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襄作为北宋时代的诗人、书法家和茶人,他对茶的贡献极大,撰述了点茶著作《茶录》,为点茶法奠定了基础。此外,蔡襄的茶道和精神美学特征从涉茶诗歌和涉茶书法中也有所体现。本文解释了"茶事美学"的概念;论述了蔡襄《茶录》中呈现的茶事美学特色;浅论了蔡襄茶诗词的制茶之事和思人情怀,以及其书帖中严谨、磅礴和灵动等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北苑茶产于建安(令福建建瓯县),为宋、元两朝的贡茶,曾极盛于北宋。由于“建安不但形成为宋朝制茶和茶学的中心,而且宋朝茶书大多以建安贡茶为内容”,历代学者对建安北苑茶研究颇多,但对北苑的称指则有异同,本文就这些方面作初步考证。 一、史料中的“北苑” 1.北苑茶焙。《福建通志》四十五卷“古迹”中载:“五代北苑茶焙在凤凰山麓”。《元丰九域志》在  相似文献   

3.
谢建华 《福建茶叶》2016,(6):334-335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中国茶与文化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宋朝的名流墨客对茶更是喜爱。当时士大夫推崇茶文化,饮茶逐渐成为高雅之举,因此,宋朝的文人墨客将饮茶、品茶作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很多文人还将茶引入诗词、引入绘画中,茶画就是宋朝茶文化的具体表现。本文主要研究了宋朝茶画艺术的特征,并分析宋朝茶画艺术内涵以及茶画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茶画,是我国古代众多绘画种类之中体现着人民生活与艺术紧密相连的一个类别,主要描绘人们饮茶所用茶具极其场景。而茶画在宋朝的发展突出,大多茶画都流源于宋朝。宋朝是一个由茶引起的茶文化飞速发展兴盛的时期,在这之间应运而生的茶画艺术,更是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由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茶文化的欣赏,以及宋徽宗重文喜政、嗜好饮茶品画,这从上至下的文化潮流随之流行,成为宋代茶事活动十分繁荣的主要原因,茶画便是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下,显露出其本身的内涵,进而被人们欣赏与喜爱。本文将围绕宋代茶画,从茶画起源入手,进一步地探究其中包含的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感受宋朝人民对于茶画艺术的创作之精良,关照宋朝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1,33(1):55-56
陆廷灿,字秋昭,一字幔亭,清代江苏嘉定人。陆廷灿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任过知县、候补主事。陆廷灿因有感于唐代陆羽《茶经》之后,茶法屡变,于今多异,检索不便,故依《茶经》目次,将历代茶书、茶文以及散落于笔记、史志、诗话和其他论著中的茶事资料汇编成《续茶经》(1734年)一书3卷,以成大观。此书草创于崇安任上,编定于归田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茶书中的茶具与儒家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中庸和谐的思想在古代茶书的茶具设计中得到一定的体现。中国古代茶书中记载的茶具之制造设计往往体现了浓厚的礼仪观念,茶具在儒家礼仪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茶书中的茶具强烈表达了儒家的人格思想,最典型的是宋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十二种茶具和明人喻政《茶集》所辑明支中夫《味苦居士传》中的茶盏。儒家有很强的崇玉观念,这极大影响到了茶书中的茶具,这些茶具普遍有类玉的倾向,最典型的是茶盏和茶壶。儒家有很强的入世精神,这在唐人陆羽《茶经》中的风炉、宋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十二种茶具和明人顾元庆《茶谱》所附盛虞《竹炉并分封六事》中的几种茶具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茶文化不管是从最初神农尝百草的记录,还是发展到唐朝茶圣陆羽《茶经》的问世,还是到了宋朝皇帝赵佶的《大观茶论》,还是到了明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宋代可以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平民百姓、文人墨客还是达官贵人,"喝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此过程中茶事绘画、茶叶加工工艺等都得以呈现出更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就宋代茶事绘画艺术而言,许多作品在绘画技艺、风格、主题等方面各自有其特色,其中茶文化与绘画的融合更是引人注目,且茶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关于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本文将结合宋代茶画作品及其兴盛的背景,具体分析茶事绘画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在宋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茶文化在官府和平民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高官、文人、平民都成为了茶文化的参与者和爱好者,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向巅峰攀升。我们可以透过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领略和感受茶文化在宋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可以一同与文人骚客一道相约品茗饮茶的乐趣,欣赏茶事绘画的艺术情趣和氛围。本文即从对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发展进程的研究出发,深度剖析了宋代茶事绘画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茶为文明古国所即知已用之一种饮料……就茶言之,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孙中山这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一文中,对茶叶作出的至高赞美!笔者1991年在《名人茶事》一书中,曾以《孙中山重视茶叶生产》为题记载其茶事,未曾突出上述赞语。20年之后重温此语,深感孙中山对茶的挚爱与先见之明:他的赞语不仅与茶圣陆羽"为饮最宜"的评语相吻合,更与当  相似文献   

11.
武立功  王丽 《福建茶叶》2016,(4):355-356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很多以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即茶画。茶画多以茶事活动为场景进行描绘,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繁荣的茶文化。明代的茶画作品也较丰富,其中吴门茶画极具代表性,吴门地区以茶事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较多,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2.
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广群芳谱》,其中有茶谱四卷,它比较广泛地收集了我国自晋朝以来的许多茶事活动和茶叶生产经验,因此该书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的茶事,而有些方面,还可作为今日之借鉴。兹就书中有关栽茶和采茶的纪载,作一番论述。一、茶树栽培 1.关于茶树的栽种广群芳谱(以下简称广茶)的《茶谱》在“种植”一节写道:“茶性恶水,宜肥地斜坡阴地走水处,用糠与焦土种之,每一圈可用六七十粒,覆土厚一寸,出时勿耘草,旱以米泔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从1986年第二期至1987年第一期,曾连载拙作《台湾茶事》,受到不少读者的嘉许,不胜荣幸。内地访港茶友说,《台湾茶事》很有意思,篇篇必读。台湾茶友也说,《台湾茶事》对中华茶艺发展的内部沟通有很大帮助,对现代茶艺文化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中国茶叶》不惜篇幅介绍台湾茶事,在一些读者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我爱饮茶,也爱读书。朋友知我所爱,传我动图秀。点开来,古筝幽婉、水墨淡逸,配上清雅的文字简介,我立刻便爱上。书到了,共两册。一本叫做《画说中国茶:茶史·茶趣》,另一本是《画说中国茶:茶事·茶俗》。茶书读过很多,这样精美的少见,说是儿童绘本读物,亦属典藏佳品,真算得上独具用心。先看了茶史。中国茶的发现者现在尚无定论,一般都归于神农。据说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传说由来已  相似文献   

15.
继承和发扬我国茶叶文化:兼评《大观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陆羽是我国茶学和茶文化的奠基人。他撰著的《茶经》开创了茶学研究的纪元,促进了我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宋赵佶以帝王之尊,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所撰《大观茶论》倡导研究茶学,所以有宋一代茶学、茶业经济、茶叶生产制造技术较之唐朝更有长足的发展。 (一) 宋朝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到宋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封建经济发展史上,宋朝完成了唐中期以来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改革。我国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如活字印刷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凤凰茶溯源     
凤凰水仙茶栽制历史悠久,据《潮州府志》云:凤山名茶待诏茶”。早在宋朝时期,已列为“贡品”。据康熙二十六年公元一六八七年记述:“粤中旧无茶,所给皆闽产,稍有贾人入南都,则带一二罐至,然非大姓不敢购也。近于饶中百花凤凰山多有植之,而其品也不恶。但采制不得法,以致苦涩甚事  相似文献   

17.
赵曙光 《福建茶叶》2016,(1):207-208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描写当时人们生活的鸿篇巨著,是反映封建社会人生百态的百科全书。他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上流阶层以及穷苦大众的社会现实和风俗习惯,书中涉及的典章制度、服饰穿着、生活习俗、饮食风貌等都面面俱到、可圈可点。对于曹雪芹而言,他又是一位深暗茶道的资深爱茶者,他将自己对品茶、品人以及茶镜的理解贯穿到书中人物和环境描写中,使人每每读到有关茶的文段仿佛都能闻到茶香、尝到茶的甘醇。本文主要从茶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茶事活动、茶对人物的塑造等进行评述,探讨茶对人的精神境界和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茶录丛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名臣蔡襄所著的《茶录》,是研究宋代茶史极有价值的茶书,也是继陆羽《茶经》以后最有影响的茶书。本文就蔡襄修订《茶录》的起因、《茶录》的书法艺术、《茶录》墨迹流传诸方面作个介绍,以图能对《茶录》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福建茶叶》2013,(5):57-57
尤溪历史悠久,是朱熹故里,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种茶制茶的历史更是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宋朝。从宋朝开始,尤溪农民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饮罢方舟去,茶娴袅细香”,这是朱蒜在《茶灶》中的斗茶品茗诗句。近年来,尤溪茶业从种植到制作、营销、  相似文献   

20.
邱蕴琛 《福建茶叶》2016,(10):343-344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堪称茶书典籍代表。从古至今,国内外茶文化爱好者与专家对这部茶书典籍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本文在阐述《茶经》的美学特色的基础上,以翻译美学为视角,探讨了翻译美学下《茶经》的英译策略,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