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栋  卓敏 《中国茶叶》2009,31(2):7-10
4.茶叶研究机构对中国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民国初期,福建崇安、安徽祁门和广东鹤山等地曾经设立国立茶树改良场;中山大学设立茶蔗部,开启了中国官方的茶叶科学技术研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红茶产业与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南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英德市),  相似文献   

2.
<正>武夷岩茶传统独到的手工制作技艺,主要在做青和焙火两个阶段。而传统的焙法,则是用木炭为热能,至今已三百来年。这种焙法,工艺独到,焙师技艺高超。所以清两江总督梁章钜(1775—1849)多次考询武夷茶事后,在《归田锁记》发出感叹"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传统的武夷茶炭焙法,既用于焙揉后的湿茶索,俗叫"走水焙",又用于焙干茶,俗叫"补火"、"吃火"、  相似文献   

3.
试论茶税     
我国茶税制始于唐代中叶晚期,并逐步形成。这一方面是因为茶的饮用日益普及,销量日益增加,统治者认为有利可图,便开始征收茶税;另一方面是因为战乱频繁,国库日绌,征收税款以扩充军备。《旧唐书·德宗本纪》载:建中三年(782年)判度支赵赞上言……“竹、木、茶、漆皆,十税其一,以充常平之本”,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茶税和茶叶税率。当初规定,凡是产茶州郡以及茶山之外的商路,一律设置税场。茶税确立后,每年为皇朝提供大笔资金,唐贞元九年(793年)“岁得钱四十万贯”。以下,就我国各时期的茶税作一概述。 一、历代茶税 1.唐代的茶税 我国的茶税始于唐代,到了唐代中后期(820年间),茶税大增,一是接受盐铁使王播的  相似文献   

4.
茶税平议     
本文从中国古榷禁、土贡、官工业制度开始,梗要地阐述了古代,近代及建国后茶税制度的历史沿革,从规模手实证分析角度,讲座了现行茶叶农业特产税的是非典直。对降低茶税、茶税公平,大宗茶和名优茶税赋、培植税源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茶贸易自古有之,但是,不同阶段的茶贸易发展状态,却是截然不同的,在民国时期,皖西茶贸易甚至开始走向衰败,而从现阶段的茶贸易分析来看,可以发现民国皖西茶贸易的衰败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在于茶的特色和销售的方式存在局限,很难与其他地域的茶形成较大的竞争力。本文主要研究了民国皖西茶贸易衰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茶税在我国不是简单的国家财政收入问题,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对茶业本身都有直接的影响。有必要对茶税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进行比较。一、税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把将实物无偿地交给奴隶主或帝王称作进贡,春季以前奴隶社会君主向臣届或藩属等取得的土特产贡纳叫上贡,把按田地面积等的摊派叫赋,土贡和赋合称贡赋,贡赋为税收的原始形式。春秋时,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各国向臣属征收的军役和军用品称赋,对臣后土地征收的财物称为税。无论贡、赋还是税都是国家收入来源,都有税的基本特征。二、我国古代茶税我国古代茶税起源于何时目前…  相似文献   

7.
我场属于省十四个茶树良种基地之一,从一九七五年春开始建立了茶树良种母穗园,共种植安徽一、九号、上梅州三个品种,计三亩八分二厘。其中安徽一号三亩一分七厘,上梅州品种三分。扦插苗圃,为了摸索扦插育苗有关技术,一九七五年春我们从本场栽培四年生幼龄茶园  相似文献   

8.
刘玉峰 《中国茶叶》2004,26(3):34-36
三、税茶和榷茶政策 到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九月,唐政府开始实施税茶政策.<旧唐书>卷十二<德宗纪>记载道:"(建中三年)九月丁亥……判度支赵赞上言,请为两都、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等州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贯,下至十万贯,收贮斛斗匹段丝麻,候贵则下价出卖,贱则加估收籴,权轻重以利民,从之.赞乃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一(之),以充常平之本."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讯     
《中国茶叶》2011,(5):34-38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视察工艺造型茶博物馆4月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国家、省、市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位于安徽屯溪老街的工艺造型茶博物馆。博物馆内数百种工艺造型茶实物样及展品博得厉无畏副主席等领导的连连赞扬,厉无畏副主席还兴致勃勃的挥笔题字"芳生艺茶,绽放新花"。安徽汪芳生、汪徽州两代茶人创制了数百种工艺造型茶,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4月22日,工艺造型茶博物馆在安徽屯溪老街揭牌。黄山市领导、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美、英、德、日本、巴西等中外20多位贵宾参加仪式到馆祝贺。  相似文献   

10.
浅谈闽东茶叶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业经济是闽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税收是闽东地方财税的重要来源.2000年闽东茶叶税费达8500万元,如何应用好税收杠杆,调控和促进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叙述了茶叶税收的演变与发展,分析闽东茶叶税现状,提出了税收征管的办法与建议. 一、茶叶税收的历史演变 我国税制始于唐代中后期《旧唐书·德宗本纪》载:建中三年(782年)判度支赵赞上言……“竹木、茶、漆皆,十税其一,以充常平之本”,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茶税和茶叶税率.茶税确立后,每年为朝廷提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茶税制简述周靖民(湖南省茶叶进出口总公司长沙·410005)我国中古以前没有茶税,只有贡茶。到8世纪的唐代中叶,南北方饮茶的人逐渐增多,有的地区嗜茶成风,茶叶生产、贸易发展起来,当时朝廷为了开辟财政收入,于是开征茶税,后就成为长期的赋课制度。...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发展时期,由于僧侣、宫廷的推动,恰遇气候温暖期,致使茶叶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商品,得以大发展。茶叶税法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茶叶生产的发展与商品化;二是政局动荡,国力渐衰以国家财力的需要;税种可分为茶税、榷茶、贡茶、茶马互市等类别,茶税的形成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时期,官府一改历代对茶业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建立了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对茶叶产销进行管理。与不同的经营方式相对应,官府对茶事的行政管理分为税茶制管理机构、榷茶制管理机构、贡茶制管理机构,以期达到不同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玉峰 《中国茶叶》2004,26(2):38-39
自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就开始研究唐代茶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研究趋于升温.期间潘忠义、鞠清远、徐方干、傅举有(唐代盐和茶的专卖,<史学月刊>,1960,13)、唐耕耦(唐代茶业,<社会科学战线>,1979,4)、张泽咸(汉唐时期的茶叶,<文史>第11辑)、贾大泉(唐和五代时期四川的茶叶,<天府新论>,1987,4)、鲍晓娜(茶税始年辨析,<中国史研究>,1982,4)、凌大珽(<中国茶税简史>)、陈衍德(唐代茶法略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2)、商岘(一千年茶法与茶政,<平准学刊>第三辑下册)、李斌城(唐人古茶,<农业考古>,1995,2)、王洪军(唐代的茶叶生产,<齐鲁学刊>,1987,2;唐代的茶叶产量、贸易、税茶与榷茶,<齐鲁学刊>,1987,6;唐代茶叶生产发展的经济原因及其与自然经济的关系,<济宁师专学报>,1988,1)、方健(唐宋茶产地与产量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2)、章秉纯(唐代茶税考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2)、孙洪升(唐代榷茶析论,<云南社会科学>,1997,3)等均作过专门探讨,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唐代茶业政策的演变发展阐述不够全面,对税茶与榷茶的区别也认识混乱,因而对唐代茶业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对某些认识予以辨别分析仍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12,(1)
正杜陈当过部队排长、指导员、霍邱县种子公司总经理、安徽隆平高科种业公司总经理。2002年起自创安徽杜邦家家福种业公司,任总经理。2005年兼并雨台山煤磷矿,组建安徽富邦矿业,任董事长。2007年兼并重组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并创建安徽天下国茶有限公司兼任董事长。2009年组建省重点项目即安徽华夏国际茶博城投资运营公司,任董事长,安徽华夏国际茶博城筹备处副主任,筹建安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茶业牵涉到诸多内容,如:茶业政策、茶业法规、茶税征收、茶叶贸易等。在明代年间,茶法在沿袭唐宋旧制之下,还进行了更为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并拟定了相关的茶法制度,如:榷茶制度、茶马贸易制度、贡茶制度等。这些茶法政策也在较大程度上推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在明代制茶技术的划时代变革之下,明代的茶法制度也在变革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明代茶法体系。本文重点对明代茶法的建立、变革和监察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茶法和茶叶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瑛 《中国茶叶》2006,28(3):42-44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征收茶税以来,茶叶逐步成为历代政府实行官买官卖——即所谓“征榷”的大宗货物,其地位仅7欠于食盐。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征茶税,至元十二年(1275)开始在江淮以南普遍推行榷茶,其法“由约而博”,总其大要,可分为三个大类。  相似文献   

18.
陈蓉 《茶叶》2005,31(2):123-124
在唐代政府对茶业实施征榷。“榷茶”意思是“专卖茶叶。也泛指征茶税或管制茶业取得专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安徽茶名外宣翻译,本研究将从目的论视角,以安徽特色茶名为例,对目前茶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本研究指出,茶名外宣翻译过程中存在茶名翻译不统一等问题,译者需要加强学习相关背景知识,灵活处理,以期为茶名翻译研究提供更加新颖的视角。同时,本文对拓展目的论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并对茶名外宣翻译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贾晓雅 《福建茶叶》2016,(6):218-219
在我国,茶饮品作为人们日常的生活饮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在古代,茶代表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息息相关,每一代王朝都会围绕茶叶这一看似普通的生活因素而制定许多名目繁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等,而且还被当作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明代时期,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黑茶、乌龙茶、花茶等种类就是在明代先进制茶技术中产生的名茶。以此为背景,明代的茶叶政策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革,以榷茶与茶税政策、茶马贸易政策、茶法政策为代表的明代茶叶政策接踵被推出,以此来规范官方茶叶市场、打击私茶经营现象、维持与西北的茶马贸易、扩充军用马匹、通过茶税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等。一系列的明代茶叶政策的推行,不但保证了明王朝的军事实力,又笼络了西北少数民族的人心,维护了和平与稳定,还增加了财政收入,所以,明代的茶叶政策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