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分蘖特性提高水稻产量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秧田期单位面积秧苗数与秧龄对秧田分蘖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规范了扁蒲秧,带蘖秧,多蘖秧,超多蘖秧和特多蘖秧的带蘖内涵,并指出“稀播或稀寄喷多效唑,长秧龄,提高秧田整地质量,提高秧田期的管理水平”是育成“特多蘖”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南陆稻地方品种“黄浆谷”的株型好、米质优和“山地小白谷”的抗性强、产量高进行杂交,从中选育出株型好、抗性强、高产、优质的陆稻新品系“604”.经测定、分析、比较、验收:“604”的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对照或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抗病能力较强,在澜沧、西盟、孟连、勐海、砚山等地种植普遍获得增产,米饭香软可口,深受群众欢迎.“604”的选育成功,对解决云南边疆山区少数民族的温饱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育苗伴侣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秧育苗伴侣是一种集肥料、杀菌、调理于一体的多元素复合浓缩平衡营养剂.2007年在建湖县农科所、宝塔镇、近湖镇和恒济镇进行了水稻秧苗施用育苗伴侣试验,结果表明:育苗伴侣对促进旱秧生长发育、调节旱秧生理平衡、提高旱秧分蘖率和带蘖率、防治旱秧苗期病害死苗、培育矮壮多蘖的旱壮秧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摸索出共和镇山区水稻旱育秧与带蘖膜秧稀植的生长优势,以便为今后推广该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016年在余新村进行了水稻旱育秧与带蘖膜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稀植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旺盛,分蘖力强,成穗率、结实率增加,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水稻生产中,秧苗是基础,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关于壮秧的形态指标,过去曾提出过扁蒲秧、三叉秧、带蘖秧、健壮秧等,但仅是秧苗在形态特点上的定性描述,缺乏数量概念,不易规范化。近年来,凌启鸿等根据秧苗生理特点和器官同伸规则提出用个体叶蘖基本同伸,群体茎蘖停滞增长(多数个体停止分蘖)叶龄期作为适龄移栽的壮秧指标。为了阐明群体茎蘖滞增叶龄期秧苗的特点,以及群体茎蘖滞增叶龄期、密度和壮秧的关系,明确移栽的适宜叶龄期与最适播量,特进行本试验,以便为大面积培育壮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谚有:"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田间管理,就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肥、水为中心,采取促控相结合的措施,保证水稻生长发育良好以达到高产的目的.田间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水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做到精确促控灌溉.生长前期应做到有水栽(插)秧,寸水返青,浅水勤灌,促根长蘖.中期"够苗搁田",即当全田茎蘖数达到预定苗数的80%~90%时及时搁田,控苗、促根、防倒伏.  相似文献   

7.
旱秧育苗伴侣是一种集肥料、杀菌、调理于一体的多元素复合浓缩平衡营养剂,对促进旱秧生长发育,调节旱秧生理平衡,提高旱秧分蘖率和带蘖率,防治旱秧苗期病害、死苗,培育矮壮多蘖的旱壮秧具有明显效果。为加快育苗伴侣的推广步伐,2007年我们在建湖县农科所、建阳镇、近湖镇、恒济镇进行了多点系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掌握旱育秧田的施肥种类和用量,笔者进行了不同含量和比例的旱秧青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水稻旱育秧专用肥"旱秧青"对稻谷出苗无明显影响,并能提高秧苗成秧率。不同氮、磷、钾比例的"旱秧青"以15:6:7配方为佳,表现为出叶速度快、单株带蘖多、茎秆粗壮、干物质积累多等健壮苗特征,每667m2用量以50kg为佳。  相似文献   

9.
水陆稻在三亚及思茅的生育期及株高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具有代表性的18个水、陆稻品种,在云南思茅夏季的低温长日照下旱栽及海南三亚冬季的高温短日照下水栽表明,云南粳型水稻主体亲源对光、温敏感、水栽时植株升高不显著;矮杆灿型水、陆稻品种及粳型陆稻品种的和育期受光、温、水影响不大,但水分使灿稻的植株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秧好半年粮".如何培肓水稻壮秧促进高产呢?下面就一些栽培技术要点浅谈如下. 一、掌握壮秧标准 出苗快、齐,苗挺叶绿,根多而白,基部宽扁,富有弹性,苗高20~26cm,秧龄适中(35~45天),秧苗带蘖,无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1.
杂交晚稻机插不同播量条件下育插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杂交晚稻“江四优99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不同播量软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水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软盘育秧随播种量增加,漏插率降低,以90~100g芽谷/盘为最佳播量;机插秧虽然前期分蘖稍慢,但后期具有分蘖稳健、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的特点;机插稻的全生育期比手插稻延长2~3d;与手插稻相比,机插稻的穗粒结构合理,穗粒数多,产量高,平均增产10.2%。  相似文献   

12.
中粳稻分蘖穗率与苗质,秧苗密度和群体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中粳稻不同分蘖穗率群体与秧苗素质、秧苗密度、茎蘖动态、齐穗期群体质量和稻谷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分蘖穗率与秧苗密度。大田穴苗和最高茎蘖数呈显著负相关,一苗质、分成穗率和齐期的比叶重、粒叶比等群体质量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大田分蘖穗率显著提高穗谷重、谷草比、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在保持秧大田比一致的条件下,培育稀播壮秧,减少大田穴苗数,提高分蘖穗率,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是水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Ⅱ优118和常规粳稻武运粳27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蘖肥:穗肥为7∶3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提高穗数,增加产量;Ⅱ优118以基蘖肥178.5 kg/hm~2、总用氮量255 kg/hm~2的处理的产量最高;武运粳27以基蘖肥252.0 kg/hm~2、总用氮量360 kg/hm~2的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钵苗机插水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迟德霞  张伟  王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02-17903
针对水稻稻田图像中秧苗和背景分割问题,采用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的分割方法,成功地把水稻秧苗像素和背景像素分割开.首先用CCD相机获取水稻插秧机插秧作业后的水稻稻田图像,选择超绿特征因子(EXG因子)将水稻秧苗RGB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使用OTSU法计算阈值,成功地将灰度图像转变为二值图像.又采用该方法分割了20幅水稻秧苗图像,结果表明,EXG因子可以对水稻秧苗图像有效分割.  相似文献   

15.
安徽双季晚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和1991年在芜湖和舒城两地选用秀水664进行双季晚粳秧龄、密度和每公顷施氮、磷、钾量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五因素对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影响极显著。用回归方程模拟选优,每公顷产量达6750kg以上组合有836个,95%置信度的秧龄32.7~33.4天,48~49.5穴/m~2,每公顷施纯氮175.5~180kg,磷52.5~57kg,钾123~135kg。本文还制订了与回归数模相配套的栽培模式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土壤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南北方稻田土壤对水稻生长及氮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调控区域水稻高产优质提供参考。【方法】2018—2019年,以黑龙江省黑土型水稻土,江苏省乌栅土型水稻土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每种土壤设置3个施氮水平,即N0:不施氮肥;N1:0.87 g N/pot(相当于150 kg N·hm-2);N2:1.74 g N/pot(相当于300 kg N·hm-2)。测定水稻分蘖、SPAD值、分蘖成穗率、土壤矿化氮量、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结果】黑土型水稻土的早期分蘖对施氮有响应,分蘖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在拔节期后才对施氮有响应。土壤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2018年土壤类型对分蘖数有显著影响,不施氮时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比黑土型水稻土高4.41%—43.04%,而施氮后乌栅土型水稻土比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低8.25%—12.98%;2019年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多数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4.41%—46.53%。两种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在2018年有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区调亏灌溉对水稻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东北黑土区调亏灌溉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庆安县进行田间试验,控制水稻不同生长期田面水层与土壤水分指标,对分蘖末期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下限控制水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水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和根重的生长存在正效应,灌水过多或下限过低均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水稻分蘖期前中后低的调亏...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育秧专用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自行研制的水稻育秧专用肥与壮秧剂、化肥进行了应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育秧专用肥与生产上推广的壮秧剂比较,应用于早稻育秧,能提高成秧率5个百分点左右,促进秧苗矮壮多蘖,提高出叶速率,促进地下部生长,提高根冠比和秧苗充实度,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化肥比较,其秧苗素质更优。经育秧专用肥处理的秧苗移(抛)栽到大田后,返青快,始蘖期提早2d,前期的分蘖速率快,低节位分蘖发生率高,苗峰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每穗粒数一般也多,结实率高,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生产量多,产量较壮秧剂和化肥处理高。  相似文献   

20.
攀西地区水稻种子包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种子包衣试验表明,种子包衣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分蘖率、成秧率、单株干重等秧苗素质;包衣处理有效穗、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均较对照为高;包衣处理在防治稻瘟病、恶苗病等病害上均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达到增产增收;同时能够减少用药量,减少农药的污染,省工提高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