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和灿烂结晶。中国茶道出现于中国土地上、成长于中国土地上,深刻地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影响,将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精髓集于一身,形成了现在成熟、完善的茶道文化以及茶道精神体系。基于丰富内涵之上的中国茶道精神与学生管理存在相似相通之处,如果将茶道精神中的相关内涵融入到学生管理当中,将非常有助于学生管理效果的提升,并以茶道文化的艺术性助推学生管理的艺术性,使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更多的艺术魅力。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理论角度和茶道内涵入手,对学生管理艺术进行简单剖析,希望可以推动茶道精神与学生管理的融合,起到提升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茶道理念内涵对人们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影响,从当前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状况看,尽管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结合茶道内涵的具体内容,创新学生管理艺术,就极为关键。本文拟从茶道内涵的内容及基本特征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分析,从而探究基于茶道内涵对学生管理艺术的具体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对高职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学生管理中依然面临较多问题,借助茶道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疑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有益尝试。本文在分析茶道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应用茶道内涵加强高职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学校园中开展茶文化教育与学习,将茶文化融入我国院校管理模式中,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注重对教育主体的重视的同时,利用茶文化精神帮助学生改善思想,提高升华学生整体素质,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卢仙阁 《福建茶叶》2016,(5):344-345
日本茶道逐渐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茶道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精神追求。日本茶道是日本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日本茶道是茶文化的反映。日本茶道文化与社会其他方面结合较为紧密,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较为深刻,值得人们加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定义和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涵、禅学内涵和礼仪内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给茶道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郭崇 《福建茶叶》2016,(3):345-346
日本茶道是日本的茶爱好者所尊崇的茶道礼仪的简称。日本茶道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日本独特的审美特征,型、气、美、味可以说是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本文将对日本的茶道文化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和敬清寂的理念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深刻的展现出茶道的文化审美。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化与我国文化体系中有很多一致性的内容,茶文化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理念之一。基于茶道体系的具体内涵了解日本文化,不仅为我们认知日本文化提供了全新视角,同时也为整个茶道体系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拟从日本茶道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入手,结合日本文化中茶道的相应影响,进而从茶道探究日本文化的审美内涵理念。  相似文献   

8.
闫飞 《福建茶叶》2016,(5):311-312
茶道文化与民族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至今已然密不可分。本文从两者的发展历程着手,分析了茶道文化与民族音乐在信息传达与信息接受形式上的共通性,提出茶道表演过程中融入民族音乐对实现茶道文化情感及精神升华的重要作用,为民族音乐在茶道文化中的进一步发展做了理论陈述。  相似文献   

9.
高伟健 《福建茶叶》2016,(5):397-398
深度剖析茶道文化,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音乐元素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一方面,茶道作为一项极为高雅的艺术,需要有相应的艺术元素与之相结合;另一方面,茶在古代是流行在贵族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因此在茶道体系内,就普遍形成了茶道与民族音乐的深度融合。通过研究茶道中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利于我们充分了解茶道的体系和内涵,同时也加深我们对茶道艺术特征的深度了解。本文从茶道体系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入手,深度研究茶道体系中的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特征,进而探讨民族音乐在茶道体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茶道,是一种源于我国茶文化但又具有独特美学价值和审美特征的饮茶艺术。在日本文化中,茶道就是"茶汤道礼"的简称,其形成基础为"禅茶一味"的佛教思想,但是在日本本土的发展中,又结合日本国民性格中的"哀物"的特征以及对礼仪的高度重视,逐渐形成的以"和敬清寂"为核心内涵的日本茶道。  相似文献   

11.
谭宏伟 《福建茶叶》2016,(12):360-361
中国"茶道"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茶道精神中包含了"和、静、深、品、远"等特性,茶道中蕴含的深意是极其深远的,茶道精神与茶性和禅性是融为一体的。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道精神所体现的精神思想内涵是广泛而深远的,并且中国的茶道精神已经影响到了全世界范围的许多国家,对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是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各项要素,都是当前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涵。随着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探究茶道的礼仪元素表现,并完善分析其中所具备的精神内涵,从而必然能够实现茶道传承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道的礼仪表现状况分析,从而探究茶道的精神内涵,并探究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茶道的传统价值与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赫德  赵晓彦 《茶叶通讯》2021,48(2):374-378
万里茶道对蒙古大草原的茶贸之路影响至深,也对草原地带的发展与繁荣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与实践调研,对万里茶道对蒙古大草原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并对其所折射出的内涵进行详细解读,以期准确把握万里茶道对蒙古大草原影响的整体风貌与时代特征,为万里茶道重获昔日的活力与生机提供详实的史论支撑与启迪.  相似文献   

14.
唐玲  陈红艳 《福建茶叶》2016,(10):271-272
茶道精神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茶道精神也因此被利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就从茶道精神感悟到和谐的人文建设来建设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主要对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分析,将茶道精神运用在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5.
张淑瑛 《福建茶叶》2016,(5):271-272
图书馆作为高校基础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建设对于和谐人文环境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茶道精神作为我国精神指导的重要分支,其包含了人本思想、以和为贵的思想理念,因此将茶道精神用于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建设可以有利促进人本思想在和谐环境构建中的应用。本文试从茶道精神悟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建设重要策略,为构建良好的图书馆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占秋 《福建茶叶》2022,(2):225-227
茶道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精髓,其融合了道家、儒家、释家的哲学思想,具有深邃的哲学奥秘之处.将茶道融入校园管理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塑造,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从而使教师队伍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服务,彰显学校教师队伍建构的价值.对此,依据茶道思想内涵,分析茶道同校园管理之关联,分析茶道的校园管理在教师队伍建...  相似文献   

17.
石璐 《福建茶叶》2016,(10):231-232
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式以及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茶道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文化,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形成以及心理教育开展都有一定的引导、影响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茶道精神及其文化内涵分析介绍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思想状况及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对茶道精神及文化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创新中的价值作用及实施途径进行研究分析,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品茶是一种生活艺术情趣的享受,也是恳亲交友,待客联谊,勾通感情,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淡泊人生的最好方式。通过品茶达到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从而信奉人与人之间情洽之美好,人与自然景观共存之和谐,人与社会协调之宁静。饮茶起始可以追随溯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我国远古神农氏时代。由此,它就沿着华夏的历史长河,绵延直下流淌数千年,自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以说与华夏文化是同根同源的。中华民族茶文化的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传承,极大地影响的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也深深地凝聚着中国人的意志和人性。…  相似文献   

19.
张艳 《福建茶叶》2016,(6):370-371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伴随着中国传统茶业的不断发展,茶文化由物质层面升华为精神层面,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茶道"精神,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之下,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吸收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内蕴有"纯、雅、礼、和、怡、真、敬、廉"的茶道精神,同时也浸润和融合了儒家"中和"的思想,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显现出中国茶道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闽南茶道     
韩士奇 《茶叶》2000,26(2):108-108
闽南侨乡漳州、厦门、泉州一带,有名堂的玩艺儿中,茶道尤为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