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别名银雉。在中国白鹇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福建、云南等南方省地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是野生鸟类中珍贵特产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开展白鹇的人工养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1990年以来,中国龙栖山野生动物养殖场开始白鹇的人工养殖,到1998年已成功繁殖种鹇2696只。  相似文献   

2.
白鹇是珍稀雉类,又名白雉,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全球共有15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以及我国。我国共有9个亚种,分布于南方各省山林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羽毛素雅、体态优美,具有观赏价值。1990年开始人工驯化饲养,1998年开始成功饲养繁殖。目前国内笼养该鸟主要集中在大的动物园、鸟类研究部门和一些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及一些珍禽养殖场等。但养殖数量少,方法各异,受精率和成活率较低。现将白鹇的繁殖及饲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松林 《野生动物》2009,30(6):314-316
白鹇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鹇种群密度为8.3~20.0只/km^2,最大密度出现在海拔650~1 250 m范围。2008年1~2月我国南方严重的冰雪灾害对保护区内的白鹇种群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海拔900~1 100 m、长4 500 m的样线调查中发现白鹇尸体(残骸)和羽毛堆等痕迹15只(11♂、4♀)。凝冻灾害对白鹇种群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白鹇食物缺乏、消耗加大和被捕食风险增加等。  相似文献   

4.
南方地区白鹇的笼养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又名白雉,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分布于中国南部、海南岛及东南亚等地,是广东省省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94~110 cm,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广州动物园饲养白鹇已有多年的历史,在白鹇笼养繁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白鹇是我国二级保护珍稀雉类,也是广东省的省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南方各省(区),主要栖息在树木多的山地,尤其喜欢在浓密的竹丛间活动,杂食,过"一夫多妻"的群居生活。1基本情况某养殖场于2014年11月先后引进3批共150只白鹇,下飞机发现死亡20只。在检疫期间,各批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情况,而且病情基本相同,发病率为90%。到2014年12月20日止,病死44只,病死率为38%,治愈率为62%。将病死  相似文献   

6.
白鹇(Lophuranycthemeranycthemera)羽毛素雅,体态优美,为珍稀观赏鸟类犤1犦。白鹇是珍稀雉类,迄今所知全球共有15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以及我国,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我国境内共有9个亚种,分布于南方各省山地林区犤2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鹇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  相似文献   

7.
笼养白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成年白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选择经临床检查健康的35只成年白鹇,体重1.11~1.39 kg,于早晨饲喂前翅静脉采集全血,采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22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所测成年白鹇生理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白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鹇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圈养的2对蓝鹇和2组白鹇繁殖期行为的时间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选择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较为明显的时期,各记录15 d,即蓝鹇为2008年3月30日~4月15日(12、13日因故未观察),白鹇为2008年4月16~30日;每天观察12 h,即从7:00~19:00。结果表明第一组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都明显少于第二组蓝鹇和白鹇,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的发生次数随日期出现波动,两物种繁殖行为的高峰多在早晚时段。蓝鹇和白鹇的产蛋周期分别为3~4 d和1~3 d;两物种雌性个体在产蛋前均有较多繁殖行为发生;两物种的繁殖对配对个体日间发情的同时性要求均不高,白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的绝对频次多少也无关,蓝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绝对频次多少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2008-03-30-2008-04-30和2008-07-23-2008-08-05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分别对2对蓝鹇(2♀2♂)和3只白鹇(2♀1♂)繁殖和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雉类比较,蓝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显著高于非繁殖期,休息行为和其他类行为极显著低于非繁殖期(P<0.01)。白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和梳理行为高于非繁殖期,观望和休息行为低于非繁殖期。不同动物间比较,蓝鹇非繁殖期的运动行为极显著低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低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蓝鹇非繁殖期的的休息行为极显著高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高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不同性别动物间比较,雄性雉类的运动行为、观望行为高于雌性,它们的梳理、采食行为低于雌性。梳理和休息行为对不同时间段总体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7:00-9:00时,繁殖期雉鸡的采食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的动物,9:00-17:00时,动物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  相似文献   

10.
白鹇在寒冷地区的人工饲养与繁殖白晓洁,田秀华,高育仁鹇(Lophuranycthemera)在中国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北纬30℃以南的南方各省山区[1]。白鹇体色高雅,深受人们喜爱。1989年,地处北纬47℃的齐齐哈尔尤沙公园从成都动物园引...  相似文献   

11.
张娟茹  谢春雨  倪丽 《野生动物》2010,31(4):182-184,196
2006年3~6月,在上海野生动物园百鸟园内对白鹇的巢址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和讨论了营巢小生境、营巢背景植物高度、郁闭度、人为干扰、水源、投料点、坡度、巢间距这8类生态因子对白鹇巢址选择的作用,发现在食物充足、繁殖空间环境有限的情况下,隐蔽条件、营巢背景植物高度、坡度依然是影响白鹇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白鹇会通过调节水源和投料点的距离、改变巢的位置、增加巢的密度、选择较高郁蔽度的营巢地来弥补空间环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园雉鸡类以往常有腿部疾病而致残的病例,发生一般在2~6周龄。1996年春,我园繁殖的珍珠鸡、孔雀、白鹇大批发病,前期未经确实治疗者,全部发生滑腱而致残。后又有两只小孔雀发病,经及时合理治疗而痊愈。1临床症状病雏最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无光泽...  相似文献   

13.
<正>白鹇,又称银雉、白雉,属于鸡形目雉科鹇属中的一种。该品种是亚热带鸟类,分布于东南亚。在我国见于长江以南地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无机盐类、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是一种不  相似文献   

14.
白鹇的繁殖规律及饲养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鹇是珍稀雉类,又名白雉,属鸡形目雉科.全球共有15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以及我国.我国共有9个亚种,分布于南方各省山林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相同能量水平对12~16周龄白鹇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2周龄白鹇共20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饲喂不同水平蛋白质的5种玉米-鱼粉-豆粕型日粮,结果表明: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不能提高白鹇的目增重和降低其料重比,对白鹇的生长性能没有起到明显的改善。代谢能在11.3MJ/kg的情况下,12~16周龄白鹇目粮适宜的粗蛋白质营养水平为23.19%。  相似文献   

16.
白鹇禽痘病例郑中孚林福生(福建省武夷山市二中,354300)野生禽类痘病罕见报道。现介绍白鹇禽痘病例如下。病例为1994年12月20日获自福建省武夷山市的雄性白鹇成体。尸检:白鹇体长990mm,体重1880g。前腹有2个被猎杀的伤口。病变:白鹇头部无...  相似文献   

17.
安哥拉母羊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安哥拉山羊是世界上著名的毛用山羊品种,我所于1985年在世界粮农组织的帮助下,在我国首次引进20只(12只母,8只公)安哥拉种羊。1989年在适应性观察的基础上,又引进128只(母109只,公19只),并在延安地区南泥湾建立了安哥拉山羊试验场,羊群已发展到400多只。本文根据我所引进安哥拉羊以来的繁殖、育种记载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安哥拉母羊的繁殖特性,为发展我国马海毛业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一、安哥拉母羊的一般繁殖规律 1.初配年龄和初配体重 根据我场1989~1991年71只初配羊的配种产羔记录统计,平均初配月龄为18.4±1.99个月,范围8~  相似文献   

18.
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刘丽华,魏红,高照弘(哈尔滨师专生物系150086)(哈尔滨动物园)1前言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属世界濒危物种之一,是我国珍贵保护鸟类。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中。目前只繁殖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  相似文献   

19.
江福霖 《野生动物》1991,(5):32-34,42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在安徽主要分布在黄山及其周围的山地混交林带。为我国特产,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仅少数高等院校进行研究。由于在野外觅食时,雄麂多数在先,雌麂随后,很难诱获到活雌麂,故国内外未见有笼养繁殖成功的报道。逍遥津动物园自1980年饲养黑麂,7年间饲养的全是雄性个体。1987年7月收到一只5月龄雌黑麂。1988年10月,这只雌黑麂与一只同年龄雄麂配对,于1989年7月6日繁殖雌黑麂一只,1990年5月20日又生雌麂一只,后生的一只成活,这在国内还是首次。现将多年来饲养黑麂和2次繁殖观察作一报道,供今后饲养和繁殖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0年5月,我市北湖公园珍禽白鹇有2只成鸟突然发病死亡。之后一月龄下的小白鹇相继发病。表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不愿走动、食、水欲减退,病鸟腹排黄绿色稀例,个别的污染肛门周围。病发后投服过菌毒杀、喘呼康、病毒灵、速补等无效。共死亡19只小白鹇,刚孵出的小鸟还相继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