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B08):13-15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徐俊良 《蚕桑通报》2004,35(3):57-60
<蚕桑通报>是由浙江省蚕桑学会主办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54年8月,迄今已有五十年了.半个世纪来<蚕桑通报>在党和国家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面向浙江蚕桑学会会员和全国蚕业科技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普及与提高结合的方针,为团结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浙江乃至全国的蚕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蚕业界几代人熟知的《蚕桑通报》已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古老蚕丝文化的孕育和现代蚕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下,1954年8月以陆星垣先生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杭州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有关蚕丝科技方面的刊物--《蚕丝通讯》,1959年初更名为《蚕桑通报》,融学术性与科普性为一体的《蚕桑通报》创办,为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开辟了学术交流新园地,为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广大青年学子和农技人员的蚕桑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蚕桑通报》自1954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传播蚕桑科技信息,提高蚕学学术水平,促进我省乃至全国蚕丝业发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湖州市广大蚕桑科技人员深深体会到《蚕桑通报》六十年来对推动我市蚕业科技进步,促进蚕丝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李定赢 《四川蚕业》2012,40(1):52-52,57
<正>宁南县蚕桑生产技术协会于2004年12月9日正式成立,本协会是在宁南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下,在宁南县科协、科技局、蚕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蚕桑生产技术协会。1宗旨宁南县蚕桑生产技术协会是着眼于蚕业生产的长远发展,立足行业,顺应市场,正确引导蚕业生产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宁南县蚕业生产提供科技信  相似文献   

7.
马秀康 《蚕桑通报》2004,35(3):65-65
今天,我们广大蚕桑科技工作者满怀喜悦之情庆祝<蚕桑通报>五十华诞. 在半个世纪的光辉岁月里,<蚕桑通报>遵照"发展蚕业科技,促进蚕桑发展,提高广大蚕业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宗旨,在繁荣蚕业科学研究,推进蚕业科技创新,促进蚕桑生产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之际,首先祝贺她60岁华诞!向为这本学刊做出心血和奉献的历届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编务人员等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蚕桑通报》为我们传播蚕业信息,展示省内外蚕桑科技动态,关注蚕业界重大问题,为蚕桑专业人员研究与成功创作等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平台。她是没有课堂的老师,无形的指挥棒和没有条文的学术规约,也是我们基层蚕桑工作者和广大蚕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蚕桑通报》杂志创刊六十周年,也是我投身蚕桑行业并从未间断一直为之努力的十五周年。伴随着我省蚕桑产业的优化与提升,我也经历了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从“职场菜鸟”变成了基层蚕桑工作上的业务骨干。《蚕桑通报》,从1999年开始一路伴我走来,她犹如大海航行中为游轮点亮的灯塔,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又是我专业道路上迷茫时的引路人,付于我披荆斩棘的勇气。她是桥梁,是纽带--崇尚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集蚕业科技专论、试验研究、科普推广、经验交流于一体,是我们广大基层蚕桑技术人员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0.
蚕桑文化在蚕业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蚕桑文化内涵、作用与价值以及蚕桑文化在蚕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加以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加深人们对蚕桑文化内涵的理解,认识到文化和经济发展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蚕桑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是加快我国蚕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因此,蚕桑文化的发展对蚕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真正加快我国蚕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桑生产国,蚕业是重要的农业项目,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进一步提升蚕业发展水平,做好产业转型升级非常关键。主要从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方向的转变和产品特点的转变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蚕桑通报》是我的老师,是我开始专业学习和工作后的衷心朋友,在《蚕桑通报》中,我更多了解了现代蚕业的信息,学习到了更多的实用技术,同时也是交流经验的好平台。  相似文献   

14.
《蚕桑通报》2002,33(1)
1《蚕桑通报》是国内公开发行的蚕业综合性科技季刊。刊登栽桑、养蚕、蚕种、茧丝、综合利用和蚕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与普及结合。读者对象 :从事蚕业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 ,中高等院校蚕学专业学生和从事蚕业生产的蚕农等。2来稿须论点明确 ,文字精练 ,数据可靠 ,图表清晰。包括图表在内 ,每篇字数 ,科技专论一般不超过5000字 ,试验研究一般不超过4000字 ,其他栏目的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3科技专论和试验研究两栏目的…  相似文献   

15.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10,31(1):61-63
概述了德清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主要成绩,在分析现在蚕桑产业所面临蚕业生产萎缩、从业人员老化、生产用房流失、桑园基础条件差、蚕茧垄断经营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桑园流转机制、加强科技合作与科技推广、整合蚕种生产资源、进一步推进现代蚕业园区建设、优化蚕桑专业生产合作社功能、发展现代观光蚕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彭浩杰 《四川蚕业》2002,30(4):54-55
高县蚕桑科技示范园是高县丝绸公司于2 0 0 1年开建 ,2 0 0 2年 5月投产使用的蚕桑科技示范基地和蚕桑科技培训中心。其通过各种较为先进的蚕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来较好地体现示范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挥蚕业产业化的主体带动、科技实验、机制创新和样板辐射作用。蚕桑科技示范区位于高县南部 ,(四 )川云 (南 )公路落 (润 )嘉 (乐 )段两侧 ,辖一镇一乡七村 ,48个村民小组 ,1 72 2户农户。园区内原有投产桑树 3 0 0万株 ,园区始建至今 ,除存桑外 ,另新建“一步成园”桑园 3 0 0 0亩。示范园投产后 ,预计可实现常年养蚕 2 3万张 ,产茧…  相似文献   

17.
1 概况高县蚕桑科技示范园是高县丝绸公司于2 0 0 1年开建 ,2 0 0 2年 5月投产使用的蚕桑科技示范基地和蚕桑科技培训中心 ,通过各种较为先进的蚕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来较好地体现示范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挥蚕业产业化的主体带动、科技实验、机制创新和样板辐射作用。蚕桑科技示范园区位于高县南部 ,(四 )川云 (南 )公路落 (润 )嘉 (乐 )段两侧 ,辖 1镇1乡 7村 ,4 8个村民小组 ,1 72 2户农户。园区内原有投产桑树 30 0万株 ,始建至今 ,除原有桑外 ,另新建“一步成园”桑园 2 0 0hm2 。示范园投产后 ,预计可实现年养蚕 2 .3万张 ,…  相似文献   

18.
《蚕学通讯》2007,27(4):58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蚕桑项目启动会于2007年11月24—26日在广州召开,来自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蚕桑项目所有承担单位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在进一步研讨和完善蚕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9.
蚕桑良种体系是推动蚕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蚕桑大省,也是蚕种、桑树种子苗木的大省,经过几代蚕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开展蚕桑品种的创新工作,培育出适合广西的桑、蚕优良品种,建立相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实现蚕桑的良种化,从而充分发挥良种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广西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1《蚕桑通报》是国内公开发行的蚕业综合性科技季刊。刊登栽桑、养蚕、蚕种、茧丝、综合利用和蚕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与普及结合。读者对象 :从事蚕业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 ,中高等院校蚕学专业学生和从事蚕业生产的蚕农等。2来稿须论点明确 ,文字精练 ,数据可靠 ,图表清晰。包括图表在内 ,每篇字数 ,科技专论一般不超过5000字 ,试验研究一般不超过4000字 ,其他栏目的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3科技专论和试验研究两栏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