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我国国内旅游事业不断发展繁荣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而以茶文化休闲观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在休闲观光茶园景观方面,也需要依托旅游发展规划与特点展开设计,以最大限度凸显"茶"的主题与特色为原则,注重游客体验,营造和谐、自然的茶文化氛围,促进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为乡村旅游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本文以乡村旅游中休闲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为内容,进行几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田县立足高山生态资源和茶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成功创建涉茶4A景区1个、3A景区2个,有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对于增加茶农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大田县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及现状,针对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现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特色不足、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从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统筹茶园景区建设、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知名品牌塑造、加快品牌宣传推广6方面提出发展措施,以期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茶园建设在乡村旅游中火热进行,带动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经济相融合发展,对产茶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分析生态茶园的基本模式、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旅游开发的概况,还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整合分析,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策划,乡村景区管理以及乡村景观设计。最后,综合探究乡村旅游与生态茶园一体化开发模式的可行性。生态茶园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当前衢州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规划引领、茶园景区化、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茶韵小镇、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范晓梅  李艳  贾哲 《福建茶叶》2016,(8):127-1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茶叶种植、茶产品、品茶赏茶、茶道等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茶资源作为茶文化的实际载体,是茶文化弘扬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旅游热潮的逐渐兴起,以茶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旅游成为旅游热点。然而,当前茶资源旅游模式开发还不够完善,茶资源旅游环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好茶资源的旅游模式有助于做好茶文化的旅游规划,促进茶业资源区域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学伟 《福建茶叶》2016,(3):151-152
我国生态茶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智慧旅游"之后,生态茶园发展进入新一代智慧旅游阶段。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建设包括一个平台、一个手机旅游APP和四个基础设施。新一代生态茶园规划建设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茶生态工程、功能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新一代生态茶园项目策划包括茶艺茶道表演、茶叶为主的农家土特产品生产、展示基地、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和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  相似文献   

7.
张祥永  于鲸 《福建茶叶》2016,(4):161-162
乡村旅游是海南悄然兴起的热门游,结合海南地域文化、茶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营造乡村特色茶庄景观,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研究从海南茶历史文化阐述,分析乡村茶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主题定位、功能设置和景观环境提升三个方面规划策略及方法,将茶文化、乡村环境改善与旅游结合,促进海南茶文化的推广,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与旅游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龚仕斌 《茶叶通讯》2005,32(4):59-59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湖南屋脊之称,生态环境优良。石门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进行茶与旅游的综合开发,组织实施湖南屋脊生态茶区建设工程,规划第一期(2005年冬~2006年春)建设良种茶园1万亩,到2005年新扩建良种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力争在壶瓶山建成全省最大的良种茶、生态茶生产区域。  相似文献   

9.
<正>寒冬时节,湖北西部山区宣恩县伍家台村的有机茶园仍吸引许多游客进园"赏茶",茶园热闹程度不逊春夏。伍家台村是湖北名茶"伍家台贡茶"的发源地,当地将茶叶产业与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建成集赏茶、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农宿等于一体的乡村农业园。图为1月7日,游客在宣  相似文献   

10.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产业转型和推动当地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为例,剖析红场镇发展"茶旅一体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茶乡旅游的开发提出相关针对性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休闲观光茶园建筑设计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为深厚的人文价值与文化内涵,在茶乡旅游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借助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提升茶园建筑设计的人文性,提升人们的文化体验,丰富旅游形式,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茶乡旅游事业的发展,树立茶乡旅游品牌,为茶乡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本文以乡村旅游为视角,对观光茶园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2.
茶禅文化旅游立足于茶叶产销区域的茶禅文化,结合当地茶禅文化的特点和内容,立体化地加工、开发、销售当地的茶禅文化旅游产品。文章阐述了茶禅文化旅游的含义,指出了立体化开发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的条件,概括了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立体化开发的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而又潜力无限的乡村旅游业,更当重视"绿色旅游"的发展。因此,推动生态旅游,将茶叶绿色农副产品以及"茶元素"嫁接到乡村旅游开发之中,既丰富旅游产品的形式,又扩充了茶产品的产业链;在保护乡村环境之时,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农副产品。不仅如此,传统茶元素的融入也为乡村烙上区别城市的独特标识,鲜明乡村旅游定位,为乡村招来更多观光旅游者。  相似文献   

14.
曾艳 《福建茶叶》2016,(7):146-147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青睐带动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中一股重要的新兴力量,茶文化旅游包含很多方面,茶文化历史的体验、茶园的观光、茶产地的风俗体验、茶园林旅游等各种旅游形式。茶文化园林是在茶园的基础上构造的一种新兴的观光旅游方式,茶文化园林观光和茶产品销售二者结合在一起,切实促进茶文化园林的发展,为地方的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但是很多的茶产地盲目的跟风,机械的学习其它地方的经验,缺乏自身的特点,这不利于茶文化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地观光茶园以茶叶为主题,以茶文化为特色,集聚茶文化、茶科技、茶休闲于一体,在对茶业资源进行整合的前提下,对茶叶生产经营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延伸以茶为主的价值产业链。本文深入挖掘以巴楚文化为内涵的茶文化,对山地观光茶园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全面提升山地茶园的生态环境,推动山地观光茶园的持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叶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茶园的规划具有民族特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的增加,为了缓解压力,通过旅游的方式来释放心中的压抑。茶文化旅游是最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形式,深得人们的青睐。茶园作为茶文化旅游的基地,茶园的规划直接影响这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茶园的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但茶文化来源于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生产,这些都离不开茶园。因此,茶园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园是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生态旅游的兴盛,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形式也逐渐受到人们青睐。茶园规划设计在发展茶文化旅游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多,因而要重视茶园规划,从而推动茶文化旅游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观光茶园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释放自我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这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对乡村旅游观光茶园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中观光茶园的类型与特色,提出了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茶叶旅游是近些年随着茶叶文化的崛起而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这种新型旅游方式一般以茶叶生产基地为依托,借助茶叶产业生产基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茶叶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形成的专项旅游线路,为了配合游客对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和要求,一般都会在茶园附近修建度假区以供游客方便。在茶园度假区的修建过程中,如何将当地的茶叶文化和元素渗透在建筑设计中,则是设计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将结合多个茶叶旅游区的成功案例,论述茶元素在茶叶旅游度假区的设计运用。  相似文献   

20.
以茶旅为题材的旅游文本,翻译目的论要求译文不仅要体现对原文“茶信息传递”的功能,还需要凸显传播茶文化的“呼吁功能”,吸引海外游客来茶园观赏茶景,品味茶香。本文以VR虚拟旅游大罗山云雾茶茶园的解说为实例,通过解释机器翻译的运行机制,运用“百度翻译”来翻译大罗山云雾茶茶园的解说词。结果表明机器翻译可以处理一般通俗的茶旅文本,但是涉及复杂的茶文化表达,机器翻译的译文不够准确,需要译者的译后编辑,从而实现对本地茶旅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