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发酵基质中LGG的活菌数及L-乳酸产率,以豆渣和黄浆水为培养基质,选用生长条件粗放、仅产L-乳酸的鼠李糖乳杆菌为发酵菌株,添加促生因子以提高L-乳酸产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以L-乳酸含量为特征指标,筛选能够促进鼠李糖乳杆菌生长、提高L-乳酸含量的促生因子及豆渣与黄浆水的最佳比例.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豆渣和黄浆水产L-乳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豆渣与黄浆水以1∶4.80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06%烟酸、1%精氨酸和蛋氨酸(m精氨酸∶m蛋氨酸=2.21∶1)、6%葡萄糖和低聚果糖(m葡萄糖∶m低聚果糖=1.57∶1),接种量3%,pH6.2,37℃,发酵72 h的条件下L-乳酸含量为2.35%.  相似文献   

2.
从自然发酵的油茶籽提取废液中发现1种产乳酸的细菌.以一定时间内产乳酸量的多少和耐酸性强弱为指标,经分离纯化、鉴定后初步确定为乳酸杆菌属微小乳杆菌种变种.采用接种量3%,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8℃的发酵条件测试此菌种的发酵产酸量及活菌数,其48h产酸量可达2.02%,生长稳定期活菌密度达1011cfu/mL,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优良乳酸菌种.  相似文献   

3.
以黑米为原料,通过高产L-乳酸发酵剂的筛选,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优化富含L-乳酸黑米发酵饮料的发酵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菌种为最佳发酵剂,发酵技术为:黑米酶解液中添加6%的大豆分离蛋白,发酵剂3%,43.5℃恒温发酵9 h.成品L-乳酸含量达到9.00 mg·mL-1,感官综合的评分88分.  相似文献   

4.
以牛蒡为主要原料,筛选适宜其发酵的复合乳酸菌,制备牛蒡发酵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与稳定剂配方,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SD2为适宜的发酵菌种,牛蒡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料液比为1 g∶6 mL,复合乳酸菌菌种配比(体积比)为1 mL∶1 mL,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41℃,发酵时间为60 h;复合稳定剂配方:黄原胶用量为0.10%、果胶用量为0.30%、结冷胶用量为0.2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牛蒡发酵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稳定性和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王宇飞  冯冲  王少鹏  张品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75-13377
[目的]制备新型植物蛋白发酵饮料。[方法]以小麦胚芽和芝麻为主要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茵为菌种制备植物蛋白发酵饮料,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乳化稳定剂的最佳纽舍和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小麦胚芽乳和芝麻乳的最佳调配比例为1:2(V/V)。白砂糖的最佳用量为5%;乳化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为:黄原胶0.15%,羧甲基纤维素钠0.09%,单甘酯0.15%,蔗糖酯0.10%;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12h。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为白色或微黄色均匀液体,具有芝麻与麦胚的特有香气和滋味。同时兼具乳酸发酵植物蛋白饮料应有的芳香,口感细腻、酸甜适口、组织均一无分层。[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小麦胚芽和芝麻蛋白发酵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黄浆水作为培养物,研究不同乳酸菌发酵黄浆水对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具有抑菌功能的发酵黄浆水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碳氮源组成。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TY947-4黄浆水发酵液的p H较低、酸度和活菌数较高,分别为3.91、84.66°T及9.21×108CFU/m 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为18.13mm;S.thermophilus TY947-4发酵黄浆水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添加1.5%的葡萄糖,0.5%的鱼粉蛋白胨及0.5%的酵母膏,接种量为6%,39℃发酵48h,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2mm。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干酪乳杆菌6028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干酪乳杆菌6028为试验菌种,经斜面培养基、筛选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培养后进行液体发酵,研究碳源、氮源、硫酸镁、磷酸氢二钾、乙酸钠、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干酪乳杆菌6028 L-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氮源、无水乙酸钠、MgSO4.7H2O含量分别为14%、3.75%、0.5%、0.02%,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96 h时,L-乳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L-乳酸的产量达到97.03 g/L。[结论]干酪乳杆菌6028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无水乙酸钠、MgSO4.7H2O、MnSO4.7H2O、碳酸钙分别为140、15、15、7.5、5、0.2、0.05、100 g/L、吐温-80 1 ml、pH值6.8。最佳发酵时间和温度分别为96 h、34℃。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合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生长条件。[方法]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最适生长温度为42℃,最适p H为6.5,最适发酵时间为72 h;代谢生成D-乳酸的适宜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7%、接种量10%、装液量125 m L/250 m L,在上述条件下发酵该菌种,D-乳酸产量达37.8 g/L。[结论]试验结果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D-乳酸条件摸索及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对比得到制作玉米乳的最佳加工工艺,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一系列最佳参数:(1)玉米打浆的最佳条件:料液比1∶4、温度60℃、打浆1分钟;(2)淀粉酶最佳条件:温度90℃、时间60分钟、加酶量0.10毫升/100克;(3)稳定剂:通过玉米乳发酵之后的口感以及稳定性的实验结果得到最佳的复合稳定剂为0.20%PgA+0.10%单甘酯。(4)玉米乳的最佳均质条件:均质压力范围是25~30兆帕;(5)玉米发酵酸乳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温度确定为43℃、菌种配比(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确定为1∶1、加糖量确定为3%、接种量确定为4%。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对比得到制作玉米乳的最佳加工工艺,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一系列最佳参数:(1)玉米打浆的最佳条件:料液比1∶4、温度60℃、打浆1分钟;(2)淀粉酶最佳条件:温度90℃、时间60分钟、加酶量0.10毫升/100克;(3)稳定剂:通过玉米乳发酵之后的口感以及稳定性的实验结果得到最佳的复合稳定剂为0.20%PgA+0.10%单甘酯。(4)玉米乳的最佳均质条件:均质压力范围是25~30兆帕;(5)玉米发酵酸乳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温度确定为43℃、菌种配比(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确定为1∶1、加糖量确定为3%、接种量确定为4%。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利用木糖发酵生产L-乳酸的菌种保存条件进行了筛选,其最佳保存条件为:pH值6.5,木糖浓度0.5%,保存温度-15 ℃.  相似文献   

12.
萝卜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白萝卜为原料,经榨汁处理,将所得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筛选了适宜于萝卜汁乳酸发酵用的菌种,从产品的感官、风味、品质等总体效果评定,认为混合菌种发酵的萝卜汁优于单一菌种的发酵。研究确定了混合菌的组成、配比、接种量;探讨了发酵的最佳温度、时间、提出了萝卜汁发酵的工艺流程。制品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品营养丰富,可作为保健型饮料。  相似文献   

13.
利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浆水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及数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优势乳酸菌有4株乳酸菌菌株和2株酵母菌菌株。4株乳酸菌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其中优势菌群为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2株酵母菌菌株分别为平常假丝酵母(Candida inconspicua)、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浆水发酵中的优势乳酸菌为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浆水发酵至第3~4天时,植物乳杆菌为1.2×10~7~1.6×10~7CFU/mL,发酵乳杆菌为1.2×10~7~1.6×10~7CFU/mL,短乳杆菌为3.2×10~6~6.5×10~7CFU/mL,乳酸片球菌为4.6×10~5~2.5×10~6CFU/mL,此时浆水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纯种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酵母菌Y22和乳酸菌L15按不同比例(1:1、2:1、3:1、4:1)进行发酵试验,筛选最佳的菌种配比。通过评价发酵效果和发酵时间确定最佳发酵温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籼米发酵的条件。[结果]乳酸茵含量过大,产品有酸味;酵母菌含量过大则会产生酒精味。当乳酸菌与酵母菌的比例为3:1时,发酵早米的风味最佳。低于25℃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发酵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超过25℃,米香味受到影响。乳酸菌与酵母菌的配比对产品的品质影响最大。接种量比品质的影响小。[结论]纯种发酵的最佳配方为L15:Y22=2.5: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5d,接种量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用餐饮废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过程中的菌种和辅料筛选。[方法]分析餐饮废渣的主要成分,选取8株菌种和6种辅料进行固态发酵试验,以确定最优的菌种和辅料。[结果]白地霉可有效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解脂亚罗酵母可分解废渣中的油脂,黄孢原毛平革菌可降解废渣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复合菌种的接种量为15.0%,白地霉、解脂亚罗酵母、黄孢原毛平革菌3种菌种的最佳配比为3:3:2,餐饮废料与辅料的添加量最佳比例为餐饮废渣:豆饼:麦麸=8:2:1,此条件下,复合菌种以及辅料通过固态发酵生产的高蛋白饲料能够达到饲料的生产要求。[结论]得到餐饮废渣发酵高蛋白饲料的最适菌种和辅料及其配比,为生产出达到国家标准的饲料奠定基础,并为餐饮废渣的处理提供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6.
以植物乳杆菌、啤酒片球菌、肉糖葡萄球菌、变异微球菌为菌种,通过组合筛选生产猪肉半干发酵肠的复合发酵剂,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猪肉半干发酵肠的复合发酵剂的最佳组合为:植物乳杆菌:肉糖葡萄球菌:变异微球菌=1:1:1。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发酵罐中液体发酵产漆酶,在发酵罐中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试验选取已优化的白腐真菌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发酵罐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其在发酵罐中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选取的白腐真菌黄孢子原毛平革菌的最佳发酵生产条件为:温度28℃、转速300r/min、通气量5L/min(通气比1.0vvm)、pH值5、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最高产酶水平可达14.86U/mL.  相似文献   

18.
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诱变处理,以期获得高产乳酸的突变菌株。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稀释10-8,紫外灯照射60 s,照射距离26.5 cm时为最佳的诱变条件;筛选到的突变菌株,在培养36 h时,产酸量最大值为16.1 g.L-1,此后乳酸含量几乎不变,因此其最佳发酵时间不应超过36 h。在培养12 h时,突变菌株的产酸量为13.0 g.L-1,此时诱变菌株的产酸量比出发菌株(4.7 g.L-1)提高了56.6%;经检测突变菌株能够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雷竹笋为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制备雷笋乳酸菌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2%的砂糖添加量,40%的雷笋浓度,1∶1的菌种比(L.b/S.t),3%的接种量。0.5%的黄原胶对产品的稳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胡弘 《饲料博览》1993,5(1):27-28
本试验以湖北枝江菜籽饼在模拟菜籽饼固体发酵去毒制饲工业化生产条件下,从菌种活化和液体菌种制备到固态发酵去毒等工艺的实验,以确定菌种制备及固态发酵的最佳温度和时间。1 材料及仪器Lactobocteriom delbrackii 乳酸菌种;精密 pH试纸;1000倍显微镜,载玻片石碳酸复红;25型酸度计;发酵用锥形瓶,大磨口瓶,罐头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