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由黎族棉纺织工艺、缬染工艺与麻纺工艺合并而成,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服装设计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就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在现代茶服设计中的运用展开探究,简要介绍了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特点,进一步就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在现代茶服设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茶馆不仅是当前流行的一种重要文化休闲场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及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现代茶馆的室内装修环境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现代茶馆室内软装设计视野出发,结合茶馆整体软装设计与染织艺术饰品设计发展趋势,浅探茶馆室内软装设计中染织艺术审美内涵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茶叶产量和市场消费量十分巨大,增速惊人。不仅如此,在成熟的茶叶产品应用历史中,也形成了成熟、体系化的生产技术,茶染技艺就是其中重要的技术内容之一。我国茶染技艺的成熟应用,实际上与我国绿茶产业成熟发展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我国是世界上绿茶生产的重要大国。本文拟从茶染技艺的应用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服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服装设计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从而探究茶染技艺对服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兰 《福建茶叶》2022,(2):55-57
对于室内软装的整体规划,不应体现在前期的全局统筹,需在实践中始终坚守整体设计基本原则.且能处理好茶文化、色彩、色相对比等关键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在细节中体现整体规划的效果和作用.一要在室内软装设计整体规划中合理表现茶文化元素;二要从道家文化视域出发践行室内软装规划行动;三着重体现以人文本,在室内软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5.
室内软装设计专业中重视的是技能应用性的内容,其综合运用到多个学科内的知识,需要从业人员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应用。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室内软装设计专业教学已经着力开始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战略上应用现代学徒制来提升室内设计专业的应用性。本文将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来对现代学徒制在室内软装专业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提出意见,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下的教育改革机制。  相似文献   

6.
室内软装行业从进入公众视野到现如今的蒸蒸日上,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追求软装对于生活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家居装饰行业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市场。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室内软装所传递的情感诉求与具体体现,通过深入探讨不同材质的实用性家具,分析室内软装在营造生活情调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壔霖 《福建茶叶》2016,(6):106-107
茶舍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休闲文化场所,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越发高涨,休闲娱乐消费正逐步占领着人们日常消费越来越多的份额。本文通过对茶舍整体风格设计及其室内景观环境设计的阐述,总结分析了茶舍室内景观环境设计的风格布局及要点,并以陶艺石砖在茶舍室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例,对茶舍中陶艺石砖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这对茶舍景观环境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茶染作为植物染色工艺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具有取材便利、操作简单、环保健康等特点,还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以及一些产品的工艺设计中,这种设计方式符合现代人的追求理念,还能满足现代人对于其设计和审美的需求。在茶叶博物馆衍生品的设计中,运用茶染有助于提升衍生品的文化价值、强化衍生品的美学内涵,以及提高衍生品的发展水平,通过其中的工艺和技术为茶叶博物馆衍生品的设计和工作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分析茶染的工艺特征,然后根据其应用的价值,分析茶叶博物馆衍生品设计中茶染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中包含的许多元素已经被我国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被列为非遗最多的是茶艺类。即,各个类别茶叶(普洱、龙井等)加工研磨的技艺。除此之外,茶精神以及与茶有关的民俗文化也逐渐被重视,陆续被列为国家保护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主要探讨了茶文化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信阳毛尖茶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产,素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之后又屡获国内外金奖。信阳毛尖茶好,除得天、地之利外,更与其独特炒制技艺有关,最好的信阳毛尖茶都是手工炒制而成的。2007年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信阳毛尖茶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的形成、现状和标准手工炒制技艺流程,对弘扬传承信阳茶文化很有意义。一、信阳毛尖炒制技艺的形成与现状信阳种茶历史悠久,清朝中期是河南信阳茶叶重要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和完善,在清末出现了信阳毛尖的成  相似文献   

11.
杨尧 《福建茶叶》2016,(8):218-219
茶染艺术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把茶染艺术应用到现代家居纺织品的设计当中,不仅可以让纺织品的设计更具民族特色,而且可以让家居纺织品具有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当前我国对茶染艺术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实验成果,掌握了茶染艺术的基本技法、染色规律等等的染色技术。但是,如何把茶染艺术应用到家居纺织品的设计中,让茶染技术融入家居纺织品的色彩设计、图案设计和质感设计中去,我国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本文针对家居纺织品设计中融入茶染艺术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各行各业都开始对"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针对茶染技术在女装服饰领域中的应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创新方法,即茶染套色艺术效果的设计、茶染图案艺术效果的设计以及茶染质感艺术效果的设计等,以期能够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顺利传承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茶染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茶染艺术在家居纺织品中的相关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茶染艺术的独特文化以及独有的艺术魅力,结合笔者多年从业设计经验,为从事家居纺织品设计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要制好茶应“天、地、人”相配合。天即“天时”,也就是制茶时天气;地即“地利”,是指茶树生长在得天独厚的环境的鲜叶原料,这也是制茶先决条件;人者即“技艺”,即制茶的技术水平掌握好每道工序的操作程度。云霄花香蜜韵云霄黄观音茶技艺具有闽北、闽南乌龙茶的独特技艺,更凝聚了多代茶人的实践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将茶文化运用到环艺软装中,不仅能为环艺软装带来了新创意,而且还获得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途径。因此,本文以茶文化为侧重点,分析了茶文化在环艺软装中的运用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丽媛 《福建茶叶》2016,(9):303-304
我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无论是茶叶资源的深厚性,还是茶文化体系的完整性,都有着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而茶染艺术也是我国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整个茶染艺术中不仅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相关特点,同时其中也融入了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优点。此外,应用茶染技术也符合人们对养生和健康的客观需求。本文拟从茶染技术的相关内涵及具体应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服装设计工作发展新方向进行研究,从而探索茶染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7.
茶在我国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茶也是有着一种偏爱。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逐步的向前发展,人们对于茶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随着茶叶制作的不断增多,茶废料也开始逐渐的增加。如果,对于这些茶废料不做任何的开发处理,那么它们最终的命运就是被当做垃圾丢弃。但是,如果将其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以下内容就是对健康生态下制茶废料的循环再利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唐刚  卜俊 《茶叶通讯》2020,(1):164-169
茶染艺术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茶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完整的体系,导致其应用和发展相对较为局限。本文通过分析茶染艺术的发展历史,归纳茶染艺术的主要应用范围及价值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茶染艺术的发展模式。茶染艺术作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茶文化为发展背景,以茶染艺术为发展目的,以文化认同、研发新品、教育传承、体验互动、政府扶持为发展手段,通过五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形成互促优势,为茶染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染艺术是一种植物染色工艺,它的优点在于材料获取容易、制作方式简单、有利于环保。茶染艺术在我国得到很好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绿茶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是世界生产绿茶最多的国家,所以我国的茶染艺术也尤其发达。本文在分析茶叶染色萃取工艺和现有的服装染色技术的创新方向和要求的基础上,探讨茶染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文化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茶室是向人们展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所以茶室内环境设计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对茶室内古典装饰环境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