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生产在满足人民对粮食基本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正面临耕地资源锐减、环境健康受损和土壤退化加剧等历史性挑战,与此相关的耕作制度再一次受到人们关注,并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给当代农业生产问题的解决从耕作制度视角提供历史经验和参考。从耕作制度演变及内涵变迁、耕作制度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以及耕作制度发展的驱动力和现实挑战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同时针对耕作制度改革、智能化发展等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旱地三熟耕作制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所谓的合理耕作制度,就是要符合自然与经济两个规律,实现农作物全面持续高产、稳产、低成本为目标的一整套农业技术体系。也就是说,要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要在保护环境资源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资源。只有建立了防止生态恶化的耕作制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就我国发展农业的战略来看,也是要求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求得最高转化效率,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消耗少、收益大,有利环境生态保护,人民又能得到实惠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四川丘陵区坡耕地上的耕作制度,如果无益于生态保护,破坏了水土保持,即使再高的经济效益,也是不足取的。可以说在丘陵旱地上,能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就成为衡量耕作制度的合理程度及其生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地区耕作制度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作物对光、热、水、地形的生态适应性作为区划的指标,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西藏林芝地区耕作制度的生态适应性,由此对林芝地区目前生产结构进行耕作制度气候区划,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与土地资源、农、林、牧、粮、经、饲全面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红壤旱地几种新型耕作制度的综合效益,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菜/马铃薯/玉米-芝麻"灰色关联度最高,能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保证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适宜在旱地上推广应用的"两高一优"耕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规律,并从气候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阴山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40.00%下降至2010年的11.48%;莜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3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3%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比重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47.32%。1980—1990年,阴山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逐年增加至1990年21.70%,杂粮种植面积比例稳定在35%左右,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比例较小;1990—2010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小麦种植比例仅为8.55%,杂粮种植面积所剩无几,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耕作制度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阴山南北麓标准耕作制度由小麦、杂粮、小麦与杂粮类型变化为马铃薯、玉米、马铃薯与玉米、小麦与马铃薯类型。气候变化与经济效益共同影响着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气候暖干化及经济效益低导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小,经济效益明显是马铃薯与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制度的生态及经济效益,连续3年耕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年2熟地区实行机械化作业时,小麦少耕和玉米免耕是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机械化作业模式。该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资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集动物、饲料和谷物生产于一体的耕作制度,使得化肥的施用量增加。为此,农户须权衡依赖于商品化肥的低风险选择与使用现行农业养分资源有关技术的高风险选择之间的经济效益。农户的决策须考虑财政自持农业的维持程度,同时减少由于过度施用商业化肥所引起的环境退化的可能性。据推测,水质规划所促进的最优管理措施(BMPs)有助于农户达到此目标。在玉米生产中,为计算全氮(N)、全磷(P2O5)的供应量,对威斯康星州的畜牧业农户进行了一项调查。氮、磷的投入作为研究内容,其原因是它们在过量使用或对于敏感的生态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负面影响。这项研究不同于较普通的农民态度调查,这些调查是指在混合耕作制度下,只注重与作物营养管理有关的实际的农艺学行为。为查清全量养分供应量和 BMPs的运用情况,分析中使用了威斯康星州的1928个农户的肥料管理数据。其结果显示,在玉米生产中,2/3的农户使用过量的氮素,而 4/5的农户使用过量的磷素。很少的农户以适宜的方式使用推荐的 BMPs方法。这些结果表明,在水质规划中农户的实际的农事行为势必影响最优管理措施及其策略的执行。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是人们按照需要建立起来的一个系统,人能够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复种指数、作物比例和品种搭配等各方面调整系统的结构,使之具有优良的性能。系统结构是否优良,一是看它的生产力,二是看它的稳定性。农业气象灾害既限制农业生产系统的生产力,又影响它的稳定性,所以是设计优良系统结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安排农业生产时,如果不是从战略上考虑避开灾害,而是迎着灾害上,再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各种办法去抗御灾害,其结果往往是产量不稳,经济效果不佳。但是,灾害发生的时间变化很大,如果要求完全避开它,就只有在无灾的时段安排农业生产,这种时段即便存在也是很短的,这样的农业生产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产量通常是不高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大的。特别是我国人多地少,只有努力提高单产才能满足需要,那种虽能避灾但不能高产的农业结构方案,在生产上是行不通的。一个优良的农业生产系统,应该是既能有效地避开灾害,又能合理地利用资源,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为了设计这样的系统,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最优方案。我们针对冷害防御中调整复种指数问题,应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探讨防御冷害的最佳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9.
经济植物篱模式在坡耕地上的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坡耕地经济植物篱技术把水土保持和农民的增产增收相结合,是山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具有省资省劳、简单适用、操作方便、自然梯化等特点,形成了新的、农民欢迎的、可持续的坡耕地农林间作生产体系。在这种坡地耕作制度中,除了植物篱本身的牧草和果树的效益外,篱间种植的矮秆作物,如土烟、马铃薯、花生(黄豆)、辣椒和油菜等,在果树未产生效益前,结合牧草能产生近期经济效益;待果树进入盛果期,果树的经济效益会更高。这种经济植物篱的组合模式在贵州山区坡耕地上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栽培秋玉米是一年两熟向一年三熟过渡的重要途径,是变一田一用为一田多用、一地一茬为一地多茬的耕作制度,能充分利用温、光、水等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年生产总量和经济效益。简析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科学选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绿色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稻田耕作制度是长江经济带整个农业耕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绿色发展,对于维护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具有起源的古老性、模式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高效性和影响的国际性的显著特点。当前,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发展面临着熟制缩减、投入过量、资源浪费、养地削弱、基础脆弱和效益下降等突出问题与挑战。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的绿色发展,应在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1)绿色覆盖,做到稻田―一年四季,季季皆绿‖; 2)绿色培肥,充分利用绿肥、农家肥、沼液、沼渣,以及生物肥料、专用肥料等培肥稻田土壤,提高稻田地力;3)绿色防控,应用农业防治技术(如实行作物轮作换茬)、生物防治技术、生态调控技术和理化诱控技术等防治稻田作物病、虫、草、鼠、鸟害; 4)绿色修复,采用轮作休耕、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修复剂、种植绿肥和修复植物等多种措施,对已―退化稻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5)绿色利用,包括对稻田农业资源及废弃物的立体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6)绿色产品,将长江经济带稻田―打造‖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是在人们意识指导下的生物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生物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因而,自然条件必然对农业生产起到显著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同时,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的农业配置又由国民经济需要、经济效益、农业劳动资源等因素来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开封沙区光热水肥资源,通过不同作物间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简介了早熟西瓜、无籽西瓜、蔬菜、花生等主要作物栽培模式的布局、介入方式及栽培技术,并对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评估,该区传统的小麦花生轮作制2年生产投入0.867万元/hm^2,收入1.926万元/hm^2,净赢利1.059万元/hm^2,而采用该模式栽培2年生产投入1.374万元/hm^2,收入5.31万元/hm^2,净赢利3.936万元/hm^2,比传统模式经济效益提高271.7%。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展,耕作制度的改革,作物良种的推广和复种指数的增加,肥料不足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麦田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0(4):19-21
生态种植模式指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高效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成为今后种植业的一个发展重点。1“间套轮”种植模式“间套轮”种植模式是指在耕作制度上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的模式。利用生物共存、互惠原理发展有效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技术是进行生态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间作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或同一季成行的间隔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地区小麦是主要小春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因受比较效益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小麦面积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55.4万hm2下降到2016年底的不足6.7万hm2。分析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有必要改革小麦传统的栽培模式,并且还需创新小麦产业链条,建议"推行轻简化农机具栽培技术模式,解除劳动力制约;推行耕作制度创新模式,获得更好经济效益;创新小麦产业链条,走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7.
家庭禽畜场     
苏玉兰,辽宁省先进工作者,沈阳市新城子区六王屯村养猪专业户,市劳动模范。1980年被定为养猪专业户以后,她家办了一个小型畜牧场,用科学方法养猪、养鸡、养奶牛。仅1982年,养鸡600只,向国家交售鲜蛋3000斤。  相似文献   

18.
广西凤山坡心地下河流域石山分布广泛、土地资源分布不均,通过对该地区的调查,介绍了该地区现有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发现传统的以粮食作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不仅经济效益低,更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地下河管道淤塞,使得大面积优质土地无法耕种,良田受淹,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介绍了该地区其他资源,诸如:旅游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畜牧业资源,重点介绍了该地区的天坑、溶洞、天生桥、谷地等特有的岩溶旅游资源,并根据该地区的自然资源特点以及景点分布,设计了一条以坡形地下河出口即三门海景点为起点经过平乐、江洲、那社,最终到达甲篆的岩溶景观组合旅游路线。为该地区改变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业、畜牧业和中草药产业进行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粮食专业户发展很快,粮食专业户能否致富,机械化在促进粮食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专业户的勤劳致富中起了何等作用,带着这类问题,我们对广东省中山县张家边公社两桠大队的粮食专业户阮国权作了专门调杏。阮国权伞家六口人,两个劳功力,承包了生产队87亩边远低产水田,1982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粮食平均亩产1115斤,总产9. 46万斤;向国家和集体交售商品粮8. 8万斤,商品率高达93%;全年纯收入10970元,人均纯收入2743元,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研究土地整理资源与经济效益定量评估方法,是分析土地整理经济社会效应的基础,也会对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选择和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作用。该文将土地整理的资源效益分为增产和增地效益,将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取了评估指标,实现了指标评估的量化。同时选择北京市大兴区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农户调查与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大兴区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实证研究表明该文所建立的土地整理资源与经济效益的评估指标与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且评估结果说明大兴区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数量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