,每角粒数和粒重无显著性差异;抗逆性表现中青杂5号抗(耐)油菜菌核病比青杂2号强,最终青杂5号比青杂2号增产10.38%。  相似文献   

19.
临夏州种子管理站引进8个春油菜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对新品种的物候期、生育期、适应性、抗病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冠油杂812产量3 607.5kg/hm~2,较对照青杂2号增产18.1%,秦杂油19折合产量3 492kg/hm~2,较对照青杂2号增产14.3%,秦油10号折合产量3 475.5kg/hm~2,较对照青杂2号增产13.8%,可在临夏春油菜种植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临保系M-6029和恢复系沪油15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芥酸含量为0.33%,硫苷含量为25.08μmol/g,含油量41.12%。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 kg/hm~2,比对照汇油50和沪油15分别增产11.9%和3.8%;在国家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1.6 kg/hm~2,比对照中油821和皖油14分别增产15.35%和8.20%。沪油杂1号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