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刈割次数与留茬高度对内农1号苏丹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刈割次数和留茬高度对内农1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Stapf.cv.NeinongNo.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间,刈割3次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到3.24t/hm2;刈割2次鲜草产量最高(96.80t/hm2);刈割1次干草产量最高(35.04t/hm2);留茬以8cm为宜,鲜草、干草及粗蛋白质产量分别达105.11、27.64和3.29t/hm2,高于或低于8cm均影响其再生速度、产草量和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对羊草草甸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产量和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与合理留茬高度,本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羊草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通过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两个因素,各设3水平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8月1日至9月1日间,随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盖度呈明显的递增趋势(P0.05),群落和羊草干草粗蛋白(CP)含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深度的群落根系生物量呈现出由增到减的变化过程,而羊草根系生物量在10-20 cm土层呈减少。8月15日刈割,群落和羊草产量均最高;留茬高度8 cm处理群落产量最高,留茬高度2cm处理羊草产量最高,但在2~8 cm留茬高度范围内,群落和羊草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吉林省西部羊草草甸8月15日刈割、留茬高度2 cm,可收获当年最高羊草产量和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确定辽宁地区苜蓿干草最适收获条件。试验以“康赛”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刈割期、刈割次数和留茬高度对苜蓿干草产量、品质及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期推迟,苜蓿的营养品质明显下降,干草产量明显增加(P<0.05)。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苜蓿的干草产量和越冬率变化不显著(P>0.05)。留茬高度越高,第三茬苜蓿的营养成分、越冬率显著提高(P<0.05),干草产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辽宁地区苜蓿干草初花期收获最佳,全年刈割3次较为合理,留茬高度5~8 cm,末次刈割留茬高度10~13 cm为宜。  相似文献   

4.
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研究了4个施肥处理(ck、N0P、N1P、N2P)和2个刈割次数处理(3次、4次)对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各茬株高和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水平下,甘农3号刈割4次年鲜、干草产量均比刈割3次的高,陇东苜蓿刈割4次年鲜草产量比刈割3次高,但刈割3次年干草产量比刈割4次的高。甘农3号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1 611kg/hm2和15 117kg/hm2;陇东苜蓿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39 178kg/hm2,在N2P和3次刈割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1 217kg/hm2。在试验地区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均以N2P处理的株高和干草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5.
刈割次数对健宝(Jumbo)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宝是近年来引入我国适于农田种植的新型牧草,兼具高产、优质、多抗、多次刈割及鲜草持续供应期长的优势。2002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的健宝刈割试验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健宝有效分蘖数、根干重、支持根数、茎叶比、鲜干比、粗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一次性刈割干草产量最高,达40.08t/hm2,分别是二次刈割、三次刈割干草产量的1.38倍、1.87倍;二次刈割鲜草产量最高,达162.42t/hm2,分别是一次刈割、三次刈割鲜草产量的1.20倍、1.16倍;三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2.63t/hm2,分别为一次刈割、二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的1.73倍、1.17倍。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采用3种不同的刈割次数处理和7种不同的留茬高度处理。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处理75天/次与30天/次、45天/次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王草的单株鲜重472.07g,鲜草产量341666.7kg/hm2.a;不同刈割高度最佳处理为150cm,与30cm、60cm、90cm、120cm、180cm、210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王草的单株鲜重480.0g,鲜草产量332486.7kg/hm2.a。  相似文献   

7.
李源  赵海明  谢楠  刘贵波  谢俊雪 《草地学报》2012,20(6):1093-1098
为揭示不同种植密度和留茬高度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生产性能间的差异性,以国审冀草1、2号高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08-2010年在海河低平原农区连续3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留茬高度对冀草1、2号高丹草株高、茎叶比、群体密度、鲜干比以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7.5~37.5万株·hm-2)处理下,冀草1、2号高丹草的株高、茎叶比及总草产量无显著差异,而鲜干比和群体密度在相同茬次不同处理间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抽穗期刈割、株高1.5 m左右刈割)的留茬高度(5,10,15,20和25 cm)处理表明,抽穗期刈割时不同留茬高度下冀草1、2号高丹草各性状值间无显著性变化;而株高在1.5 m左右刈割时留茬高度为20 cm处理下冀草1、2号高丹草总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为5 cm的处理(P<0.05)。综合分析得出,海河低平原农区,抽穗期刈割时,冀草1、2号高丹草的种植密度在7.5~37.5万株·hm-2均可,且不同留茬高度对2茬草的生产性能无显著性影响,而株高1.5 m左右刈割时,最佳留茬度应为20 cm。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是优质高蛋白的饲草,更是奶牛不可或缺的饲草之一。紫花苜蓿播种后生长45 d进行第1次刈割,以后让其再生至45 cm高左右进行刈割,然后施予农家肥,旱季适时灌溉;每个供试品种进行4、6和8茬不同的刈割茬数,每个品种测产点设4个重复,最后进行产量统计。结果紫花苜蓿鲜草产量随着刈割茬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刈割茬数平均产量为:8茬102.47 t/hm2、6茬84.62 t/hm2和4茬59.05 t/hm2,其中以威斯顿紫花苜蓿和速生紫花苜蓿的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06.55 t/hm2和106.45 t/hm2。三得利紫花苜蓿居中,平均产量94.22 t/hm2,最低的是游客和赛特紫花苜蓿,仅仅约89 t/hm2。种植紫花苜蓿年产97.25 t/hm2,按目前市场鲜紫花苜蓿价350元/t计算,产值34 037.50元/hm2,是种植玉米收籽粒产值13 200元的2.58倍;种植青贮玉米产值18 750.00元/hm2,是种植玉米籽粒产值13 200元的1.42倍;为云南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研究不同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无芒雀麦+新麦草+杂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三次干草总产量,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最高(2108.1kg/hm2),其次是抽穗期刈割,留茬7cm(2095.82kg/hm2)。粗蛋白质总产量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最高(473.7kg/hm2),其次是初花期刈割,留茬3cm(439.8kg/hm2)。初花期刈割,留茬5cm的ADF和NDF含量均较低。在河北坝上地区无芒雀麦+新麦草+杂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采用3种不同的刈割次数处理和7种不同的留茬高度处理.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处理75天/次与30天/次、45天/次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王草的单株鲜重472.07 g,鲜草产量341666.7 kg/hm2.a;不同刈割高度最佳处理为150 cm,与30 cm、60 cm、90 cm、120 cm、180 cm、210 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王草的单株鲜重480.0 g,鲜草产量332 486.7 kg/m2.a.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盐池”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cv.Yanchi)与“邦德”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zdtiflorum vc.Abundant)轮作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饲草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处理中(NPKN450kg/hm^2、P2O5 180kg/hm^2、K2O300kg/hm^2)的饲草鲜草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两季合计达162.7t/hm^2;其中苏丹草鲜草产量为102.3t/hm^2,分别比不施肥(CK)、不施氮(PK)、不施磷(NK)和不施钾(NP)处理增产352.7%、356.7%、28.2%和13.9%;黑麦草鲜草产量为60.4t/hm^2,分别比CK、PK、NK和NP处理增产344.1%、255.3%、24.8%和25.3%。配施NPK处理,全生育期饲草干物质目均积累量为65.2kg/hm^2,分别比CK、PK、NK和NP处理高215.0%、197.5%、22.00.4和9.6%,苏丹草与黑麦草的干物质日均积累量分别为104.5kg/hm^2和36.9kg/hm^2。氮磷钾配施显著促进饲草的养分积累,全生育期的饲草N、P2O5和K2O积累量分别为500kg/hm^2、210kg/hm^2和1196kg/hm^2,同时,N、P2O5和K2O日均积累量分别为1.37kg/hm^2、0.58kg/hm^2和3.29kg/hm^2^2;其中苏丹草的日均积累量分别为2.12kg/hm^2、0.79kg/hm^2和4.16kg/hm^2;黑麦草的日均积累量分别为0.84kg/hm^2,0.43kg/hm^2和2.66kg/hm^2。  相似文献   

12.
刈割期和留荐高度对新麦草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霍成君  武宝成 《草地学报》2000,8(4):319-327
1999年5月~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研究生育期和留荐高度对新麦草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抽穗期刈割头荐留荐4cm全年割三次的干草总产量最高,(2060.51kg/hm^2),其次是初花期刈割头荐留荐10cm(1951.84kgDM/hm^2),粗蛋白质总产量最高的处理是抽穗期刈割头荐留荐4cm(470.29kgDM/hm^20,其次是初花期头荐刈割,留荐4cm(424.26kgDM/hm^  相似文献   

13.
刈割次数对杂交甜高粱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当前春夏青绿饲草短缺现状,试验以2001年引入的杂交甜高粱新品种--甜格雷兹Sorghum bicolour var.Sugargraze为试材,进行刈割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降低,单位品质含量增加。其中1次刈割产鲜草、干草和粗蛋白质量最高,分别为:110.78、29.75和1.25 t/hm2, 2次刈割次之,且糖锤度高,适口性好,利于饲喂;3次刈割则较低,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4.
施氮和刈割频度对蕹菜再生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刈割频度对蕹菜(Ipomoea aquatic)再生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蕹菜再生草鲜草、干物质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施氮量277.2 kg/hm2和415.8 kg/hm2处理下,蕹菜再生草鲜草产量分别达到75 441.1 kg/hm2和82 774.2 kg/hm2,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再生草产量与株高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生长期(2008年6月24~10月22日)刈割4次处理的再生草产量还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草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降低。再生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随施氮量和刈割频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随施氮量和刈割频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江汉平原连续2年布置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氮、钾肥配合施用对鱼饲用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产草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鱼池田埂上种植时各氮钾配施处理均明显提高苏丹草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1.2~2.3倍;在农田中各氮钾肥配施处理产草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增产0.84~2.20倍,但较鱼池田埂上苏丹草产草量相对较低。2种立地条件下均以处理N540K180(施N、K2O分别为540、180 kg/hm2)的苏丹草产量最高,分别为82.1和57.0 t/hm2。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在种植苏丹草时,氮钾肥配施是一项增产增收的好措施,鱼池田埂上平均增收3 991元/hm2,农田种植时平均增收2 897元/hm2;净利润也均以处理N540K180最高,分别为5 087和4 385元/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阐明了施用磷肥、钾肥和苜蓿专用肥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为苜蓿的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苜蓿专用肥750 kg/hm2施肥处理,苜蓿鲜草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7.72%。新复极差测验表明,不同水平施用苜蓿专用肥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着苜蓿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地增加;不同水平施用过磷酸钙第一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着过磷酸钙施肥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增加;不同水平施用硫酸钾与不施硫酸钾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施硫酸钾150kg/hm2与50kg/hm2间鲜草总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硫酸钾水平的提高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的趋势。试验条件下硫酸钾施用量以1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柱花草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英彩 《草业科学》1999,16(2):20-22,27
采用随要区组排列进行2年的13个柱花草品比试验结果表明,907柱花草的产量最高,其适应性,抗病力强,年产鲜草30933kg/hm^2,产种子216kg/hm^2比目前推广的对照184柱花草分别增产11.7%和27.4%,907柱花草营养价值高,粗蛋白质含量比184柱花草提高11.0%,粗脂肪含量提高37.7%,粗纤维含量降低2.7%,它适用于改良草地,刈割利用或硒制干草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甜高粱品种生产与奶牛饲喂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使用饲用甜高粱Sorghum dochna辽甜1号、辽甜3号2个品种,在遵化试区试验点分2步同时进行,一是进行适应性及生物学产量测定,二是生物学产量测定以及奶牛饲喂效果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冀东地区奶牛优质牧草。结果表明,甜高粱在冀东地区种植生长性能良好,适宜种植密度6.00万~6.75万株/hm2,辽甜1号、3号干草产量分别可达到29.98~33.70和31.51~35.45 t/hm2。用不同青粗饲料牧草组合和相同精料补充料,等量干物质采食量饲喂奶牛试验,日产标准乳分别高于以玉米Zea mays秸青贮为主的对照组2.64和2.49 kg,乳中干物质、乳蛋白、乳脂肪含量无差异。辽甜1号、3号生物学产量高,适合奶牛青饲和制作青贮,是奶牛很好的青粗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