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不同浓度的棉酚旋光体加入到人工饲料中,饲喂3龄棉铃虫(HelicovtrpaarmigeraHübner)至化蛹及羽化,发现不同棉酚旋光体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其程度为右旋(+)棉酚>左旋(-)棉酚,说明(+)棉酚比(-)棉酚对棉铃虫有更强的毒性。将两种棉酚旋光体加入枯萎病菌(FusariumvasinfectumATK.)培养基中,发现两种棉酚旋光体对枯萎病菌的发育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棉酚的抑制作用大于(+)棉酚。  相似文献   

2.
棉花幼苗和离体根无性系中棉酚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陆地棉三对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以及海岛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为材料 ,对种子萌发后的子叶、根系和离体根系无性系的棉酚及其旋光体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 ,有色素腺体棉种子萌发后的子叶棉酚含量呈下降趋势 ,而无色素腺体棉则呈积累趋势 ;棉花根系中的棉酚含量与子叶有相同趋势 ,但变幅显著小于子叶。有色素腺体棉和无色素腺体棉的离体根系无性系中的棉酚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而持续增加 ,培养 2 5d的棉花根系无性系中的棉酚含量可达到 0 .8%~0 .9% ,说明棉酚主要由棉花根系合成。棉酚旋光体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棉花种子萌发初期的子叶左旋棉酚和右旋棉酚含量与其种仁相一致 ,但种子萌发 1 4d后 ,二者的含量几乎相等 ;离体根系无性系 ,以及无色素腺体棉的子叶和根系中的棉酚均为消旋棉酚 ,表明棉花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棉酚为消旋棉酚。此外 ,本文还就棉酚及其旋光体的合成和代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色素腺体与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棉花不同器官的色素腺体与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陆地棉材料中棉所12、中棉所12(无)、珂字棉312、珂字棉312(无)、IF11和冀棉14为对象,精确测定主要器官的色素腺体密度和大小,并采用柱前衍生拆旋方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其相应的棉酚旋光体含量,然后对色素腺体和棉酚旋光体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酚棉全株无色素腺体,但在各器官中仍能检测到低于0.02%(质量分数)的少量游离棉酚存在。有酚棉各器官均具有典型的色素腺体,其中棉仁的色素腺体最密,苞叶最稀;色素腺体大小(直径)以铃壳最大,花瓣和棉仁最小。不同器官中,总棉酚含量以棉仁最高,苞叶最小;棉仁和花瓣的右旋棉酚含量大于左旋棉酚,而萼片、铃壳、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左旋棉酚含量大于右旋棉酚。有酚棉的色素腺体密度与大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总棉酚含量与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以及左右旋棉酚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色素腺体密度与总棉酚含量以及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色素腺体大小与右旋棉酚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棉仁与花瓣的总棉酚含量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花瓣的棉酚含量来判断棉仁的棉酚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澳洲棉(G.aus-trale)、纳尔逊氏棉(G.nelsoni)和比克氏棉(G.bicki)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种仁和植株各主要器官的色素腺体和棉酚及其旋光体含量。结果表明,五个棉种均具有种子无色素腺体、植株有色素腺体的特性,但五个棉种植株各器官上色素腺体的分布差异较大,特别是花瓣,其中斯特提棉和南岱华棉的花瓣具有正常的色素腺体,比克氏棉和澳洲棉的花瓣具有少量的色素腺体,纳尔逊氏棉的花瓣无色素腺体。五个棉种种仁棉酚含量极低,但植株各器官均含有较高的棉酚;棉酚旋光体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五个棉种的叶片中均只有左旋棉酚,而不含右旋棉酚,其中斯特提棉和南岱华棉两个种的左旋棉酚含量显著低于其余三个棉种  相似文献   

5.
于加乾 《粮食储藏》2012,41(6):35-3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调和油中游离棉酚,流动相为甲醇∶2%的磷酸水溶液:四氢呋喃=88∶10∶2,C18(ODS)柱分离,紫外235nm处测定。相对于国标GB/T 5009.148-2003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缩短了分析时间。本方法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优于5%,回收率为94%~98%,最低检测限度为1μg/g。本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食用调和油中游离棉酚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2%D-氨基丙醇+10%冰醋酸+88%乙腈作为棉酚提取和衍生化试剂对消旋棉酚和棉花样品进行热衍生化处理,用C18色谱柱和乙腈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方法色谱结果表现为主峰清晰而杂峰少,左右旋棉酚出峰时间相差7 min,实验精度良好。用该方法对4个栽培种的25份材料的种仁和幼苗的根、茎、叶的左右旋棉酚含量进行了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海岛棉的种子和根系的总棉酚含量最高,其次是陆地棉;2个二倍体栽培棉种的种子和根系的总棉酚显著低于四倍体棉种,而2个二倍体栽培棉种的叶片总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四倍体棉种。大多参试材料的种子和幼苗各部位的左右旋棉酚含量均有差异,其中海岛棉的左旋棉酚含量略高于右旋棉酚,陆地棉的右旋棉酚含量略高于左旋棉酚,而2个二倍体棉种的左旋棉酚只占总棉酚的1/3。无色素腺体棉的种仁和叶片中总棉酚含量极低,并以左旋棉酚为主,其种仁中只有左旋棉酚而无右旋棉酚;茎秆中总棉酚含量以及左右旋棉酚比例与一般有色素腺体常规棉相似,但根系中的总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对应的有色素腺体棉,却以右旋棉酚为主。  相似文献   

7.
棉酚腺体与棉酚生物合成及低酚棉分子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酚是一种存在于棉酚腺体中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由于它的抗虫性及毒性,在棉花育种中颇受重视。近年来,对棉酚腺体、棉酚的研究较多,已经发现和克隆了与棉酚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初步阐明了棉酚合成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关棉酚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育种家培育种子低酚而植株高酚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棉酚腺体和棉酚含量的遗传分析及SSR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利用有腺体棉冀668和无腺体棉ZYS25的正反交后代F2群体,对棉酚腺体的有无、数量多少及棉酚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20株正交群体和1001株反交群体中,有腺体棉与无腺体棉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棉株顶部叶片及种子中的棉酚腺体数量和棉酚含量在其F2群体中分离频率均呈正态分布,表明棉酚腺体数量的多少和棉酚含量的高低是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本研究进一步应用BSA法,获得了1个与控制棉酚腺体有无性状连锁的SSR标记,两者相距2.4cM。  相似文献   

9.
棉酚腺体的遗传分析及低酚棉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酚是一种存在于棉酚腺体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由于它的抗虫性和毒害性,在棉花育种中颇受重视。从低酚棉腺体的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低酚棉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并对低酚棉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植物叶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分析测定植物样品中的叶黄素含量,对不同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实验。最佳测定方法为利用植物冻干样,以丙酮为提取液进行HPLC测定。利用上述方法进行一些植物中的叶黄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几种植物中,叶黄素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羽衣甘蓝的含量最高,其次为白薯叶、苋菜、菠菜等。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 4种类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选出了适合本实验室的测定方法 :分析柱为Nova pakC18(3 9mm× 30 0mm) ,以乙腈和三氯甲烷 (92∶8)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4 70nm和 4 5 0nm双波长 ,并采用该方法对胡萝卜、南瓜、羽衣甘蓝 3种蔬菜的数百份样品进行了α 胡萝卜素、β 胡萝卜素及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以烤红薯为研究对象,比较现阶段常用的丙烯酰胺测定方法并优化改进,建立适合于测定烤红薯中丙烯酰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最佳色谱条件:DiamonsilRC18(2)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速0.6 mL/min,流动相:水—甲醇—三氟乙酸(94.9∶5.0∶0.1)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02 nm,进样量20μL,柱温30℃。在该色谱条件下,对照品的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回收率较高,重复性好,具有定量准确、快速等特点。采用该方法对市售及实验室自制烤红薯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其中丙烯酰胺含量均较低甚至为痕量,对人体健康基本不会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HPLC检测分析噻虫嗪种衣剂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种薯包衣播种后活性成分噻虫嗪在植株和薯块上的残留动态,评价噻虫嗪种衣剂的使用安全性,建立其在马铃薯植株和薯块上的残留检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浓缩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马铃薯植株及薯块上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73%~92.58%、86.03%~93.3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46%~8.19%、3.65%~6.22%,最低检出量为1.0×10-9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 mg/kg,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残留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噻虫嗪种衣剂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残留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包衣播种后60天,噻虫嗪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残留量高,为33.975 mg/kg,以此为原始沉积量得到半衰期为12.4天。在马铃薯块茎中未检测到噻虫嗪。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的甲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振荡提取法提取果蔬中的甲醛,提取出的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进行衍生化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振荡提取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 min,振荡速度200 r/min;最佳衍生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 min,衍生剂加入量1.0 m L;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1.71~114 mg/kg,检出限为0.456 mg/kg,在3个不同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2.1%~95.2%,相对标准偏差为2.0%~5.1%。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可准确测定果蔬中的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16.
测定玉米中伏马毒素的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马毒素(Fumonisins)是串珠镰刀菌繁殖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玉米在生长和储存过程中极易受到伏马毒素的侵染。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伏马毒素污染的玉米及其制品可导致马白脑软化症、猪肺水肿综合症,还可诱发人类食管癌和胎儿神经管畸形等疾病。本研究建立了应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中伏马毒素B1和B2的方法,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法进行了准确性和再现性评价。结果表明,FB1和FB2线性范围分别为0.06~5.00 μg mL-1和0.04~2.50 μg mL-1,回收率分别为76.6%~93.8%和77.9%~93.4%,FB1和FB2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09 mg kg-1、0.06 mg kg-1,实验室内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均低于5%,实验室间再现性测定的变异系数低于6%。上述结果说明该方法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及同一实验室重复性和多家实验室的再现性评价结果优良,适合作为伏马毒素的测定方法。应用该方法对310份玉米进行了伏马毒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大田、存储玉米伏马毒素总量范围分别为0.20~9.06 mg kg-1、0.21~6.10 mg kg-1,建议应加强玉米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监控,保证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RP-HPLC法快速测定淫羊藿中6种主要黄酮成分的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elchromTM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0nm。结果表明,6种黄酮在27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分析时间短、稳定性和准确度良好,对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菜用大豆鲜籽粒V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30 g/L偏磷酸溶液低温提取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1 g/L偏磷酸溶液∶甲醇=96∶4(V/V),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43 nm,柱温25 ℃,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VC质量浓度范围为2~40 μg/mL时,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8.14%,相对标准偏差为1.70%。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离度好,结果准确,重复性也比较好,适用于测定菜用大豆鲜籽粒VC含量,为优质菜用大豆的选育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筛选产植物激素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冰乙酸(45:54.8:0.2)为流动相干255 nm检测细菌培养液提取物,根据HPLC检测结果快速筛选得到既产赤霉素(GA3)又产生长素(IAA)的细菌1株CX-5-2,并利用:HPLC进一步研究并明确了该菌株不产植物激素的适宜条件。同时明确了该菌株对小麦生长具有促进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