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当今文化旅游的主要阵地。本文以"大旅游"为理论视角,对当前我国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帮助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完善规划机制,加强融合力度,实现茶文化旅游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发展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国民主要娱乐活动之一的旅游也得到了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形式下的旅游观光方式,希望能够参加更多具有特色、代表性的旅游,为此相关旅游工作人员有必要进行特色化旅游的探讨。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从旅游文化大背景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茶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并着重探讨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状况。  相似文献   

3.
彭征 《福建茶叶》2016,(10):149-150
在大旅游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重庆地区盛产茶叶,对重庆地区的茶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对大旅游发展背景下的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并从重庆地区茶文化与乡村旅游入手,对重庆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开发策略,提炼了重庆地区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互动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杜萍  王素君 《福建茶叶》2016,(1):118-119
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现如今,旅游与茶文化相互作用,促进旅游业不断发展。茶文化能使旅游资源更丰富、使旅游品位更高,旅游除了促使茶产业不断发展,推动茶文化充分继承与传播。所以,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促使茶文化旅游得以不断发展,推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罗敏 《福建茶叶》2016,(5):167-168
茶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品之一。它以良好的销售量占据着强大的饮料市场,成为当今时代背景下饮料市场的排头兵。我国是茶饮品的发源地,对世界各国的茶业生产有着积极地影响作用。随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经济条件的不断丰富,我国扩大了内涵深厚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客源市场,茶文化的不断壮大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对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体育运动开始与各产业相结合发展。同旅游产业的结合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将茶文化主题元素与旅游互动模式相结合。文章介绍了体育+思维模式的产生和形成,提出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并分析了体育+思维模式对旅游互动的影响,讨论了茶文化主题元素在旅游互动中的应用。从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主题元素内涵入手,对比了茶文化与旅游互动中的相同点。最后,得出体育+思维模式下旅游互动中融入茶文化主题元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析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巧义 《福建茶叶》2016,(1):116-117
我国茶文化已经由传统的物质文化逐步上升为精神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茶文化更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被旅游行业高度重视。实现茶文化与旅游行业和茶产业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国茶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并在分析茶文化与旅游业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可概括为在开放的区域经贸往来格局下,因国内旅游项目的异质性,而能够吸引沿线国家的人士前来消费。通过在经贸往来、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三个方面所做的背景分析,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可围绕着:掌握沿线国家人士的需求偏好、官方企业共同推动下的信发布、产业链视角下的显性文化连接、多主体多功能驱动的场地打造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曹艳芬 《福建茶叶》2016,(10):146-147
传统茶文化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恬静、淡雅、和谐、圆融的性情。同时,传统茶文化也是非常珍贵的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了旅游业的新方向。可以说,将传统茶文化与当代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贵平 《福建茶叶》2016,(5):135-136
深度旅游是当前的旅游新方式,本文通过对深度旅游理念的分析,探讨了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并提出不同的开发模式,希望对我国的茶文化旅游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平 《福建茶叶》2016,(4):152-153
茶文化旅游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旅游形式,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是集采茶、制茶、茶艺为一体的一种以地域性为特征的旅游模式。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现有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分析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一些更为与时俱进的开发策略,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极其重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人们在不断深入认识茶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挖掘出茶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和功能,形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茶文化旅游。而如何科学评价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功能和开发潜力也成为了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首先应用专家意见调查法,构建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信阳和阳羡国内两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曹菊枝 《福建茶叶》2016,(10):143-144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茶文化旅游。本文通过对我国茶文化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挖掘整合茶叶资源,更好地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易红燕 《福建茶叶》2016,(8):109-110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浓厚的茶文化历史,我国大多数茶乡都存留着几千年的茶文化遗址,同时也包含了许多非物质遗产。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高,加之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兴起了茶文化旅游热。本文通过对我国茶文化自身优势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茶文化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理性评估与评价历史茶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是践行具体工作行动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形成明确目标和方向的基础.同时,充分了解历史茶文化资源旅游价值,由此形成科学与合理的工作路径,提出具体的措施.根据历史茶文化资源的既定属性,科学发掘与开发历史茶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从而突显地域个性,打造特色茶园旅游景区.以特色茶馆为媒介,深度衔...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湖南省旅游资源,提升湖南省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旅游文化品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分析对湖南茶文化结合旅游产业的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认为湖南省可以通过挖掘传统、适度创新、设计多层次荼文化旅游产品等战略构想开发茶文化旅游,为实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茶文化的内涵而言,其中主要包含行为文化板块和思想文化板块。另外,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游客展现本土茶文化的行为要件和思想要件。需要指出的是,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将有助于提升旅游项目的市场差异度。开发思路包括: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突出人文元素在开发中的市场差异化、建立同业协会和公共基金助推商业化、针对性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朱龙凤 《福建茶叶》2016,(6):153-154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到社会公众的心里,以及对城市工作压力的缓解,生态旅游项目方兴未艾的发展起来。其中,围绕着茶文化而展开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比比皆是。就茶文化而言,需要大力挖掘茶文化中的显性层面、隐性层面。通过讨论和分析,茶文化融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包括: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宁  张乐 《福建茶叶》2016,(5):153-154
茶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可以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将中国的茶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茶文化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史,茶文化的内涵及资源,分析了茶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嫁接点,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我国的地域又极其广阔,因此,我国具有丰富的茶文化遗产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茶树、茶场等自然资源和茶俗、茶礼等人文资源以及茶诗、茶社等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茶文化遗产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同时,茶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也给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现存茶文化遗产资源和利用旅游发展促进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以及茶文化遗产资源适度开发与合理保护相关问题的讨论,为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