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使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通过对保护区内的唇形科(Labiatae)植物资源种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唇形科植物中有药用植物50种,染料植物33种,香料植物25种,观赏植物20种,饲料植物12种,油料植物9种,茶用植物6种,食用植物5种,蜜源植物5种,有毒植物3种。依据目前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唇形科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雾灵山有高等植物166科、645属、1809种;已记录到野生植物152种,昆虫800多种,有10个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分划成1300多个自然片段,文章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1雾灵山概况1.1地理区位。雾灵山位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35′,北纬40°29′~38′。雾灵山距北京120km,天津160 km,唐山130 km,承德120 km。1.2自然资源。雾灵山总面积14 246.9 hm2,东西长24 km,南北宽17 km,森林覆盖率为80.3%。林木总蓄积106万m3。雾灵山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属1 870种,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雾灵山保护区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特点和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共有兰科15属22种,少种属较多,杓兰属为优势属,资源相对丰富;区内兰科植物北温带分布属、种占总属、种的60.00%、63.66%,植物区系温带、过渡性特征明显;生活型以陆生为主,腐生兰种类少;区内兰科植物分布的海拔不同,分布区域较广的为凹舌兰、角盘兰和大花杓兰,随海拔的增加,兰科种数分布呈“单峰型”;兰科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为海拔1300~1800m的森林群落,表明兰科植物丰富度与植被类型和海拔关系密切;根据Saraujea公式计算,雾灵山与小五台山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区系相似系数为0.8667,塞罕坝所有属在雾灵山均有分布,说明3地的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合当前保护区的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雾灵山     
《北京农业》2014,(22):55
“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山下阴雨连绵,山上阳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这描述的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  相似文献   

6.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碳汇功能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及其群落生态学研究课题组的实测资料 ,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碳汇功能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总固碳量为16 7.6× 10 4 t,其单位面积固碳量针叶林 >阔叶林 ,而且在同一森林内 ,林木 >枯落物 >林下植物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年净固碳量为 4.3× 10 4 t,其单位面积年净固碳量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总固碳量的经济效益为 5 .5 5亿元。  相似文献   

7.
段大娟  张涛  伊宏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74-5275
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雾灵山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和园林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该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整理出了野生兰科植物名录,并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北方自然分布的野生大花杓兰种群濒临灭绝,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文章简要介绍了大花杓兰的形态学特征、分布环境,在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布区域等。针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花杓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置电子围栏、视频监控、加强科普宣传等保护措施,为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花杓兰及其他地区国家濒危物种的保护、维持,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特点及如何开展生态旅游问题,雾灵山以森林为其景观资源为主体和母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为一体,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开展生态旅游应以保护资源为前提,发挥其教育功能,同时使保护区经营由生态屏障型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型转变,还就雾灵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规则,管理,人材培养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雾灵山保护区自然资源和周边社区概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雾灵山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对周边社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群落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典型性样方法对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胡桃楸群落内维管束植物达156种,隶属于55科111属;植物区系以北温带类型的种类为主,其属数占群落内植物总属数的35.14%,东亚、泛热带等成分明显较少。乔木层物种数较少,只有13种;群落内植物的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最多,为53种,其次是1年生草本,地上芽植物最少。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最高;群落内物种多样性与胡桃楸的重要值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只有群落内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与披针叶薹草Carex lanceolata和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分别达到了显著相关。表7参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野外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共记录药用植物137科433属845种;优势科有菊科、蔷薇科、豆科、毛茛科等;优势属有蒿属、堇菜属、蒲公英属和蓼属。[结论]已基本掌握雾灵山的药用植物种类,提出需要对珍稀药用植物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雾灵山动植物标本馆概况的基础上,对植物标本的除虫和动物标本的防腐进行了探讨。指出危害植物标本的主要是天牛类的蛀干害虫,危害动物标本的主要是花斑皮蠹、衣蛾及导致发霉的孢子植物。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包括熏蒸、喷洒、堵虫孔的除虫方法,利用敌敌畏、溴氰菊酯、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杀虫防腐剂彻底杀灭害虫。  相似文献   

1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在介绍雾灵山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雾灵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雾灵山固定标准地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植物群落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地下芽植物种类次之,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缺乏。②植物群落乔木层层片结构差异明显,天然次生林层片结构复杂,以落叶阔叶中高位芽层片和小高位芽层片为优势层片;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以落叶针叶大高位芽层片为单优层片,层次结构简单。③雾灵山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在群落梯度上,总体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④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⑤天然次生林的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最大,乔木层次之,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最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生长型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雾灵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功能作用的一种表现,但是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而应该强调资源景观严格保护,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当代人享受旅游自然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并且在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旅游者能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因此雾灵山的  相似文献   

18.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被称为北京、天津的生态屏障,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片生态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雾灵山保护区在做好以往防扑火工作的同时,大胆进行以水灭火工作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雾灵山保护区实施以水灭火的现状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正>自然保护区都是资源丰富的地方,适宜旅游休闲,但保护区主要的任务是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这与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满足游客的旅游休闲需求,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雾灵山优美的自然资源、舒适的气候、健康的生活环境,是摆在保护区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1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雾灵山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兴  相似文献   

20.
自我国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河北省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其60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发现问题集中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