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中冷器的就车清洗
中冷器安装在柴油机的前方,依靠汽车行驶迎风和冷却风扇进行冷却,常被树叶、油泥等物堵塞,使中冷器散热受到影响,将导致柴油机动力不足,油耗增加。因此应定期用压力不太大的水枪垂直于中冷器表面,自上而下地缓慢冲洗,但切不可斜冲,以防损坏中冷器的散热片。 相似文献
2.
轮式装载机中.由中冷器、液压油冷却器、水散热器和变矩器油冷器构成的冷却组,分成3排布置在装载机尾部。风洞试验研究发现,在冷却空气风速1.8~7.5m/s范围内,随着冷却组排间间距从10mm增大到200mm,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5.1%~8.3%,压降降低11.2%-20.5%;变矩器油流向改变后,在冷却空气风速1.8~6.5m/s范围内,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0.1%~6.2%。因此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大冷却组换热单元的间距,合理调整热侧介质流向,可以提高冷却组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理论分析并根据JMC公司的试验测试数据论证了散热器排气管位置对节温器布置在水泵进水口的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此数据将填补国内此项研究的数据空白。 相似文献
5.
6.
喷药浓度和单位面积喷药量是植保工作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根据射流式混药器在实际作业时必须满足不同农药母液的要求,以不同浓度的盐水模拟不同比重的农药母液,对混药器进行了吸入性能试验.试验在两种不同管径、4种不同工作压力条件下进行,测定混药器吸入不同比重母液时的吸入流量,得出了母液比重与混药器吸入流量的关系曲线,为射流式混药器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丘里施肥器结构参数优化对吸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降低文丘里施肥器进出口压差和提高吸肥效率,选取文丘里施肥器的7个关键参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构造了18种结构参数方案.应用CFD技术模拟分析了每种方案的吸肥性能,以吸肥效率为评价指标提出了最优结构参数方案,并加工成样品,与优化前产品进行了吸肥性能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进口压力不变时,文丘里施肥器吸肥流量随着进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当吸肥流量相同时,进口压力越大,则所需的压差越大.优化后的吸肥流量较优化前平均提高了114.6%,最大吸肥流量平均提高了31.5%.不同的进口压力下,文丘里施肥器开始吸肥时临界压力比几乎是定值,优化前后平均值分别为0.46和0.61,表明结构优化后文丘里施肥器的工作压力范围得到了拓宽,验证了结构优化设计和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9.
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可保证发动机充分发挥动力性和经济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发动机冷却系(水冷式发动机)的作用,就是当发动机低温起动后,保证发动机升温迅速;而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冷却机体,散去热量,使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始终保持在353~363K(80~90℃)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11.
柴油机燃用甲醇/柴油双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原柴油机基本不改变其结构和调整参数的基础上,实现了甲醇/柴油双燃料的简单改造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双燃料发动机在甲醇吸入量在212~722.89g/h范围内时,发动机能平稳工作,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均优于原柴油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卧式柴油机结构特点,设计了强制冷却闭式循环系统水套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对水套入口流量及关键点的温度和压力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冷却水套的流场、压力场和换热系数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原水套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原水套平均流速为1.00 m/s,平均换热系数为7 767 W/( m2· K),压力损失为0.027 MPa,基本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但各缸冷却水流速和传热系数不均匀,在公共水腔中部、二缸缸体水套上部出现大的漩涡,二缸鼻梁区、两个排气道下方局部区域存在流动死区.结构优化后,水套平均流速达到1.35 m/s,平均换热系数达到9 826 W/(m2·K),较原方案分别提高了35%和26.5%.在热负荷最大的缸盖鼻梁区,冷却水平均流速达到1.33 m/s,提高了41.5%,换热系数都在5000 W/( m2· K)以上,没有出现原方案中的局部流动死区和大的漩涡. 相似文献
13.
车用493型柴油机在我国主要是轻卡的配套动力,量大面广。为了在提高升功率的同时满足国家排放要求,很多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强化结构件、改进气道及工作过程、提高供给系统的喷油压力等,在冷却方面着力不够。实际上冷却不均衡,热应力集中同样会造成机体变形,导致颗粒物排放上升。冷却效果的好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却水套内冷却介质流动以及分布的情况。本文从冷却分析入手,利用CFD商用流体软件STAR-CD对车用493型柴油机的冷却系统中的机体内冷却水的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给出冷却水套内冷却介质的流动场,分析它对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S195型柴油机基本不改变其结构和调整参数的基础上,实现了柴油/甲醇双燃料排放特性的台架试验,分析了供油提前角(fθd)的变化对柴油/甲醇双燃料中NOx和CO排放的影响。推迟供油提前角,双燃料的CO排放增加,NOx排放降低。并在等转速和等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研究了甲醇掺入量对NOx和CO排放影响的规律和原因。CO排放随甲醇掺入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掺入甲醇使NOx排放升高。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对采用ISG弱混合技术柴油机常温下的起动工况,通过分析控制策略,建立了柴油机的动态管理仿真模型和ISG电机电磁模型,对ISG电机拖动柴油机的起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起动过程中电机功率、转矩随柴油机转速的变化关系,并与柴油机起动台架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ISG技术后,当蓄电池的电压为36~60V时,均可将柴油机拖至目标转速,满足起动要求.起动时,ISG电机各绕组平均起动转矩为87.4N·m,线电流在30~150A,输出功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功率峰值为4.98kW.从静止到着火转速的仿真起动时间只需0.4s,试验结果为0.5s;从静止到怠速稳定的仿真时间仅为2.8s,试验结果为3.1s,试验与仿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分析、试验等方面对某4110无缸套柴油机进行了研究开发。研究发现,相对于同平台干式缸套机型,基于无缸套技术的非道路柴油机,减小了机油耗和漏气量,提升了柴油机性能。 相似文献
19.
增压中冷柴油机缸盖水套CF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气缸盖冷却水套进行了三维CFD数值模拟,对冷却水套入口流量以及特征点的温度、压力进行测试,为CFD计算提供了准确的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气缸盖冷却水套中流速和换热系数均能满足冷却要求,4缸附近的流速相对于其他各缸要小一些;进入气缸盖冷却水套各缸的流量不太均匀,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冷却水直接从1缸流入气缸盖,这样很容易造成其它缸冷却能力不足,故该气缸盖局部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