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成都白鸡快、慢羽纯系的选育及羽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室就成都白鸡羽型,快,慢羽纯系的选育、K(慢)、k(快)基因频率及杂种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等进行了研究。按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状况,该鸡种初生雏羽型分为:快羽一型,慢羽三型。K(慢),k(快)基因频率分别为0.1602和0.8398。表型鸡经测交,纯繁选育出成都白鸡快,慢羽两个品系。以成都白鸡慢羽母鸡同快羽京白公鸡杂交,其杂种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为99.13%。  相似文献   

2.
对三个快羽系、三个慢羽系及其九个杂交组合共1440只雏鸡在42日龄内的羽速羽型特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出壳时的羽型可根据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绝对差度分为六型。2、在42日龄内,三个快羽系的羽型特征较一致;而三个慢羽系的羽型却有较大的差异。3、亲本对杂交鸡的羽型影响在品系间有差异。4、在42日龄内的不同阶段,羽速(即快、慢羽)的鉴别要按不同部位的羽型特征的差异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PRLR和SPEF2基因重复是鸡快慢羽表型的分子基础,为探究羽型的分子调控机制,本试验量测了19和21胚龄(E)的快慢羽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采用RT-qPCR检测鸡胚翅羽PRLR、SPEF2、BMP2和FST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9E时坝上长尾慢羽鸡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1.35 mm(P<0.05),慢羽表型不明显;而此时太行慢羽鸡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0.42 mm(P>0.05),慢羽表型明显。PRLR和SPEF2在2个品种慢羽鸡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分别在1.4和2.0倍以上;SPEF2在21E坝上长尾快慢羽鸡表达均显著高于19E(P<0.05)。BMP2表达在坝上长尾慢羽鸡中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而在不同胚龄太行快慢羽鸡中则无显著差异(P>0.05);FST在19E坝上长尾慢羽鸡中表达量最低(P<0.05),而太行鸡19E的慢羽鸡表达量最高(P<0.05)。综上,太行鸡在19E已表现慢羽表型,而坝上长尾鸡的慢羽表型在21E才呈现;推测PRLR和SPEF2在慢羽翅羽毛囊中的高表达,以及BMP2和FST在太行鸡和坝上长尾鸡翅羽毛囊中的差异表达,参与慢羽表型的形成。本试验的研究发现为阐明鸡羽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羽毛伴性遗传的理论,在科新903褐壳蛋鸡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为了培育父母代鸡在初生雏时,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的相对长度自别雌雄,将父本父系A 系和母本父系C 系培育成纯合快羽基因型纯系,将父本母系B 系和母本母系D 系培育成纯合慢羽基因型纯系。用A 系公鸡与B 系母鸡交配,用C 系公鸡与D 系母鸡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即父母代,可根据快慢羽自别雌雄,快羽为母鸡,慢羽为公鸡。纯系繁殖羽速类型的准确率达99%以上。生产父母代羽速鉴别雌雄的准确率达98%以上。鉴别速度快,准确率高,不损伤鸡体,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对55日龄期内贵州黄快珠体重增长以及翼羽、覆离翼羽和尾羽的生长变化进行了对照观测分析。表明:快慢羽鸡之间在这些性状的早龄发育上均各有其特点。对生长雏鸡的快慢羽的鉴别,在7日龄前可继续按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相对差度进行。7日龄后,除部分慢羽鸡可继续按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相对差度识别外,主要可依据尾羽的差异对快慢羽鸡进行区分。综合应用寅贩信息可将可鉴龄期持续至1月龄左右。  相似文献   

6.
固始鸡快慢羽纯系的选育及自别雌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固始鸡自然群研究得知,快羽占8.60%,慢羽占91.40%,说明固始鸡的原始种群主要以慢羽为主。其羽型分布结果为:快羽中R1型占68%,R2型占32%;慢羽中,倒长型占58.8%,等长型占16.5%,未长型占24.7%,未出现微长型。依据鸡的快慢羽显隐性关系以及伴性遗传的原理,通过个体选择、测交和纯繁扩群等方法建立了固始鸡快慢羽纯系。将建立起来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进行纯繁,其后代快羽及慢羽比例分别达到了99.5%和99.7%以上。经两系自别配套知,其后代雏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麒麟公鸡慢羽纯合子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加快纯合慢羽系及其配套系的育种速度,利用鸡性连锁羽速基因K/k中慢羽基因K与禽白血病内源性病毒基因ev21的紧密连锁关系,选择241只(直观鉴定171只为表型慢羽,70只为表型快羽)140日龄麒麟公鸡,应用PCR扩增URa和URb基因以鉴定其快、慢羽型,再扩增ev21基因,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慢羽鸡扩增产物进行消化,检测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慢羽公鸡。麒麟鸡羽速类型检测结果显示,慢羽公鸡(170只)2条带,快羽麒麟公鸡(71只)1条带。慢羽公鸡酶切基因分型结果显示,酶切后有2条带的为ev21缺失个体(72只),有3条带的是杂合个体(94只),有1条带的为纯合个体(5只)。综上,可以利用ev21插入位点鉴定麒麟鸡基因型是否为纯合的慢羽个体。  相似文献   

8.
 用武定鸡快、慢羽两个纯系,以及以武慢羽为母本分别与武快羽和红布罗快羽为父本交配,测定快、慢羽对早期肉用性能的影响,结果:由同一来源分离出的快、慢羽纯系、公母混合试验组中,虽在1-90日龄生长速度和屠体重,快羽高于慢羽,但无显着差异.而在以武慢羽为母本的两个自别雌雄配套组合中,公母分开饲养,同一组合公母间的体重及屠体重虽有差异.但不显着.不同组合以及两个纯系间,不论公母,除屠宰率,全净膛率等相对数无显着差异外,都表现出以红布罗快羽为父本的组合.其活重和屠体重极显着地大于其它各组.初步证明以红布罗快羽为父系、武慢羽为母系、生产能自别雌雄接近土鸡毛色的肉仔鸡,是开发利用武农Ⅰ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快羽和慢羽麒麟鸡生长发育规律,评估其作为培育自别雌雄配套系遗传素材的价值,挖掘并利用该地方遗传资源。【方法】分别采用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 3种模型拟合分析麒麟鸡快羽系和慢羽系1~19周龄生长发育规律,探究其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对于公鸡,快羽和慢羽公鸡体重仅在第1周龄差异显著(0.012分别为0.999和0.993,慢羽系公、母鸡体重的拟合优度R2均为0.994。快、慢羽系鸡的龙骨长和胫围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Bertalanffy模型,快羽系鸡胫长的最优模型是Logistic,慢羽系鸡的胫长的最优生长模型是Gompertz。【...  相似文献   

10.
金陵黄鸡     
金陵黄鸡属肉用型配套系,2009年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配套系)审定. 品种特性:金陵黄鸡第一父本为性连锁矮小型,父母代母鸡为矮小型,具有耗料省、饲养成本较低的特点. 体型外貌:公鸡颈羽金黄色,尾羽黑色有金属光泽,主翼羽、背羽、鞍羽、腹羽均为红黄色或深黄色;冠、肉垂、耳叶鲜红色;喙、胫、皮肤皆呈黄色;冠大,胫细长.母鸡颈羽、主翼羽、背羽、鞍羽、腹羽均为黄色或深黄色,尾羽尾部黑色;冠、肉垂、耳叶鲜红色,喙、胫、皮肤黄色,胫细长.  相似文献   

11.
成都白鸡系应用人工授精,采取白来航和澳洲黑公鸡精液,等量混合后授与成都平原本地母鸡,所得后代经二十余年传统的群选法并经近10年的父系家系育种法育成的具有三个优秀系和一个慢羽系与一个快羽系组成的兼用型新品种。成都白鸡全身羽毛白色,单冠,耳叶红色带有白斑,喙、胫黄色。体形浑园,胸肌丰满。六月龄平均体重,公鸡2500克,母鸡2000克。产蛋量年平均170—180个,最高年产平均190.3个,优秀个体270个以上。蛋重56克左右,蛋壳褐色。成都白鸡慢羽系母鸡与快羽系公鸡交配或与白来航杂交,可生产羽速自别雌雄雏鸡。试验表明:准确率达99.13%,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上。成都白鸡育种工作,采用混合精液人工授精,获得多品种性状的基础群。这一方法,似有价值应用于培育合成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以武定鸡快羽系(产白壳蛋)作对照,对武定鸡绿壳蛋系进行了蛋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绿壳蛋系的蛋重极显著低于快羽系(P<0.01),而蛋壳重极显著高于快羽系(P<0.01);绿壳蛋系蛋的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黄相对重以及蛋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维生素B1和镁、锌、磷、钙的含量显著高于快羽系(P<0.05);其氨基酸总量以及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快羽系(P<0.05)。表明武定鸡绿壳蛋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3.
武定鸡肌肉脂肪酸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脂肪酸的角度探讨影响武定鸡肉品质的因素。[方法]对不同日龄、性别的武定鸡胸肌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武定鸡胸肌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性别对鸡肉质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日龄对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影响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以230日龄较高,150日龄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则以150日龄含量较高,230日龄含量较低;阉割能够提高武定鸡的脂肪酸品质,提升鸡肉的营养价值。[结论]结果为武定鸡的养殖及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两次试验,比较轻(蛋鸡)、重(肉鸡)型鸡0—10周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利用。试验1,白洛克和白来航公鸡喂以能量相同,高、中、低蛋白水平(0—4周,23%、21%、19%;5—10周,22%、19%、16%)的饲粮,以比较两类型鸡在不同蛋白水平下的反应。试验2,比较两类型鸡的生长和营养物质利用在性别间的差异,以及把采食量调整到同一水平后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性别同一蛋白质水平条件下,肉鸡增重均为蛋鸡的两倍。肉鸡公鸡为母鸡的1.23倍;蛋鸡公鸡则为1.24倍。肉鸡在中、低蛋白水平生长较好;而蛋鸡在高、中水平为佳。两类型鸡采食同等料量,肉用公母鸡的体重仍分别为蛋鸡的1.25和1.62倍,即不同类型鸡生长快慢之别不能仅从采食量本身解释,而饲料转化效率的差异同样重要。两类型鸡组织器官随周龄的发育以及与空体重的异速生长模式相似。饲粮蛋白水平对内部组织器官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限食明显影响其发育。10周龄时,肉用公、母鸡胴体能值比蛋鸡分别高13.92%和20.99%;粗脂肪含量分别高3.66%和4.14%;而胴体蛋白含量后者比前者高1.35%和2.14%,母鸡间差异较大。在供试蛋白水平下,随饲粮蛋白质增加,胴体能值、胴体脂肪、饲粮粗蛋白和代谢能利用率下降,肉鸡反应更为明显,而对胴体蛋白影响不大。两类型鸡饲粮粗蛋白和代谢能利用率随周龄增加近于直线降低,其幅度随蛋白水平增高而加大。肉鸡饲粮代谢能利用率在各蛋白水平均高于蛋鸡,而粗蛋白利用率除低蛋白饲粮外,其它水平肉鸡高于蛋鸡。公鸡粗蛋白质利用率高于母鸡,代谢能利用率母高于公,但限食后相反。根据代谢能进食量和沉积能推算的维持代谢能需要(MEm),品种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饲粮代谢能用于沉积的效率肉鸡高于蛋鸡,但尚未达显著水平(P>0.05)。注:粗蛋白利用率=体沉积蛋白质/食入粗蛋白×100% 代谢能利用率=体沉积能/食入代谢能×100%  相似文献   

15.
以矮小型优质肉鸡品系(S2系)为素材,采用RT-PCR技术分析dw基因在12周龄S2鸡肝脏、胸肌、腿肌和骨膜中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w基因在肝脏、胸肌、腿肌和骨膜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公母鸡在肝脏的mRNA水平(公鸡拷贝数为11.2±1.11,母鸡拷贝数为10.4±0.51)均显著高于胸肌、腿肌和骨膜(P<0.05);公母鸡在骨膜中的mRNA表达量(公鸡拷贝数1.8±0.37,母鸡拷贝数1.6±0.4)最低,且显著低于肝脏、胸肌和腿肌(P<0.05);母鸡在腿肌中的表达量(拷贝数为8.0±0.32)显著高于胸肌中的表达量(拷贝数为4.0±0.32)(P<0.05);公鸡在腿肌和胸肌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dw基因mRNA在肝脏和骨膜中的表达无性别效应,在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有明显的性别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740只1日龄慢羽蛋鸡为材料,对裸脊鸡背羽生长发育及其生产性能进进了研究。结果表明:(1)裸背鸡脊羽生长发育明显迟缓于非裸背鸡,在5周龄时即可区分之;(2)裸背鸡比非裸省鸡蛋大,蛋白品质好,但其早期生长慢,血斑率高。  相似文献   

17.
选用192只平均体重接近的云南武定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不同蛋白水平饲粮:17、50%,18.00%和19.50%,探讨饲粮蛋白水平对31—60日龄云南武定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袁明:增加饲粮蛋白水平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提高生长性能,但差异不显著(JP〉0.05);对血液中瘦素、L和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豁眼鹅是我国著名的白鹅品种,其1日龄雏鹅往往呈现黄色或淡黄色。然而,笔者在进行豁眼鹅纯系继代选育过程中,发现自由交配群体的后代中有20%雏鹅个体绒羽呈现浅褐色,且公母比例差别明显(公母比例接近1﹕3),推测豁眼鹅群体白羽性状存在伴性遗传可能。以雏鹅期浅褐色公鹅和黄色母鹅为亲本,利用杂交试验,检验雏鹅绒羽表型的情况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从而揭示鹅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为此开展鹅的羽色性状遗传规律及机制研究,以期对鹅新品种或品系的培育以及鹅羽色自别雌雄配套系生产提供指导。【方法】 选用40只豁眼鹅公鹅和200只豁眼鹅母鹅为亲本,组建随机交配群产生豁眼鹅纯系G1代,观察G1代中1日龄雏鹅中黄色绒羽和浅褐色绒羽表型的表现和分离比例;4只浅褐色豁眼鹅公鹅和20只黄色豁眼鹅母鹅为亲本,杂交产生F1代,观察其1日龄雏鹅中黄色绒羽和浅褐色绒羽表型的表现和分离比例。【结果】 ①在豁眼鹅随机交配G1代中,浅褐色绒羽表型个体的比例为19.5%。其中,公母雏之间浅褐色个体占比差别比较大,公雏中浅褐色的比例在10%左右,而母雏有30%左右的个体呈现浅褐色。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绒羽颜色性状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如下,母雏中浅褐色个体的比例就是豁眼鹅群体中绒羽浅褐色等位基因的频率,本试验中29.8%的母雏个体是呈现浅褐色,所以该等位基因的频率约为0.3。同时,公雏中浅褐色个体比例的开方也能计算出豁眼鹅群体中浅褐色等位基因的频率,本例中,10%的公雏是浅褐色,所以该等位基因的频率约为0.3左右,同母雏计算所得基因频率比较接近。相应的,绒羽黄色等位基因频率则为0.7左右。②杂交F1中,黄羽81只,占50%;浅褐色79只,占50%。且黄羽全为公雏,浅褐色羽全是母雏。结果表明,浅褐色性状呈伴性遗传;已研究证实,银色羽(S*S)和不完全白化(S*AL)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完全白化基因AL对银色羽基因S为隐性。因此,根据杂交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浅褐色和黄色是由一个基因座的复等位基因所决定的结果,且浅褐色对于黄色性状呈隐性遗传。【结论】 本试验通过羽色性状选配杂交和随机交配试验,分析了豁眼鹅1日龄雏鹅绒羽颜色表型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1)浅褐色绒羽性状相对黄色绒羽性状为隐性遗传;(2)豁眼鹅雏鹅绒羽浅褐色/黄色性状呈伴性遗传;(3)豁眼鹅雏鹅绒羽颜色性状主要为Z染色体银色羽基因座控制,控制该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存在变异位点与相应表型关联。  相似文献   

19.
蛋鸡慢羽羽型的分布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白羽蛋鸡慢羽品系不同羽型的分布比例及其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在观察和测定1203只出壳雏鸡中,按四种羽型分类法,以倒长型(S1)所占比例最大(72.7%),其次为未出型(S2)(19.64%)、等长型(S3)(6.7%),最少是微长型(S4)(仅占1%)。统计慢羽母鸡的结果表明,四种羽型鸡在0、20周龄生长发育差异不大,各周龄的体重顺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做长型、等长型、倒长型和未出型,但在谷羽型之间一般均未达到统计上的差异。开产日龄和蛋重在各羽型鸡之间无显著差异(p>0.1),43周龄产蛋量除等长型显著多于做长型外(P<0.1),其它羽型间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P>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