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葫芦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弱光、低温弱光3种胁迫方式分别处理幼苗,测定西葫芦幼苗的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研究其在低温弱光逆境条件下叶片光系统受损伤的程度,以明确叶片内的细胞受损伤程度。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低温弱光3种胁迫条件下,西葫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NPQ)、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弱光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最多,而低温弱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弱光伤害。弱光胁迫下的西葫芦幼苗生理指标显著性差异最大,说明弱光对生物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低温弱光下不同苦瓜自交系的生长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8个不同苦瓜自交系,在低温弱光(昼温15℃/夜温7℃,80μmol·m~(-2)·s~(-1))下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严重抑制了苦瓜植株株高和叶面积的增长;低温弱光处理后苦瓜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增加,ETR、Yield、qN下降;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增加,POD活性下降;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有所增加。不同苦瓜自交系下降或增加的幅度不同,从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以及生理指标综合来看,K4、K2和K7的耐低温弱光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红芸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抗低温弱光胁迫的机制,并比较两个红芸豆品种的耐低温弱光性.【方法】以红芸豆为材料,测定分析低温弱光胁迫对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低温弱光胁迫抑制幼苗的生长,其中,小红芸豆株高、茎粗、叶面积在胁迫处理7 d后较对照分别降低19%,18%和15%,‘英国大红芸豆’分别较对照降低13.2%,16%和13%.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2个品种幼苗叶绿素含量和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处理7 d后达到最低,‘小红芸豆’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小红芸豆’下降幅度更大;在胁迫处理期间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红芸豆幼苗通过抗氧化酶系统抵御低温弱光胁迫;相比‘小红芸豆’而言,‘英国大红芸豆’具有较强的低温弱光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以11个甜(辣)椒品种为参试材料,以茄门(不耐低温弱光品种,CK1)和湘研1号(耐低温弱光品种,CK2)为对照材料,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研究了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植株冷害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CAT和SOD活性均随低温弱光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叶片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处理14 d的叶片SOD和CAT活性与植株冷害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2个指标可作为甜(辣)椒幼苗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黄瓜对低温弱光反应的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偏低温 (亚适温 )、临界低温、弱光以及偏低温弱光、临界低温弱光胁迫对黄瓜苗期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变化及光合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弱光降低了黄瓜对低温的敏感性 ,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 ,使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额上升 ,但弱光下光合速率下降。在偏低温条件下 ,光照强度对黄瓜的生长起主导作用。在临界低温条件下 ,低温对黄瓜的生长起主导作用。不同黄瓜品种对单一低温和单一弱光的反应存在差异 ,同一品种对低温和弱光的耐受性是不完全协同的  相似文献   

6.
低温弱光对茄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4~5叶二苠茄、快圆茄、兰杂5号茄子为试材, 研究了茄子幼苗在低温(10 /5 和20 /10 )弱光(454.5 祄olm-2s-1)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及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处理后茄子幼苗的Pn降低;POD活性和MDA含量上升,不同品种受低温弱光逆境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品种农福806的幼苗分别进行10℃和5℃低温弱光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其生理指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转录组测序等方法研究了普通丝瓜幼苗对低温弱光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5℃弱光处理期间(0~24 h),普通丝瓜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0℃弱光处理期间(0~10d),丝瓜幼苗的POD活性以及MDA、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他3个指标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丝瓜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与POD、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ro含量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SOD活性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对6个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在5℃下提取出3个主成分,在10℃下提取出2个主成分。转录组测序获得了7.13亿条Clean data,在3个低温处理组丝瓜幼苗的差异表达基因中,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温弱光对3个砧木嫁接黄瓜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砧木嫁接黄瓜的耐低温弱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下,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增加,植株生长减缓,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不同砧木嫁接黄瓜幼苗的生理适应不同,以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耐低温弱光能力最强,凤凰一号次之,据金龙最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低温弱光对3个砧木嫁接黄瓜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并对不同砧木嫁接黄瓜的耐低温弱光性能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低温弱光下, 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 MDA和脯氨酸含量增加, 植株生长减缓, 叶绿素含量降低, 净光合速率下降. 不同砧木嫁接黄瓜幼苗的生理适应不同, 以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耐低温弱光能力最强, 凤凰一号次之, 据金龙最低.  相似文献   

10.
刘黎军  张广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27-12429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弱光处理下及恢复过程中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探明低温弱光对茄子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以及茄子对低温弱光的适应机理。[方法]温度处理:在设施棚内设置3个小区;白天温度,1区为正常温度28~32℃,2区为25~27℃,3区为21~23℃;夜晚温度均为15~17℃;在第7、14天对每个小区进行逆境测定,随后统一按照正常条件管理,测定其恢复能力。光照处理:1区为对照(在自然光照条件下),2区遮光50%,3区遮光15%。每个处理每个品种定植30株,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次重复。测定指标包括株高、茎粗、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低温弱光逆境可降低茄子株高,茎粗增长量,并且随着温度和光照的降低,茄子株高、茎粗的增长量也随之降低。低温弱光条件下茄子叶片中Pro及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温弱光处理14 d后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该试验条件已使茄子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并对茄子叶片光合机构的结构和活性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11.
遮阴对4个品种观赏芒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品种观赏芒为研究对象,在0,25%,50%和75%4个遮阴处理下,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游离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这4个品种观赏芒能够适应一定的弱光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遮光(遮光率64.75%、86.87%分别记为一层处理、两层处理)对10个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番茄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一层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与对照相比变化不一致;两层处理变化规律一致,即: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与对照相比增加,叶绿素a/b值降低。遮光处理后,番茄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含量降低,并且随着遮光程度的加大,二者的降低幅度加大,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短期遮光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个耐弱光能力不同的番茄品种作为试材,研究了短期遮光(遮光率40.97%)对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两个番茄品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下降,遮光处理7d时下降幅度最大,14d时略有上升,耐弱光品种下降幅度小于不耐弱光品种。遮光处理初期气孔限制值升高,遮光21d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后期气孔限制不是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在遮光条件下,初期的蒸腾能力急剧下降可能与气孔限制有关,气孔的阻力降低了气孔的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温度胁迫对褐飞虱不同抗性水平水稻营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抗虫稻种的选育及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处于四叶一心期和拔节期的抗虫稻ASD7、高感稻TN1和感虫稻桂育9号(GY9)置于人工气候箱中,设高温恒温、高温变温、异常低温和对照(CK)4个处理,连续处理5 d后测定水稻叶宽、株高、生物量、株水含率及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四叶一心期和拔节期,不同褐飞虱抗性水平水稻品种的叶宽均以异常低温处理最宽,高温恒温处理最窄;株高、株鲜重及水含率在高、低温胁迫下均较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稻株干重、叶片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异常低温处理下较CK升高,在高温变温处理下较CK降低.同一温度处理下,GY9的叶宽、株高和生物量最高,且其拔节期的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相对较高.[结论]感虫稻GY9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生长发育较快、生理代谢物质含量较高,对温度胁迫的耐受力相对较强,能够适应广西初夏多变的气候.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辣椒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为探明低温胁迫条件下辣椒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耐寒辣椒品种湘研1号,耐寒性一般品种早丰1号和不耐寒品种湘研5号为试材,对辣椒在低温胁迫前后离子渗漏电导百分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除使湘研5号SOD活性下降外,其他处理的电导百分率、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均表现上升,在低温处理前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变化与辣椒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学财  李俊峰  周文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60-14161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4个不同剑麻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剑麻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的低温处理4个剑麻品种,并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后,4种剑麻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在4 ℃以下处理后,金边弧叶龙舌兰叶片叶绿素含量仍持续下降,其他均出现明显上升现象;低温胁迫后,叶片电导率以及丙二醛的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抗寒性较差的品种其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寒性较好的品种。[结论]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剑麻的抗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 ℃,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抗寒性与生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麦品种抗寒性与低温处理下生理性状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6个来自不同温度区域的小麦品种,在安徽亳州、河北吴桥、北京海淀和北京延庆4个不同的生态区进行田间试验,鉴定它们的抗寒性和产量表现,同时进行苗期低温处理下的生理性状测定.[结果]6个品种在不同地点的产量和越冬死苗率存在较大差异,它们的光合特性、SPAD值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性状对苗期低温处理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但田间表现与苗期低温下生理性状的表现并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对小麦抗寒品种的选择和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竹柏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竹柏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和人控低温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所受的低温伤害有所降低。[结论]该研究为竹柏在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冬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氮素生理效率的两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正常供氮条件下,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情况与油菜体内氮素生理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氮素生理效率高的品种742与氮素生理效率低的品种汇油50相比,叶片和籽粒中的氮素分配比例较大;角果皮中的氮素分配比例较小,氮素再转运量多;茎、根中氮素分配比例相当;叶片始终是最重要的再分配氮素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