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的生态适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昆虫的生态适应和植物次生性化合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作用。在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中,植物次生性物质起着关键性作用,植物利用这些物质进行防御,而昆虫为获得足够的食物、栖息场所和自身防御,产生了对各种次生性物质的生态适应。并对昆虫适应性产生机制及其在应用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能影响、利用植物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昆虫通过取食时产生的口腔的分泌物改变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释放,这种改变不同于由机械损伤诱导的改变,这两种情况下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学意义。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诱导释放具有系统性和群体性,并能利用寄主植物特有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寻找适宜的行为场所,利用植物在不同诱因下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改变避免昆虫种内、种间的生存竞争。研究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可以帮助人类寻找害虫的自然控制因子,探索环境友好型害虫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植物防御、昆虫反防御以及环境条件对植物与昆虫之间关系的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表现和作用机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孙凡  鲁继红 《林业科学》2006,42(9):140-142
植物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会产生并释放具有种属特征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形成了植物气味特征的主体,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寄主定向、产卵、逃避、取食、聚集等(杜家纬,2001).植物一旦受到植食性昆虫侵袭,会释放一些特殊的化合物,这些气味往往具有信号功能,可以招引天敌昆虫(董文霞等,2000;Souissi etal.,1998)或是作为植食性昆虫的趋避物(Faeth,1986;Leather et al.1987).试验表明:人为造成的机械损伤能全部或部分地模拟昆虫取食(Baldwin et al.,1983;Lyytik,1999).因此,研究植物挥发物及创伤诱导挥发物可为利用天然活性化合物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植物,昆虫,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体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的生物活性,这些抗肿瘤天然萜类化合物中分布较多的为倍半萜类和二萜类,它们分子结构中主要生物活性基团为α-亚甲基-γ-丁内酯,本文着重阐述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昆虫在长期的进化中对环境条件的胁迫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适应机制,在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是以生理生化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昆虫防御的机制逐渐转向了分子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昆虫在抗药性,对于极端温度的适应机制以及昆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胁迫对西府海棠-苹果黄蚜-异色瓢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多营养层次尤其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营养层次相互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但研究多是以信息化合物为基本内容(陈法军等,2008)。同时,国内外对于环境胁迫下昆虫-植物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亦取得了显著成果,最为集中的研究是干旱、养分和污染的胁迫(康乐,1995),却很少涉及农药胁迫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常集中在某些环境因子对昆虫的直接影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界中,动物与植物获取养分的来源是不同的。有些植物不但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叶子还能变态成捕获昆虫的器官,专司捕捉昆虫补充养分。此类食肉的植物我们称为食虫植物。据统计,全世界共有500多种食虫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国。产于我国的食虫植物有猪笼草、茅膏菜、毛毡苔等,多分布在热带地区。植物为何要捕捉昆虫?它们又是如何捕捉的?植物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了食虫植物捕获昆虫的机理,揭示出食虫植物食肉的奥秘。形态各异的捕虫器食虫植物的捕虫器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因种而异的形态,但大多由叶子进化变态而…  相似文献   

10.
多种多样的生物灭虫技术马荣全近些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利用生物技术灭虫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研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生物技术灭虫将取代化学杀虫剂,前途极其广阔。利用昆虫信息素灭虫许多昆虫都能分泌一些特殊气味的化合物。利用这些化合物便可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