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数量调控规则下对贷款冲击与货币供给冲击的宏观经济波动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并引入贷款冲击与货币供给冲击的相关性,发现二者在短期内会使产出、投资和通胀率出现较大波动,贷款冲击波动性更大。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应谨慎对待信贷扩张与宽松货币政策,而在长期则应持续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向价格调控规则过渡。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23-124
在简要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股指期货与股市波动的相关关系。选取2010年4月16日至2016年10月13日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及沪深3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分为股指期货推出后短期、中期、中长期和长期四个时间段,建立相关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股指期货与股市波动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第二,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三,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短期和中期的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价格引导关系,中长期的股指期货的变化会引起股票市场的波动,而长期的股指期货则与股指现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在农村民生工程项目上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截止到2009年5月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余额34.3亿元,支持项目36个,同比增加26.2亿元,为促进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1997~2013年家庭债务、贷款价值比与GDP增长率等变量数据,在借鉴Kim的模型基础上,构建VECM模型,检验了信贷约束、家庭债务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宽松的借贷约束促进了家庭债务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宽松的借贷约束会导致家庭债务过高,阻碍长期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率、家庭债务等变量相比,贷款价值比、利率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政府决策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消费金融政策,居民应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以实现家庭债务的可持续性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在农村民生工程项目上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截止到2009年5月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余额34.3亿元,支持项目36个,同比增加26.2亿元,为促进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政策因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因素进行系统的分类并量化; 其次,以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标准差及上、下半标准差度量股票市场波动性,应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市场总体和不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类政策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 政策因素是影响我国股市波动的主要因素,其在牛市行情中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大于熊市行情,对股市向下波动的解释程度大于向上波动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政策因素更容易在牛市行情中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更容易引起股市向下波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行把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四年来,全省累计发放农业、乡镇企业贷款886.1亿元,其中有55%用于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增加投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安排信贷计划时,充分考虑产业化组织的资金需求,适当提高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中长期贷款比  相似文献   

8.
一系列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显示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推动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现代经济周期越来越明显呈现出金融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波动下企业债务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面板VAR模型,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4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周期对于中国企业的债务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并存在影响时间长、时滞性等特点,为中国决策层面与企业层面如何应对宏观经济系统风险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融资结构变迁的视角,"金融倾斜"特指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两种融资方式的不平衡发展,而金融倾斜极易引发一国经济的非对称波动.长期以来,间接金融主导着我国金融资源配置,通过H-P滤波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信贷市场波动具有强烈的亲周期特征,股票市场波动仅显现微弱的亲周期特征;通过非对称脉冲响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信贷紧缩时期的波动效应大于扩张期的波动效应,由此验证了我国经济周期中"小冲击,大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系统梳理印度农业信贷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印度信贷支农措施,并从信贷支农规模、信贷业务特征和信贷补贴力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印度的信贷支农水平。研究发现,印度主要通过优先部门贷款计划、自助组—银行连接计划和利率资助计划等方式来对农民进行金融支持,且印度的信贷支农规模和信贷补贴力度均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中国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创新信贷支农模式并提高农业信贷补贴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