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文化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茶和中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的当下,我国正积极寻求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而中医国际推广成为了最佳选择之一。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医国际推广的可行性及过程中的困难,然后从茶和中医的密切关系入手,提出借助的"茶"文化翻译的"桥梁"作用,消除中医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折扣"障碍,并具体分析了发挥"桥梁"作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旭峰 《福建茶叶》2023,(5):185-187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其持续流传的过程中,不断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联系,从而出现了众多与茶相关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由于中西方“茶”文化的传播情境和发展途径并不相同,中西方对“茶”文化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和内涵,对中西方“茶”文化的有效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宁 《福建茶叶》2023,(11):107-110
“茶道”是茶文化的组成,是茶事活动中哲理、伦理、道德的多维交融,是沏茶、赏茶、闻茶、品茶的有机统一。兼具趣味性、实操性与美育性的茶道技艺教学若作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技艺学习内容之一,既可丰富中华文化技艺教学体系,又“以点带面”增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其对于底蕴深厚的中华茶文化的探索与认知。文章结合吴伟克体演文化教学法,探讨了“茶道”的历史渊源、种类及教学程序,指出了其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中华文化技艺教学增添了新的亮点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4.
茶为国饮说     
刘枫 《茶报》2004,(4):3-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种全球范围的对茶的重新认识,带来了中国茶的全新机遇。而提倡茶为国饮,让茶在服务人类健康、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何为“国饮”,就是要通过推广,让饮茶不仅成为中国的一种民族习俗,而且在国际上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5.
王丽红 《福建茶叶》2023,(3):155-157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茶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文化根基与文化底蕴。茶做为一种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对茶的文化解读可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而当前因我国“茶文化”外宣缺乏系统的整合、品牌宣传力度不足、传播渠道局限等因素,导致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外宣没有达到理想的外宣推介效果,本文基于“新文科”的内涵与特性,赋予了“茶文化”外宣推介策略新思考、新启示。本研究从“新文科”的“创新性”、“融合性”、“中国性”、“全球性”四大特性着力,对策性地提出了中国“茶文化”相关外宣推介策略,旨在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叶峰 《福建茶叶》2016,(7):319-320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记载了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社会生存现象之一,它是人类历史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在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市场的消费过程中,美国这个相对传统的国度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茶文化体系,产生了种种茶文化现象和“茶语言”,当源于中国的茶飘香于英伦国度的同时,我们看到茶作为中英两国共同的标志性象征和语言,深刻地影响了英国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在英国文学作品中,不乏有茶文化现象和“茶语言”,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詹星 《福建茶叶》2016,(10):393-394
中国具有深远的茶文化和诗文化,茶诗就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研究茶诗可从其内容、音韵、形式和意境入手。文章着重从茶诗叠词、茶诗意境和茶诗意象三个方面探讨茶诗英译中"音"、"形"、"意"的传递,期待通过茶诗英译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郑巍 《福建茶叶》2016,(12):318-319
茶古籍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准确认知茶文化的重要途径,译者在翻译时应当特别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确保这些深层意义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会流失或变形。本文首先介绍了茶古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其内涵主要由儒家思想中的“礼”与“度”、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以及佛家思想中的“静心参悟”构成,而后阐释了茶古籍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指出译者应该在全面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立足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对这些内容加以诠释,促进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舞台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纵观中国茶文化史,茶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发达的朝代,茶文化亦发展。如唐、宋即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在唐代陆羽之手诞生,因此他被称为“茶圣”。宋代的“斗茶”之风不仅风靡全国,且传之日本。日本人民注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日本茶道。而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的茶馆、茶肆、茶楼、茶坊,则兴起于明末清初。以北京茶馆为例,有民族形式建筑、衬托特有的儒雅气质的“老舍茶馆”,有饮茶兼卖满汉点的“红炉馆”,有饮茶兼听评书的“书茶馆”,有开设在古刹名寺,荷塘芦丛、山凹松林、瓜棚豆架及菜圃之间的“野茶馆”,还有江南水乡的小茶馆。这些各具特色的茶馆,既是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亦是人们身心休息和娱乐的去处,也是民事活动的场所。由于中国历史的特定性,曾有一时这些茶馆被称之为是资产阶级的小资情调,而被取消,中国茶文化走向萧条。它的复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兴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一度被冷落了的茶文化又再次被提及。1989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茶与文化展示周”,拉开了中国茶文化热潮的序幕。随之作为弘扬茶文化窗口的杭州“茶人之家”率先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茶艺馆“福建茶艺馆”在福州西湖之畔的博物馆内诞生。这十五年来,茶文化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在这股热流中,茶艺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相似文献   

10.
张孟杰 《福建茶叶》2024,(2):147-149
首先分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外宣翻译的背景和必要性,探究其翻译现状和存在的翻译问题,通过详细了解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在外宣“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对该国家非遗项目进行翻译及分析,并提出改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相关措施,以期更好地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王家斌 《中国茶叶》2005,27(5):22-23
一、"茶为国饮"问题 "茶为国饮"的提法应该是"名正言顺"的.茶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大众饮料,"清茶一杯"、"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等均体现了华夏古国礼仪之邦、文明之国的文化积淀.何为"国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刘枫会长在<倡导茶为国饮>一文中说:"就是要通过推广,让饮茶不仅成为中国的一种民俗,而且在国际上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2.
陆文 《福建茶叶》2023,(4):99-10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中国文化外译考察使得“中华文化失语”问题愈加凸显,大学文化英语课程需要在习得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大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本文通过茶文化典故翻转课堂和茶诗茶词翻译鉴赏的教学活动,挖掘茶文化所蕴含的育人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塑造和思想提升。大学文化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和必要补充,能够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构建文化安全与价值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启坤 《中国茶叶》2003,25(6):31-31
《中国茶叶》杂志2003年第1期和第2期发表了王郁风的“《四库全书》版陆羽《茶经》校订”的文章。读后,感到很多校订确实是必要的、正确的。但是也有一些是理解错的,校错的,现提出来,以供商榷。 1.四库全书本《茶经·七之事》中,司马相如《凡将篇》列出的中草药名中有“蜚廉”一词,将其改为“蜚蠊”是错误的。因“蜚廉”是一种植物,而“蜚蠊”是蟑螂。《凡将篇》中的中草药,多为植物。经查《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得知“蜚  相似文献   

14.
在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了二十六年,听茶、说茶。品茶相对比一般人会多些,对茶叶的生产、加工、出口也略知一二。然而,对茶有一份眷恋与思考,倒是近几年主管商标工作、参与品牌开发后产生的。 我国茶叶出口的知名商标不少,有北京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中茶”牌,“新芽”牌,“向阳花” 牌:有浙江的“骆驼” 牌,“狮峰”牌:上海的“天坛牌”:福建的“瑞龙”牌,“蝴蝶” 牌;湖南的“猴王” 牌;还有广东的“金帆牌”,“宝鼎牌”,等等。这些商标,名字动听,图案好看,对其寻根探踪,不少都连着一条根──中国是茶的故乡。小小商…  相似文献   

15.
葛露 《福建茶叶》2016,(4):181-182
"瓷"和"茶"的文化来自于中国,历史悠久,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关。这两种文化蕴涵着炎黄子孙的无边智慧,是中国文化的的精粹。钧瓷茶具就是由于这两种文化诞生的产物,钧瓷茶具的造型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完美地诠释着茶的色香味,使饮茶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体现了祖先的无穷智慧。钧瓷茶具到了唐代才有了专业器具,种类极多,琳琅满目,功能较为合理、不仅极具审美性而且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对后世钧瓷文化以及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相似文献   

16.
弘扬茶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嫦妤  黄静  赵超艺  卓敏 《茶叶通讯》2009,36(4):44-45,48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资源最丰富、茶文化最深厚的国家.茶在中国始终扮演着社会交往的最佳礼物和媒介,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茶文化的本质是"和谐文化",它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彼此尊重,加强交流,启发人们感悟身心的统一.大力弘扬茶文化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笔重要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黄晓芳 《福建茶叶》2022,(1):261-263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咏茶诗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咏茶诗词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咏茶诗词推广并没有形成大面积的传播,只有在个别的地区,咏茶诗词文化会有所交流和发展.另外,在学术研究方面,对咏茶诗词文化的挖掘也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仍然是一种小范围的研究,咏茶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待进一...  相似文献   

19.
王桂珍 《福建茶叶》2016,(6):309-310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茶产业发展迅速,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相关翻译工作的管理与完善也被提上日程。在翻译茶产品说明书时,应当充分考虑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能够为外国消费者所接受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有效对接,推动我国茶叶产品及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性,分析了当前茶产品说明书翻译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茶是发源于中国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品,鼓励茶企业发展壮大是非常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广策略之一。会计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运用得当对发展中国茶企业和茶经济以及推广茶文化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会计学应用于茶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必要性、会计在管理茶企业资产时应遵循的原则、会计学在茶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三个方面研究了会计学在茶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